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会计理论论文
  • 管理会计论文
  • 电算会计论文
  • 成本会计论文
  • 管理体制论文
  • 审计论文
  • 会计研究论文
  • CPA行业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会计审计 > 审计论文 > 毛概论文【浅谈社会诚信的毛... 正文 2019-09-23 07:29:55

    毛概论文【浅谈社会诚信的毛概论文】

    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社会诚信的毛概论文

    浅谈社会诚信的毛概论文 浅谈社会诚信的毛概论文篇一 《论社会诚信的制度建设》 [摘要]诚信缺失行为的本质是利益侵害。无论是在市场交易领域还是 在公共物品供给的政治过程,不守信行为不能得到应有的惩罚与遏制,其巨大的 负面示范效应必然会扩散开来,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导致社会诚信的生态 危机。社会诚信建设至关重要的是利用人类自身对利益的理性衡量和评估,构建 利益约束机制。我国应有效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特别是健全社会行为主体的信誉 制度、完善公共权力运行的问责制度、强化公共舆论的监督作用。

    [关键词]社会诚信 制度道德 约束机制 [中图分类号]B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4-6623(2011)06-0105-04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层政府的公信力提 升与和谐社会建设”(09JSD810010)、南通廉政文化研究所课题“社会诚信建设研 究:以民主政治为分析视角”(13046001)、南通大学人文社科研究“公民社会兴起 背景下的政府公信力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季燕霞(1963― ),江苏南通人,南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南通廉政文化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民主政治、地方公共政策与区域发展。

    关于诚信建设,国内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道德、法律、产权、舆论 等方面。其中,道德建设主要是突出个人道德素养的作用及示范教育效应,强调 的是行为者个体的内在约束力。然而,这种内在约束在现实中常常遇到巨大的外 部挑战。在诚信缺失的严峻生态下,对个体道德进行讴歌与鞭策的影响力是非常 有限的。治理诚信问题,至关重要的是构建体现社会公正原则、以利益约束为核 心内涵的制度规范,支持诚信者的利益,打击失信者的利益,激励守信者的道德。

    一、诚信行为的利益约束制度演进 诚信是利益制度外部约束下的理性选择。伴随着人类交往方式的时空 变化,诚信行为的利益约束制度动态演进。在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和生活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状态, 社会相对封闭,人际交往的环境狭小。工业革命及由此带来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极 大地改变了人类生产方式,拓展了人们社会交往的领域和空间,社会流动性不断 增强。在此背景下,诚信不可能再以熟人之间的人格可感受性为前提。由信息不 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相应增大,表现为人们对利益的追逐使市场交易充满尔虞我 诈、损人利己,这成为市场经济发展中倍受谴责的原罪。但是,正如亚当斯密所 阐述的,“人类是由利益驱动的,同时又是由理智和同情心自行调节的。这种二 元性使人们彼此斗争,而又具有理性和道德力量,从而建立起制度,使殊死斗争 得到缓和,甚至化为公共利益。”这种理性的制度就是经济合同或交易契约,个 体双方或多方在订立合同时就约定,大家都出让一部分权利和利益,同时又交换 回自己的权利和利益得到实现的保证。市场交易双方的守信更多是出于一种对自 我利益的追求。这种契约制度所反映的是利益平等的经济伦理,违背了诚信原则, 所受的惩罚主要不是道义上,而是经济和法律上的。

    市场经济发展在更为宽阔的意义上促进着社会诚信建设。一方面,市 场经济增强了人们之间的横向社会交往和联系,生产要素全球化流动的过程,也 促进了社会管理制度、理念等人类文明的相互学习和借鉴。另一方面,市场经济 也极大地促进了社会财富的积累。正是在此基础上,义务教育普及化和高等教育 大众化发展逐步成为现实,使更多的社会成员得到文明的熏陶。社会个体所获得 知识信息增加,人们在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自我生存、自我发展中锻炼了自主 能力,增强了自主意识、独立精神。当代公民的自主意识、权利意识增强,还显 著地表现为公民利益诉求的外延不断扩展。后起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发展中国家 也都先后经历着公民价值追求向更宽广领域拓展的深刻变化。

    20世纪80年代之后,计算机技术广泛普及和推广运用,呈加速度地改 造着社会的物质基础,也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的权力结构,改变着社会的运行规则。

    突出地表现在它打破了信息垄断和旧的权力平衡,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实现了资源 信息的共享,有利于公众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维护自己的权益。通过网络及其他 各种信息传媒,公众更加了解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在做什么,私人物品服务的企 业提供着怎样的产品。任何个人、企业、社团包括各层级政府组织及其官员的不 诚信行为都可能被媒体披露,引发公共舆论风暴,遭遇社会谴责。同时,互联网 为民意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的场所,给民众参与民主政治过程提供了强大的手段 和支持。正是在这样多元、自主、开放的社会背景下,诚信成为一切公共领域行 为规范的必然要求。与传统的社会诚信相比,现代诚信更突出了道德标准的共识性和外在 行为的客观性,无论是社会个体,还是组织、机构、团体,其“诚”、其“道德自 律”是出于利益权衡的明智,更是广泛社会监督之下行为选择的理性,它奠定了 社会体系有序运行的基础。

    二、我国社会诚信制度建设的新环境 我国经济领域的改革开放释放了蕴藏在社会各个层面的巨大能量,催 生了多样化的利益需求,政治、经济运行的方式和内容都发生着巨大变化,原有 的政治化、行政化、一体化的社会逐步走向了开放化、市场化和多元化,公民社 会也随之逐步兴起,我国社会诚信建设面临着新的环境,主要表现在:
    公民的自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觉醒。在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和信 息技术广泛普及的背景下,我国民众突破了过去封闭、狭隘的眼界,以人类文明 为标尺来评价本国社会发展,评价政府的公共服务,从而对政府治理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近年来,我国的公共政治领域,从行业收入差距、教育公平、医疗卫生、 养老保障、征地补偿,到房地产价格、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官场腐败等各种涉 及民众利益的问题不断被揭露,各种潜规则不断被曝光,公民捍卫自身利益的意 识以及对公共权力的关注和监督,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强烈,他们寄希望于 通过揭露社会问题来改进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一些涉及利益矛盾或隐含利益 博弈玄机的事件一经媒体曝光,立刻引起民众广泛的关注和评论,为我国公民权 利意识的增强起到了巨大的宣传、教育、普及、推广的作用。

    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不断高涨。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已由传统的“口 号式”参与逐步转向“实质性”参与,人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政治参与,向政府表达 自身利益要求和愿望,并试图最大限度地影响政府对社会利益的分配。当然,由 于不同群体所拥有的社会资源、政治参与的能力、机会不同,不同群体或社会阶 层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力及其表现形式呈现很大差异。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 热情高涨最突出地表现在网络民主的蓬勃发展。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公布的最 新数据,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的规模已达到4.85 亿。一种相互依存、相 互渗透的网络互动关系和交往模式突破了传统的交往路径,正深刻改变着我国的 政治生态。其中,政治博客是网络民主时代的耀眼明星,它以个体的前期预判、 临场观摩、事后评论切入社会政治生活,围绕焦点政治议题在零壁垒的网络空间 里恣意地进行个性化的叙述,而成为意见领袖,对公共舆论的形成、对公共政策 的决议和政治议程的设置以及商谈式民主的真正落实和履行将带来深远的影响。

    每年人大、政协会议期间,政治博客高度关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博客流量骤增,医疗、教育、住房等涉及重大民生的话题经久不 息地在博客社区里讨论,展现了公民社会的众多个体对公共政策、公共服务等公 共物品供给的强大影响力。

    政府诚信成为社会聚焦点。我国公民自主意识、权利意识日益增强, 政治参与能力和积极性快速提升,是政府诚信、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外部推动力量。

    民众希望对公共权力的运行拥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对政府满足 自身物质和精神层次的利益需求充满期待。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充分认识到政 府诚信建设对于构筑自身权威、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意义,顺应民主政治发展的 时代要求,提出“要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 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 力在阳光下运行。”以高度自觉和与时俱进的积极姿态对政府及其官员的诚信制 度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领 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规定》等规章、制度,以期成为各级政府及其官员诚 信为政的行为准则,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但是,这些好的制度、准则的实施尚未达到理想的要求。北京大学公 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发布的《中国行政透明度年度报告2009》显示,根据“中 国政府信息公开评测指标体系”政府部门主动公开信息、依据公民申请公开信息 等五大方面对我国省级行政单位进行测评,过半数省级政府不及格。“公开群众 不关心的,不公开群众关心的”是社会对我国各级政府信息公开的普遍感受和评 价。2011年7月,中央39个部门及北京市政府对社会公布的“三公经费”数据其真 实性、合理性遭到外界很多质疑。对于我国一些政府具体管理部门及其领导来说, 他们往往习惯于采取新闻管制和封锁消息等措施严格控制所谓“负面消息”,其结 果却容易使各种真假消息混杂在一起,造成公众的困惑与不满。由于信息不对称 和权力垄断,政府行政执法越权侵害公民、企业权益行为屡有发生,政府行政人 员以权谋私的行为,极大地损害了政府公信力。政府在公共服务中所表现出的诚 信程度、民主化程度、公共利益的实现程度,是社会评判政府行政是否满意的重 要因素。对公民权利是尊重、信任还是漠视、防范,这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及官员 行政实践中面临的一道严峻政治考题。

    三、深入推进我国社会诚信制度 建设的着力点 社会诚信建设的内涵和重要使命在于通过把与诚信相关的社会文化、制度、工具等资源有机地整合起来,优化制度设计,建立有效的制度规范及外部 约束机制,以教育、鼓励和惩罚等多种手段引导和规范社会行为主体的价值取向, 共同促进社会诚信水平的提高。其中,制度建设最为重要。信息化、民主化的时 代发展潮流为深化社会诚信制度建设创造了难得的机遇,我们需要充分利用这些 有利的客观条件,提升社会诚信建设水平。

    1. 健全社会行为主体的信誉制度。信誉作为诚信行为的社会评价, 是一切社会行为主体开展社会交往的资本。企业、组织、个人讲求诚信,可以为 其带来声誉,降低交易的成本,也增加交易的机会;反之,则相反。但信誉机制 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市场或社会能否记住企业、组织、个人不讲诚信的历史,并 将这种信息以可信、迅速的方式让市场中的其他参与者知道。在当今的市场经济 环境中,市场规模的扩大,使市场参与者选择交易的空间增大,交易双方再次相 遇的可能性下降。同时,由于市场信息渠道的不完善,不能迅速将不讲诚信参与 者的坏名声传播出去。而在主观上,舆论媒体及政府管理部门对于企业造假行为 的揭露往往存有很多顾虑和障碍,认为一个负面信息的披露可能会整垮一个著名 企业,乃至一个行业,造成大量的工人下岗,带来地方税赋的减少和社会不稳定 因素的增加。

    缺乏信誉约束机制,一定会增大社会的道德风险,从而使诚信缺失状 况恶性循环。需要弘扬社会正义,加大对违法、违信者行为的惩戒力度,让诚信 缺失者为自己的行为付出巨大代价。在制度层面,需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建立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查询的公民个体、单位集体和公司法人的信用记录档案, 健全信用征集、信用调查、信用评估、信用保证等管理法规,以统一的社会信用 评估体系和开放的信用信息网络为核心,以有力的监管制裁手段为保障,为社会 诚信水平的提高提供严厉的制度规范和外部约束机制,以克服人性中的机会主义 和有限理性。

    2. 完善公共权力运行的问责制度。在人们的理想信念中或传统的公 共财政理论中,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执行者是超利益的,能够代表社会公共利益, 并能按照公共利益要求去纠正市场所带来的混乱和损失。然而,新政治经济学的 最新研究揭示政府并不都像“政府干预主义”所想象的那样仁慈可爱、慷慨无私, 也不像古典政治经济学所张扬的那般去追求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正如经济市场 的经济人一样,政治市场上当事人也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权力问责制是建立诚信政府、责任政府、高效服务政府的有力推动。

    依据问责的具体环节和内容之不同,有政治问责和行政问责之分。前者是问政府在公共服务政策制定过程中的责任,质询和监督公共政策是否倾听了民意,是否 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否遵循了公平、正义的原则,是否合理地平衡和协调 了不同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等等。后者是问政府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 责任,监督政府官员及公共服务人员是否依法行政、是否尽职尽责。依据问责主 体的不同,又可分为体系内问责和体系外的问责。前者是指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 组织内部的问责,后者是公共权力服务对象的问责。

    从我国政府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问责制度有待强化,特别是在行政 问责方面,还比较多地停留在口号、文件层面,或者是表现为严重社会事件之后 官员撤职、降职处分,并未严格落实到政府部门及公务员日常工作过程之中。在 问责主体方面,不仅要细化行政机构部门内部的管理规范,也要加强人大、政协、 司法等权力机构的问责力度;不仅要完善权力体系内部的问责制度,更需要创设 有效的制度,增强公民个体、法人企业、利益团体等社会力量对公共权力运行中 政府诚信、政府服务效率和效果的监督。

    3. 强化公共舆论制度的作用。公共舆论制度的作用虽不像政治、经 济、法律制度规章那样直接,但是它对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能形成一种外部压力, 使不诚信行为受到谴责,从而有所禁忌。同时,公共舆论的传播也传递着公众的 意志,促使此类问题的解决和处理朝向公众一致认同的或对公众有利的方向发展。

    公共舆论与公民社会相辅相成。公民社会的发育和成长不断造就公共 舆论的主体,而公共舆论的功能发挥则可以引导、教育公民的行为,促进公民社 会走向成熟与理性。公共舆论对那些不诚信行为的披露、揭发、谴责、议论,是 公民理性的运用过程,也是社会成员行为的教育和引导过程,它发挥着明辨是非、 校正不良行为的作用。

    公共舆论对社会不诚信行为的抑制作用不仅体现在诚信缺失个案的 信息披露、道德谴责等显性层面,还体现在对一个社会公平利益制度构建及其执 行方面的积极意义。公共舆论经过过滤、提炼形成为政见,再经由立法等过程形 成为政策、制度、法规。在民主政治条件下,社会的政策、制度、法规是对民意 的采集,是公共利益的体现。其贯彻和执行也受到公共舆论的监督与问责。在民 主、参与、协商、监督的环境下,一切交易的行为主体要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必须考虑并融合其他合作者、交易方的利益。这是一种利益平衡机制,是对社会 道德风险的有效抑制。浅谈社会诚信的毛概论文篇二 《浅谈社会诚信与信息失真》 【摘要】文章从信息时代的特征、信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矛盾运动过 程、信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等方面探讨了信息的运行规律及信息失真、 失落的成因,希望以此能够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共同解决社会失信问题,重构 诚信社会,这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条件。

    【关键词】社会诚信 信息作用 因素分析 信息时代,是指信息产业得到极大发展,信息产品日益丰富,人们被 淹没在各种信息的海洋里,信息在社会经济运行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越 来越重要的地位,发挥越来越巨大的作用,以至于在信息缺失的情况下,社会经 济的正常运行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信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劳 动生产率,丰富和方便着人们的生活,然而信息的失真和混乱也会给社会经济发 展和人们生活带来巨大的损害,尤其是它对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对社会诚信和道 德体系的瓦解作用非常大,如不高度重视认真解决,一旦造成不良后果,修复危 害可能要花费数十倍的时间和精力。

    一、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 人们曾经以生产工具为标志来划分人类社会发展的时代:如旧石器时 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场手工业时代、机器大工业时代、电 气时代、信息时代。如果说信息首先是一种基于技术的生产工具的话,显然信息 时代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手段发展到目前的最高形态,它不仅是生产工具, 而且是软化了的生产工具,会渗透在各种生产工具中发挥作用,渗透在社会经济 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各个层面发挥作用,其作用和功能远远超出了人类社会截至目 前创造出的所有的“生产工具”。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创新,人类社会才从农业经 济时代发展到工业化经济时代(前期、中期、后期),进而发展到知识经济时代。

    关于经济发展阶段,罗斯托在他的《经济增长阶段》(1960年)一书中, 吸收了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发展阶段划分法、熊彼特的“创新”学说、凯恩斯的宏 观经济分析、哈罗德—多马模型等理论和方法,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将人类社 会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传统社会阶段、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起飞阶段、向 成熟推进阶段、大规模高消费阶段,1971年又补充了第六个阶段,即追求生活质量阶段。其中第三和第六阶段是社会发展的两次突变,是最有意义的阶段。从主 导产业转移引致的产业演进规律角度,人们将其分成七个阶段,其中第七个阶段 就是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阶段。

    知识经济的观念和理论形成与经济发展阶段理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 的。早在1959年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就从劳动力的角度分析了“知识劳动 者”将取代“体力劳动者”成为社会劳动力的主体,后来又提出了“知识社会”的概 念;1962年美国经济学家费里茨·马克卢普在《美国知识的生产与分配》一书中提 出了“知识产业”的概念,对信息在经济中的巨大价值进行了深人的研究;20世纪 70年代初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波拉特以其博士论文为基础向美国商业部提 交了题为《信息经济》的报告,奠定了信息经济的理论基础。美国国家安全事务 助理布热津斯基在《两个时代之间—美国在电子技术时代的任务》一文中提出“电 子时代”;其后随着日本增田米二的《信息经济学》、美国霍肯的《下一代经济》 等论著的相继问世,一场“信息经济”、“信息社会”、“信息时代”、“信息革命”的 热潮在世界兴起;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1980年、奈斯比特1984年在他们风靡一时 的《第三次浪潮》和《大趋势》一书中分别提出了“超工业社会”、“后工业经济” 和“信息经济”并认为信息社会里知识是最主要的因素;1990年联合国研究机构提 出了“知识经济”概念,其后研究日多,提出了很多相关的新概念,尤其是19%年 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其《科学技术和产业发展》报告中正式使 用“知识经济”( knowledge-based economy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一词,世界银行 《世界发展报告》1998年版《发展的知识》( knowledge for development)更是提 出了一连串的新名词,强调知识和信息的经济作用,为世界广泛认同和使用。

    我们认为知识经济时代与信息时代是对同一时代特征的不同表述, “知识经济”更多的是从社会层面研究信息的生产及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 性,知识信息传播的政策和社会制约及对策,更注重社会层面;而信息时代强调 的是信息特征的变化和信息传输方式的革命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社会生活 的影响,更注重技术层面。从内容和形式上,知识是信息的内涵,而信息是知识 的表现。从发展阶段上当知识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增大时, 整个经济特征表现为“服务经济”,是知识经济的初级形态;当知识产业的主要组 成部分,信息产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日益增大,成为主体时,整个经济特征 就表现为信息经济,是知识经济的高级形态。

    信息时代突出地表现为信息要素的革命性变革—信息量的急剧扩张 和质(信息存在方式、传输方式、使用方式等)的根本转变。从信息的生产看是信息量、信息种类的剧增;从信息通道看是信息传播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从信息受众 看是范围的极大扩散和信息的感应能力、应用能力的提高。它不仅是硬件的生产 或软件的开发,而且是整个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它将全方位的影响整个 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演进。整理 二、信息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极端重要性 (一)人与信息的关系 信息交流及其演变是人类及其社会进步发展的阶梯—信息的生产和 交流刺激人的大脑皮层的发育;促进人类与外界及相互之间的交流,推进人们之 间的相互学习,进而帮助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人类社会的形成。

    社会的发展又反过来产生了更多更高的信息需求,促使信息的生产、 信息交流以及信息传输方式的革命,为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进而促进经 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张。这种相互促进的作用使人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和 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信息革命中加速发展。

    (二)我国的信息论及信息对人类活动的重要性 对信息重要性的全面认识和理论总结,莫过于《孙子兵法》,《孙子》 十三篇的内容都围绕一个中心,即“知”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孙子的知行观既包 括宏观上的总体认识,也包括中观上的层次认识,还包括微观上的战术认识;既 包括一般意义上的抽象认识方法,又包括特殊条件下的具体认识;既包括对赢得 战争的基础条件的认识,也包括对战争过程中局部条件的认识。而这些都处于动 态过程中,不仅要认识一般规律而且要认识动态过程中各种条件的变化及促成其 变化的因素。他的“知”集中体现于知彼知己、知常知变、尽知先知。三者相互包 容、相互补充,以知彼知己为核心,知常知变、尽知先知贯穿与知彼知己中,知 彼知己直接导致“行”,它的全面系统与否、精确及时与否关系到战争的成败。从 信息的搜集、整理、处理、分析、判断到使用各个层面都涉及到了,而且在“用 间篇”中还详细分析了如何利用间谍获取情报(用间),可以说《孙子》是我国最早 的信息学教科书。我国古代管理思想多集中于战书上,如《六韬》、《孙子》、 《管子》等,国外多用其指导现代管理,非常有效,可见中国信息学的成熟与完 善是相当早的。

    信息的方便性、快捷性给人们带来的生产便利和生活乐趣,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快速增长、社会生活的丰富和人们生活质量的 提高。然而信息又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和极强的渗透力,它几乎渗人了人们生产生 活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说现代生产与生活已进人“信息依赖”时期,信息的失真与 混乱也极大地制约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在现代社会如果无知、不知、无所知、无 以知、无能知、知之后、知之偏、知之假,都可能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灾难性 的结果,可能将人们拖人深重的灾难(如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现代战争等)。

    (三)信息依赖与信息时代的深刻矛盾 由于人类社会分为不同的群体、产生了不同的利益集团,信息也成为 各利益集团之间争斗的最重要的内容和手段—“信息角力”。虚假信息的制造与传 播,从最原始、最低层次的说谎开始(无论是恶意的还是善意的)直到对信息的干 扰、封锁、制造虚假信息以掩盖、迷惑、欺骗……使虚假信息成为信息发展的影 子,与其相伴共生一同发展(如黑客与病毒)。

    从商品经济到市场经济,信息的需求极度扩张,信息的生产极度扩大, 信息的传播极为广泛和快速,信息的 重要性日趋提高。不遗余力地获取信息, 促进了信息产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但诸多信息矛盾的存在仍会对社会产生 不良影响:信息真与假的矛盾,即一方面要获取真实的信息以了解敌情,另一方 面要制造虚假信息 以迷惑对手;技术进步及其约束的矛盾,即一方面要加快技术 的进步、学习与扩散以尽快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消耗、提高效率和效益、 增加社会财富,另一方面要保护专利、封锁信息、滞缓技术扩散以保证技术研发 者 的积极性与创新的持续性;生存发展与道德约束的矛盾,即一方面为了生存要 制造虚假信息(如虚假财务信息),另一方面要构建社会诚信的道德体系;社会公信 与社会失范的矛盾,社会公共信用,尤其是政府掌握的公信权的应用,如司法、 公正、社会中介等机构的行为公正(包括真实的信息、合理的程序、公正的规则、 公开透明的行为过程和结果、民众和媒体的监督等)是社会诚信的基础和前提, 如果这方面出现问题(失范或被潜规则取代)就会发生知行倒错现象,一方面政府 在狠抓诚信与规范,另一方面各部门权力分割又设租寻租以获取更多利益,其结 果就会导致政府公信力降低,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诚信缺失。三、信息失真及 其表现 (一)信道的畅通与阻塞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 发展 ,信道越来越畅通、越来越快捷、越来越方 便。从人体—形体、表情、眼色、语言,到原始通讯工具—马拉松跑步、飞马、鸣摘、火箭、举火为号、狼烟、旗语、灯光,再到 现代 通讯工具—电话、电报、 广播、电视、 电子 计算 机、通讯卫星、功能强大的手机与因特网……。信息 革命以最能看得见、体会到的成效帮助人们步人信息时代。

    然而信道也是“信息角力”直接攻击的目标,不可避免的发生阻塞。一 是基于 自然 的原因—如自然灾害、对电的依赖(电子通讯时代)等;二是不自觉的 人为因素—如故障、维护与检修;三是有意识的人为因素—包括破坏(黑客);打击 (战争,商战);封闭(自身的保密);干扰‘制造虚假信息)等。这些都必然造成信道阻 塞与信息失真,进而危害到整个 经济 发展、社会运行和人民生活。

    (二)社会诚信体系与“诚信对外 规律 ” 社会诚信体系涉及到社会意识形态和道德规范体系;体制、政策、 法 律 规则体系;经济运行体系;社会生活体系等。是一个各要素相互影响的矛盾统一 体,是一个信息互动、知行互动的有机整体。信息互通的程度、知行统一的程度 可以用作衡量一个社会诚信度的标准。

    然而在“信息角力”条件下有一个“诚信对外规律”—即要求别人对自 己诚信,而自己又不愿诚信或只能有条件的诚信;要求团体内相互诚信而否定团 体间的诚信;要求下级对上级的诚信而忽略上级对下级的诚信。

    在“知行”上则产生“知行分离”,教导别人要做的自己却不去认真做, 阻止别人做的自己却去做。这就必然产生社会心理、社会道德准则的倾斜与社会 行为的控制与反控制的“角斗”,产生了所谓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博弈过程。其实 质是人们在信息的公开透明与封闭黑箱中、在竭力获取他人信息情报与竭力保护 自己信息中、在构建诚信社会规范和破坏诚信规则中矛盾运动,在两难中寻求均 衡。当失衡危及到社会的正常运行时就要进行社会规制并将其理性化、意识化形 成最高的社会法律和伦理道德体系。这就是社会的规范与校正,包括道德体系、 教育 体系、制度体系、法规体系的构建,文化、信仰、宗教与乡规民约。然而 这只是约束,这是通过祛码增加“诚信”方面的重量(因为失信是一个自然过程)以 求得相对均衡,而不能消除“失信”。

    信息失真是失信的一种反映,主要表现在:社会信息—一部分人控制 和利用信息权而阻塞另一部分人的知情权;生活信息—买卖双方在不同市场结构 下的信息互通与封闭;经济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一个非常广泛的信息领域, 在经济信息中}o%以上是财务 会计 及其相关信息。四、关于信息失真的原因探析 近几年财会信息失真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从美国的“安达信”到中 国的“银广厦”,从大型国有公司到大量的民营中小企业,从“审计风暴”揭露出来 的国家政府部门财务违规到各地统计数字的水份和虚假。财会信息失真现象,降 低了社会的诚信度,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社会公德,对整个社会 经济运行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而这些也仅仅是整个社会失信的“某一个行业”。造 成这种状况有众多因素,主要是: 1.《公司法》的注册资本金规定较高,对大众是一个高门槛,因而许 多“中介办照”机构应运而生。它们都与银行、工商、验资、税务等机构有着“利 益”关联,可以“帮助”企业在资金缺位的情况下通过验资和工商注册,大大支持 了企业的生长和经济的发展,但也留下了巨大的后遗症。不论企业好坏都有一定 时期要靠做假账来完成运行,从源头上产生了信息失真。

    2.中介机构本身的行为是市场行为而不是政府或社会公证机关的行 为。帮助顾客发布虚假信息,影响社会评价,为其创造获益条件就成为必然的行 为选择和“正常”的行为准则。而且做假的成本远远低于收益,这就不可避免地造 成做假的普遍性和广泛性。

    3.企业税负过重,加上各部门经常性的乱摊派、乱罚款。如果“严格 守信”可能很多企业在现有利润率水平下就没有盈余,生存都会受到威胁。

    4.由于“政绩”考核指标单一,一些政府官员为了政绩辉怂恿企业做假 来制造业绩。

    5.雇佣关系的制约。财会人员是雇员,饭碗由雇主掌握,在道德、法 规与生存、利益的两难选择中只能首选生存。

    6.制度上的缺陷、不完备与灵活性。如委托代理关系与雇主控制的矛 盾、股份制与一股独大和内部人控制的矛盾等,都不可避免地造成信息的失真。

    7.银行商业化后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大户”身上,寻求实力雄厚、经 营业绩良好、还款能力强的“优质客户”。而大多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很难获得贷 款,这就促使企业为获取贷款虚构项目和财务信息。尽管财会信息失真是整个社会失信的一个侧面,我们不难看到其危害 性已远远超越了“一个侧面”,已危及到整个社会层面。要使这一现象得到有效控 制就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尤其要制定相应的政府工作程序和行为规范,提高公务 人员的道德水平和诚信意识,为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和诚信环境,这是 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毛概论文【浅谈社会诚信的毛概论文】》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