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中国哲学论文
  • 西方哲学论文
  • 思想哲学论文
  • 科技哲学论文
  • 美学论文
  • 国学论文
  • 逻辑学论文
  • 哲学其它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科技哲学论文 > 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培育研究_... 正文 2019-10-23 07:35:46

    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培育研究_大学生礼仪素养

    相关热词搜索:

    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培育研究

    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培育研究 摘要:在高校“立德树人”这一战略工程实施背景下,礼仪素养教育在立德树人内 涵中占有重要一席之地,对培育德行完善的大学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当前 面临的是大学生礼仪知识缺乏、礼仪意识淡薄以及礼仪行为失范等现象。究其原 因,与学生自身礼仪意识欠缺、家庭礼仪教育忽略、学校礼仪教育弱化、社会教 育缺乏有效引导、先进文化引领不够等主客观因素相关联。要改变这一现状,就 需要从立德树人角度出发,立德行、树人格,从个体、家庭、高校、社会、一体 化育人等方面共同发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礼仪文化素养,进而将高校立德树人落 到实处。

    关键词:立德树人;礼仪素养;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大德育格局 2017年12月6日,教育部在京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 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文化育人”一节中明确提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 创建,评选‘全国文明校园’,把高校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高地。”①知书达 礼,待人以礼应该是一名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文化素养。通过礼仪教育所形 成的个人礼仪行为,对提高大学生自身修养、促进事业成功具有重要作用。然而, 不少大学生缺乏文明礼仪素养,不知礼、不懂礼、不学礼、不践礼等行为大有存 在,这不仅不利于当代大学生良好形象的塑造,也将影响高校立德树人事业的顺 利推进,关乎践行中国大学之道的方向性战略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 着丰富的人生内涵,对高校推进立德树人教育,提升大学生礼仪素养具有巨大的 精神推动力。因此,推进立德树人,加强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刻不容 缓。

    一、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的现状 立德树人,德字为先,前提是德行完善。德行完善的一个最重要的外在表 现就是礼仪素养表现。从现阶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认识到德行的重要性,认为 礼仪素养是德行的主要体现,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是在实际中,大学生经常 出现行为不规范的现象,礼仪素养堪忧。(一)礼仪知识缺乏。礼仪包含礼节、礼 貌、仪表、仪式和礼俗等内容,这其中每一个内容都有明确的要求和规范。部分 大学生对礼仪的认识不够深入,甚至把礼仪规范看成了禁锢个性发展的藩篱。不 正确的认知直接导致了学生在课堂礼仪规范上的懈怠,从而出现遵守课堂纪律不 严,人与人交流不顺畅,宿舍人际交往不和谐等问题;在校园中随处可见:与长者抢道、与幼者斤斤计较;课堂服饰另类怪异;顶撞、评论、辱骂教师;在公共场合喧 哗不知收敛、语言不文明等。以2017年5月对海南省5所高校800名大学生的问卷 调查为例,仅有29.65%的大学生对中国传统的“婚、丧、嫁、娶、祭、冠”等礼 仪有所了解;仅有64.35%的大学生了解电话礼仪和社交基本礼仪知识;“外在行为 的表现是内心信息的映射”,①从以上大学生行为可以看出大学生礼仪知识的欠 缺,对一些基本礼仪规范的了解相当匮乏。(二)礼仪意识淡薄。“一个人的礼貌, 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镜子。”②大学是青年学生通往社会的炼炉,可以说,大学 生社交礼仪和能力的高低将会对其进入社会后能否成功,产生重要影响。但是, 目前不少青年学生在社交礼仪方面却存在漠视和淡然的现象。比如,有的学生存 在忽视日常基本礼仪的现象,有的学生存在缺乏基本的个人形象礼仪和社交活动 礼仪而浑然不知的现象,有的还存在知礼但不用礼的现象……这些都反映着不少 大学生对礼仪规范的漠视,他们从心底里感到无所谓或是无关紧要。以2017年5 月对海南省5所高校80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为例,有28.9%的大学生私下里直 呼老师姓名或其他长者姓名,尊人敬人意识淡薄;有23.86%的大学生在上课前3 分钟仍然在教室喧哗、说话,不注意维持课堂纪律;有29.50%的大学生在食堂就 餐后没有主动将残羹冷炙收拾进餐盘的习惯或意识;有25.60%的男大学生在厕所 小便后没有按压冲洗阀门的意识。(三)礼仪行为失范。礼仪行为失范主要是指在 遵循礼仪行为规范中的认知与行为相脱节,虽然认知上认同礼仪规范,但在实际 行动中并没有付诸实施。当代青年礼仪行为失范主要表现在对礼仪行为的践行相 对低下,且将礼仪行为标准自行放低。例如:课堂上迟到现象严重,不喊报告无 视教师推门而入,下课后铃声一响蜂拥而出,先于老师甩门而去;还有屡禁不绝 的课桌文化和经常听到的脏话、污语,在公共办公区域旁若无人大肆喧哗、乱扔 果皮纸屑、随地吐痰。这些现象表明不少学生在实施礼仪行为中自行降低要求, 缺乏基本礼貌。以2017年5月对海南省5所高校80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为例,有 21.2%的大学生在会议、讲座、课程结束后,有过不避让老师(嘉宾)直接一走了 事的经历;有79.8%的大学生在课堂上玩过手机,其中4.68%的人经常在课堂上 玩手机;有19.7%的大学生穿拖鞋进入教室上课(自习)。(四)对礼仪文化缺乏敬畏 和自信。包括礼仪素养在内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 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高校及青年 大学生作为文化传承与交流的主阵地和主群体,对发展和弘扬礼仪文化具有不可 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新媒体的“膨 胀式发展”,不管是高校本身抑或是高校大学生都迫切需要深化对礼仪文化重要 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娱乐至上”已成为了部分年轻大学 生的信条,对传统文化缺乏敬畏,甚至对传统文化里的一些元素进行嘲讽,成为一些年轻人彰显“个性”的做法;针对高校的德育教育,总认为是不切实际的“无用 灌输”;对外国文化的无限崇尚和对传统礼仪文化的不屑一顾,归根结底是对文化 缺乏自信和缺乏敬畏。以2017年5月对海南省5所高校80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为 例,有32.42%的大学生喜欢西方文化,这其中又有18.65%的大学生崇拜西方 自由、民主等文化;有34.71%的大学生认为中国文化应该向西方文化学习;有30. 25%的大学生认为中国文化缺乏适应现代生活的动力。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深入 挖掘礼仪文化的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礼仪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二、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原因分析 某件事物的问题是由主客观条件共同造就所形成的。为此,我们可以从主 客观的角度分析造成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原因。从主观上来看,是由于大学生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叛逆、排斥,使其缺失了传统伦理道德意识和礼仪行为的 基础;从客观上来看,则是由于家庭、高校、社会等不同层面教育引导缺位,造 成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无序和缺失。(一)个体立德意识欠缺,传统伦理道德基础 薄弱。礼仪文化是社会有序发展的调节器,是大学生行德做人的根本遵循。然而, 改革开放以来对经济快速发展的追求,导致社会及个体只注重物质利益的满足而 忽视精神层面的追求。一方面,在急功近利的浮躁环境里,青少年群体耳濡目染 深受其害,个体往往只注重眼前的短期利益,而忽视甚至不能忍受通过长期努力 才能获得成功的艰辛过程。对青年大学生来讲,“上大学―――顺利毕业――― 找到好工作”才是大学的基本发展套路,文明礼仪之“德行”这一并不实用的“高尚 的”、“过时的”文化已不再是部分大学生的关注点。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对礼 仪文化存在片面误解,对礼仪文化缺乏认识、认同,对礼仪教育的认识偏差使得 其缺失了传统伦理道德意识和礼仪行为意识。(二)家庭礼仪教育忽略,树人标准 有所偏差。礼仪教育的过程就是礼仪习惯的养成过程。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①对于这 样浅显的道理,我们每个家长再熟悉不过,但是由于家长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家 庭礼仪教育就很难保证。另外,应试教育下,很多父母在教育内容上存在一定的 片面性与盲目性,树人标准有所偏差:把学习好、事业顺当作做人成功的唯一标 准,过分关心子女的学习,忽视了对人格、心理、价值观、责任心、道德品行等 方面的教育,放松乃至放弃了礼仪教育这个立德树人的教育内容。②(三)高校立 德树人教育弱化,“大德育格局”的化育性战略执行缺位。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好我们的高校,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 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 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使高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习总书记的讲话对高校如何开展立德树人、践行 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努力方向。因此,高校加强 礼仪文化素养教育的立德树人工程势在必行。然而,部分高校对礼仪素养教育缺 乏重视,立德树人教育弱化,没有形成“大德育”的教育格局。一是普遍认为高校 是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地方,礼仪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任务;二是高校思想 政治教育往往将教育基点放在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理想信念教育;三是部分高校 将大学礼仪教育与学生的专业、就业直接挂钩,教学中注重操作性、实践性,知 识传授停留在实用的表层。至于礼仪背后的文化内涵,则很少去探究,割裂了礼 仪文化的传承发展。(四)社会教育缺乏有效引导,大众传播的“议事日程”偏位。

    现代社会发展为中国公民带来一对孪生兄弟:“物质至上”和“精神失落”。当前,在 经济、社会急剧转型和政治体制深刻变革的时代背景下,社会文化价值和伦理价 值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的猛烈冲击,正处于从无序到有序重新构建的过程中,伦理 和道德方面出现了紊乱。一是互联网的发展,各种负面信息、谣言谎话满天飞, 加之西方价值观的渗透和影响,大学生对应当遵从何种社会规则产生质疑和迷茫, 对传统的社会伦理价值产生抵触甚至反抗;二是虽然政府也在各方面极力推崇文 明礼仪,如祭祀典礼、成人礼等,但大多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只重形式而 忽视内容的社会引导,效果并不大。此外,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是大众传播媒 介的功能之一,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已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著 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③但是由于媒介宣 传力度缺位,我国的大众传播媒介在选择传播内容的时候,偏重经济建设,而忽 略了道德建设,缺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介绍与发掘,缺少对受众礼仪文化形成的 指导与熏陶。(五)文化自信的缺乏导致文化引领力不足。文化兴、国运兴,文化 强、民族强。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明确 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 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然而,一段 时期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西方自由民主理论等思想的错误引入和曲解,使 得国人尤其是部分大学生对西方盲目崇拜和向往,言必称西方等,表现在部分大 学生身上就是“信神不信人”、“称西不称东”、“言西方自由不说中华传统”等现象。

    文化自信力不足、文化自觉性不强,导致文化引领社会能力不足,社会核心价值 理念出现偏差,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等优秀基因未得到有效传承和弘扬。

    这一问题出现的直接后果就是大学生“不信礼、不学礼、不践礼、不守礼”。大学 生因文化缺乏自信和自觉而造成思想上的拒绝、排斥,导致加强大学生礼仪素养 教育也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的培养路径对大学生进行礼仪素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树其德、立其行,使其成为“勤 学、修德、明辨、笃实”的有为青年。立德树人是包括个体、家庭、高校、社会 等层面共同努力完成的任务,需要形成完整的教育链条和教育体系。以德行教育 为基础,以礼仪素养教育为抓手,不断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下社会实践中汲取有 益养分,立德树人教育才会最终落地生根。(一)重视礼仪教育的当代价值,强化 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国有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四 维不张,国乃灭亡。”①礼仪是治国安邦的重要战略,是和谐社会的文化模式, 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动力,重视礼仪教育的当代价值,陶冶学生礼仪情感是培育大 学生礼仪素养的关键。因此,需要积极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 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感受礼仪的魅力,把传统文化作为 培育礼仪素养的肥沃土壤和价值基础,诸如儒家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 天下”的理想人格,家礼、敬老尊贤礼、拜访礼、尊师重教礼、节日往来礼等优 秀的传统礼仪美德。使学生感受礼仪文化,遵循礼仪规范,使礼仪素养培育达到 从知识教化到情感体验的升华过程。②另外,还要及时强化大学生礼仪教育,加 强礼仪知识储备,将礼仪教育贯穿到学生个人成长发展的全过程,将礼仪课程设 为大学生必修基础课程,并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来进行分层次的系统教育。

    ③(二)纠正家庭树人标准,培育良好的礼仪教育家风。习近平在2016年12月会见 首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 老师。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 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 台阶。④当前的家庭教育应当纠正“树人”标准,去掉“学习好就是一切好”的陈旧 观念,将“责任、担当、爱心”作为评价学生成功与否的重要尺度。在此基础上, 应重视家庭教育,注重家风家训。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 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就是素养教育,一个涵养较高的家 庭能够培养出阳光有内涵的孩子,要通过培育良好的礼仪教育家风,使整个家庭 理解礼仪文化的价值,形成律己敬人意识,营造良好的家庭礼仪教育氛围。(三) 推进高校礼仪教育教学“供给侧”结构改革,构建礼仪教育“大德育格局”,实现一 体化育人。当前的高校礼仪素养培育主要是以学工部门日常引导教育为主、礼仪 课程选修为辅。学生管理工作者和礼仪课程主要是从学生日常礼仪和就业礼仪等 角度开展工作,很难从深度、广度上拓宽礼仪素养培育路径。这也就导致高校大 学生礼仪教育“年年讲礼仪、礼仪年年不佳”的现状,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是高校 礼仪素养教育的供给侧存在问题:教育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教学体系不全、 师资力量不高。因此,必须从高校礼仪素养教育教学供给侧出发,坚持把破解高 校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工作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作为目标指向,着力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构建礼仪教育“大德育格局”,实现一体化育人。

    一体化育人,就是要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 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从体制机制完善、项目带动引领、队伍配齐建强、组 织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从宏观、中观、微观各个层面一体化构建育人 工作体系,实现各项育人工作的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①一是实现高 校礼仪教育功能归位,保证礼仪教育的持续性和体系性。成立专门的礼仪教师队 伍,创新礼仪课程,丰富礼仪教学内容,完善礼仪教学课程体系,以喜闻乐见的 线上线下方式呈现教学,处理好礼仪知识教学和礼仪实践的关系。二是充分挖掘 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文化资源,改善礼仪教育课程结构,推进优秀礼仪文化资 源的“个案教学”,深化礼仪价值内涵。三是构建礼仪教育“大德育格局”。将礼仪 素养教育与现代礼仪相结合、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与职业特色相结合、与思政教 育相结合,坚持寓礼仪教育、道德教育、职业素养教育、思政教育于一体。四要 打通礼仪素养培育最后一公里,通过挖掘各群体、各岗位的育人元素,并作为职 责要求和考核内容融入整体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环节,着力打通高校礼仪素养教 育工作存在的盲区、断点,真正把各项工作的重点和目标落在育人效果上,切实 做足育人大文章,唱响育人最强音,使高校礼仪素养教育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 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社会进步需求,不断提升工作科学化水平。②(四)营 造良好的社会礼仪氛围,补缺大众传播的“议事日程”。营造良好礼仪氛围,促成 自觉践行礼仪的行为是培育大学生礼仪素养的核心。孔子曾曰:“与善人居,如入 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亦与之化矣。”③可以看到,作为社会化的个体,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于其成长发 展将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一是应通过社会组织的有序倡导和规范,加强礼仪培 训,制定礼仪规范,形成礼仪制度,深化礼仪文化,营造礼仪氛围;二是社会应 壮大主流媒体对礼仪文明的宣传、引导和教育,通过拍摄公益广告、纠察不文明 行为等方式,净化社会风气,将文明礼仪宣传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体系 中,有效促成自觉践行礼仪的行为,进而弥补大众传播的“议事日程”之缺位。(五) 深入推进文化育人,增强文化自信和自觉。若要加强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最根 本的还是要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深入推进文化育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引领文化自信。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 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 学,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对于“文化自信”来讲,“三个文化” 是“更根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它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 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精神纽带和精神支柱的使命,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必然 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④因此,深入推进文化育人工程,通过文化 育人达到文化自信之目的,加强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自然就水到渠成。高校要以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为指针,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和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育人功能,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践行 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线上和线下、网内与网外、电脑对键盘等形式, 大力开展传统文化学习,提升红色基因传承、文明校园创建等活动,优化校风学 风,培育大学精神,建设优美环境,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 尚。

    作者:杨海 郑伟民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培育研究_大学生礼仪素养》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