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教育理论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中等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英语教学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大一新生心理浅析论文:大学生... 正文 2019-09-20 09:51:00

    大一新生心理浅析论文:大学生心理

    相关热词搜索:

    大一新生心理浅析论文

    大一新生心理浅析论文 大一新生心理浅析论文篇一 《大一新生的入学适应问题及思考》 摘 要:大一新生进入大学会不同程度存在学业紧张、学习计划不明 确、心理困惑、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应对措施如下:及时引 导学生成功转化角色,适应大学生活;建立以辅导员为主导的多方互动机制;开设 “高校学生自我规划指导”讲座;强化课堂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大一新生;问题;思考 据调查,大学新生在步入大学的第一年,不同程度存在着各种不适应 的情况。正视大学生新生入学适应情况所存在的问题并努力改进,不仅是提高高 校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也影响着学生及学生家长对学校的“首因效应”评价。本 文对大学生新生入学适应问题进行探讨。

    一、大学新生入学不适应状况 新生入学不适应比较普遍的状况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学业紧张 在高中阶段,课程门类不多,往往一个内容反复讲解,还要通过题海 战术进行强化训练,课程进度较慢。但进入大学,要学的内容量比高中多,而教 师一节课要上十几页或几十页,有些还是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补充,不像高中那样 对既定教学内容的反复讲解和训练。许多学生短期内不能适应大学阶段教师的启 发式授课方式和以自学为主的学习特点,学习方法转变困难。另外,部分学生不 喜欢所学专业,有时逃课旷课,影响班风、考风和学风,又由于平时没学好,临 近考试也会出现学业紧张状况。

    (二)学习目标不明确 具体表现在这几个方面。学生普遍希望四年时间能更充实、更有意义 地度过,但与高中阶段人生目标的唯一性――考大学相比,进入大学后人生的选 择变得多样化,不知道该怎样确立就业、考研、考公务员等多元目标。学生还片面以为大学阶段学习和高中一样只是为了考试,对课堂教学活动不太重视,把大 学课程学习的目的看成是顺利通过考试,指望在临考选择一些重点予以复习即可。

    从而忽视了大学阶段除了顺利通过考试以外更重要的东西,比如自学能力、思维 能力、写作能力、价值判断能力、交际能力培养等等。

    (三)心理困惑 一些大学生自认为成熟,实际上其心理人格等方面尚未完全成熟,对 自己及社会的认识还带有一定的片面性。更由于之前教师及家长只重考试成绩不 重教育的“育人”功能,学生们在应试教育的长期过程中忽视了意志及品德的培养, 往往抗挫折能力不强,遇到问题容易产生心理困惑。

    比如部分学生以前自我评价过高,在进入大学这一新的环境中,与身 边一些同学作比较时,对自己出身贫穷、没有多才多艺、知识面不宽、不善交际 等产生焦虑,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一些学生在高中阶段能经常与老师交流,进入 大学后发现绝大多数授课老师上完课后就离开教学区,这有大学扩招分区办学的 客观因素,这时,学生把这种与授课老师较生疏的情况,与高中阶段老师对自己 无微不至的关心相比,心理有失落感。这些需要予以正确引导。

    (四)人际交往障碍 在中学阶段,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把考上大学作为最主要的目标, 很少注意到交际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再加上大多是独生子女,所受挫折 不多,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进入大学后,大一新生多数都需要过一种集体生活。

    有相当一部分大一新生以前没有宿舍生活方面的经历,这就对他们的适应能力提 出了挑战。

    二、大学新生入学不适应性主客观原因浅析 传统教育对“育人”功能的忽视是主要客观原因。可以说在大学生进入 大学前,老师都把学生考出好成绩作为最重要目标,相对而言,大多忽视了教育 所担负的“育人”功能,家长也是如此。高中阶段如此教育取向使得许多学生生活 自理能力、自我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存在欠缺。

    从教学方式来看,中学阶段“填鸭式”教学方式的影响在短期内也难以消除。比如 许多中学为了追求升学率,实行题海战术,把学生的大脑当成容器,往里面塞进 各种知识,由此使得学生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能力严重欠缺。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教育不能总是牵着他的手走路,要让他独立行走, 使他对自己负责,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1]。所以,这些传统教育因素使得以前 教育造成的缺口要在大学阶段来补。

    主观方面来说,新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也造成了入学的不适应。

    中学时教师为了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把大学描绘成一个“人间天堂”,学生也将考 大学作为唯一的和最终的目标,生活虽忙碌但充实。但进了大学后,发现在理想 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不适应随之产生。比如考上大学后不知道什么是新目标, 目标模糊往往比紧张忙碌更让人焦虑。此外,进入大学后发现,由于大学生就业 压力的存在,一些学生担心“毕业即失业”,也使得大学即天堂的理想与现实之间 存在差距。

    三、应对措施思考 大学生入学角色转化存在的问题,有学生自身和社会的原因,同时也 反映出高校教学及管理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对存在的问题充分重视并提出应对 措施,是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

    (一)及时引导学生成功转化角色,适应大学生活 要充分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及团体活动开展。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可以 帮助学生正确认知大学阶段学习的特点,明确人生提升的具体内涵。要通过新生 入学教育,帮助新生培养一些大学阶段需要提升的基本素质,比如爱心、尊重、 包容等。为了促使新生更快地转变角色,融入新的环境,还应重视新生团体活动 的开展,使新生之间、新老生之间、新生与教师之间增进了解。

    要重视通识教育对大学生适应新环境的教育与指导。通识教育在大学 阶段主要是强调基础性的语言、文化、历史、科学知识的传授、高尚道德的陶冶、 个性品质的训练,以及基本能力的培养。正如卢梭所说:“在使爱弥尔成为一名 军人、教士或行政官员之前,先要使他成为一个人”[2]。通识教育除了传授专业 性知识以外,还要重视在知识传授过程中促进大学生具备基本思维能力、社会适 应能力、价值判断能力。

    在入学之初要重视对学生心理困惑的疏导,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咨询网 站及热线的方式,主动地去发现新生中存在的自卑及心理困惑现象,及时解答新 生入学的各种困惑。(二)建立以辅导员为主导的多方互动机制 以往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基本上是辅导员的事。但辅导员往往要管理的 学生很多,精力也有限,新生入学角色转化及环境适应的各种问题只依赖辅导员 解决有一定难度。在以辅导员为主导的条件下,充分调动其他一切资源,建立辅 导员、教师、家长等多方互动机制。还可以调动家长的积极因素。大学新生主要 为独生子女,进入大学这新环境,由于生活经验及独立生活的较欠缺,容易迷失 方向。在通讯方式非常快捷的今天,可以通过短信、E-mail、QQ等形式及时与 家长沟通,向学生家长反馈其子女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方面的情况。既向家长反 馈孩子进步及努力的一面,也要对其子女出现的不好的苗头予以指出。实际上, 作为家长,也很乐意了解其子女在校学习及生活情况。这种家长参与的学习激励 及预警机制对督促或帮助一些学生成功转变角色,能起到特有的作用。

    (三)开设“高校学生自我规划指导”讲座 针对新生一旦考上大学便瞬时感觉自己失去了奋斗的目标的情况,可 以开设学生自我规划及学习方法讲座。所谓高校学生自我规划就是指学生自身的 学习、发展计划,是为实现职业生涯而确立的行动方向、行动时间、行动方案, 它对于提高毕业生就业力,实现职业生涯发展与成功具有重要的意义。此类讲座 的开设不应以高深的专业理论知识讲授为目标,而是要突出指导与示范的功能。

    主要目的是通过介绍自己的治学经历、治学方法、研究心得以及自我规划的成功 做法,引导和帮助大一学生做好四年的学习计划,以使学生在忙碌而充实的四年 大学时光中使自己真正得到一个提升,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四)强化课堂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些学生对大学课堂教学认识上存在误区,以为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这也是一些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及虚度光阴的重要因素。改善这种状况就需要优 化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教学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大学教育不能简单 地看成是知识接受的过程,能力培养显得更为重要。在当今知识日新月异、知识 获取渠道更为方便快捷的社会背景下,大学教育把知识灌输作为唯一内涵已远不 能适应时代要求。“如果教师的职责仍然固守于知识传递,那无异于教师剥夺了 自己存在的理由。”[3]这就需要重视大学生自我学习能力、阅读能力、思维能力、 合作能力、写作能力、研究能力等各种能力的培养。

    这种能力的培养要落到实处,最主要渠道应该还是通过高校课堂教学的途径。这就要求高校教学过程在知识传授的同时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各种能 力。比如倡导研究型学习,引导、帮助学生结合课程论文的写作认真研读一两部 经典著作,对学生所撰写的课程论文予以认真修改和评阅,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及知识整合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能力和研究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应 注重对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的培养,教会他们综合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和查阅资 料的能力,不断摄取并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运用的能 力。还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学习过程中的心得,适当运用课堂讨论和组织小组学 习的形式,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共同发 展的互动过程,以培养学生合作、协作、语言表达及交际能力。

    大一新生心理浅析论文篇二 《大一新生心理适应及教育对策浅探》 摘 要:大学生的心理适应问题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 部分,本文针对当前高校大一新生心理适应现状,对大一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进 行了探讨,分析了导致心理适应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就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适 应教育对策提出建议,从入学教育、构建多维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加大校园文化 开展力度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帮助大一新生培养健康的心理,促进大一新生良好 适应大学生活。

    关键词:大一新生 心理适应 教育对策 朱智贤在主编的《心理学大辞典》中,对适应的定义是这样下的:“适 应是来源于生物学的一个名词,用来表示能增加有机体生存机会的那些身体上和 行为上的改变。心理学中用来表示对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如对光的变化的适应 和人的社会行为的变化等。”[1]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为大众所关注。心 理适应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个体生存与发展必要的心理素质之一。一 年级新生初入大学校园的,由于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变化,会导致心理上的巨大变 化。

    一、大学生心理适应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适应不良 环境适应不良主要表现为由于生活习惯的变化和学习内容、方法的变 化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反应。大一新生来自全国各地,五 湖四海,从熟悉的地方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生活,除了要克服饮食习惯上的巨大 变化,还要克服心理、文化、习俗变化所带来的不适。大一新生从中学升入大学, 是人生的重要转折。中学阶段的应试教育,让学生几乎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长辈们过度呵护,使其能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使他们呈现出高依赖性、盲 目自信、以自我为中心等特征。高中生活轨迹一般是三点一线、老师全权负责, 而大学学习主要靠自主学习、自由支配时间,因此,当新生踏入大学校门之后, 可能会出现分离焦虑,一段时间出现孤独、失落感,不能较好适应新环境。

    2.人际关系适应不良 受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影响,当前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的过度 保护使得独生子女较为自我中心。并且当前的中学阶段主要是应试教育,大学新 生普遍交往能力不足。在入校后,一些个性等方面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一些大 学生由于不敢交往、不善交往、缺乏交往意识等,造成和宿舍、班级同学关系紧 张,导致情绪苦闷,影响学习。陈青萍研究发现:引发大学生心理适应障碍的原 因中有35%涉及宿舍生活,这使得一些大学生在面临变化的宿舍人际环境时容易 发生人际适应不良问题[2]。一些学生因此沉浸在网络世界里,麻痹自己,在虚 拟的世界里虚度光阴,从而荒废学业。还有一些学生,在大学的评优评先评困时, 和他人产生人际矛盾,从而导致适应不良。

    3.学习适应不良 相当一部分大一新生入学后,对大学学习适应不良,表现为不了解如 何进行自主学习,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模式,一些大一新生没有了高 考的目标,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机弱化,产生迷茫困惑心理。不习惯大学学 习的跳跃性、选择性及自主性学习,表现为学习上厌倦、盲目,部分新生由此产 生无所适从,心态上空虚、迷茫。还有一部分大一新生,中学阶段遥遥领先、自 以为然。进入大学后,发现大学中人才济济,强手如林,自觉平淡。因此产生强 烈的压力,导致强烈焦虑,出现适应不良。

    4.生活挫折当前大学新生多为独生子女,对于许多新生来说,第一次离开父母过 集体生活。他们的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和调整能力普遍较弱。一些大学生在遭遇 生活中的小挫折,如老师批评、与舍友等争吵等事件之后,会产生强烈的反应性 情绪。导致个体的消极体验,引发适应不良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新生花费一定 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调整和适应。还有些新生,入校后就开始恋爱,失恋后,不 能很好的进行自我调节,进而产生各种不适感,导致学习生活受挫。

    二、新生心理适应问题原因分析 1.家庭、学校教育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港湾,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当前的大学生多 是独生子女,从小备受家人溺爱,这种溺爱对大学生的人格形成起到了一些不良 影响。如导致性格比较任性、自我中心、不会关心他人等。有的大学新生尽管已 是成年人,可是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差,缺乏集体合作精神。步入大学之后,这些 大一新生来到陌生环境生活时,这种人格方面的缺陷就会在宿舍集体生活中很快 显现出来,变成舍友、同学间矛盾出现,导致大学生心理压抑、孤独、难过。李 凤梅[3]的研究表明家庭气氛和谐的学生心理适应高于家庭不和谐的学生。一些 父母关系不和睦、单亲家庭、下岗家庭的存在,使部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自 卑、暴躁、孤独。

    同时,由于中学时代的学习中,主要围绕高考在转,老师除了扮演老 师角色之外,还兼任保姆角色。对学生的事物事无巨细,全部包办,在这种包办 的环境下,学生的独立性非常差,依赖性非常高。当这些学生进入高校之后,角 色之间的差异和转化,让一部分学生无所适从,引发心理不适,导致心理问题产 生。

    2.应试教育对学生人格塑造的负面作用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主要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以成绩衡量学生水平, 这种做法使学校、社会、家长把成绩的优劣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其教 育模式与考试方法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充分发挥,所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工作要求 和社会发展。这种教育的结果使得一些学生极端看重分数,却忽视了其他方面的 发展,心理承受能力非常脆弱。步入高等教育之后,单一的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 标准消失了,这种改变使得很多大一学生感到无所适从。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 情之后,很难自我调节适应。3.个体差异 有研究发现在个体进入新环境时,一般自我效能感作为一个稳定的人 格特征可能会对个体的适应和学业成绩产生影响[4]。每个人的生长环境是不同 的,遗传素质也不同,所以个体成长过程中,某些个性也不尽相同。比如:有些 同学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对自己有过高的要求,有些同学胆小、敏感、虚荣心 强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大一新生对大学生活的适应。

    三、学校教育对策思考 1.重视入学教育,防止入学教育形式化 大学是大学生发展的新起点,大一新生入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 节,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已经全面开展并取 得了一定的成效。实施入学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新生迫切需要解决的不适 应性问题,是新生对新环境、新生活、新学习不适应而直接表现出来的问题。入 学教育的有效实施首先就是要缓解这些矛盾,消除种种已暴露的问题[5]。如在 大一新生群体里,一部分心理不适应者,都是学习动机不正确,学习目的不明确, 他们高中时的学习动机是为个人出路考大学。当考上大学之后,就不知道该干什 么了。因此通过入学教育,对大一新生进行如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教育,可以帮 助大一新生顺利进行角色转换,培养自我教育、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提高整 体适应水平。

    2.构建多维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通过课堂教学,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为基点,通过心理健康讲座, 心理咨询中心宣传等多种方式,构建多维心理健康教育平台。通过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的方式纠正大一新生在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等方面不切合实际的想法,教会 他们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邀请心理学专家走进校 园,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普及心理知识,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我心理 调适能力,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问题,推动新生心理教育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

    加大心理咨询中心投入力度,健全各种管理制度,给予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支持,针对有需要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形成有特色的心理咨询工作体系。使 大学新生能及时调整心态,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缩短心理适应期,适应 大学生活。3.加大校园文化开展力度 建立丰富的校园文化,营造出积极向上、友善、乐观的校园氛围。鼓 励大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增加自尊自爱、宽容乐观的优秀心理品质。培 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利用校园社团、社会实践、课外活动、专业性的交 流会、广播、报刊等活动和媒介,为大学生提供健康、多样的精神食粮,让学生 充分了解专业、了解资源,并对未来有初步的目标和计划,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的 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环境适应能力,进而 明确人生目标,使大一新生能尽快的融入到新生活新集体中去,健康成长。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大一新生心理浅析论文:大学生心理》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