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发展战略论文
  • 国际经济论文
  • 行业经济论文
  • 新经济学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地方战略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 正文 2019-10-28 07:38:10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三维路径研究

    相关热词搜索: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三维路径研究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三维路径研究 [摘要]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本质之回归、纾困之途径。文章将动态理论运用 到职业教育中,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从动态联盟的视角进行分析,明确了校企深 度合作的立足点、关键点、保障点,并从三个维度对校企合作的路径进行阐述, 提出实施企业主体院校主导、培育协调耦合能力、推进校企文化互化等措施来促 进校企合作。

    [关键词]动态联盟;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三维路径 一、动态联盟理论及其在教育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动态联盟概念。动态联盟是1991年在《美国21世纪制造战略 报告》中首次提到,该报告由美国Lehigh大学的几位教授同美国工业界的 主要决策人提出,并提交给美国国会。1995年,普瑞斯等人发表《灵敏竞争 者与虚拟组织》专著,开始深入研究虚拟组织,认为虚拟组织是增强竞争力的组 织方式。之后,关于动态联盟的理论成为管理科学中的一个前沿热点被学术界广 泛研究。但是到目前为止,动态联盟的定义仍众说纷纭,学术界也没有明确界定 动态联盟的含义,只是把动态联盟含义归纳为两大类:一是从信息网络的角度来 界定,认为动态联盟是一种通过网络结成的没有地域界限的动态联合;
    二是从组 织的角度来界定,认为动态联盟是指某一企业在敏捷制造环节中,面对迅速变化 的市场机会,无法独立完成或不能顺利完成时,会联合多家企业,协力争取市场 机会并共享收益的组织形式。胡茜(2009)把两方面的意思结合起来,提出:
    动态联盟是一种由多家独立经济实体,在一个阶段范围内,通过信息技术搭建起 来的网络组织。联盟中的各参与实体基于共同的目标,利用各自的核心资源,充 分信任、团结合作、责任共担、利益共享。(二)动态联盟理论在职业教育学研 究中的应用。1.职业教育校企动态联盟的界定。职业教育动态联盟是指跨组织 的合作形式,是高职院校与社会产业结构、经济团体为实现一定周期的战略目标, 按照协议或某种契约形成的共同体,共同体内成员各取所需、资源共享、优势互 补,推动职业人才培养。2.职业教育校企动态联盟的特征(1)动态性。校企 合作中的参与方并非仅仅是“校―企”一对一线性的合作,它是学校和企业在塑造 共同愿景和创造共同价值的机制约束下,彼此交错链接而形成的立体网络化的多 要素协同作用的动态系统。联盟内,任何一种参与方都与其他参与方存在着多种 不同的社会关系和价值关系。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各参与方之间的价值关系 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导致参与方之间的关系架构发生变化,如参与方的退出,合作项目的取消或推迟等,会使各合作方在动态博弈中开始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 并形成全新的网络合作关系。(2)开放性。职业教育是一个开放的办学系统。

    院校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与外部环境和联盟内的组织进行能力交换。企业要想在激 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也需要与包括院校在内的联盟成员开展合作共赢, 依靠开放的社会组织网络来传递知识、信息、技术等资源。(3)互补性。在职 业教育校企合作联盟组织中,联盟成员采用各种方式联结在一起,不同形式的资 源通过社会关系在网络组织中流动,基于合作方之间的资源互补,才导致资源之 间不断流动,也正是因为这些资源的互补,才使得合作方之间的合作共生关系得 以加强。(4)自组织性。校企联盟是由多方利益相关者组成的社会关系网络组 织,包含知识与信息传递、资金与技术投入、师资与场地交换等多种关系,彼此 达成协同、默契的规则,各尽其职而又协调合作地形成有序结构。3.动态联盟 理论在教育学研究中的应用意义。当前商业环境朝着个性化、小批量、多趋势发 展,众多企业仅凭一己之力,已很难扩张与发展,只有搭建网络组织,建立有效 的企业动态联盟才能实现共赢、促进发展。这种思维模式在跨领域的校企合作中 同样适应。职业院校在我国经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过程中,与众多企业一 样,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光靠学校培养人才早已孤掌难鸣,而与企业 合作的现状却又不乐观。当前的校企合作由于双方利益诉求差异、校企地位不清、 政策制度缺失等问题,导致双方合作浅尝辄止、难以维继。如何改善当前脆弱的 合作关系,将校企合作的美好愿景转化成现实,已列入了职业教育议事日程。借 鉴企业动态联盟理论,能有效解决校企合作难题,即将企业动态联盟理论纳入校 企合作分析框架中,谋求校企双方的利益平衡与增长,在重视结果的基础上,进 一步强化过程的结合,全方位关注校企接触面的广度,多层次留意交融点的深度, 使学校和企业从既往的平面合作向纵深立体合作转化。

    二、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动态联盟分析 (一)立足点:谋求校企双方利益平衡与增长。校企合作是博弈的过程, 学校和企业都属于特定的社会组织,分属于不同的社会关系体系,各自的性质和 职能不同。学校通过职业教育,为企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并由此获取企业资源 和社会认可;
    企业吸收学校培养的职业人才,实施社会经营,创造利润,同时解 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校企之间的合作是以人才为纽带展开,但是,双方各自追 求利益最大化的宗旨注定合作是个博弈过程,紧密的校企合作联盟往往需要确定 校企双方在联盟中的地位,才能兼顾校企各自的利益诉求,实现校企之间利益互 惠的妥协与平衡。(二)关键点:谁是校企合作联盟中核心组织者。校企合作不 能建立在一方获得收益、另一方利益损失的基础上,因此,除了明确校企在联盟中的地位,选定校企合作联盟核心组织者也是关键问题。为促进校企合作的紧密 性,核心组织者必须具备沟通、协调、监督与服务的能力,调控校企合作之间的 博弈。具体地说,核心组织者主要任务是:确定校企合作联盟的共同目标;
    界定 联盟内成员的类别与利益诉求;
    化解成员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提出能够为成员所 接受的合作方案。那么,谁可以充当核心组织者?从目前国内的校企合作来看, 校企合作一头热一头冷现象普遍,职业院校虽然积极,但并不具备组织管理能力。

    在此情况下,需要一个第三方组织者,既能切身体会学校、行业企业需求,又有 足够的信念与力量在学校与企业之间穿针引线。近几年来,部分优秀教育服务企 业组建校企合作联盟,积极布局教育领域,充当核心组织者的角色。他们搭建教 育与产业合作桥梁,研究产教融合策略,研发教育技术新产品,组织联盟成员商 榷、制定行为标准、实施细则,对校企合作加以引导、监督,充分发挥“政产学 研”深度服务功能。(三)保障点:政府有效干预。所谓政府干预,绝不是指政 企不分,而是指政府通过制度、政策、法规以及经费等方面对参与合作的企业与 院校给予支持。在动态联盟的运行过程中,教育服务企业搭建校企合作桥梁,使 职业教育向纵深推进的同时,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配合,使原本复杂多变、相 互冲突甚至漫无目的的社会关系能够纳入到一个明确的、统一的目标上,才能保 持联盟的协调发展,以此推进合作效率的提高和合作效益的增长。立足于学校和 企业之外的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确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在我国教 育体系中的战略地位,同时,从体制、政策层面进行干预,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规范、引导联盟内团体和个人行为,有效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以往的联盟 无不表明,只有政府的法律法规才是最有效的宏观运行规则,利用政府的行政力 量进行高效干预成效显著。国外有许多类似的成功案例,只有政府的干预涵盖合 作双方的各个阶段,才能促成联盟的稳定发展。

    三、搭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动态联盟的三维路径 (一)实施以企业为主体、院校为主导,注重双方利益诉求。马克思认为, 主体是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担当者。联盟内的职业院校、企业、教育服务企业 和政府是以校企联盟为载体,在这个载体中,需要谋求校企各方利益平衡与增长, 因此,确定合作方内部谁为主体、谁为主导至关重要。在改革开放初期,职业教 育为迎合市场对职业人才高效率培养的需求,出现了以学为主,以工为辅,远离 企业和市场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下,无法实现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高技能 人才的目的。虽然政府出台相关文件要求促成校企合作,但是政策笼统,主体指 向不清,致使松散的校企合作瓶颈问题不能从实质上得以解决。之后,“双主体” 论的提出确定了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但是忽视了企业主体和院校主体之间利益驱动的本能,且缺乏相关的利益分配机制、沟通机制 和奖励机制等,致使主体利益无法实现平衡和统一,企业不热衷参与校企合作, 学校便仍是单方面的合作组织者、参与者、实施者。因此,“双主体”论不是校企 合作的最佳选择路径。既然职业教育是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因此,可以肯定 的是人才培养目标要以企业的需求来确立,课程体系要以企业职业能力的培养来 设置,职业岗位能力标准和培养数量要以企业的发展来确定,追根溯源,企业应 该是校企合作当仁不让的主体。而院校则是在合作中处于主导地位,主导人才培 养目标的实施、课程体系的调整、岗位能力的培养。学校的主导必须服从于企业 的主体,是在企业主体下实施的主导。只有明确校企之间的主体和主导地位,双 方才能优势互补、共创双赢。确定企业主体学校主导地位后,院校可通过开设二 级学院,实行校企共同组建董事会下的校长负责机制,由企业方任董事长,校方 任副董事长,校方任院长,企业方任副院长,通过创办合作办学体制,以及创新 合作运行机制和合作动力机制,明晰校企主导和主体关系、责任和权利关系,从 而促进校企双方良性互动、互惠互赢。(二)培育协调耦合能力,形成战略联盟 合作模式。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提出:鼓励多元 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职教集团的建议进一步表明职业教育将跨越教育与职业、 学校与企业、教师与师傅之间的界限,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相互融合,校企合作 必将成为混合式、立体化、网络式的联盟组织。联盟内部,各方以各自的发展战 略为基点,以实现共同发展愿景为目标,多元联结、资源互补、多方共赢、风险 共担,形成长期的非合并的合作关系,最终推动职业人才的培养。这种稳定的网 络联结,不仅需要确定校企的主体主导地位,还要求教育服务企业联结校企端点, 对接供需,实现跨界贯通,政府部门有效介入,规范职业教育外部环境。教育服 务企业通过利益共同体的合作机制设计行之有效的供需对接方案,包括校企合作 计划、合作决策流程、教学模式、师资保障、实训组织等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内 生动力来组织、对接校企供需,做到精准服务、规范运作、协调校企之间的利益 平衡。同时引入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提高学生的从业素质,增强适应度。

    并运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建设专业化、开放共享的校企融合信息服务平台,为 校企提供相关增值服务。政府部门出台相应政策来保障校企合作,从顶层设计, 将校企合作纳入国家的整体发展规划。同时,制定法律法规、合作详细规则,强 制要求参与职业教育的校企各方,保障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持续有效发展。政府还 应制定具体的方针政策,扶持参与合作的企业经济发展和利益补偿,以激励和保 障职业教育校企深入合作。(三)推进校企文化互化,增强校企合作契合度。校 企文化互化是指院校文化和企业文化互动互补、变革创新。斯肯、迪尔和彼德森 认为,院校文化是由院校相关人员,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和行政管理人员,通过长期工作和生活,共同建构的组织传统与规则,这种传统与规则又在长期的生 活中,逐步内化为人们思考、活动的方式,它反映的是学校的整体办学、经营和 发展。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成员认可、接受、传承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规范 的总称,包括企业的产品、质量、服务、信念、精神等。院校文化和企业文化是 两种异质的文化,存在多种差异和冲突,但是校企合作的共同目标需要校企文化 相互渗透、互融互通。既要推进职业院校文化企业化,也要加强企业文化教育化。

    为实现职业院校文化企业化,首先,要明确的是“院校文化企业化”并非是“院校 企业化”,强调的是企业文化的职业精神的融入。其次,办学模式必须打破校企 边界,以企业的名称来冠名二级学院,教学环境注入企业元素,建设“厂中校”“校 中厂”,以企业化要求来布局教学、实训环境。再次,在院校管理上,实行企业 组织管理模式,采用董事会等组织结构,学生职员化管理,生活细节企业化管理。

    最后,课程由专任教师、企业培训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授课。专任教师负责学习 领域课程,注重思维方法、专业能力、关键能力的培养。培训师负责行动领域课 程,注重技能操作的训练。企业师傅负责岗位能力课程,锻炼学生的操作经验和 培养踏实的工作态度。为推进企业文化教育化,需要企业提高教育责任意识,强 化教育功能;
    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承担职业教育的办学任务,建立企业培训中心;

    参与职业院校的决策和管理,包括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培训计划的制订, 学员实习实训的指导。企业熟悉生产技术特点,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有深刻的 了解,企业文化教育化能够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增强校企合作契合度。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三维路径研究》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