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教育理论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中等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英语教学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德育教育的途径【积极心理学... 正文 2019-11-13 07:48:45

    德育教育的途径【积极心理学下五年一贯制德育教育途径】

    相关热词搜索:

    积极心理学下五年一贯制德育教育途径

    积极心理学下五年一贯制德育教育途径 [摘要]五年一贯制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培养技能 型人才的任务。由于其生源构成复杂和教育模式的特殊性,德育教育现状不容乐 观。积极心理学倡导探索美德、积极乐观、发觉人的内在品质等,与德育教育的 要求相吻合。本文拟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探索五年一贯制德育教育的新途径。

    [关键词]“五年一贯制”;德育教育积极心理学 五年一贯制教育是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为适应经济发展,培养高级应用技 术人才需要创办的一种切合我国社会发展实际的新型办学模式,承担着为社会培 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实践证明,这种教育形式不仅实现了现有的中等职业 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之间的衔接,充分发挥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优势, 有利于统筹安排教学计划,有利于实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形式的多样化。党 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 合、校企合作”,对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更提出“人人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 希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使得被称 为“打通人人皆可成才通道”的五年一贯制教育发展势头更显勃勃生机,也对五年 一贯制德育课程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五年一贯制德育教育现状 (一)德育教育基础不牢 教育部门要求学校建设成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政治坚定、业务精湛 的德育工作队伍,选拔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同志从事德育工作,但在贯彻 过程中,部分五年一贯制高校还存在对于德育工作思想认识不够、重视程度不强 的问题,很多学校还是有所“偏科”,更加重视教学成果、技能大赛等能够而且较 容易出成绩的教育内容,而德育教育无论从师资配备、教学体系、教学氛围还是 最基本的教师素质方面都没有明确要求和基本规范,更难在全校教育教学工作的 全方位、全过程、全渗透中体现,在众多专业教师眼中,德育是两课专职教师和 学生工作队伍的任务,与专业教师无关。

    (二)德育教育课程简单空洞,实践匮乏 教育部2008年印发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的意见》中将“经济政治与社会”、“职业生涯规划”、“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律” 四门课程定位为德育必修课,“心理健康”作为选修课纳入德育课课程体系。在实 际教学中,很多五年一贯制院校学生在低年级时便开设了与大学一致的“修养” 与“概论”两门课程,而高年级的德育课程呈现真空状态,且专门针对五年一贯制 学生的德育课本少之又少,更无贯穿性和承接性可言。再加上两课课程对尚未成 年,且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未完全形成的五年一贯制学生多不适用,授课 内容多是空洞的说教、授课教师多采取填鸭式教育和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上课 睡觉、玩手机等现象非常普遍,这就使得教学效果极差,实效性极低,德育教育 的作用发挥微乎其微。

    (三)家、校、社会德育教育合力严重不足 家庭教育是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的重要人才保障,是一项关系到个人、家 庭以及社会的重大工程,所以培养孩子、塑造孩子是每个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但根据调查,笔者所在单位很大一部分五年一贯制学生家庭状况复杂:学生家长 不仅不能充当很好的教育模板,还将日常生活中的错误态度和观念灌输给孩子;
    家庭内部不和谐,离异家庭数量增多,家庭教育缺失,孩子要么无人管教,要么 过于溺爱;多数学生家长将孩子的教育寄望于学校,自孩子进校起就做起了“甩手 大掌柜”,跟孩子的交流也仅局限于每个月的生活费到账时间和数量上;家长缺乏 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仍采取与中学阶段相同的教育的方式和 手段,多停留在批评、说教层面。因此,家长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了解孩 子心理发展特点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根据孩子的不同发展阶段调整对其评价的标 准,做出合乎事宜的要求,极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主动与学校进行联系沟通, 积极了解和掌握孩子在校情况,并配合学校开展相关工作。全社会也应高度重视 五年一贯制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各级社会团体如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社区工 作部、新闻媒体等应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德育工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五年一贯制 学校与社会相互协作的社会教育平台;净化网络风气,加强法制教育和宣传,努 力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健康的社会环境,形成德育合力。

    (四)学生思想认识不到位,主动性差 目前在校的五年一贯制学生主要是“零零后”年龄段的青少年,他们思想道 德状况在主流上是积极向上的。但他们成长在国家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中国传统 文化的熏陶和外来文化观念在他们身上冲击不断,网络时代的深入影响使得他们 在日趋复杂的社会环境难以招架,部分学生出现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模糊、道德认 知和行为严重脱节、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不足、网络文化影响深重、心理问题日趋严重等现象。同时学生对德育教育的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德育教育就是说教, 跟自己关心的就业、前途没有关系,主观上存在着不想学,没有用的思想。

    二、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寻求“五年一贯制”德育教育发展新途径 “五年一贯制”德育教育应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进一步优化德育内 容,为德育途径的创新提供广阔的空间。

    (一)德育工作者应成为“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楷模。德育工作者意义广 泛,教书育人的教师都是应是德育工作者,“人人都是德育教师”,都负有立德树 人的神圣职责,如果教师把学生置于不是被动接受德育的对象而是主动成为有德 之人时,便意味着每位教师对学生的正面影响、导向和示范,赋予了每个教职工 更为神圣的育人使命;教师应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成为自身品德养成的 真正主人,而不是被动和消极的接受者;而教师自身则应该成为学生为之效仿的 楷模,做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二)应用积极心理学研究引导学生提升积极情绪,帮助学生看到自身优质 资源。积极心理学强调应增强积极的情感情绪体验、培养积极的人格特质。首先, 增强五年一贯制学生的积极的情绪体验,增强他们对现实生活中事件的感知力, 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点滴快乐的事,并以此放大与强化,提升幸福感的同时,加强 感恩教育,对今后生活充满希望的积极状态,教育中强调造成情绪的不是事件本 身,而是对事件认知的态度,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其次,五年一贯制学生在成 长过程中受批评的多,获表扬的少,自我认同感小,常因小事而全盘否定自己。

    而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发现,人自身具有大量的积极的心理品质,这是人类生存与 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此类教育工作者因善于发现五年一贯制学生身上的闪光 点,给予肯定并积极关注,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接纳自身的不足, 学会扬长避短,帮助学生塑造积极的人格特质。

    (三)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探求德育第二课堂,提升德育教育的生动性与 有效性。注重加强德育实践教育,将传统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和感恩教育与 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及现实生活有机结合,使其更贴近生活、贴近学习、贴近社 会,从而既解决了理论教育的空泛问题,又使教育过程具体化,能够解决和回答 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使德育实效得以显著增强。积极心理学要求构建积极地组 织体系,对于五年一贯制学生来说,应构建起积极的外在环境,这个外在环境, 对学校而言,即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对于成绩相对薄弱的五年一贯制学生而言, 丰富且寓教于乐的课外活动是必要的,开展学生感兴趣的活动、结合历史性事件、重要节日、庆典开展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在活动后升华并让学生做到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积极组织与社区、特殊机构的社会活动,带领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提升社会适应能力,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增强自信心,提升自我认同感。在积 极心理学视角下去探索五年一贯制德育教育的新途径,对五年一贯制德育教育者 来说具有变革性意义,不仅有利于教学,更对教育者自身提出更高要求;而对被 教育这来说,提升学习的兴趣,提高德育学习的质量,并潜移默化至对一生的影 响,进而呈现“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良好社会景象。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德育教育的途径【积极心理学下五年一贯制德育教育途径】》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