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药学论文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研究民事诉讼自认体系_民事诉... 正文 2019-12-17 07:30:52

    研究民事诉讼自认体系_民事诉讼的自认

    相关热词搜索:

    研究民事诉讼自认体系

    研究民事诉讼自认体系 一、自认的定义。

    (一)其他国家法律中对“自认”的定义。

    由于各国法律传统诉讼理念的巨大差异和司法体制诉讼程序设置的不同, 对于自认的定义规定也不尽一致。法国《民法典》规定:“裁判上的自认系指当 事人或经当事人专门委托授权的人在法庭上所做的声明。”德国《民事诉讼法典》 规定“当事人一方所主张的事实,在诉讼中经过对方当事人自认,无须再举证”;

    日本《民事诉讼法典》规定:“当事人在法院已自认的事实,无须证明。” (二)各国学者对“自认”的定义。

    在学理上,受各自诉讼文化、司法传统、法律理念和现实国情等的影响, 不同国家的学者对自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日本法学家兼子一教授对自认的定义 为:当事人在起诉讼的口头辩论或准备程序中所作出的与对方当事人主张一致而 对自己不利的事实的陈述。而我国台湾地区学者陈玮直则认为:自认者,当事人 之一方对于他造当事人之主张事实,在诉讼中为承认之声明或表示也。另一台湾 学者李学灯认为:自认系指当事人对于他造主张不利于己之事实,于诉讼上陈述 其为真实,或谓当事人一造所主张之事实,于他造当事人不利,而他造于诉讼上 为承认此事实之陈述者。

    (三)我国关于自认的理论学说与立法实践。

    关于“自认”的定义,在我国诉讼法学界也有很多种不同的表述方法。第一 种观点认为,自认是指当事人一方对他方所主张的不利于己的事实承认其为真实 或者对他方的诉讼请求加以认诺的意思表示。

    第二种观点认为,在我国的民事诉讼理论中,自认是指一方当事人对对方 当事人主张的案件事实(事实主张)和诉讼请求(权利主张)的认可或承诺称为 当事人的承认。第三种观点认为,自认是指当事人一方对他方所主张的不利于己 的事实承认其为真实的意思表示。

    通说认为,自认是指一方当事人对对方当事人主张的于己不利的事实予以 承认的陈述或表示。经对方当事人同意,一方当事人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撤回自认 或有充分证据证明自认行为是在受胁迫的情况下作出的或自认在重大误解的情况下做出并且与事实不符的,自认可以撤回。

    立法实践中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对自认制度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最高 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5条规定:一方当事人对另 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和提出的诉讼请求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 须举证加以证明。2001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 定》对自认制度做了较为全面和详细的规定。

    二、自认的法理基础。

    (一)平等自愿和意思自治原则。

    平等自愿、意思自治的公理性原则决定自认制度的结构和内容。缺乏平等 性和意思自治,自认制度就将失去赖以存在的土壤。自认制度是民事诉讼特有的 制度,自认制度的建立是民事实体法领域平等自愿、意思自治公理性原则的自然 衍生。

    (二)处分原则和辩论原则。

    处分原则和辩论原则是自认制度建立的制度基础。正是基于当事人可以对 自己的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自由支配,才会有自认制度的产生,这是对当事人处 分权的尊重,是处分权原则的应有内容。自认对法院和当事人的约束力正是来源 于民事诉讼法中辩论主义的基本原则。

    (三)当事人主义。

    当事人主义是构建自认制度的诉讼模式环境。当事人主义要求法官在民事 诉讼程序中始终处于中立的地位,不能在超出原则的范围之外干涉当事人民事程 序主体权,这就要求庭审中法官要充分尊重当事人。只有在充分尊重当事人的诉 讼权利,将法官定位于中立裁判者的诉讼模式下,才会注意并尊重当事人对事实 的承认,自认制度才有建立的环境。

    (四)诚实信用原则。

    诚实信用的法律原则是对自认制度的道德约束及规制。其具体表现就是当 事人应当承担真实陈述义务,即当事人在承认对方陈述的事实时,应当实事求是, 不得做虚假承认。三、自认的分类。

    (一)明示自认和默示自认。

    1、明示自认。明示自认是指一方当事人对对方当事人主张的事实,以口 头或书面形式明确地表示承认。我国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证据规定》第八条第 1款规定:
    “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明确表示承认 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这表明,明示自认一经提出,即发生免除对方当 事人举证责任的效果。

    2、默示自认。默示自认是指一方当事人对对方当事人主张的事实,既未 明确表示承认,也未明确予以否认,而法律规定应视为自认的情形。美国联邦诉 讼规则第36条规定,要求对方自认是作为发现方法的一种搜集信息和证据的方式, 因此,对方当事人必须以书面方式答复要求自认的事实和文书或提出异议。假若 该当事人不作任何回答,就视为自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 规定》第8条:“对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事实,另一方当事人既未表示承认也未否认, 经审判人员充分说明并询问后,其仍不明确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视为对该项事实 的承认”。

    (二)诉讼上的自认和诉讼外的自认。

    1、诉讼上的自认。诉讼上的自认,是指当事人在法庭辩论或者准备程序 中,向法院表示接受对方当事人主张的事实。诉讼上的自认必须在法官或者法庭 面前为之。做出自认的时间可以是在开庭审理前的准备阶段,如被告在提交的答 辩状中做出自认或者是在回答审判人员的庭审前的询问时表示自认;
    也可以在开 庭审理的过程中做出,如在法庭调查的陈述中或是在法庭辩论阶段做出。

    2、诉讼外的自认。诉讼外的自认,是指当事人在法庭以外,对对方当事 人提出的事实表示接受的一种意思。但是,只有在诉讼外的自认转变为诉讼上的 自认,才可能发生免除相对方举证责任的效果。而诉讼外的自认可以在一定情况 下作为证据使用。

    (三)完全自认和限制自认。

    1、完全自认。完全自认,是指一方当事人所主张的事实,经过对方当事人在诉讼中或在法官面前,或在法庭辩论时予以承认,并产生使主张该事实的一 方当事人免除举证效果的一种行为方式。

    2、限制自认。限制自认是指对自认有所附加、限制的自认,即一方当事 人承认对方所主张的事实时,附加有一定的限制条件,目的在于减弱这种自认的 意义。

    (四)本人的自认和代理的自认。

    1、本人的自认。本人的自认指当事人及法定代理人所为的自认。一般情 况下,自认都是由当事人本人做出的。

    2、代理的自认。代理的自认指受当事人、法定代表人或者法定代理人的 委托,代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所为的自认。委托代理人对诉讼请求的自认必须有 当事人(或法定代理人)的特别授权。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所从事的诉讼行为, 其效力直接归属被代理人,而与代理人无关。

    四、自认的效力。

    (一)对自认者本人的效力。

    1、效力及依据。一般认为,自认对当事人具有这种拘束力的依据在于禁 反言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所谓禁反言原则是指当事人在实施一定诉讼行为之后, 如没有正当理由不得实施否定或与前一行为相矛盾的诉讼行为,法律另有规定的 除外。禁反言原则实质上是依诚实信用原则所形成的法则。

    2、例外。下列情况下,允许自认人撤回自认:一是经对方当事人同意, 自认人可以撤回自认;
    二是自认人做出自认是因为对方当事人或第三人实施违法 行为所致,且对方当事人或第三人实施违法行为属于在刑法上应当受到惩罚的行 为时,自认可以撤回;
    其三,能够证明自认不真实,且因自认人错误所致时,可 以撤回自认。

    (二)对法院的效力。

    在诉讼中自认一经成立便产生拘束法院的效力,法院无需对自认的事实进 行证据调查,而且无论法院对该事实形成何种心证,都必须以此作为裁判的基础。

    自认不仅对原审法院具有拘束力,对上诉法院和再审法院也有拘束力,原审法院根据当事人自认的事实做出的判决,判决不利的一方当事人不得以自认事实与真 实不符为由提出上诉或再审,法院对此类案件亦不能受理。

    (三)对对方当事人的效力。

    1、免证效力。一方当事人对于己不利的事实予以承认后,则另一方当事 人就该事实可以免除举证责任,但若自认人因具备法定情形而对自认撤销后,则 另一方当事人仍需就该事实负举证责任。

    2、拘束力。自认除了可以免除对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外,也对其产生一 定的拘束力,即只要自认一旦成立生效,随着诉讼的发展,即使自认人自认的事 实原来对对方当事人有利,而现在已经对对方当事人不利,也不再允许对方当事 人撤销自认。这是由于在民事纠纷的审理过程中,随着新证据不断出现,以及受 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诉讼的发展方向具有多种可能性,案件事实的性质也会发 生一定的变化,某个阶段对对方当事人有利的事实后来却变成不利因素的情况时 有发生,如果法律不平等地约束双方当事人就会破坏自认所创造的法的和平,影 响诉讼稳定有序地进行,使自认人陷入明显不利的诉讼地位。

    (四)自认效力的例外情况。

    自认效力的例外情形包括:一是《证据规定》规定,涉及身份关系的案件 不适用自认规则;
    二是对于显著的事项或者其他为法院应予知悉的事项,当事人 不得再为与法院认知事项相反的自认;
    三是法律规定法院应以职权调查的事项, 往往涉及国家、集体或他人的利益,法院应以职权调查相关证据,查明事实真相, 而不论当事人对该事实如何表示;
    四是为消除当事人的顾虑,鼓励他们进行调解、 和解,在诉讼调解、和解中当事人的承认或让步就不应作为自认对待,法院在认 定事实时,也不受此承认或让步的拘束。

    五、自认制度的价值分析。

    (一)自认制度是程序公正的保障。

    民事诉讼自认制度的合理科学构建能够有效保障实现程序公正。民事诉讼 中,诉讼主体对裁判结果的积极影响和充分参与,保障了程序主体的人格尊严和 自主意志。当事人如果意识到通过自认制度使自己或对方的陈述相互承认产生对 判决的实际影响,诉讼各方必然积极投入民事诉讼中去支配自己的利益,这显然 是对诉讼主体人格尊严的极大尊重,并确保程序公正。(二)自认制度是程序安定的保障。

    当事人一旦对他方当事人主张的不利于己的事实做出自认,依据上述禁止 反言规则,自认者不得任意撤回自认或主张与自认相反的事实。对法官而言,将 受到自认者承认事实的约束,必须以自认的事实作为裁判的基础及适用法律,这 也是维护程序安定的必然要求。

    (三)自认制度是程序效率的保障。

    适用自认制度,法官可以根据做出自认者对对方当事人陈述的于己不利的 事实作出认定,并可免除对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这样就可以省却纷繁复杂的证 据举证、质证、认证程序过程,可以有效地节约庭审时间和资源。

    (四)自认制度是诉讼效益的保障。

    自认制度能够免除法院和当事人在举证质证及认证等一系列环节中的繁 琐工序,减少人力、财力、物力及精力等诉讼成本的支出,是增加诉讼效益实现 诉讼经济的有效途径。

    六、结论。

    自认制度是证据制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应受到法律界的共同青睐与关注。对自认制度进行深入而细致的研究必将对我国 民事诉讼改革和司法实践以及与世界各国在民事诉讼领域一定程度的接轨与融 合具有重大意义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研究民事诉讼自认体系_民事诉讼的自认》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