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民法论文
  • 经济法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法学理论论文
  • 司法制度论文
  • 国家法论文
  • 宪法论文
  • 刑法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法学论文 > 国家法论文 > 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 [有关教... 正文 2019-09-22 07:27:59

    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 [有关教育学相关的论文3000字范文]

    相关热词搜索:

    有关教育学相关的论文3000字范文

    有关教育学相关的论文3000字范文 教育学的论文3000字篇一 试论教育为何就是教育 摘要:当今社会,教育究竟是什么以及该如何定义这一问题已引起人 们广泛思考,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关涉当代教育的成败,结合当前教育痼疾,从 教育的构成要素以及教育的根源、教育的本质出发探析得知教育就是教育。

    关键词:教育;教师;学生 教育究竟是什么它该如何定义这个问题引发人们思考的同时,我们不 由得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每个人对这个问题都有发言权。为父母,他们对孩子 的教育细微到一针一线,可谓“润物细无声”;为教师,他们对学生的教育渗透到 一问一答,可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为学者,他们对教育的定义更是 追根溯源,颇有“树一宗,学百家,求创新”之风范……但教育究竟是什么呢这个 问题是否真如数学题一样需要一个标准答案来一锤定音,告诉世人“……才是教 育”,笔者认为不然,正如列宁曾说:“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 活的灵魂”是“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而教育不也正是这么一回事儿吗 一、直面实事:教育本身 胡塞尔在《逻辑研究》第二卷引论中指出:“我们对逻辑学所提出的 规律的意义,对‘概念’、‘判断’、‘真理’等等及其各种划分做初步反思时,我们决 不会仅仅满足于‘单纯的语词’,即‘对语词单纯的象征性理解’。那么产生于遥远、 含糊和非本真直观中的含义对我们来说是远不够的,我们要回到‘实事本身’上 去。”[1]所以,我们谈到教育,就得回到教育这一事实本身。研究教育,教育的 构成要素是必过的坎儿,所以我们对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这三要素 的理解,对“何为教育”这一问题的认识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 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 形式的教育中的成人学生。马克斯范梅南解释道:“只有当我们真正感受到教育 作为一种召唤而激起活力和深受鼓舞时,我们与孩子的生活才会有教育学的意 义。”[2]因此,学生能不能成为有意义的受教育者与教育者有着莫大的关系。教 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并且教育者主要是指学校中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人员。

    但这些教育工作人员真是教育者吗关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我们得打 上大大的问号!在《语文建设》2013年第1期中有一篇文章,其记录了一节公开课 结束后的一个片段:主持人:你希望老师怎样上语文课学生:希望老师能让我们 自己读书、自己思考,不喜欢老师讲给我们听。学生的话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教 育的根本问题本就是人的发展问题。

    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 是教育的本质特点。教育之所以为教育,全赖乎于此,尽管在新课程提倡“学生 为主体”这一时代背景下,一些教师仍旧忽略了教育这一本质特点,如一位青年 教师上《烛之武退秦师》时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四个问题都没有说清楚,并在 学生满脸疑惑想继续问下去时示意学生坐下,这就是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 习的表现,而不敢放手的重要原因就是害怕学生思维活跃,超过了自己的预设, 致使自己无法掌握课堂。

    从何谈起培养人是教育的立足点,是教育价值的根本所在,是教育的 本体功能呢甚至让我们从何谈起教育呢做教师易,做教育者难。陶行知先生说得 好:“要做孩子的先生,先要做孩子的学生。”若教师只是将受教育者当作道具, 将课当成舞台,那就是假教育。而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 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试想,若教师没有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 者,没有使学生成为有意义的受教育者,那我们谈教育中介系统也无多大意义, 谈教育更是“索然无味”。

    二、追根溯源:教育背后 在探求事物的本源上,西方哲学一直遵循着古希腊的传统,认为事物 的根源不在其本身而在其背后,故我们再从教育背后谈教育,怎样探究教育背后 的原因呢笔者认为,我们唯有不断从问题出发进行归纳总结。从教育目的看,我 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在目前的教育方针中有鲜明体现:“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 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3]从此段话中,可看到我国教育 目的的根本所在即社会主义的方向是对人才性质的要求,而一些学者认为“教育 是社会的产物”、“教育是政治的产物”,这些恐怕都是对这段话的过度解释,还 有甚者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着手,认为“教育是经济的产物”,这更是不恰 当的解释。故谈对教育的理解,我们还得追根溯源从人那里开始。叶澜老师在《新基础教育》一书中提到,我们过去的教育的弊端,就是“大量养成以被动接受现 成知识,以适应、服从、执行他人思想与意志为基本生存方式的人,缺乏创造精 神与能力的人”。

    [4]而对这种教育的校正与超越,则是“人的主动发展”,唯有采取主动 方式去参与活动并形成积极的关系,在活动中实现自我发展的人,才是能在当今 社会实现其生命价值的人和创造幸福的人生的人。如我国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 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极其强调作为学习者本身的价值,其中“主动”一词出 现12次,“自己”一词出现了45次,可见课堂逐渐从传统的“师本课堂”转向“生本 课堂”,语文老师也愈来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江苏省扬州中学戴老师在上《想念地坛》这一课时,她非常注重调动 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需力。课上她组织学生一起思考、一起讨论、一起 研读文本,使得学生在深刻领悟史铁生的人生态度这一基础上,对自己的生命有 了一个重新的认识。这堂课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也将语文的“人文 性”贯穿其中,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当然,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能为了达到“发 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课程目标而忽略了教育的根源是人。

    一些教师原本的出发点是好的即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却忽略了作为 学习主体的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从而在课堂上问一些高于或低于学生认知水平 的问题并鼓励他们展开讨论,尽管课堂热热闹闹,学生讨论得面红耳赤,但问题 的结果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意义是什么,他们都不得而知。这种“伪讨论”、“伪 合作”的教学也是对教育的过度理解,是一种忽略了根源、架空了根基的“伪教育”。

    所以,教育是真心诚意为人服务的,而人主动发展后又试图将所学知识、所得经 验教育给下一代,故为人服务之根本还是为教育服务。教育本身就是这个样子, 它不是被某个词汇、术语或概念所规定的,应该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像爱 和友谊一样,存在于这种情感的亲身体验中……也就是说,在极其具体的、真实 的生活情境中。就在这儿!就在这儿!”[2] 三、实事本质:教育就是教育 在与孩子的实际生活中,在许许多多微小的经历当中,人作为父母或 老师的意识就产生了,这种意识被马克斯范梅南称为“教育学意向”,即“我们面 对孩子时我们发现被召唤时的一种主动回应”。[2]他说:“教育学的意向也是我们 面向孩子的最基本体验,我们将孩子看作是走进我们生活的另一个人,他向我们 提出要求,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2]因此我们今后遇到“儿童的阅读体验本身是什么对一个年幼儿童而 言读书是怎么一回事”这类问题时,我们不能随意作答,倘若仅凭借自己对教育 学、心理学等这些理论的掌握以及平时的教学经验就设定答案,这就是对教育的 亵渎!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笔者认为我们应身处其中进行人文体验后才能作答,如 在指导学生如何作文时,教师应做到叶圣陶先生所主张的“自己先下水”,即教师 勤练笔,就作文题目进行认真思考,然后写成文章,体会学生写作时的所思所想, 再在评讲时谈谈自己对该题目的思考以及文章的不足,这样教师才是真的与学生 感同身受,并能在教学中找准着力点,加强教学效果,做到事半功倍。而回答“教 育是什么”这一问题时也应遵循这个原则。

    而究竟该如何着力,笔者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不单单是身体, 心智水平更为重要,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坚持教育的本质, 从教育根源出发,以阅读教学为例,有的学生能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文 本,从而把握文章的主题以及内涵,而有的学生只能读懂文本的表层意思,不能 理解其背后的深层含义,此时教师万不可以同样的要求、统一的进度来要求这些 不同的学生,应做到耐心对待,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这才是对教育最忠诚的态 度。

    倘若非得就“教育是什么”说出一个所以然来,笔者非常赞同张楚廷先 生的回答,那就是“教育就是教育”,颇具真实自有万钧之力的气势,而且,“教 育就是教育”绝对不是一个伪命题,尽管这一回答非常简单且万能,但它至少说 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即从教育的自身来阐明、解释教育,张先生以独特的视 角再结合自身的体验回答了教育的本源意义,这是对当今社会纷纷质疑教育并认 为“教育是无用的”最有力的回答,而他也主张人们就该问题没有必要做进一步的 展开,并沿此走下去,因为我们与其多说教育,不如多思考、多领悟、多体验、 多践行,以“不忘初心”的态度将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的教育弄得尽可能明白、清 楚一些,这才能“方得始终”。

    教育学的论文3000字篇三 浅谈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困境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法制教育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大 学生法律素养、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时期正是积累知识、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所形成的思维意识对以后进入社会 起到关键性作用。党十八届四中全会把民主法治建设和培养法治人才作为重要议 题,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面对当前高等院校的法制教育局 面,高校大学生的违法犯罪案件在各地时有发生,如何改变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困 境,让法制教育能够深入人心,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困境分析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传播更加快捷和广泛。大学生犯罪现象的时 有出现,让本来就备受关注的大学生族群更加受到社会的重视,大学生法制教育 已成为人们的热议话题,这让我们不得不直面法制教育窘迫的局面。

    (一)课程边缘化 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主要能够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来 完成,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开始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将“法律 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编在一本教材中,并编制了全国统一的教材,所以,思想 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从两门课程变成一门课程,成为全国普通高校所有在读学 生的必修课。但在一些高等院校出现了“法律基础”部分课时量较少,授课内容也 相对较少,法制教育在大学生中不能很好展开的现象。在学校和学生的“默契” 下,该门课程竟然被逐渐边缘化了。

    (二)教师非专业化 目前,在全国高等院校从事法律基础教育的教师有很多都不是法学专 业科班出身,这与高校需要高学历人才和法律专业人才短缺不无关系,从事法律 专业学习的学生,就业方面多会考虑法院、检察院或从事律师职业,不会把成为 传播法律基础教育的老师作为自己职业的第一选择,特别是近些年进入高等院校 当教师的门槛越来越高,需要硕士研究生甚至是博士学历,使得各个高等学府这 类专业教师更加缺乏,再加上教改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成为一本课,大 部分高等院校都是由思想道德修养的老师兼职讲授法律基础,这些教师又都是半 路出家,对于法学基础理论和法律思维本身就了解得不够深入,很难通过后期的 短期培训或自学达到专业法律人才的水平,因此在讲课时就会有所保留,对于自 己不懂不通的法律问题就尽量少讲或者根本不去触及,法律基础课就真的变成枯 燥无味、晦涩难懂的法律概念和法条堆砌了,既不能达到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目 的,更缺乏实际价值,因此,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便因此流于形式。(三)内容与形式的单一 无论是教改前的“法律基础”,还是教改后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 础”,我们都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探索。但不得不承认,目前我们的大学生 法制教育课程依然内容空泛、形式单一。首先从内容上说,无论教改前后的教材 都是基础法学概念和各部门法的堆砌。包罗万象就会丧失重点,再加上有些法学 概念晦涩难懂,而且部门法的法律条文中的法律语言又和普通的语言有很大差别, 常常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偏差。目前,大学法制教育注重法律知识的传授而忽略 法律原理的讲解和法律意识的培养。使得法制教育教学形式只侧重于基本理论的 解释和法条的组条注解,这对于现在已经是“90”后的学生群体,无异于“鸭子听 雷”般烦闷。

    而且教师有时候在案例的选取上也难免会面对选择案例不当的问题, 加上课时的限制,很难开展法律实践课,不要说走上街头融入社会了,就连像模 拟法庭这样的模拟实践课很多高校的非法学专业学生都很难开展,这无异于让法 律实践更加难上加难。不能充分的让学生融入到教学之中,对于法律这样一门操 作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就会出现“上课做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全忘记”恶性循 环。因此,改变大学法制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单一的现状,是我们完成法制教育、 改变现在高校法制教育困境的前提。

    二、大学生法制教育困境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面对当今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困境,特别是在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日 益成为高等院校乃至全社会的热点话题的情况下,如何改变当前大学生法制教育 的现状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以公民意识培养和法律信仰培育为切入点 1995年,国家教委与司法部就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 见》中提出:“高等学校的学生要懂得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了解我国宪 法和基本法律的主要精神和内容,充分认识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 艰巨性和长期性,增强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正确行使公民权利,严格履行公 民义务,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 纪律的专门人才。”同时,要求高等学校法制教育要以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 意识为核心,通过讲解和介绍法治理念和宪法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树立国家主人翁意识。

    还结合不同专业,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一些部门法,帮助学生了解其 立法目的、原则和基本精神,培养学生知法、守法、护法、用法的自觉意识。党 的十七大报告中首先提出了公民意识的概念,明确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而且在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 中均强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 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 明确了高等院校法制教育的目标和要求,而十七大、十八大报告更是在全社会范 围内强调公民意识和法律信仰,这些文件为大学法制教育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社会 舆论、社会氛围的支持,并对我们改进法制教育的不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

    大学生法制教育要先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公民是指享有该国国籍 并享有法律上的权利并履行法律义务的社会成员;公民意识是公民对自己公民身 份、公民权利义务的认同。过分关爱下的孩子会养成享受权利成为习惯,不履行 义务认为是理所当然,因此,要通过公民教育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

    根据当前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大学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包含:一是 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内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爱 劳动、爱科学为基本要求,培养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公民道德规范;二是培养 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观念,帮助每个公民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规范自己的思 想与行为;三是培养公民对国家制度、法律制度的理性认同;四是培养民主平等的 现代精神[1]。

    对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培养也会带动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加强,因为法律 就是以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的,想要明确作为公民的权利义务就不得不依靠法律 给出清晰的答案,就会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从而树立法律至上的法律信仰,带动 起大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有学习法律基础知 识的动力。因此,要想改变大学法制教育的现状,应以大学生公民意识和法律信 仰作为切入点最为适合。

    (二)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着力点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大学生法制教育成功的有 力保障。面对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思想道德修养的老师兼讲法律基础的现状和法 律学科专业性和独立性较强的特点,应该在高等院校加强人才引进机制,积极吸收法律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可以考虑外聘一些公检法等法律部门有着丰富法律 实践经验的人来承担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学校方面应改变对大学法制教育的偏 见,不论从老师的选择和课时的分配都应该充分重视起来,不要让法制教育变得 可有可无、谁教都行。其次是改变部分高校教师的观念。综合类大学的法学教师 们积极担任本校的法律基础课程的老师,理工类学校也可以申请聘请综合类大学 的法律教师来担当客座教师,完成本校的法制教育课程。同时,让大学之间,特 别是同城的大学之间应互通有无,资源共享。

    (三)以发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功能为立足点 大学法制教育是使大学生知法、尊法、守法、用法最终形成法律至上 的法律信仰教育。基本法律知识的学习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但是,面 对高等院校法制教育的硬件和软件环境都严重缺失的情况,教师首先更应加注重 法制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层次性,选取至关重要的法律观念,将“公平、正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诚实信用等等”寓于法学理论之中重点讲解。同时,注重案 例教学,将法条讲解与现实中的案例有机结合,通过生动形象的典型实例丰富法 律教学的内容。

    其次是应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下工夫,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了传 统的提问方式外,还可以采取辩论、讨论、模拟法庭等方式丰富课堂形式,在课 堂上组织学生对某一法律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与反对的观点进行辩论,甚 至可以针对某一专题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解分析给其他学生听。在注意知识准确性 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参与进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要加强实践教学的功能。对于实践教学主要 有两个方面:一是校园实践教学。例如,可以开展法律知识竞赛,针对当前法律 热点问题的辩论赛,模拟法庭,针对学校内违纪违法现象的情景剧等等,还可以 依托学生会或组织法律实践社团来招募一些对法律感兴趣的学生来完成这些活 动,也让他们在其他学生中起到带头的作用。还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报纸、宣传 栏和校园网络广泛法律宣传,同时可以请知名法律人士来学校讲座,积极开展社 会课堂活动;还可以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还可利用假期去律师事务所实习,让 学生和法律实践深入接触,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能够更好的完善大 学生法制教育,达到社会对大学生法律素质的要求。(四)以法制教育与安全教育、心理教育、道德教育相结合为创新点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和 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 向上的社会心态。”当代大学生的教育和培养,特别是在预防大学生犯罪的问题 上是一个复杂综合的课题,大学生法制教育固然重要,但是也要结合安全教育、 心理教育、德育教育相结合才能更好发挥作用,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

    1.要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 西方思想家康德基于人的两重性提出两种道德法则,即伦理法则(道 德法则)和法律法则。在康德看来这两种法则以内外两种方式统一于人体。康德 的观点形象的说明了法与道德的关系。所谓道德,指关于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善恶、 美丑、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等观念、规范、原则和标准的总和。在人类学 早期,法与道德浑然一体,逐渐分离。“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道德是法治的 价值基础,道德起作用的领域是极其广泛和深入的,法治需要道德的必要补充。

    道德几乎涉及到人们的社会生活、社会活动的一切方面既包括行为,又包括人们 的思想、品德和动机[2]。

    而且法律和道德在调衡社会分工上也有普遍的联系。

    因此,进行法制教育一定要和德育教育将结合,二者相辅相成,定会取得事半功 倍的效果。

    2.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教育 很多大学生犯罪的案例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就是犯罪的大学生 不仅缺乏法律观念,更是因为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经不起一点挫折和压力。大学 生的心理在迅速走向成熟但还没有完全成熟。他们感情丰富,自控能力差,容易 冲动,特别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往往缺乏冷静思考的能力;他们渴望走向社会, 却缺乏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往往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3]。

    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非常重要,使大学生形成健康成熟的心理面对以后步 入社会所承受的压力和情况,配合法制教育共同完成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 和成型。

    3.要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在大学生的教育中至关重要,有时甚至关乎生命和身体健康。

    因此,在加强法制教育的同时也注重安全教育。安全问题无小事,特别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学习生活在校园内,相对集中,更加要注意安全问题,特别是防火、 防盗、防突发事件等等,把这些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中,防患于未然。让学生学 习安全救护、紧急避险方法,掌握自救、自护和逃生技能,加强安全教育,让大 学生们警钟长鸣。

    结语 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虽各有侧重不尽相同,但 是他们在各个方面调整着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注重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心理 教育、安全教育的有机结合,不但能够取长补短而且能够全方位立体化的提高大 学生的自身素质。特别是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会让大学生更好地接 受大学法制教育,使高校法制教育攀上一个崭新的平台。从而不仅在减少大学生 犯罪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还有利于全民法治理念的树立,为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水 平贡献应有的力量。

    当今依法治国已成为我国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之一,正如伯尔曼的治 理名言“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就形同虚设”。因此,面对当前形势加强大学生法 制教育就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在当下提倡树立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的大 背景下也给高等院校提高法制教育提供了机遇和良好的环境,我们所要做到就是 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完善高等院校法制教育机制,形成良好的师生交流平台, 共同努力开创高等院校法制教育的新局面。

    教育学的论文3000字篇四 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建议 面对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形势的深刻变化,我国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在教育理念、内容、方式等多方面遭遇冲击,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带来重重障碍,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更高要求。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健康发展。

    大学生身处高等教育阶段,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但 是由于思想不够成熟,对事物认识不全面,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缺乏主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认识、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帮助其健全人格的形成。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生是大学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政治素质决定了校园的整 体文化氛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道德规范教育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 品质和行为习惯,实现知行统一,扬长补短,有效抵制不良思潮的侵袭,推动校 园文化健康、有序发展。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

    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大学生容易受他国文化的诱惑及错误言论的误 导,导致理想信念动摇,思想观念偏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培 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主导地位,坚定理想信 念,推动社会主义建设正确价值导向的形成和伟大中国梦的实现。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教学模式固化。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内容过于陈旧和 理想化,某些具有时代感的道德观念,如效益、平等、公正、竞争不能适时得到 认可和宣扬,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容易产生倦怠感。此外,德育目标太高,违 背了“最高的价值是最普遍的价值”的逻辑形式,从小学到大学,德育内容没有形 成一个层递性的序列,常常出现重复、混乱甚至颠倒的现象,如对小学生进行共 产主义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基础行为规范教育,从而违背了德育的基本规律,也 违背了学生心理的发展规律,削弱了学生对德育内容的接受度。再加上教学模式 固化,不灵活,没有针对学生的现实需求和社会需求进行实践教学、心理疏导和 指导,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长期处于被动接受或强制接受的尴尬局面。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不完善。

    总体看来,高校更加重视智育建设,不管是在职称评定、薪资待遇、 还是职位晋升等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岗位都不具有吸引力和优势。导致思想 政治教育队伍出现较大的思想波动和人员流动,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严重影响了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多元文化冲击严重。大学生的政治理论和思 想体系还不成熟,容易受多元文化带来的错误思想的蛊惑,从而产生理想信念缺 失、道德意识淡薄、价值观念偏激等不良现象。多元文化为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提供更广阔的发展视野和更丰富的教育资源的同时,也让大学生的思维方式 更加多样,加大了教育管理难度。

    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 1.更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内容。

    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结 合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在保证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权威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发挥其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亟待更新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注入新的能量,要不断加强学生的理 想信念教育,强化马克思主义坚定信念,注重民族精神教育和时代精神教育的结 合,增强民族自信心。

    2.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教育者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学习参与度,加强与学生之间 的互动交流。要合理利用网络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教育及沟通互动,增强思想政治 教育的时效性;要借助社会实践、党团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 增强其对我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正确解读。

    3.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首先要落实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职称评定、职位晋升、待遇等问题, 增强教育队伍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岗位的吸引力。其次要 加强思政教育队伍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培训,全面提高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保 证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总之,面对新形势,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 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保持思 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和权威性。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 [有关教育学相关的论文3000字范文] 》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