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药学论文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红色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 正文 2019-11-06 07:35:30

    [红色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

    相关热词搜索:

    红色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

    红色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 一、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相互关系 1.红色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相互促进。中国共产党与 中国人民是红色文化的引领者与创造者。红色文化反映的是人民大众在争取民族 独立、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气节、文化心理与风俗习惯,在“物态 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心态文化上,都反映和维护着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 取向与根本利益。”[3]红色文化所彰显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能持续地、润物无 声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赋予了红色文化更多的时代内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突出普通群众在历史进程中的贡献。

    如在抗洪抗震、打击非典、也门撤侨行动中展现的中国精神等都是新时期红色文 化的典范,为红色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在全球化的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强调全球视野中马克思主义的与中国的话语权,客观推进了红色文化的国际化,为 红色文化扩大影响力提供了必要的外部环境。2.红色文化建设是推进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的现实路径。红色文化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红色 文化能提供丰富的德育资源,可以应用于学校、军队、企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教 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之中。红色旅游资源是红色文化综合价值 的体现,与此相关的红色文化产业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增强马克思主 义理论的影响力。红色文艺作品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要的媒介资源。红色 作品既传递了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理念,又通过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当代马克思 主义大众化的生机活力。红色文化教育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要的隐性教育 方式。隐性教育,即潜移默化式的教育。红色文化教育具有通俗化、生活化的特 点,群众愿意听、听得懂、听得进。人们在欣赏红色文化艺术作品时的心态通常 是积极主动的,在自主消费中享受着红色文化的乐趣,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对马克 思主义理论的认同感。红色文化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载体。红色文化 除了在内容与形式上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传播范围上也同样具有优势。

    从地域上看,我国各地区的大部分城市都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如革命纪念地、 遗址、文物等,为当地民众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现代史、中国共产党党史 提供了具象鲜活的教材。从阶层范围上看,城市中的红色文化资源能有效辐射当 地的市民阶层,而战争遗址、纪念地多分布在我国乡村基层,具备在广大基层群众 中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优势。

    二、依托红色文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遵循的原则1.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红色文化是一种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特殊文 化,政治文化性是其一般属性;它通过产品或作品的形式成为商品进入市场流通, 经济性是它的特殊属性。依托红色文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依据它的 双重属性,兼顾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反对一边倒的“唯意识形态论”或“泛商业 化”。一方面要突出其资政德育的社会属性,利用红色文化提升大众对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的认同,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进而巩固马克思主义 的指导地位与党的执政地位;另一方面利用红色文化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衍生出来 的价值形态制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2.兼顾政府主导与公众参与。依托红色文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 谁来参与是个关键问题。红色文化的双重属性决定了“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协 同合作模式,是推动红色文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好形式。一方面,马 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重大政治思想战略,党和政府必然要在把握方向、政策引导 上做好引领和主导作用,树立廉洁奉公的政府形象,提高执政水平和社会治理水平, 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营造正面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党和政府的工作不可能面 面俱到,推动红色文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离不开社会资本与人民群众 的参与。社会资本可以有效解决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文化产业发展中遇到 的资金不足问题。人民群众也可以贡献热情与才智,为红色文化的建设贡献力量。

    政府与社会力量还可以相互监督、互相促进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红色文化的发展, 进而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3.兼顾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凡是文化发展都会 面临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问题,红色文化亦不例外。产生于中国革命与建设时期的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展现。对红色文化理论精髓的继承是维护文 化内涵的前提,也是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础。只有适应时代发展与大 众需求的特点,丰富红色文化的内涵,兼顾红色文化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才能真正 达到发展红色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的。

    三、依托红色文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基于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联系,依托红色文化建设推进马 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原则,可以通过三个层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宏观层面 完善顶层设计;中观层面实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元价值;微观层面通过多 种渠道与手段,利用具体、实际、易操作的方法,强化红色文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 义大众化。1.宏观层面。从宏观层面上依托红色文化建设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应正确处理“三个关系”,深化、完善顶层设计。(1)正确处理顶层设计与上下贯通 的关系。以行政区为单位,从战略层次统一规划。通过政治力量的执行力,调动和 整合多方资源,将红色文化建设作为一个项目实施,为依托红色文化建设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政治保障。(2)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重点突破的关系。按照具 体情况选择适合本地区红色文化建设的实施重点。依托红色文化建设推动马克思 主义大众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全面性、整体性的特点,但具体到不同的地区, 又具有具体性、特殊性的特征。应在政策的指导下,处理好全面发展与重点突破 的关系。(3)正确处理目标设计与分步实施的关系。红色文化建设不是当前工程、 阶段工程,而是关系到执政理国的长期工程、复杂工程。要贯彻落实文化建设的 科学发展观,跳出突击式、应急式等发展模式,避免短期行为,善于把握全国红色文 化建设的总体趋势,抓住当前全国掀起红色文化建设高潮的有利因素,在分步实施 中打下依托红色文化建设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坚实基础。2.中观层面。从中 观层面依托红色文化建设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要充分实现红色文化的政治 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和经济价值,深化、完善要素支撑体系。(1)实现政治 价值。执政文化是执政党执政的灵魂和基础,是决定执政党和国家兴衰的关键。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四大考验”中就有执政的考验。“构筑有中国特色的执 政文化,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4]红色文化是马 克思主义政治灵魂的中国化发展,是宣传和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政治保 证,更是夯实党的执政之基的重要文化滋养。在实现依托红色文化建设推动马克 思主义大众化的政治价值的过程中,党和政府要与时俱进地创新与运用红色文化, 丰富党的执政文化内容。红色文化蕴含了党在革命、建设与改革不同时期积累的 社会治理经验,如民主集中制与群众路线中的执政为民思想、政治协商与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中的民主思想、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判断中体现出的实事求是精神, 都是党的执政文化的重要内容,需要与时俱进地开发、利用。同时,红色文化是中 国共产党特有的文化经历,其具有的政治文化品格和政治涵养值得每个党员干部 学习、体会、反思、研究。要让党员干部在学习红色文化的过程中,培育历史思 维、牢记党的宗旨、增强四个意识,知所从来,不忘初心,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2) 实现精神与文化价值。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文化的精髓在于价值观。红 色文化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其中的价值指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具有内在一致性,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依托红色文化建设推进马克 思主义大众化,有助于应对多元化的意识形态渗透,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培 养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精神。实现依托红色文化建设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精 神与文化价值,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政府、科研院校及社会力量的共同参 与、协同发力。在政府相关部门下设立专门工作小组,以发展红色文化为主要职 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宣传、反馈、交流、经验推广,同时协调与文 化、财政、交通、旅游等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共同推进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 作。高校和科研机构可以通过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理论内涵,为红色文化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理论指导。如河南省某高校,成 立了焦裕禄精神研究会,定期举办学术活动,收集、整理了许多相关文献资料,深化 了对焦裕禄为人民服务精神的研究与传播。以红色项目为载体,吸引社会力量参 与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中来,通过红色文化市场间接传播红色文化的精神与文化 价值。(3)实现经济价值。人民群众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红色文 化商品进行消费,推动了红色文化事业与产业的发展。培育和发展红色文化产业, 既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的手段,也是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必要举措。培 育和发展红色文化产业,要分析国家与地区发展趋势与消费者心理需求,从中掌握 红色文化资源与宏观及微观要求之间的契合度。比如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了海南省生态文明试验区 与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定位。围绕新定位,海南省红色文化产业既要“红”又要“绿”, 将红色文化与绿色发展有机结合,让消费者在青山绿水中感受红色文化。红色文 化产业必须与数字化、信息化高新科技成果相融合,催生新的红色文化业态,延伸 红色产业链。如运用声光电等新技术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虚拟呈现,增强消费者 与文化产品之间的互动性、体验性。红色文化产品既要有通俗性、大众化的特性, 又要有品牌意识,走出一条具体化、民族化、品牌化的中国红色文化产业发展之 路。3.微观层面。从微观层面依托红色文化建设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在红 色文化载体中植入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通过多渠道、多手段,利用更为具体、更 为实际、更具有操作性的方法来推进。(1)加强宣传攻势。在理论基础上,要深刻 学习和领会习近平关于继承与发扬红色文化,挖掘其中蕴含的中国共产党丰富的 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的论述。在宣传内容上,要有所侧重,重点讲述有代表性的、 有重要作用的史实。如在2014年设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体现出 中国人民爱好和平、反对侵略的坚定立场。在宣传载体上,红色文化产品要强调 体验性和互动性,但也要避免“泛娱乐化”。在宣传媒介上,除了要利用好传统的广 播电视、音像制品等媒介,形成公共服务和公益服务体系外,更要充分发挥“互联网 +”的整合功能,灵活运用新技术进行文化创新与传播,开辟和巩固舆论阵地,精准 投放宣传信息,用红色文化熏陶青年群体,陶冶个人情操,塑造理想信念。(2)加强学 校教育。高校要积极以红色文化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推进教 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创新。课堂之外,对接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建设红色文化实践教 育基地。组织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校园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活动中 不断感悟红色文化,践行红色精神。(3)重视红色旅游。把马克思主义教育、革命 精神、爱国主义教育与现代旅游产业紧密结合,推广新型旅游活动。红色旅游要 从景观建设、具体管理、宣传报道等方面走出一条不同于一般观光旅游的道路。

    红色旅游景区宣传要突出“红色精神”。如西柏坡景区宣传的重点在于三大战役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七届二中全会中的艰苦奋斗精神;白求恩墓景区的宣传重点是 国际共产主义和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做好景区的规划、管理工作,科学规划游览 路线,免费区与经营区共存,在保障游客吃、住、游、购、娱的同时,增加游客停留 学习的机会,达到游客在休闲放松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 丰富精神世界的目的。(4)注重文化结合与文化创新。将红色文化建设与传统文 化、近现代历史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结合起来,大力推动红色 文化的大众化、社会化、国际化。红色文化本身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时代传 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精 神的延续;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展现的“两弹一星精神”“抗洪抢险精神”是爱国主义 精神的传承与弘扬。红色文化既是中华民族文化品牌,也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社 会主义文化的时代彰显,将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中,在与其他国家与民族的文化交流 中焕发新的生机。提升红色文化的影响力,既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又有 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由内向外、自外到内的双向交互促进作用。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红色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 》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