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基本理论
  • 融资决策
  • 财务分析
  • 投资决策
  • 财务控制
  • 其他相关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财务管理 > 投资决策 > [上市公司长期资本融资方式的... 正文 2019-11-26 07:35:08

    [上市公司长期资本融资方式的评析]上市公司融资方式

    相关热词搜索:

    上市公司长期资本融资方式的评析

    上市公司长期资本融资方式的评析 一、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长期资本主要融资方式及其比较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长期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个渠 道,其中内部融资主要是指公司的自有资金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积累部分;
    外部融资又可分为通过银行筹资的间接融资和通过资本市场筹资的直接融资。直 接融资又包括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

    内部融资是指在公司内部通过计提折旧而形成现金和通过留用利润等而 增加公司资本。内部融资不需要实际对外支付利息或股息,不会减少公司的现金 流量;同时由于资金来源于公司内部,不发生融资费用,使内部融资的成本远低于 外部融资。

    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转以及扩充生产能力的要求,都需要大量资金 给予支持。这些资金的来源除自有资本外,相当多的部分要依靠外部融资来解决。

    外部融资的一个常见方式就是银行贷款。与直接融资相比,银行贷款具有程序相 对简单、成本相对节约、灵活性强的优点,而且可以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但银 行贷款的财务风险较高、限制条款较多,筹资数额也有限。

    公司债券是指由公司发行并承诺在一定时间内还本付息的债权债务凭证。

    债券属于直接融资,银行贷款属于间接融资。债券属于固定收益的金融产品,其早 期是和贷款联系在一起的。不同的人或机构之间借钱与还钱是最简单的贷款形式, 是债务人与债权人两者之间的行为。债券在本质上也是借钱与还钱,但其与贷款 的根本区别在于债券可以公开交易。贷款除非债券化,是不进行公开交易的。债 券在最早是由向多方贷款逐渐延伸,即提供资金的人数多到一定程度,从而产生交 易的需求,最后从发行时便设计出公开市场交易的机制,逐渐分化成为具有固定收 益的一种金融产品。

    相对于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的融资成本较低,可以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同 时可以保证股本对公司的控制权。但与银行贷款有着类似的缺点,即财务风险较 高、限制条款多,且筹资数额有限。因为对于融入资金的公司来说,债券融资与银 行贷款有相似的特点,我们把二者统称为债权融资。

    股权融资亦即公司发行股票融资。对公司而言,发行股票所筹集的资金属 于长期自有资本;对股东而言,所持股份代表对公司净资产的所有权。相对于债权融资,股权融资有着自己的优势(本文仅指普通股),如:股票属公司的永久性资本, 不需要偿还,也不必负担固定的利息费用,从而大大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由于预 期收益高,易于转让,因而容易吸收社会资本等等。但股权融资也存在着不可避免 的缺点,如发行费用高、易分散股权等。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债权融资关系中,银行或公司债券持有人对公司的资 产只具有求偿权,而不具有控制权。理论上,对公司资产拥有控制权的是股东,即股 票持有人。而事实上,在一个完善的市场中,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并不是绝对的或 静态的。

    我们可以简单地分析一下:股东在公司正常经营状况下对公司具有实际控 制意义,而当公司经营业绩不佳或当公司资产不足以支付债务本金和利息(即公司 处于破产状态)时,债权人就有可能接管对公司的控制权。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司的 所有权是一种状态依存所有权:当公司能正常支付债务的情况下,股东是公司的所 有者,债权人无权干涉和控制公司;而当公司到期不能足额支付债务时,债权人就 有可能借助《破产法》、《合同法》成为公司资产的部分或全部所有者。到期能 否足额支付债务就成为股东与债权人转换控制权的分水岭。

    银行的债权控制对公司及其经理存在激励和监督作用。当公司违反债务契 约或资不抵债时,债权人可以通过处理抵押资产,迫使公司破产等方式来行使控制 权,对经营者构成硬约束。这就是说债权人对公司的控制通常是通过受法律规范 的破产程序来进行的。大多数国家的《破产法》都规定债权人对偿债能力不足的 公司可以采取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清算,即把公司的资产拆开卖掉,收益按债权 的优先序列分配。清算有自愿和强制两种情况,后一种情况更为债权人所采纳,这 时在职经营者将同时被“清算”出局。另一种方式是重组,即由股东、债权人和经 营者等就是否对负债公司的资产及负债重新进行调整、组合和处理的协商过程。

    如果重组后的价值大于清算的价值,破产公司可能被重组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债权融资在法律上对公司经营者构成了 一种硬约束。而股权融资由于投资者必须自担风险,似乎并不存在这种硬约束。

    但实际上在一个价值投资型资本市场上,资本成本对管理者融资行为同样会构成 一种硬约束,使得公司股权融资成本大于债权融资成本。在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 上,经营者都能明显感到股权融资的压力。然而在我国这样一个新兴的资本市场 上,广大投资者过于追逐资本利得而忽视了现金回报,无意中放弃了自己的投资回 报权利,以致于股权融资的资本成本形同虚设,公司管理者可以以远低于市场利率 (也同时是债券融资的融资成本)的融资成本(有时甚至是恶意的零融资成本)进行股权融资,而投资者却仍趋之若鹜,从而在长期资本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出现了与 西方国家截然相反的公司融资偏好。

    二、现代融资理论的“融资定律”与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分析 如上所述,就各种融资方式来看,内部融资的成本远低于外部融资,因此公 司首选的融资方式。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经过长期的演进与发展,已形成了 较完善的公司制度。在该制度下,各种融资方式的成本拉开了明显的差距,所以公 司在选择融资方式时一般都遵循所谓的“啄食顺序理论”(The Pecking order Theory),即公司融资将根据成本由低到高的顺序,按内部融资→债权融资→股权 融资的序列考虑融资方式的选择。简而言之,公司筹资先依靠内部融资,再求助于 外部融资。在外部融资中,公司一般优先选择债权融资――银行贷款或发行债券, 资金仍不足时再发行股票筹资。

    上述融资定律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普遍验证。1970~1985年,美国、英国、 德国、加拿大占据第一位的融资方式均是公司内部留存收益,分别占本国融资总 额的66.9%、72%、55.2%、54.2%。居第二位的均是对外负债,分别占本国融资总 额的41.2%、25%、24%、27.5%。整个西方7国,股票融资均居末位。美、英、德、 加、日、法、意股票融资分别只占本国融资总额的0.8%、4.9%、2.1%、11.9%、 3.5%、10.6%、10.8%。股票市场最发达的美国,股票融资比例最低。到1984~1990 年,美国大部分公司已基本停止股票融资,甚至通过发行债券来回购自己的股份, 使得股票融资对新投资来源的贡献成为负值。公司中只有约5%的公司发售新股, 平均每20年才配售一次新股。

    反观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极为强烈,表现在公司融资首选配股或发 行;如果不能如愿,则改为具有延迟股权融资特性的可转换债券,设置宽松的转换 条款,促使投资者转换,从而最终获得股权资本;不得已才是债务,而且首选短期贷 款,长期贷款位居最后。这种偏好由于体制导致的成本畸低,甚至到了非理性的程 度。有些公司并无好项目需要投资,却本着“不融白不融”的观念在股市圈钱,资金 到手后,因无处可用,又通过“委托理财”的方式将资金重新投向股市。字串8 股权融资偏好造成不少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普遍低于25%,而且长期债务 少甚至没有长期负债。1993~1999年期间,权益性融资的比例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 平,特别是1997~1999年出现了73%的高权益融资的现象。我国上市公司的这种股 权融资偏好直接导致了股市畸强债市畸弱,发展比例极不协调。显然,我国公司的融资行为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融资实践相悖,这种畸形的股 权融资偏好只能在我国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方面寻找原因。我们认为,造成我国公 司偏好股权融资的直接原因在于我国公司资本成本的软约束性。其深层原因一是 投资者缺乏投资意识,不过这一点会随着我国投资者的成熟而得到改善;二是我国 的资本市场进出不自由,特别是缺乏退市机制。

    在成熟的价值投资型市场中,如果公司管理者大肆进行股权融资,而其实际 支付的融资成本达不到具有同等经营风险级别的公司的资本成本时,就会出现原 股东回报率下降的情况,后者就可以在股东大会上否决再融资提案或撤换管理层, 或者因不满而抛出股票转 1.资本成本难成硬约束 首先,流通股股东整体缺乏投资意识,重投机轻投资。正是由于我国上市公 司流通股股东不坚持自己的投资权益,只是一味追逐股票差价而忽视现金回报,造 成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偏低,无法对公司管理者进行有效约束。更为重要的是, 这一缺陷使得中国公司缺乏西方成熟资本市场上的股权资本成本硬约束,从而可 以在股东权益不断稀释的情况下肆无忌惮地增资扩股。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公 司能够上市,股权融资便大开方便之门,即使公司业绩滑坡,甚至巨额亏损,也不会 马上破产,从而威胁不到管理层对公司的控制地位。若是经过一番资产重组,亏损 公司再融资也不是没有可能。而如果是通过债权融资,由于债权资本成本的硬约 束,由此带来的损失和破产风险往往是十分直接的,很有可能直接影响管理层对公 司的控制。可以说,中国公司管理者热衷于股权融资,一方面体现了他们钻机制不 完善空子的投机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对管好用好资金的信心不足。

    2.股权分裂也强化了股权融资的偏好 我国资本市场的股权分裂问题也是影响市场机制完善的一大隐患。我国上 市公司现存的是一种以国有股为主导的“一股独大”的公司股权结构,国有股一直 处于控股地位,法人股股东也往往是国有公司或国家控股公司。这样的股权结构 下,流通股股东对经营者的约束机制就难以落到实处。股权分裂,除了影响对公司 管理层的有效监管外,还强化了股权投资的偏好。因为在公司中国有股、法人股 股东往往为控股股东,并且股票认购价格远远低于流通股股东的购买价格,在增发 时国有股、法人股股东放弃认购不但不受损失,还会“搭便车”享受每股净资产的 增值。而流通股股东在再融资时若放弃,往往会因除权形成损失。所以,由国有股、 法人股股东控制的董事会和股东大会是不会轻易作出放弃股权再融资的安排的。换言之,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价,使得公司筹资计划完全能按照内部控制人的意 愿得以执行。这是公司恶意圈钱行为的内在根源。

    3.我国证券市场缺乏强有力的退市机制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还不是真正的市场化运作,融资主体进出不自由,许多有 实力的公司暂时不能直接上市。经营失败的公司只要不退出市场,因市场进入门 槛高,其“壳资源”仍具有经济价值,从而引发市场参与者的投机热情经久不衰,而 投资理念迟迟难以建立,股权融资的成本约束也就无从谈起。

    三、解决我国上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措施与途径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解决我国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针对性措施是:1.尽 快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早日实现股票全流通,利用市场机制促使投资者投资意识 的真正觉醒。2.建立强有力的上市公司退市或破产机制,早日形成资本成本的硬约 束机制。不过,根据最近证券市场发展的新情况,我们认为大力发展债券市场,鼓励 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才是促进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理性回归、改善公司资金结构 的根本方法。而且,目前的市场状况正给有关各方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去年上半年以来,由于股市低迷和公司债券收益上升,公司债开始热起来。

    从财务上分析,其原因首先与其不菲的收益有关。如2002年7月神华集团有限责任 公司发行的公司债券发行期限三年,票面利率为3.51%,扣税后的收益水平为 2.808%,高于同期限的记账式国债的收益率1.936%,也高于三年期定期存款的实 际收益水平2.016%。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评定该债券信用级别为AAA级。

    福建兴业银行以无条件不可撤消连带责任保证方式为该债券提供全额担保。

    nbs 其次,这两年股市低迷也促使市场各方反思各种融资方式的利弊。一段时 间以来,上市公司的增发不断受到股市的冷落,然而上市公司融资不可能停止,客 观上使得发行公司债成了第一选择。

    从财务理论分析,理性的融资顺序应为:内部融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

    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是证券市场的两条腿,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国债券市场尤其是 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严重滞后。从市场结构看,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无论在规模 上,还是在品种上都不成比例。在成熟资本市场,公司债券融资额通常是股票市场 的3—10倍。大力发展公司债,有利于证券市场的良性发展,由于发行公司债要求上市公 司还本付息,可以增加上市公司压力,同时也确保资金提供者——债权人对公司融 资形成约束,使上市公司慎重对待再融资和项目运作。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上市公司长期资本融资方式的评析]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