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民法论文
  • 经济法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法学理论论文
  • 司法制度论文
  • 国家法论文
  • 宪法论文
  • 刑法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法学论文 > 国家法论文 > 中医医学论文可投稿哪里 中... 正文 2019-08-23 07:47:54

    中医医学论文可投稿哪里 中医医学论文

    相关热词搜索:中医 医学论文 中医学论文范文3000字 医学论文综述范文3000

    论文关键词:对中华医学的思考

    内容摘要:

    中国人对中医一定是不会陌生的。现代的年青人对中医逐渐疏远了,一般生了病吃药片、打吊针、做仪器检查。至于吃中药,一是太苦,二是太麻烦。有的年青人甚至不知道中药怎样煎煮。年长一点的人对中医药的认识是西药治表,中药治本,西药药效快,中药药效慢,别的也就说不出什么了。

    鲁迅先生在一篇散文中对中医奇特的“药引”作了这样的描述: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 “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配,.....

    论文内容:

    中国人对中医一定是不会陌生的。现代的年青人对中医逐渐疏远了,一般生了病吃药片、打吊针、做仪器检查。至于吃中药,一是太苦,二是太麻烦。有的年青人甚至不知道中药怎样煎煮。年长一点的人对中医药的认识是西药治表,中药治本,西药药效快,中药药效慢,别的也就说不出什么了。

    鲁迅先生在一篇散文中对中医奇特的“药引”作了这样的描述: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 “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配,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确实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

    不可否认的中医药在近代逐渐衰败了。一百多年历史的西医战胜了五千年历史的中医药。现在西医药的弊端显然了,西方积极寻找一种新的替代医学,中医药又开始浮出水面。

    中医的定义是什么?在我的印象中,中国传统的医学就叫中医,中医先生也是这样说,辞典上也是这样解释的,一切都是这样顺理成章,也是无疑义的。

    偶然的机会,听到这样的声音:中医是中庸之医。我顿时震撼了,这不是简单的名词解释,而是严冬的惊雷。

    在这之前,我读过南怀瑾先生整理的《维摩精舍丛书》,袁焕仙先生在讲解《中庸》这部书的时候说:中为体,庸为用,中庸也就是体和用,体为本质,用为现象。

    历史上孔子的中庸之道一直以朱子引申程子的解释为准绳:中为不偏,庸为不变。中庸之道的解释就演绎成为:儒家一种主张,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难以想象,一统中国数千年文化的竟是妇人的处世之道,灿烂的中华文明竟是在这个基础上诞生的。于情于理都说不通,中国人从感情上也不能接受。孔子作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与释迦牟尼并驾齐驱。佛学是公认的博大精深,佛学的核心是不二法门。孔子儒学的核心就是中庸之道。怎么在我们后人手里成了处世之道,不伦不类,显然是与实际不相符的。袁先生的高论应该是更符合中庸的本义。

    那么,中国传统医学的概念与中庸之医的概念差别在哪里?中国传统医学的概念仅仅是从表象上、地域上定名。中庸之医是从中医的实质上定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定名,首先确定了国家的性质以人民民主为主体,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建立的国家政权。

    中庸之医从字面上解释为体用之医,引申中医本身的原意形神之医。

    《黄帝内经》在八正神明论中:何谓形,所谓形,问病人的所痛,再从经脉里去探索病情才可以出现在眼前。因为靠论察形体才能知道病情,所以叫做形,也就是我们中医常用的望闻问切。

    何谓神,就是望而知之,心态开朗,眼中明了它的变化,心中有数,但这是用语言所不能表达的,这就是神的领会。三部九经法的本源就是在此,真能达到这种地步,就不必拘守九针的理论了,我们现在雾里看花的特异功能就有这个味道。从这段论述中,我们清楚地知道,方法的源头来自口弗能言的心领神会。达到这一步,获得本源,方法也就随心所欲,法也就非法了。纠缠在方法上的人显然是不明本源的狭隘。

    这段论述在书中一个不引人注目的位置,历来不被医家所重视,更谈不上登大雅之堂,然而却是全书的点睛之笔。

    作者对神的问题一语概括: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为什么?说出来的都是形,神是自己的一种体味。这一点和艺术是相通的,也相似着阳春白雪和者盖寡。《黄帝内经》严格地讲只说了一半,说了形而没有说神,神没法说。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必须亲口尝一尝。这一点几乎困惑了绝大部份人,困惑是正常的,它应带来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春天。

    形,我们可看作中医之用,神我们可看作中医之体。

    在形与神的概念中,神由于历史的原因已蒙上了尘垢,我们现在用形与无形的概念来重新认识中医药。无形一词介入经济学有了无形资产的概念,这更便于我们对无形的理解。

    《黄帝内经》一直是中医的经典之作,它的意义又远远超出中医的范畴,它把易经抽象的阴阳具体到人体中。阴阳,中国人独特的哲学,它哺育了中国文化,它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二百年前的农业文明时代中国的经济一直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

    尽管《黄帝内经》只说了一半,但它是神来之笔。

    内经的首篇上古天真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讲的是养生,养生首先从无形开始,人是无形与有形的结合,无形是有形之母,有形是无形之用。水蒸气是无形的,云是有形的,雪是有形的。生命是无形的,动物是有形的,植物是有形的。风是无形的,它造成的影响是有形的。火是有形的,蕴藏在万物中的火性是无形的。

    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讲人体与季节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讲了万物的生命规律,不是简单的春夏秋冬,冷暖炎凉,而是神气主宰,无形主宰有形。外国科学家曾模拟宇宙做了亚当一号、亚当二号试验,最终失败了。失败的原因应该是只做到形似而做不到神似,只看到有形的东西,无法把握无形的东西或者忽视了无形的东西。

    这些话在现代人的意识中有点不可思议,古人感到很正常的东西,我们现在听来反而象神话故事。

    在经脉别论中:水液进入胃,流溢布散精气,上行输送到脾脏,脾脏散布精华又向上输送到肺,肺气通调水道,又下行输入膀胱,这样水精气散布周身皮毛,流行在五脏经脉里作出适当调节,这是经脉的正常现象。

    整个脾胃的运化过程历历在目,有形的无形的都有了。我们不得不提出疑问:没有现代化的仪器,古人怎么会知道这个运化过程?在后面的章节里,对经络也是如数家珍。有人认为,《黄帝内经》及《易经》是上古文明遗留下来的。其实这并无关紧要,紧要的是它能正确地描绘了一个我们不可知的世界,紧要的是我们目前还不能完全认识它,我们一般把它列入玄学的范畴,玄字的本义是黑色,旋转。既然承认了它的存在,我们只有义无反顾地认识它。

    中医开明宗义的话,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理论。

    阴阳的观点,我们通常把它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一语道破红尘滚滚的本质。这是中国式的思维,探求事物本质的哲学思维。我们的中医一般也是沿袭这条思路。阴阳学说对人体的部位、脏腑经络、形气等的阴阳属性都作了具体划分。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是欠深刻。《阴阳应象大论》中这样写道:“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这个本就是阴阳。阴阳是中医学的核心,是中医学的不二法门,是中医学的中庸之道。

    可惜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医治的细化,其本也就迷失了。追根溯源,人与自然的逐渐疏远,这种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现在人类惊呼回归自然,我们重新认识中医学也是顺应自然了。

    当今在中医中谁提及阴阳八卦,就意味着迷信,更不要说中医精通阴阳八卦。政治观念的种种,渗透到医治中,中医学也就潜移默化成政治中医学,如同经济学变为政治经济学一样,最终是作茧自缚。

    失去阴阳的中医学,如同失去灵魂,失魂落魄,形如枯槁,可以说是当今中医学的典型形象。

    如果用有形与无形来与阴阳划等号,应该更贴切一些。五行相生相克的学说是把阴阳学说具体化、细化、运动化了。其本质还是阴阳。这种理论似乎很简单明了,恰恰让后学者感到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现代教科书,对脏象一节的论述,显得力不从心了。

    古人讲:象,形象也,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我们现在成了这样的解释:“象”是“藏”的外在反映。也等同于心主脉,表现于面部的色泽,肺主皮,表现于毫毛,肝主筋,表现于爪甲,脾主肉,表现于口唇,肾主骨,表现于发。过于简单化了。我们往往忽略: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肾藏志,脾藏意。心为火,为赤色,喜苦味,忌大喜。肝为木,为青色,喜酸味,忌大怒。脾为土,为黄色,喜甘淡味,忌思虑。肺为金,为白色,喜辛味,忌悲忧。肾为水,为黑色,喜咸味,忌惊恐。五脏的形、色、情感都跃然纸上。在慧者眼中,五脏人格化、形象化了。五脏是有形的,人格化的形象是无形的,无形也就是五脏之神,对神俱视,唯慧者独见,昭然独明。中医的精华就在此。中医之所以举步维艰,也是陷于此。光明与黑暗同在。

    藏象,用现代语言应该理解成物质与能量之间的关系,物质是相对静止的能量;能量是相对运动的物质。其中最积极最具有生命力的是能量运动。五脏既是物质的,也是能量的。藏象是脏器辐射的能量的一种表现形态,这种形态在特异的眼光下是恍兮惚兮,犹如白云的实质是水,在天为云,飘落为雪。

    藏象反映着脏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雨露滋润禾苗壮,能量转化成物质。藏象是人体中的雨露。明白藏象,调整藏象,促进其转化,这才是真正的中医治疗。

    我们再借鉴佛学的观点。

    诸法空相。

    诸法:我们能够想像得到的一切事物都是法。

    空相:一切事物都是以空作为它的自性,这就是为什么一切事物能够存在的原因。

    空是无常,是变化,空是妙有。

    一位女儿讲,爸爸,请不要抱怨无常,没有无常我怎么会长大?

    脏器的空相是看不见的能量。

    脏器的空相是恍兮惚兮。

    云、雪、冰的空相是水。

    现代科学已经发现了这个真理,即:不仅物质和能量是一,而且物质和空间也是一。不仅物质和空间是一,而且物质、空间和心灵也是一,因为心就在它们当中。

    中医和中药是形影相吊的。中药的形仅是一堆不起眼的干草,起作用的是不死的无形的生命,它是药性。神农尝百草的传说,成了中药的起源,也是对中药研究的登峰造极,以后也没有更大的突破。对中药的性味归经,我们只能是书云亦云。性味能尝出来,归经也是尝出来的?尝字困住了人的思维。不妨我们也来做一回神农,看能不能尝出个归经来。中医杂志上登载最多是某中医发现某中药有治某病的功效,更有甚者,学着西医用化学分析的方法来肢解中药。这种尝试,也未尝不可,按理科学技术的发展应该给中医药插上腾飞的翅膀,但现状却事与愿违。中西药是中西文化的体现,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必然有不同的结果,现在最大的矛盾是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尚不能完全理解。

    仔细研究,我们会发现中药学只记载了药的形、药的静态、药作用的位置与功能。比如白头翁这味药归胃、大肠经,功效治痢疾、瘰疬、外痔,为什么它有这样的效用?三种病之间的关系,有点风马牛不相及。靠想象不行,靠实践也只能证明它的功效,如果我们能把握它的神韵,就会发现白头翁清除、消散下焦空间热度,湿度,螺旋式上升直达头部、面部,再行走大肠排出体外。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它的治病原理是以能量运动为主带动了藏象的变化,以无形的藏象变化带动了有形的脏器变化,也就是能量物质之间的混化有序转换。雷电给土地带来大量的氮肥,台风给大自然带来丰沛的雨量,调整了南北方的气候,中药的治病也就是给人体内部刮风响雷打闪,这样中药的升降沉浮、君臣佐使、中医的左病右治、上病下取之就好理解了。我们现在再来理解《四气调神大论》,也许会更深刻一些。自然界的现象对应着人的生理现象。

    阴阳五行学说是智慧的结晶,不是大脑思维的结果。中西医之间的分水岭就是在这里。

    古人讲:医者意也。中医是智慧之学,我们寻找智慧,儒释道三家都有详尽的论述。

    佛家讲:戒定慧,定是慧之体,慧是定之用。慧是定的产物,戒是定慧的前期准备。当今社会人们对慧的认识是较为肤浅的,人的大脑意识无时无刻不在追求感官刺激,无时无刻不沉缅在幻想之中,那怕是一分钟的定比登天还难,没有定,慧也就无从谈起,慧与心情浮躁无缘,一个心情浮躁的社会群体与慧无缘,一个急功近利的社会与慧无缘,近数百年来中国社会一直在动荡中沉浮,与慧也就逐渐疏远了。

    道家讲:无思无为,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也同样是定慧二字。遂通天下,通什么?通鬼神?《黄帝内经》讲:道无鬼神,独来独往,是庄子讲的,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天地有精神吗?其实这一点也不玄,就象大海里的小鱼问大鱼,大海在那里一样,我们无时无刻不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们知道爱和恨,心脏知道跳动,细胞知道生生化化,肚子空了知道饿,睡着了知道醒。

    植物知道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动物知道繁衍后代,知道优胜劣汰。

    电子知道围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

    天知道下雨、刮风、出太阳。

    自然界知道四季的转换,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星球与星球知道相互引力,相互斥力,保持稳定的轨道与位置。这一切我们都习以为常。

    如果我们蓦然回首:

    我们不知道……心脏不知道……细胞不知道……

    肚子不知道……睡着了不知道……

    植物不知道……动物不知道……

    电子不知道……天不知道……

    自然界不知道……星球与星球不知道……

    宇宙将是怎样的悲凉,我们如此复杂的世界原来竟是一个字“知”,万物有知才有世界。神会禅师讲:知之一字众妙之源。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切物质形态的变化都是知的变化。人吃兔子,兔子吃草,草吸收肥料,人死了,会转化成肥料,一切生命都是相通的,都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操纵世界的无形大手就是“知”,可以说,我们的世界既是唯物的,也是唯心的,更深刻地说是彻底唯心的。唔,不要害怕,这个唯心是道与大脑意识的妄想之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个误会耽误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进程,认识自身的进程。知也好,道也好,这就是天地精神,遂通天下,就是天人合一,就是还原于生命的本来面目,具有这种素质的人就具有了一双慧眼。

    儒家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同样是戒定慧,儒释道三家异曲同工,犹如百川归大海。

    儒家有一段深刻的对话,颜回对孔子说:

    “我进步了。”

    “什么进步?”

    “我忘掉礼乐了。”

    “很好,但是还不够。”

    “老师我又进步了”

    “什么进步?”

    “我忘掉仁义了。”

    “很好,但是还不够。”

    “老师,我又进步了。”

    “怎么进步法?”

    “我坐忘,当下忘我了”

    “什么叫坐忘呢”

    “不用平时的聪明,忘去形体,忘去心智,使心中空明,万象生灭,任他去来,这叫坐忘。”

    “很好,让我也来向你学习吧!”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坐忘是超越学问的,是找到了学问的本源。“无中生有”就是中国文化的根,就是中庸之道。质本洁来还洁去。

    慧并非什么神秘,它是超越眼耳鼻舌身意的自然,是融与一切事物中的真切体验。我们曾提倡到群众中体验生活,了解群众的疾苦。中医的慧表现在融与患者真切地知道患者病的真实,融与中药真切地知道药性的真实。用佛学语言:观身如身,观受如受,观行如行。请不要满足于推度,这不是理论。你必须进入其中,体味它,并与它融为一体。我们习惯于:这个病我认为应该怎么治。我们应该是:这个病应该怎么治。丢掉我的知见,顺其病的自然,这样你必有所得。这是慧的具体运用,其实生活中的一切事情都是同理。

    慧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慧是人征服自己的辉煌,没有个性的小我,融入了共性的大我,盐融入大海,大海都是咸的,大海即盐,盐即大海。这也是共产主义大同世界的真正含义。

    圣人们尽管讲得是沤心沥血,但是我们没有圣人的智慧,仍是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反而胡乱地说了各不尽相同的盲人摸象的故事。宇宙给了我们一双明亮的眼睛,我们却用来寻找黑暗。祖先留给我们龙的图腾。我们却象叶公一样爱的是假龙。龙给予龙的传人一个谜。一声龙的传人,华人不免热血沸腾。龙凤呈祥,中国人特有的吉言,修炼有素的人会看到体内龙凤的幻影,幻影的出现,表示修炼者打通了任督两脉,从这个角度思考,会不会给我们一个新的启示呢?

    中国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浮,甚至出现文化的自虐,问题出在那里,条理上的紊乱。我们应该看到文化的两个系统,或者说两个层面。

    一是文化的比量。也可以说是文化的理性思考,它来源大脑,借助思想、文字、逻辑性推理而产生的。我们的社会形态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现代科学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的尽情发挥,然而它是跛足的,人类已经陷入科学的矛盾中无力自拔,企图铤而走险,突出重围。这是文化之形之用。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是最具有代表的语言。

    二是文化的现量。无须透过慎思明辨,直接感受。《六祖坛经》是慧能这个目不识丁的樵夫对禅的直接体验,是把佛学与中国文化完美的结合,是中国人唯一的自己的佛经。《黄帝内经》是歧伯对人体的直接感受,神农尝百草是神农对药的直接感受。经络学是古人对经络的直接感受。李时珍讲:内景隧道,唯反观者能察之。中医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也是中医的魅力所在,也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也是玄学之所以玄的原因。其实玄学是真正的明白学,这是文化之神之体。耕云先生说:我觉故我在。也可以说无思故我在。

    这两者之间原来是统一的,贴切的表示应该是一幅太极图。`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幼稚与肤浅,人为地造成了对立甚至仇恨,这是人类悲剧的根源。

    中医能解决这个问题,中医就一定能走向世界,它的深远意义远不止于此。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中医医学论文可投稿哪里 中医医学论文》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