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教育理论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中等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英语教学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水利现代化管理论文 管理论文 正文 2019-12-05 07:26:05

    水利现代化管理论文 管理论文

    相关热词搜索:

    水利现代化管理论文

    水利现代化管理论文 1背景 我国解放50余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社会得到飞快发展,国民经 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富足,尤其是在全球掀起以“经济全球化、资本 自由化、产业信息化、信息网络化”等新四化为特征的第二次现代化浪潮、世界 即将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即将出现16亿高峰、第二步战略目标即将完成、第三 步战略目标将要开始的关键时刻,党和政府及时发出号召,在“沿海发达地区要 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广东要“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社 会主义现代化”,以迎接第二次现代化浪潮,迎接新纪元,迎接即将到来的人口 高峰,迎接大幅推进的城市化进程。在积极推进现代化的新形势下,党中央、国 务院从民族的命运及历史的战略高度来再次审视我国当今的水问题,指出:“得 认真研究水的问题,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应该未雨绸缪”,特别是在党的十五 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 议》中,再次将水利确定为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的首位,把治水摆在优先领域。同 时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仅要求水利工作者化解日益严重的水资源 短缺、水污染、水环境破坏和生态危机,保障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社会稳定发展, 国家食物安全度稳定提高,生活环境越来越优美,而且还要求能有效地遏制生态 环境急剧恶化的局面,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利用与协调 发展。可见,治水任务十分艰巨。水利现代化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民经济现 代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前提、基础和保障;
    也是社会安全、经 济安全、食物安全、生态与环境安全的重要保障。所以,要基本实现国家农业现 代化、工业现代化、城市现代化、生态与环境美化和国民经济现代化以及“四个” 安全的确保,首先,就必须加速推进水利现代化的进程,才能为基本实现社会主 义现代化奠定良好的基础。水利现代化就是在这背景下提出来的,并迅速为广大 有识之士所赞同和接受。

    2水利现代化内涵 水是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紧密联系的、相互作用的、开放型的系统。人 类社会的进步是建立在水利事业不断发展并不断获得成功基础之上的。水利现代 化是融入社会、经济、生态与环境发展的大的系统工程之中,它是社会主义现代 化的不可替代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基础、前提和保障;
    水利现代化是一个动态 的、非静止的不断推进的过程;
    它从顶级目标而言,有起点,没有终点。但是,水利现代化并非完全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形象工程,而是一个有 型的实体,它对未来某一个历史时期来说,有一组具体的指标要求。因为,它是 反映水利发展和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系统的数字形象,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刻画 出这个大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而在这个关系中,有一部分 是定性的(或曰形象的),但主体部分是有型的,是可以量化的。

    水利现代化是指在水利领域广泛采用当今世界上先进的科学技术、现代的 工艺设施、新型的仪器设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网络化的信息系统,以现代的思 维转变人类传统的水利观念,研究水利、装备水利,管理水利,优化配置和高效 利用水资源,有效保护水环境,严格控制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的源头,大力治理其 末端(指已被污染的水域和已产生水土流失的土地),加速建立以供定需、供需 协调发展的机制及决策科学化和城乡水务管理一体化的先进的管理体制,积极推 进水利产业化进程,实现水利产业可持续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坚强、有力 的后盾,保障国家社会安全、经济安全、食物安全、生态与环境安全的全部运作 过程,它有很强的时间性、社会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3水利现代化目标 3.1总目标 水利现代化的宗旨是造福人类社会,服务于社会、经济现代化的建设和山 川秀美的再造。通过水利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使国人逐步树立起水问题的现 代观念,开创水利建设的新局面、新纪元,使水利建设与我国社会进步、经济发 展、食物安全保障、生态与环境建设相适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 奠定安全、坚实的水利基础,维系经济再生产、人口再生产、自然再生产可持续 发展。

    3.2目标层 依据水利现代化的宗旨,其具体的目标层面从顶级来说拟包括下列六个方 面:
    3.2.1完善的防洪体系,确保社会安全 我国由于受季风和地形的影响,以降雨要素为主的气候要素年际、年内之 间变化大、不稳定,是世界上洪涝灾害和干旱发生最频繁、灾情最严重的国家之 一,素称“灾荒之国”。水灾自古以来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威胁极大的自然灾害。早在2500年前的先秦时期,我们的祖先就认识到:“五害之属水为大”。

    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治水史。几千年来虽世代治水,特别是解放50 余年来取得了很大成效,但目前我国防洪能力仍很低,如水库调节能力和世界一 些国家的相比,我国远低于美国、墨西哥、前苏联、加拿大,其调节能力分别仅 为他们的50%、60.7%、63%、68%。蓄、滞、排三位一体的防洪体系不健全, 标准低,能力弱,严重的洪涝灾害依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隐患,至今 仍对国计民生构成巨大威胁。进入90年代以来,洪水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 超过一万亿元,约相当于同期国家财政收入的1/5;
    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 和珠江发生的大洪水,尽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数百万军民参加抗洪斗争,取 得了抗洪救灾的最后胜利,把灾害损失减低到了最低程度。可是,因洪水遭成的 经济损失仍高达2551亿元。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影晌在各种自然灾害中仍 位居第一位,约占全部各类自然灾害的60%以上。特别是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 社会财富的累集,企事业单位的膨胀,基础设施的完善,人口的增多,若防洪能 力不提高、防洪体系不完善,未来洪水所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失必将越来越大,其 威胁也必将越来越严重。严酷的现实摆在水利工作者的面前,我们必须面对、正 视这一无法回避的现实,认真研究这一优先领域和最大限度地解决这一事关国计 民生的重大问题。所以,建立完善的稳固的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蓄、滞、排 三位一体的防洪体系、减灾体系,使人与水的关系友好相处,确保社会安全是水 利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理所当然是水利现代化的主要目标之一。

    3.2.2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积极保护、安全供给水资源,保障经济安全 我国水资源总量虽较丰富,河川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约占全球河川径流 量的5.8%。但是,我国人口却占世界总人目的1/5以上,每人年占有的径流量仅 为2260立方米,比世界平均值的1/4还低,约相当于美国每人年占有径流量的1/6, 原苏联的1/8,巴西的1/19,加拿大的1/58。可见,按人口平均拥有的水资源量显 然是相当紧缺的。因此,水资源是我国十分珍贵的自然资源。特别是我国的水资 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均,北方水资源极为贫乏,形成大面积的贫水带,加上水环境 的破坏,水资源的污染、水土的流失以及管理的不力等原因,造成从南到北、从 东到西带有普遍性的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污染性缺水、配置性缺水和浪费 性缺水。

    今年我国遇到春夏连旱,灾情严重,造成城市水荒,工业产值损失,农业 减产,牲畜死亡,河湖干涸,人畜饮水困难,并诱发系列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 达4.6亿亩,其中重旱2.2亿亩,干枯绝收6700万亩,导致夏粮减产1100万吨;
    2770万人、1700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
    在全国668座城市中有136座城市缺 水,仅北方12省(自治区、直辖市)因旱缺水造成的工业产值损失额高达402.6 亿元;
    而且导致贮水不足,危机潜伏。

    人类对水的依存性,决定了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与环境建设对水资源需求 的持续性。水资源匮乏问题的严重存在已经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食物安全构 成极大威胁。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水资源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健康、持 续发展的主导性的瓶颈因素。因此,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积极保护、安全供给、 统一管理水务,确保经济安全,是未来水利建设的又一优先领域和主要任务,也 是水利现代化的主要目标之一。

    3.2.3建设良性生态,美化环境,保障生态与环境安全 生态与环境是维系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两大自然资源支持系统之一。我 国的生态与环境是脆弱的,特别是西北内陆地区、西南岩溶地区以及黄土高原、 青藏高原、山地平原交接带、农牧交错带、海陆过渡带等区域,其组成结构相对 不稳定,对干扰因素反映敏感,而且易向不利于人类利用的方向变化。

    解放50余年来,我国在保护生态、整治环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 受到传统的社会再生产观念的影响,把自然再生产拒之门外,忽视了自然再生产 的能力制约着经济再生产的方式和规模,忽视了自然界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生存与 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忽视了生态利益是人类超越一切的最根本利益。在人类社会 经济活动中,在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时往往注重满足生产、生活对水资源的需要, 忽视了生态与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对水资源的需求。因而,难以引导科学、合理地 开发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以及补偿资源存量减少、环境转化与再造,造成严 重的水环境被破坏、水质被污染、水土在流失、土壤次生盐渍化和石漠化面积在 扩大、林线在后退、草原在沙化、河湖在萎缩。可见,我国面临巨大的生态赤字 和生存危机。早在1982年底中央领导同志就尖锐地指出,现在农村如果出问题, 很可能出在自然环境、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上,这种破坏是带有根本性的。伴随国 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生态与环境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 的要求,加大着现实与要求的反差。因此,必须尽快从人与自然截然对立,导致 生态劣化,最终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传统社会再生产理论转变为人与自然有机 结合,友好相处,使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在空间上优化、时间上无限的可持续发 展的现代社会再生产理论,真正认清生态优先规律是现代社会再生产的基本运行 规律。可见,在即将进入21世纪的时候,大力建设良性生态、优美环境,以保障 生态与环境安全乃是当务之急,也是水利现代化的具体目标之一。

    3.2.4发展灌溉,推进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食物安全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以粮食为主的食物问题是直接关系人类生存、 繁衍、国民经济可否持续发展、社会能否安定的大问题,特别是在中国这佯的人 口大国,粮食更具有特殊的意义。毛泽东早在50年代就指出:“吃饭是第一件大 事”、“要注意,不抓粮食很危险。不抓粮食,总有一天要天下大乱”;
    邓小平讲:
    “农业要有全面规划,首先要增产粮食。”粮食问题是世人关注的三大问题之一, 尤其是以中国、印度为主的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和粮食问题更为突出。我国人口基 数大,年均人口增加多;
    现有耕地资源少,同时缺乏宜农土地后备资源,且工业、 城市和基本建设还不断占用耕地;
    特别是由于农业科技转化率不高,水资源不足, 灌溉率低,导致气候资源、土地资源、物质资源、生物资源等增产潜力不能得到 充分、有效的发挥,进而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对国家食物安全构成严重 威胁。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21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高峰值,并进入中等 发达国家行列,生活水平又将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二者叠加,进一步加大粮食 需求压力。届时国家食物安全问题的形势将变得更为严峻。而我国未来粮食总产 量的增长还基本上只能依靠提高单位耕地面积的产量,其中又主要依靠灌溉耕地 的单产水平大幅度提高。实践证明,“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业发展对水资源的 依赖性越来越强烈。根据有关调查统计结果,全国粮食总产量的80%、棉花总产 量的90%、蔬菜总产量的95%、以及其它许多农产品也相当多的产自于约占全国 耕地面积一半的灌溉耕地上。因此,在优化配置、积极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水资 源、努力提高其利用率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效节水、节能、节地灌溉,有力推 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保障国家食物安全既是即将进入21世纪中国的又一优先领域 和所要解决的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水利现代化的终端目标之一。

    3.2.5统一管理水务,拓展水利产业,维系水利可持续发展 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不能没有水利,水利建设与人类社会的生存、 发展息息相关,二者伴随而行,共生共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水利建设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水利产业就是一个永恒的产业。但在现实情况中现行的管理体制与 所要解决的水问题严重的不相适应,问题复杂,矛盾很多,水务管理不统一,政 出多门。如在需水、供水管理方面,还缺少有法律效力的水中长期供求计划,传 统的以需定供尚未过渡到现代的以供定需、供需协调的机制上来;
    目前按流域管 理和按行政区管理的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还不能较好地衔接,对地表水、地下水、再生利用水、外调水等多种水源的统一调配还经常遇到与管理体制不协调 的困难,部门之间、流域之间、省市区之间、上中下游之间、左右岸之间矛盾错 综复杂,造成缺水与浪费并存、排污与治污并存、管事不能收费与收费不管事并 存、保护与破坏并存、有事没人管与有人不管事并存,导致水资源短缺、水环境 破坏、水域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的加重,以及水的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再加 上重视不够,投入力度小,工程年久失修,毁损、破坏严重,水利产业步履维艰、 难以为继,处于非持续发展状态,难以达到为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 良好的基础和可靠的保障的要求。

    广义的水资源管理涵盖需水管理、供水管理、水环境管理、水质管理、水 源地管理、水价管理、水利投资管理、水利产业固定资产经营管理以及水行政管 理等等。若不打破目前条块分割的严重滞后的管理体制,不建立起统一以流域为 基础的水管理事权和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价体系,将直接影响社会再生产沿着良 性轨迹运行。这对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来说无疑是个悲剧,是人们所不希望见到 的事实。为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及生态与环境的建设,就必须强化管 理,积极推进现代的一体化的水务管理体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体系,振兴、 拓展水利产业,维系水利可持续发展。这既是21世纪中国水利建设的优先领域和 亟待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也是水利现代化的终端目标之一。

    3.2.6树立水观念现代化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正因为如此,人类社 会经济活动的外部性效应以及生态环境质量的公共物品性质,使人类赖以生存与 发展的资源支持系统和生存支持系统并没有作为稀缺物品被合理配置,特别是水 资源,于是造成人们不受限制地获取公共占有的资源环境;
    也正因为人们可以不 受限制地获取公共占有的资源环境,致使人们误认为水资源是无限的、无价的或 低价的,任意消耗、糟蹋,导致水资源的严重浪费、污染和水环境的破坏,并造 成水资源利用的外在、内在不经济,进而引发水资源危机。

    国际上一些专家预言,今后世界爆发冲突可能以争夺水资源控制权为中心。

    也有人预言,约旦可能是第一个因缺水而垮掉的国家(水信息,1998年第22期)。

    1998年世界环发会议指出:水资源正在取代石油成为全世界引起危机的主要根源。

    同年联合国大会在其专题会议上达成共识的唯一问题是即将发生的水危机。

    对我国来说水危机已经降临,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工程型缺水、 资源型缺水、浪费型缺水、污染型缺水、配置型缺水无处不在。水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必须品,又是生态和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前提 和保障。水的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主导性的瓶颈因素。可见, 在即将进入新纪元的中国已经到了非改变这种传统观念不可的地步,国人必须树 立水的忧患意识和现代的水的观念。为此,一定要突破传统思想,强化对水资源 的优化配置、水源地的大力保护、污染源头的严格控制和水权、水务的统一管理, 使人水和谐相处,确保改善水资源状况与水相关的生态系统;
    确保水资源利用的 可持续发展;
    确保人人都能够得到必须的淡水资源和过上健康的生活;
    确保易受 水灾害威胁的人群免遭与水有关的危险。这是水利战线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也 是水利现代化的终端目标之一。

    4水利现代化指标体系 水利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研究、制定是为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终端目标服务 的。在根据我国国情,客观地勾画出水利现代化的蓝图(或曰顶级目标)之后。

    通过一组水利现代化指标全面、系统地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发展与 水利建设之间相互作用的轮廓,也可以视为相互作用的系统的数字图像。同时告 诉我们为了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终端目标,必须从那些方面做工作以及怎样做工 作。因此,这个指标体系是具有导向性的。它一方面让国人有一个奋进的方向, 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揭示问题,发现差距,分析原委,指出后果,提出向顶级目标 奋进的办法、途径和战略举措,使其能更好地为决策服务,可操作性更强。水利 现代化指标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之间都存在内在联系,环环相连,都从 一个侧面反映水利现代化的程度。而且,每个指标都有很强的代表性、独立性和 丰富的内涵。经初步研究我们认为该指标体系拟有以下四部分构成:
    4.1水观念现代化指标 纵观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不论是古代文明的摇篮,还是现代文明的居地, 都离不开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和水环境。但是曾经依傍着良好的水土资源、环 境,在农业文明阶段创造的闻名于世的西亚巴比伦文明、地中海腓尼基文明、北 非撒哈拉文明、中国楼蓝文明等等,在随后的漫长岁月里,都是由于土地和水资 源的不合理利用,违背水利可持续发展与协调发展原则而相继消亡。昌盛时期的 中国,莫不以水利为安邦治国的重要措施。由此可见,水资源和水环境与其所支 撑的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不难理解水既能载舟又能覆舟的道理。水观 念现代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关键,如果人们对水资源的观念还是停留在原始的、传 统的水利建设阶段,即以解决人类生存问题为主要目标的原始水利阶段;
    以建设 水利工程为主要手段来保障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传统水利阶段;
    人与水的关系是以人改造、利用水资源和水环境为主要特征的话,水利现代化是无法进行下去的。

    因为它忽视了水利本身的可持续发展、水环境的保护、水域生态平衡,最终将受 到自然界的报复或惩罚,这对人类社会发展显然是有害无益的。因此,我们必须 树立从原始的、传统的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新思维,迅即转移到第三阶段,即 以水资源优化配置、水务统一管理、现代信息装备、先进科技支撑水利等为主要 手段,实现水与经济、社会、生态与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现代水利阶段。

    在这一阶段里,人与水的关系是以利用与保护、改造与适应相结合的人水 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特征。从表面上看水观念现代化是无型的、不可量 化的,但是从本质上看,它包含许多实质性内容,如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实 现代际公平;
    污染源防治、水源地保护、水环境改造、不与洪水争道,实现人水 和谐协调;
    从以需定供转变为以供定需,实现一方水土养活、养好一方人;
    人类 意识到水资源是有限的、宝贵的,必须节约水、保护水,实现水资源高效、持续 利用等等。在水利现代化进程中,举国上下确立水观念现代化之时,即基本实现 水利现代化之日。

    4.2水利装备现代化指标 优化配置、科学合理与高效利用水资源,就要求水文预报、水利通信、重 大决策、防汛指挥调度等多元的系统工程,必须做到及时、准确。它只能也必须 依靠、采用现代化的手段、装备、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建立 水资源、水环境、水文水情实时监控管理系统,进而实现水资源管理信息化、水 资源调度与水工设计自动化、水环境监测网络化、防洪抢险机动化、工程施工机 械化。离开现代化的水利装备、手段、通信等,要大力推进水利现代化的进程, 显然是不可思议的。

    目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水利装备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如水利信息化就 发展很快,普遍采用微电子技术,对各种水利基础资料(例如水文、泥沙、水质、 土壤墒情、水土流失、生态与环境等)实行遥感遥测遥控,这是一;
    二是普遍采 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对水利设施(比如水库、灌区、水电站、输水工程、节水灌 溉等)实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管理。其中有些国家,已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 模拟洪水演进,配合防洪保险等非工程措施,设计防洪减灾预案,使防洪体系大 为完善;
    利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在水务管理上实行在线控制和调度,使水资 源的利用、配置和保护更为科学、高效。水利装备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不仅大大降 低了各种水利设施的运营成本,而且也大大提高了水利工作的管理水平。我国现 代化水利装备主要包括:(1)现代供排水设施。如现代灌溉设施:滴灌、渗灌、喷灌、微喷、低 压管道输水、渠道硬化、地埋暗管、膜上灌、膜下灌、田间自动化测报灌溉系统, 供水与排水自动化等;

    (2)水文信息系统。如:水文站网合理布局、适宜密度、水文信息采集 基础设施、水位、雨量观测固态存储长期自记、水资源信息网络、防汛水文自动 化测报系统、水资源与水质自动监测信息网络、水雨情报汛网等;

    (3)水利通信专网:如卫星通信网络、决策支持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 光传输高清晰防汛系统、预警反馈通信系统、水利通信专网监视中心、防汛会商 会议电视系统、水情险情实时图象监视系统、水利工程视象监控系统、防汛、抗 旱应急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等;

    此外还有设计自动化、施工机械化、管理信息化等。

    4.3水利科学现代化指标 21世纪的中国水利将是一个以科技创新为标志的历史时期,创新是一个民 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维系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 可持续发展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就要加速推进水利现代化的 进程,而离开现代水利科技及其不断创新的支撑,一切发展都是难以为继的。治 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客观现实要求我们解决好水利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生 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及动态响应机制问题,统筹考虑水资源安全供给、优化配置、 汛期安全防洪渡汛、水环境与水源地有效保护、水污染源头控制及其治理等问题, 还要协调不同治水措施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部门之间、不同流域之间的关 系。这不仅必须按照自然规律办事,而且还必须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同时还要求 掌握当今世界水资源管理的新潮流、新理论、新思路、新经验、新方法,学习国 际上开发治理大江大河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工艺设施,并要结合中国实际认真 分析研究,加以借鉴应用。重大水利项目决策要进行充分的论证,科学的选比, 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重大失误。这些都需要科学的决策支持信息支撑。可见,水 利现代化必须建立在水利科学现代化的基础上。水利科学现代化指标主要包括:
    水利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高新科技的研究;
    水利规划与战略高层次的探索;
    科学 决策支持信息系统的建立;
    高效的水利管理体制、机制、管理信息系统、政策、 法律、法规、水价理论、水利融资体系、运行机制的研究、制定;
    水土保持、水 环境保护、水污染源头控制与污染水域治理的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途径以及洪水风险调度理论、水文预测预报的预见期和精确度、工程设计、施 工、监理、监测自动化、机械化、信息化等研究;
    以不断提高水利科学技术在水 利现代化进程中的贡献率。

    4.4水利管理现代化指标 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和水资源的多功能的特性,决定了水资源管理系统是一 个复杂的多层次的动态管理系统。正如前面阐述的那样,由于我国水利管理体制、 机制、政策、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不健全,管理上条块分割不协调,方法、手 段落后,信息传输慢,测报精度低,故在管理问题上存在的问题多,矛盾多,严 重滞后于社会、经济、生态与环境持续发展的需要。水利管理现代化是水利现代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本,是关键,没有现代化的水利管理,要加速推进水利 现代化的进程无疑是非常困难的,甚至于是不可能的。水利管理现代化的主要内 容包括:管理体制的改革(如水管理事权一体化问题)、机制的创新(如水利投、 融资体系建立健全问题,水利基础设施和水利产业良性循环运行机制问题,合理 的水价体系问题)、办公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如水利工程视象监控系统、水情险 情实时图象监视系统、水文自动测报系统、防汛、抗旱应急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等)、 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如信息库、水规划与战略研究成果、项目库)以及管理规 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公开化、程序化、管理人员专业化等。其指标主要有:
    办公效率、决策成功率、指挥准确率、调度精确度等。我们要在总结我国现有水 管理领域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吸收国外在水管理领域的先进理论、方法、经验,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水管理现代化体制、机制与技术手段。

    上述指标体系是一个三维空间的体系,当属立体结构,这样可以客观地反 映人类社会、水、生态与环境三大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有利于坚持和发扬 相互促进的一面,避免和克服相互制约的一面,促进水利现代化迅速向前推进。

    当然,要加速推进水利现代化的进程一定要有配套性的、有力的保障措施,如稳 定投入,加大力度,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加速水务 管理一体化进程;
    振兴水利科技,促进冰利现代化等。若措施不配套、力度小, 则将大大延缓水利现代化的进程。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水利现代化管理论文 管理论文》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