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民法论文
  • 经济法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法学理论论文
  • 司法制度论文
  • 国家法论文
  • 宪法论文
  • 刑法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法学论文 > 国家法论文 > 【职教师资培养中的师德教育... 正文 2019-11-14 07:35:37

    【职教师资培养中的师德教育】 师德培养

    相关热词搜索:

    职教师资培养中的师德教育

    职教师资培养中的师德教育 摘要:师德教育是师范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职教师资作为独立的职业群体, 在培养过程中应参照师范生的教育模式,加强师德教育。结合教师职业道德的内 涵及职教师资培养的特点,针对当前职教师资培养过程中师德教育存在的重视程 度不高、教师德育水平低、学生从事教师职业的理想不坚定等问题,从引导学生 树立远大职业理想、提高师资队伍的师德水平、完善师德教育课程体系等方面着 手,全面提升职教师资的职业道德。

    关键词:职教师资;师德;师资培养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教育事业 的关键所在。长期以来,广大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甘于奉献,为我国 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全社会的赞誉和尊重。但是,近年来, 少数教师违反师德的事情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教师的崇高形象。为此,教育部、 全国教科文卫体工会于2011年下发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13年5月,中 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2013年9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建立 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这一系列文件都从制度层面对培养师德 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提出了规范性要求,也为打造一支学高为师、德高为 范的高质量职教师资队伍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时应遵循的道德行 为准则和必备的道德品质的总和,在教师素质中居于核心地位。教师职业道德是 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是帮助教师协调与学生、同事、家长以 及其他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他们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 个体,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性。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责 任感与奉献精神。

    二、职教师资培养的特点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教育的发展 通常主要取决于教育人员的资格和能力,取决于每个教师个人的人品、教育业务 水平和技术质量”[1]。为此,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六部门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中国 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道路上,作为一个 独立的职业群体,职教师资在保证职业教育质量和职业教育良性发展中有着举足 轻重的作用。但是,职教师资匮乏是当前限制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专职教师 缺乏实践能力,兼职教师又大多不懂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因此,“双师型”人才 是职教师资培养的基本目标。“双师型”即学生应同时具备教师能力和专业技术能 力。但遗憾的是,我国还没有出台统一的“双师型”职教师资素质标准,各高校在 职教师资培养中只能摸着石头过河[2]。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提出“双师型” 教师应具备“三性”,即“专业性”“技能性”“师范性”,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江苏理工学院提出构建“双能型”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即培养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 能从事实践教学的“双师型”职教师资,实现“学术性”“技术性”“师范性”的和谐统 一;河南科技学院创建和实施了“四双”工程,即以培养学生“双师型素质”(具备教 师型与技师型)为目标,以突出教学过程的“双技能训练”(专业技能与教育教学技 能)为途径,以对学生实行“双证书制度”(学历证书与专业技术等级证书)为手段, 以建立“双基地建设”(校内外的专业实习基地与教育实习基地)为保障,切实加强 实践教学环节和师范性教学环节的贯彻实施,并取得了良好成效[3]。这些院 校从不同层面探索了职教师资培养应有的特点,但还不够完善、不够系统,仍需 要相关部门做进一步的深入调研,以加大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双师 型”职教师资素质标准的指标体系。

    三、职教师资培养中师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重视程度低,师德教育课程不完善 职教师资的办学目标是为中职学校培养合格的“双师型”教师。所谓“合格”, 指教师除了要掌握丰富的知识(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外,还应具有崇高的职 业道德。但调研发现,在职教师资培养过程中,师德教育明显不足。一是目标过 于理想化,难以实现。师德教育的目标是促进教师自身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但 调研发现,各高校在职教师资培养目标中,通常用政治性和原则性的语言将师德 教育目标理想化。由于学生缺乏对现实生活中师德的认识,致使他们在学习过程 中并没有真正理解师德教育的最终目标,容易产生倦怠心理,甚至丧失学习兴趣。

    二是课程设置不合理。调研发现,有职教师资培养资质的高校,并未单独开设教 师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且在“双师型”教师培养中侧重专业技能训练,轻视教学技 能训练,甚至有人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并非必需,逐步将职业道德教育边缘化。“师 德教育的特色不突出,没有独立的师德教育教材”[4]。在其他课程中涉及师德内容的比例也很少,仅在思想道德教育和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包含一些师德内容, 学生对职教师资职业道德的特点缺乏深入了解。

    (二)高校教师的师德水平有待提高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第一位的。一个教师,如果只知 道“授业”“解惑”而不“传道”,则不能说这个教师是称职的,充其量只能是“经 师”“句读之师”,而非“人师”。“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教师的师德水 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道德水准。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接触最多、对他们影响最 大的是专业课教师。这部分教师虽然学术水平过硬,可以教给学生丰富的专业理 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但由于他们缺乏师德教育的理论知识,不能系统、规范地把 握师德教育的内容,通常是以自身经验教授学生,或以政治要求代替教师职业道 德要求,导致师德教育脱离学生主体,教育效果不明显。此外,一些高校教师自 身的师德表现不尽如人意,急功近利,只注重个人得失,爱岗敬业意识淡薄,甘 于奉献精神缺乏;师生关系疏远,关爱学生力度不够;缺乏严谨治学的态度,将自 己的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不重视课堂教学;自律意识差,随意违反职业纪律, 等等。“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不能身体力行,更别说难以对学生提出更高 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了。

    (三)师范生从事教师职业的理想不坚定 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职业,才能对国家的教育事业发展及学生进步有强烈 的责任感,才会将自己全部的热情和精力投入教育事业上。作为师范生的一种, 职教师资培养的学生是未来教师群体的主要来源之一,他们也应具有崇高的职业 理想。一个不具备教师职业理想的师范生,将来也很难成为一名爱岗敬业、称职 的教师。近年来,虽然国家逐步重视职业教育,但仍存在中职学校教师社会地位 低、工作量大、待遇差、晋升空间小等问题,导致有的教师把不满转移到学生身 上,甚至嘲讽辱骂学生;有的教师上课敷衍,将主要精力用于经商赚钱,甚至出 现因教师节没有收到学生的礼物而“气愤难耐”的事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 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全然丧失。这些现象的出现,虽有一定的社会因素,但更重 要的原因是他们在接受师范教育期间没有树立坚定的职业理想。课题组在河南科 技学院园艺、园林、市场营销、食品加工、机电、艺术、动科等7个职教师资培 养专业进行了问卷调研,结果发现:对于“毕业后你愿意当教师吗”的问题,有287 人“愿意”,占55.2%;对于“愿意进入何种学校任教”的问题,仅有9%的学生愿意 “到中职学校任教”;对于“如果你是一名教师,有机会去其他事业单位工作,你愿 意去吗”的问题,90%以上的学生“愿意”,仅有不足10%的学生会“视情况而定”。由此可见,对于职教师范生而言,在校期间树立坚定的职业理想尤为重要。

    四、加强师德教育的途径 (一)营造良好氛围,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 国家要加强职业教育引导,加大职业教育支持力度,提高职业教育从业教 师的相关待遇和社会地位,使广大职教教师产生荣誉感、认同感和归属感,从根 本上解决职教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学水平不高的现状。要引导全社会正确认识高 等教育发展的层次性,将师德教育列为重点工作。大力宣扬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树立和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典型,把优秀的中职教师请进学生课堂,以身说法, 向学生展现中职学校教师的精神风貌,弘扬高尚师德,用真实的事例诠释师德内 容。“突出师范的教育性,教育教学两手抓,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学生在 思想上向教师角色转变打下初步的理论基础,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稳定的职业 意识和全面的教育技能与方法”[5]。针对社会中出现的师德问题,可通过讲座、 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形式,及时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辨明是非,增强社会 责任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

    (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师德水平 师者为师亦为范。教师的师德水平影响着学生的道德水准。高校教师作为 “教师的教师”,更应注重自身德行、学识、才能、个性等个人因素的修行,积极 引导、教育、感染学生,努力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榜样。

    1.加强科学理论学习,提升教师人格魅力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传道者是闻道在先,塑造他人灵魂的 人,自身必须有高尚的灵魂。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应加 强科学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 界观,积淀“行为世范”的内涵素质,并积极塑造个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 的高大形象,做到语言规范文明、举止端庄大方,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影响和 教育学生。

    2.加强师德规范学习,提高教师师德素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是衡量教师道德是非、指导教师道德行为、处理各种 利益关系的标准,每位教师都应认真学习其内容,领会其内涵,并将之转化为坚定的信念,付诸教育实践,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提高和完善。

    3.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只有自身具备了扎实的基础和宽厚的知识,才能 充分领悟知识的精髓,并将其传授给学生。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 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知识,与时俱进地更新教育理念,钻研灵活多变的教学 方法,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做到“适时教育、应势教育、应人教育”,将知 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敏感性。

    (三)重视学生师德教育,完善师德教育课程体系 师德教育作为师范生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包括课程目标、课 程内容和课程实施,而不是附属于其他课程体系。通过系统完整的师德教育课程 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师德水平。

    1.课程目标 一是要制定内容全面的师德教育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不能脱离实际,而应 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具体化,这样更有利于教师教学。课程目标应明确哪些道 德知识是学生应该记住的,哪些是需要理解的。同时,明确师范生应达到何种程 度的师德认识能力、师德判断能力和师德选择能力。二是要制定阶段性的师德教 育课程目标。学生在校接受四年的师范教育,其思想意识、价值观、职业观等都 会随着年级的提升而发生改变,对师德的认识也经历了从模糊到熟知的过程。因 此,应在不同年级设定不同的师德教育课程培养目标,如一年级以传授师德知识 为主,二三年级逐渐开始培养师德情感、师德意识,四年级则着重培养师德实践 能力。

    2.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载体。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师德教育提出 了一些新的要求,但师德教育的基础内容不能改变,如公民道德、师德规范、师 德原则、师德培养方法、与教育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等。此外,应将与教育相关 的法律法规纳入师德教育课程内容中,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 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师德教育课程内容要与时俱 进,体现时代性特点。20世纪50年代,师德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和马 克思列宁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学习;60年代主要是围绕劳动教育开展师德教育。当今社会提倡素质教育,师德的要求和教育内容也发生了改变。素质教育注重的是 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较高的和较全面的素质, 并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师德教育的内容不能脱离生活,如在课堂教 学中可通过模拟教师专业生活中遇见的道德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师 德。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又容易接受和理解师德内容,有助 于师范生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道德问题。

    3.课程实施 学校应开设专门的师德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师德,但所开设的专门的师德课 程并不是单纯地对学生进行道德灌输,而应结合思想政治、法律法规等相关课程 以及其他配套课程,采取合理的教学模式,逐渐将师德教育内容渗透到学生的思 想意识之中。在这方面的教学上,其他国家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例 如,日本通过道德教育研究、道德的本质及其教育方法和道德、社会生活和道德、 历史和道德、现代教育中的道德教育、道德心理学等课程来培养职前教师的师德 [6]。类似于日本师德教育的做法在国外还有很多,我们可以有选择的加以借 鉴。

    作者:方强 单位:河南科技学院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职教师资培养中的师德教育】 师德培养》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