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民法论文
  • 经济法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法学理论论文
  • 司法制度论文
  • 国家法论文
  • 宪法论文
  • 刑法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法学论文 > 国家法论文 > [高校学报困境管理论文] 管理论文 正文 2019-11-17 07:37:47

    [高校学报困境管理论文] 管理论文

    相关热词搜索:

    高校学报困境管理论文

    高校学报困境管理论文 学报要想走出困局,就必须求新求变。就必须大打“精品牌”、“特色牌”、 “人才牌”、“市场化运作牌”,尽快做大做强学报。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加入WTO后我国出版业对外开放的 发展进程,为学报的做大做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要面临严峻的挑战。在 新世纪新阶段,如何找准位置、把握方向、明确任务、守土有责,使学报发展有 新的思路,改革有新的突破,开放有新的局面,工作有新的举措,已是高校学报 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一、高校学报的困境 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高校学报沐浴着教育改 革和发展的春风,得到了长足的、快速的发展,办刊规模不断扩大、办刊人数不 断增加、办刊层次不断提高、办刊实力不断增强、办刊影响力日益显著,它连续、 集中、全面反映高校教学科研成果,现已成为传播先进生产力和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的重要载体,展示高校学术水平的重要窗口,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桥梁, 发现、培养学术人才的重要园地,塑造学校品牌的重要途径,为高等教育事业的 发展,为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为科教兴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高校学报虽在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服务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不 可替代的作用,但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要求相比,和学报在科 教兴国中所具有的地位和应起的作用来看,我们学报仍有不小差距,仍有很长的 路要走。当前,学报的不足主要表现为“八多八少”:
    1.水平一般的学报多,质量高的学报少 据统计,全世界共有近20万种期刊,其中学术性期刊约10万种;
    我国有期 刊9000余种,其中学术期刊有6000种,在我国期刊中,高校学报有2000多种,占 我国期刊总数的近1/4,占全国学术期刊总数的1/3。从规模数量上我们已跨入学 报出版大国的行列,但还不是学术期刊出版强国。还没有创出像Science、Nature 那样世界顶级的学术期刊,甚至在国内有影响的名刊都很少。在全国性评奖中, 高校社科学报仅有《北京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文史哲》等先 后荣膺全国优秀期刊奖、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奖和国家期刊奖称号;
    2001年,在中 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组建的由1518种期刊构成的中国期刊方阵中,高校社科学报只有47种入选,仅占入选期刊总数的3.1%,和高校学报的地位极不相称。不少学 报从未被SCI、SSCI、EI等国际检索刊物收录,也未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国内权威 性文摘类期刊转载。北大图书馆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国内核心期刊推选工作,在大 量的统计过程中,发现有的学报从未被任何检索工具收录过,也从未被作者引用 过,连图书馆都很少有收藏,其影响因子(CSSCI)和被引频次为零。高校学报有 日益被边缘化的倾向。

    2.出版周期长的学报多,出版频次短的学报少 现在学报基本上为季刊和双月刊,甚至还有半年刊或年刊的。出月刊、半 月刊的寥寥无几,还没有旬刊。学报是学术期刊,是连续出版物,是介于报纸和 图书之间的一种平面媒体。可由于周期长,业界人士和读者老埋怨,出学报就像 出书一样。

    3.发行量小的学报多,发行量大的学报少 发行是刊物生命力的保证,是刊物最主要的经营内容。这种观点主要是针 对学报以外的刊物而言的。对于由学校全包全揽、计划经济色彩很浓的学报来讲, 发多少,算多少,反正死不了。据说一个有40年历史的学术期刊,发行量才40 册,实在是可悲可叹。学报的发行量虽然是学报主编和编辑缄默其口的,但据调 查,在邮局发行的学报大多数在300份~2000份之间,5000份以上都很少。这和 中国期刊三巨头:《读者》500万份、《知音》423万份、《家庭》305万份的2001 年的月发行量不可同日而语。虽然学术期刊和时政、经济、社会生活类等期刊不 具有可比性,但我们确实在发行上还有努力的余地和发展的空间。

    4.内向性的学报多,外向性的学报少 学报的内向性决定了学报是为本校教学与科研服务的,是为本校的教职工 服务的,代表了本校的学术研究水平。内向性虽能保证本校研究成果的及时发表, 但对外稿却造成了排斥性,这种封闭保守型的办刊理念和方式,有碍于质量面前 人人平等原则的发挥,也容易造成近亲繁殖,不利于学术创新,同时也容易产生 职称稿、关系稿、人情稿,不利于学报向更高层次迈进。现在一些学报已扩大了 外来稿的比重,在办报资源开放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内外稿大抵还是8:2、 7:3或6:4,打对折的都很少,离真正的开放还有一段距离。现在学报还主要以各 高校的校名为刊名,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报就是各高校的附属品,只为本校服务。学报首先是个传媒,它虽称不上大众传媒,但也是“小众传媒”,它是为特定的层 次较高的有需求的受众服务的。学报以哪一个学校为刊名并不重要,最关键的是 要为读者提供精品。

    5.综合性的学报多,专业性的学报少 综合性学术期刊是中国独有的特色。正如有人所说:“学报是个筐,什么 学科的论文都可往里装。”学科的大而全,论文的多而杂,不但吸引不了更多读 者,影响了利用率,反而淹没了优势学科的研究。这样收集“学科大全”,为大家 “办展览”,我想是不会有几个人爱看的。学报不能成为“杂”刊,而应是小而精的 专业性学术期刊。

    6.纯理论性的学报多,应用性的学报少 科研成果和生产实践相脱节,重理论研究、轻应用研究,是高等教育的弊 端,也是高校学报这个载体的一大特点。这种现象虽是长期的计划经济的办学体 制造成的,但也反映了学报办刊理念和办刊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要 立足国情,放眼世界,加强对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 究;
    社科研究力求为党中央、各省市自治区党委提供决策参考和理论依据,自然 科学研究则应直面经济建设主战场,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能带来直接 的经济效益。

    7.“等米下锅”的学报多,“找米下锅”的学报少 学报是由学校主办的,没有任何忧虑,不愁发行,不怕亏损,经费由学校 全包,不少学报还“免费赠阅”。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学报安于现状,等、靠、要 思想严重,没有竞争的紧迫感,在组稿方面也表现出“守株待兔”、“等米下锅”的 消极状态,缺乏工作主动性和进取精神,有的学报因采撷不到真正的“好果”,弄 得学报像一份加上了英文摘要和关键词的“工作总结报告”。

    8.共性多的学报多,有个性的学报少 雷同是目前学报存在的大问题。由于找不准自己的定位和特色,出现了严 重的同质化倾向。如果你留心一下学报,最大的区别就是刊名不同,刊号各异。

    如果隐去刊名,仅看内容,确实弄不清到底是哪一家学报。你只要到资料室随手 翻一下赠送交换的学报,栏目设置大多是以政治学、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 学、文学、艺术学、语言学等依次排开,很少有专题性研究和地方特色研究;
    封面设计虽有所改观,封二封三却大多空白一片;
    目次页也设计得单调陈旧,缺乏 新意。办学报不是开百货店,而是要开专卖店、品牌店。

    综上所述,学报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从整体和全局看,仍不够强不够 大,仍不能直面国内其他期刊和国外学术期刊的竞争和挑战,学报“全、小、弱、 散”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

    二、制约高校学报发展的症结 学报所表现出的“八多八少”现象,仅仅是学报面临困境的外在表现形式, 制约学报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体制性障碍所造成的。

    当前,我国期刊正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期, 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改 革开放的需求。而期刊中的“大家族”――学报则仍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办刊理 念、办刊模式和办刊方法,在诸如领导体制、责任机制、保障机制、评价机制、 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等方面都存在着不适应的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办 刊体制和投资体制,一方面造成了单一的办刊主体和投资主体,限制了非校方渠 道的资金投入,使得学报融资能力、资本和资产运作能力非常脆弱,其结果是学 校微薄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学报自身发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非校方资金难以进入 学报,也加剧了学报资源短缺的程度。在经营自主权方面,由于学报没有建立期 刊出版法人制度,而是实施主管和主办单位制度,从而使任何一个学报都必须找 一个“婆家”(主管机关和主办单位),由于主管单位和出版单位之间责、权、利 不明确,使出版物成为主管部门的行政附庸,使学报也成为了安排不同级别富余 官员的地方。新闻出版总署政策法规司司长王涛明确表示:新闻出版总署将修改 原有的主管、主办单位的管理规定,在要求主管主办单位继续对出版物保证正确 方向负责任的前提下,从制度上保证出版单位具有经营自主权,使它们能够在出 版物市场上自主经营、自主发展。在学报的退出机制方面,是生亦难,死亦难。

    学报办得再差也死不了;
    办得再好,也没有在出版资源的配置上给予倾斜。学报 体制上的问题是根本的,旧的体制的长期沿袭既形成了封闭僵化的办刊机制和办 刊模式,也制约了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从而影响了办刊的思路。

    伴随着加入WTO和期刊的日益市场化、国际化,这种体制上的障碍在办 刊模式上的表现就更为突出:“学报的综合性与读者专一的矛盾,读者面窄与期 刊信息传播广度的矛盾,刊载的信息量低和期刊信息密度的矛盾,论文发表的周 期长与传播速度的矛盾”日益尖锐,不实行改革创新,不实行从出版观念到出版体制、机制,从出版技术、出版手段到出版管理的全方位、多侧面、宽领域的改 革创新,无异于贻误战机,坐以待毙。在创新中,还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 度和学报工作者的承受程度结合起来,防止一管就死,一放就乱。

    体制性障碍也造成了结构性障碍。在不同地区和各高校学报之间存在着生 存性短缺和发展性短缺,这种短缺,可归纳为结构性短缺。它主要反映在高校的 各类学报之间,重点院校学报与一般院校学报之间、发达地区学报和欠发达地区 学报之间,在办刊上存在着结构不合理,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问题。一方面,“一 校一刊”的办刊模式虽然照顾到东中西部的地区平衡和机会均等,但办刊水平的 良莠不齐和实力的差距则更加凸显这种结构的不平衡,中西部的不少学报存在着 生存性的短缺。办刊经费的奇缺(有的学报年办刊经费只有2万元),办刊稿源 的奇缺,办刊人员的奇缺(有的学报仅1人),办刊质量的低水平,从而造成了 办刊资源的浪费,为学报的外延式发展和集约化经营带来阻碍,是否每个学校都 要办一份学报,这的确需要慎重考虑,这种平均主义式的办刊模式,也有违效率 与公平的原则。另一方面,东部学报大多处于发展性短缺阶段。虽然和中西部相 比,学报总体质量较高,办刊条件较好,但学报在国际上影响力还有限,能被世 界六大检索系统收录的期刊仍很少,办刊实力也相差甚远,现在国际上很多纯学 术期刊都自负盈亏,我们的学报自然甘拜下风。如果不靠学校的扶持,要生存和 发展都很难。

    [page_break] 三、高校学报的出路 高校学报是被“抱大的一代”,在温室里怎么也长不成参天大树。高校学报 要在学校的母体中寻求裂变和新生,他不能永远都是高校中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虽然在母亲的眼里,孩子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他总也长不大。但高校学报必须 要摆脱母亲的庇护设法长大,充分长大,而且要茁壮成长。

    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学报要想走出困局,就必须求新求变。就必须大打 “精品牌”、“特色牌”、“人才牌”、“市场化运作牌”,尽快做大做强学报。

    1.“精品牌” 打“精品牌”就是要创精品学报。所谓精品学报,是指学术、技术水平和编 辑、校对、装帧设计和印刷质量都臻于上品的学报,是实现了两个效益最佳结合 的学报,是受到广大读者欢迎和好评的。质量是学报的生命,它不仅关系到学报的声誉,更直接影响学报的效益。

    要提高学报质量,首先要保证政治质量,这既是前提也是基础。要“咬”定正确的 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不放松,铁肩担道义,妙手润文章。学报,尤其是社科学报 要以最大的热情,尽最大的努力,坚持不懈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 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其次,要倡导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实行学术自由和讨论自由。要善于区 别政治问题与学术问题。在政治问题上立场必须坚定不移,旗帜十分鲜明;
    在学 术上要积极组织开展各学科有关热点难点问题的深入讨论,大胆支持学术理论的 探索创新和不同观点、不同流派的自由争鸣。努力创造一种民主平等、自由宽松、 相互切磋、共同进步的学术氛围,力促原创性成果。

    第三,立足校内外、国内外,扩大重点强势学科的征稿范围,采取各种有 效方式,固定一批有实力的作者群,以点带面,进一步提升学报的整体质量。校 内组稿要以重点学科、优势学科为依托,优先向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约稿;
    可 加大对外约稿的力度,采取聘请担任本刊顾问、提高稿酬标准等方式,主动约请 省内外、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为学报撰稿,进一步提高刊物的“含金量”和影响 力。在此基础上创办国际性期刊,办好期刊英文版。

    第四,学报出版要严格学术质量控制,对稿件编排的各个技术流程都要规 范操作,杜绝事故隐患。在审稿中要避讳作者与审稿人的亲疏恩怨关系,杜绝关 系稿、人情稿及学术赝品,同时注意保密,以确保审稿的公正性和严肃性,等条 件成熟时,可实行同行专家的“双匿名”审稿制度。在当前“学术泡沫”日盛的情况 下,学报编辑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当好“守门人”的角色。学报编辑部也要加强制 度建设,匡正学风,加强学术道德教育。

    第五,缩短出版周期,提高出版时效。品质是学报的生命,速率也是学报 的生命。学术质量一个重要特点是“新”。想要取得作品首发权必须争分夺秒。一 些专业性学术成果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几天、几个月后就可能成为“过去时”,失 去刊发意义。要缩短出版时间,首先可在条件成熟时把现有的季刊办成双月刊, 把双月刊办成月刊,把月刊办成半月刊;
    其次需要加大编辑力度,在不影响稿件 完整性和准确性的情况下,通过删减图表、精练文字、压缩稿件篇幅等方式,来 增加刊物的载文量和信息量;
    再次要实现出版手段的现代化,通过计算机管理来 提高工作效率和出版速度。2.“特色牌” 学报与时俱进就要突出自己的特色,有了特色才有品位,特色就是生命。

    要做大做强学报,就是要充分挖掘自己的特色优势资源,走内涵发展的道路。

    学报要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所谓特色一是指与众不同、独一无二,有别 的期刊和学报不可替代的“绝对优势”;
    二是指虽与别人重复,但你比别人更好, 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相对优势”。目前一些大学学报已特色凸显。如中国人大学报 的《访谈、对话》栏目、北师大学报的《教育创新》栏目、陕西师大学报的《周 秦汉唐文化》等栏目,在学报中独树一帜。

    学报要办出特色,就要改变目前高校学报的综合性、大而全的单一性办刊 理念,逐步向专题化、小而精的多样化办刊方向发展。如新疆师范大学是一所地 处边疆的多民族多学科的师范性的自治区重点大学,学报特色、风格定位就是要 突出民族性、地域性和师范性,这既是学报办刊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报学术 个性和文化特征的总体反映。

    学报特色最终体现在栏目设置和文章内容上,在特色栏目设置中要因人因 地因时制宜。为突出刊物的外向性,特色栏目将不设内外稿比例限制,坚持以质 量选稿,质量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同时把提高引用频次作为学报质量评价的重 要指标。

    3.“人才牌” 人才是办好学报的关键。学报要创名牌、上质量、上水平就必须有一支高 素质的编辑队伍。目前,高校学报多为综合性学术期刊,涉及学科门类较多,而 编辑部大多不是期刊社,受人员编制限制,不可能有各个学科的专业人员,往往 是一个编辑面向三四个甚至五六个学科,要使编辑人员独自捕捉或判断出哪些稿 件质量高、价值大、内容新,难度较大;
    还有的编辑知识老化严重,亟待提高业 务素质;
    编辑人员待遇偏低、评职称难,队伍还不是很稳定,积极性、创造性还 没有被充分地调动起来等,这些都成为制约学报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 改变这一现状,加强编辑队伍建设呢? 一是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加强编辑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要加大 资金投入,积极创造条件,引导编辑多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和研讨,开拓视野, 及时掌握国内外学科动态和信息;
    要鼓励编辑到院系所兼职,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兼职中了解学术的前沿,洞察学术的趋势,把握学术的规律。在对外交往 和兼职中可以激活编辑的思维,培养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创造性。

    二是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选聘知名学者到编辑部兼职,参与选题策划和 主持栏目。如新疆师范大学已聘请自治区重点学科民族学、宗教学学科带头人担 任学报《宗教学研究》栏目的主持人,聘请北京大学毕业的博士后担任《西域文 史》的栏目主持人。通过学者和编辑的双向兼职,点面辐射,努力建立一支政治 强、业务精、守纪律、懂经营、敢创新、专兼结合的精干高效的编辑队伍。

    三是加强编者与作者的互动。鼓励作者向权威挑战,敢于质疑权威的结 论;
    鼓励作者向书本挑战,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
    鼓励作者向老师挑战,敢于否 定老师的看法。通过引导,力推重大创新性成果。

    四是要采取有力措施,稳定编辑队伍,不断调动编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要像重视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一样重视 学报工作,要像重视教学科研人员一样重视学报的编辑人员。”在学报出精品的 同时,也要加大力度培养我们的名编辑、名栏目主持。

    五是实行主编负责制和全员聘任制,引入竞争激励机制,使工作人员能进 能出,优胜劣汰;
    使编辑部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学报要积极推进人事分配制度 改革,打破铁饭碗,捧上泥饭碗,变“单位人”为“社会人”。实现全员聘用合同制, 并推行人事代理制度。按需设岗、按岗聘任、择优上岗、开放竞争,把岗位聘任、 目标聘任和末位淘汰相结合,做到能位一体、权责相称。分配制度要力破平均主 义,除岗位津贴拉开档次外,还要实行绩效奖励。

    4.“市场化运作牌” 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对于按产业化的标准来衡量,还处于起步和培 育阶段的我国期刊市场来讲,真正是“狼来了”,是与狼共舞,实现双赢,还是殊 死搏斗,两败俱伤,已成为高校学报特别是自然科学版学报所面临的抉择。

    学报不是市场浅滩上的看客,其最终归宿是做深海里的水手,在市场中搏 击风浪。从长期看,国家对学报的扶持也是抓大放小。国内外学术期刊之间、学 报之间激烈的竞争将不可避免,竞争的结果,是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竞争,通过 收购、合并、重组等形式,通过集约化经营,将使学报资源得以重新整合,结构 更加优化,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届时将会产生高校出版集团或学报集团,学报集团还可以进行股份制改造,实行公司化管理,争取上市融资,实现学报的跨 越式发展。

    由于受学科专业过泛和读者面窄的限制,现在高校学报的发行量不大,这 成为今后制约学报发展的大问题。因为没有足够的发行量,就意味着没有足够的 读者。一个刊物,没有受众,就意味着没有经济效益,同时也谈不上社会效益。

    目前高校学报的印数还很低,在这方面还大有作为。在扩大发行量上,要善于寻 找学术期刊与受众的最佳结合点,提高学报的“卖点”。在市场化运作中,随着学 报品牌的创立,发行量的上升,影响的扩大,广告也应成为学报收入的主要来源。

    在读者定位上,要打破旧的观念,放开视野,不应仅仅把学报看成只为本 校师生或只为科研院所学者服务的“自家书房”,而应把学报看做是为高等教育服 务,为国内外学者服务,为一切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感兴趣,有需要的读者服 务的“公共图书馆”。

    学报要树立“读者是学报的衣食父母”的观点,增强服务意识,多和读者交 朋友。要充分了解读者对学报的潜在需求,分析不同群体的阅读心理,满足并引 导他们高层次、高品位的阅读愿望。

    要全面扩大学报影响,采取多出光盘、多上网、多向国内外学术机构投寄 刊物等方式,提高学报的引文频次和影响因子。学报可利用互联网媒介传播面广、 即时出版、成本低、方便查阅等特点,在学校校园网上,建立学报出版网页,实 行学报网上出版。网页管理工作由校园网管理人员负责,编辑部须提供网上出版 文章的全文资料和处理读者发来的电子邮件。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学报可实行 在线查阅论文收费服务。

    要重视学报的品牌形象。以栏目品牌来打造学报品牌,以学报品牌来提升 学校的影响力和学术品位。

    学报要重新洗牌,早洗比晚洗好,早洗早主动,早洗早发展。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高校学报困境管理论文] 管理论文》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