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发展战略论文
  • 国际经济论文
  • 行业经济论文
  • 新经济学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地方战略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国际经济论文 > 农业院校农学类研究生的就业... 正文 2019-08-21 07:35:55

    农业院校农学类研究生的就业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农学研究生院校

    相关热词搜索:

      摘 要:本文从湖南农业大学农学类研究生就业的基本情况入手,分析了影响我校农学类研究生就业的三种因素,如社会偏见、学校就业指导、研究生自身因素。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农业院校 农学类 研究生 就业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家对农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农业院校应抓住机遇,利用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培养农学类研究生综合素质,向社会输送高质量农业技术人才。然而,在这种形势下,研究生就业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方面,社会不可能提供足够的适合研究生就业的岗位,另一方面,研究生由于自身的各种原因,这两者决定了现阶段农学类研究生不可能实现完全的就业。如何改变这种情况,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2010年我校农学类研究生就业现状分析

      1、就业率

      2010年湖南农业大学农学类毕业研究生共计85名,其中博士毕业生9名,硕士毕业生76名。截止2010年12月15日,博士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硕士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29%。总的就业形式良好,并没有存在就业难的问题。从各专业来看,作物信息科学和作物遗传育种两个专业就业率偏低。

      2、就业结构

      9名博士毕业生,其中6名博士是委培或定向,全部选择了高校和科研院所。76名硕士毕业生中,33人到企业从事技术研发、管理及相关工作,5人攻读博士学位,2人出国工作,17人选择到事业单位工作,15人到高校或科研院所就业。总体来说,农学类研究生的就业面比较狭窄,主要集中在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和事业单位、科研院所,没有人考取国家或地方公务员,也没有个人创业或灵活就业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校农学类研究生就业取向比较单一,就业视野不够开阔。

      就国内工作的72名毕业研究生的工作单位地域分布而言,42人选择了在湖南工作,其中32人留在学校所在城市长沙;9人选择在西南省会城市就业,包括昆明、贵州、成都;2人选择了新疆和甘肃;其余选择在中东部城市就业。毕业研究生就业流向较为合理,但也反映出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主要把眼光锁定在学校所在地周边城市,范围比较局限,西部和中部城市很少有人选择就业。

      3、就业途径

      9名博士毕业研究生全部选择了高校任教和科研院所从事科研。硕士毕业生中有2名毕业生经导师推荐出国工作;5名毕业生攻读博士;5人通过烟草系统招聘考试进入烟草局工作;4人通过用人单位到校园招聘就业;4名定向、委培毕业生回原单位工作;33人通过到目的地参加招聘求职;19人通过熟人介绍就业,其中朋友和亲人介绍就业11人;8人通过师兄师姐介绍到烟草公司上班。我校农学类研究生科研时间紧张,大部分时间都在田间和实验室忙于毕业论文,难以集中精力求职。找工作主要途径还是通过自己参加招聘和投递简历,有时需要在好几个城市之间来回奔波,参加各类型的考试和面试,或者现场招聘,

      

      二、影响我校农学类研究生就业的因素分析

      我校农学类研究生就业中突显出来的各种问题,诸如某些专业就业率偏低,就业取向比较单一,就业途径不够拓宽,这些都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所造成的,具体有以下几种:

      1、社会偏见制约农科类研究生的就业

      目前,社会偏见对农学类研究生就业影响较大。社会偏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研究生自身对农业存在偏见。某些研究生专业的生源基本上为调剂生,立志从事与农业相关领域工作的研究生不多,即使是愿意从事农业相关工作的研究生,也大多倾向于研究所、农业院校或与农相关而工资待遇都很不错的事业单位,一般不愿去农业生产第一线。其次,来自农业系统以外的社会偏见。不少用人单位一看到涉农院校或涉农专业的研究生简历,就以不符合招收条件而回绝。另外,地方农业院校相对于其他重点院校来说并不具备明显优势,有时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文凭的份量和学校的名气。其实,很多农业院校农学类研究生虽然以“农”为主要研究方向,但通过三年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所学理论和研究方法,使他们完全有能力适应不同工作。

      2、学校就业指导缺乏针对性和实际效用

      农业院校对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并没有像对本科生的那样予以充分重视。由于研究生数量较本科生来说相对较少,经费也少。有些学院并没有配备就业专干负责研究生就业,而是由研究生秘书兼任。研究生秘书要兼顾教学管理和研究生的日常管理,事务繁杂,很多时候无法集中管理研究生就业工作。研究生可从校园获取的有效就业信息相对不足,或用人单位质量不高,难以满足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与其他行业相比较,农学类研究生就业去向比较单一,就业面狭窄,除升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或出国外,主要通过到目的地参加招聘会就业。学校组织的专场招聘会很少,对专业的需求一般偏好于热门专业,如计算机、食品科学、会计、园艺,与农学相关的岗位很少或没有,使得毕业生只能外出参加招聘。考取公务员、参加西部计划和三支一扶、参军以及灵活就业和进行个人创业的毕业生几乎没有,体现出学校在这一方面的注重程度不高。

      3、研究生自身因素

      研究生应该正确认识就业,所谓的就业难问题仅仅为一种表象,科技人才总量一直是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之所以一些毕业研究生在很长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这是就业与学生个体表现差异有关。首先,研究生是否学有专长,所学知识能力结构能否达到技术人才的评判标准,能否符合社会各岗位的需求;其次,毕业研究生个人的就业意愿和社会需求存在差异,随着我国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我国基层和中西部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农学类研究生通过3年的专业学习,完全具备了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但在专业方向外的知识极为有限。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协作精神等方面的欠缺,使得部分研究生不具备胜任相关工作的能力。当毕业生忙于实验任务,忙于撰写毕业论文时,往往容易贻误最佳就业时机。有些调剂生、家里经济困难的或是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学生,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茫然不知所措,心理负担沉重。有些研究生对工作的期望值较高,择业时偏向于大城市,待遇高而相对轻松的工作,不愿意去条件相对艰苦的地方,有时毕业生往往有几个意向单位,或是工作机会,却由于这些原因有业不就。

      

      三、农学类研究生就业问题的应对策略

      1、社会大力支持研究生就业

      国家应积极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到基层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对于毕业研究生从事自由职业、个体经营等方式就业的,各级政府要提供必要的人事劳动保障代理服务和税收优惠。鼓励研究生到基层和中西部就业,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对于在艰苦的基层工作服务期满后,在其他方面应给予优惠。 社会应加强人才市场配置,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服务。要整合就业信息资源,形成全国统一的就业发布渠道,就业信息统一开放。用人单位应当消除社会偏见,正确对待农学类专业研究生,结合自身需求,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岗位,不要拒“农”于千里。

      2、学校的应对策略

      第一,农业院校要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及时了解分析研究生的思想动态,指导学生开展各类学术和社会活动,使研究生以饱满积极的心态走向社会。

      第二,农业院校要高度重视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设立专门的人员管理就业工作,积极为毕业生发布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多举办研究生的专场招聘会。有针对性地组织就业指导讲座,邀请政府部门、就业服务单位、用人单位、成功人士介绍就业政策,如何规划职业生涯、如何参加求职面试等方面加强对研究生的培训指导。从各方面努力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推动研究生充分就业。

      第三,将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帮助研究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同时,营造支持和鼓励研究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氛围,鼓励和引导研究生积极就业;邀请优秀校友对服务基层工作经验现身说法,凡有意愿自主创业的,为其提供创业培训和相关创业服务。

      3、研究生自身的应对策略

      研究生在就业前对于自身所处的就业形势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自己要有一个客观的评价。首先,对于调剂到农学类专业,或是来自农村渴望摆脱经济条件差要找薪水高的工作的这类型研究生,应及时调整心态,消除心理落差,在择业时应该理性化,冷静地思考,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求职的期望值,以便更好地抓住有限的就业机会。其次,对于每个研究生而言,应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做好职业生涯设计,寻求个人的长远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职业理想与职业本身的关系。最后,研究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优化知识结构,培养理论素养,通过专业实习,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和适应工作岗位能力,积攒社会经验,为以后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将书面知识付诸实践方面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王珍,李赐平.金融危机下研究生的就业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商洛学院学报,2009,(10):49-52.

      [2]魏晓慧,范德林,曲洪亮.影响林业院校研究生就业因素的分析与对策[J].中国林业教育,2005,(1):48-50.

      [3]张竞水,姚荣东.研究生就业难问题剖析与对策[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10):150-155.□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农业院校农学类研究生的就业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农学研究生院校》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