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证券投资论文
  • 金融研究论文
  • 期货市场论文
  • 债务市场论文
  • 银行管理论文
  • 公司研究论文
  • 保险学论文证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证券金融 > 公司研究论文 > 中国传统道德论文 浅论中国... 正文 2019-09-22 07:35:41

    中国传统道德论文 浅论中国传统道德的论文

    相关热词搜索:

    浅论中国传统道德的论文

    浅论中国传统道德的论文 浅论中国传统道德的论文篇一 《中国传统道德建设主体与方法》 [摘要]中国传统道德建设主体主要包括政府、家庭和私塾,中国传统 道德建设所采用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国家宣教法、贤人垂范法、宗教规束法、 文艺陶冶法、自我践履法、个体内修法等道德建设方法,是中国传统道德建设理 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探索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有效方法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中国传统道德;道德建设主体;道德建设方法 [作者简介]陆昱,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教师,硕士,广东 广 州 510050 [中图分类号]B8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72―2728(2008)07―0122―03 道德是人们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道德建设是道德建设主体为了实现 一定的社会宏观和个体微观道德目标的有意识的对象性活动。作为中国传统道德 建设主要主体的政府、家庭和私塾在传统道德建设中担负了重要责任,做出了重 要贡献。而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道德建设方法是中国传统道德建设理论 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探索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有效方法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一、中国传统道德建设主体 (一)政府 中国自古重视道德教化,“以德治国”的思想自汉代以来被历代政治家 所遵循。中国古代政府“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痒序以化于 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轻而禁于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 美也”(《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由于道德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 程,道德建设是政府必须承担的行政行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式的专制政治体制 更加凸显了政府在社会事务中的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这一点在道德建设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反映。作为中国传统道德建设主体之一的中国古代 政府在道德建设中秉持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首先,进行道德建设,仅仅 依靠道德主体的道德自觉是不行的,必须把道德理念要求转化成具体的道德规范 约束,才能发挥道德在调节社会生活中的基础性作用,才能对社会发展起制约和 引导作用。中国古代专制政治体制决定了政府是实现道德功能作用具体化和可操 作化的重要主体,而且中国古代伦理道德与政府政治的有机融合,有助于政府在 国家政权力量的协助下强化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其次,政府在道德建设中 的作用虽然非常重要,但又相当有限。道德要发挥其调节功能,就必须将外在的 道德他律要求转化为内化的道德自律约束,这更多的是依靠道德主体自身的道德 实践的历练和道德修养的内省。政府可以为道德主体的道德活动营造适宜的道德 生态环境,但却不能也无法越俎代庖地主导这一转化过程。

    (二)家庭 中国古代伦理道德的根基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族本位观念,家庭 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一直受到重视。家庭一方面是社会生产的基本单元,另一方 面是社会生活的细胞,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接受伦理道德的摇篮。家庭教育与学校 教育、社会教育相比,具有早期性、日常性的特点。家庭道德教育一直是中国传 统道德教育的中心,家庭道德建设也一直是中国传统道德建设的重要主体。家庭 在道德建设中,对于父母与子女关系,它要求父母“慈爱”,子女“孝顺”;对于兄弟 姊妹的关系,它要求“兄友弟恭”;对于夫妻之间的关系,它要求“夫义妻顺”。家庭 在道德建设中尤其重视对子女进行孝道教育,甚至把孝道作为道德主体安身立命 的前提,整个社会教化治理的基础。“孟母三迁”、“黄香温席”、“孔融让梨”、“岳 母刺骨”等成功的家庭道德教育的著名事例说明了家庭在传统道德建设中的重要 作用。

    (三)私塾 私塾是我国古代私人所设立的教学场所,它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进 程中,对于传播祖国文化,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启蒙儿童,使学童在读书 识理方面,起过重要的作用。从孔夫子开始,私塾在中国历史上就是最重要的教 育载体。两千多年来,中国的大部分读书人是靠私塾而非政府的学校培养出来的。

    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以后,儒家思想 被封建帝王定为一尊,私塾自然成了传递儒家文化的重要渠道。到了隋唐时代, 科举制度的出现推动了私塾的发展。由于科举考试主要是围绕具有丰富伦理思想 的儒家经典,私塾在传授儒家学说的同时,无疑担当着道德建设主体的重要角色。二、中国传统道德建设方法 (一)国家宣教法 国家宣教法是指国家在道德建设过程中对其认可的道德原则和道德 规范进行宣传并进而据此对社会成员进行道德教育的方法。中国古代国家要求人 们“修身养德”,并培植出了诸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处事风范,“天 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立身原则,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品德,“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 趋避之”的报国热情。国家宣教法在宣传方法上主要有两种:一方面对社会成员 进行正统道德理念的灌输,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养成他们的道德品质;另一方 面为了保障国家宣教的效果和巩固道德建设的成果,国家通常对社会成员道德的 行为进行一定的物质和荣誉表彰。

    (二)贤人垂范法 贤人垂范法是指中国古代贤人以自己的道德的行为在为人处世方面 为他人做出榜样的方法。“其身正,不令而行”(《论语子路》),道德贤人是理想 化的、榜样化的道德先进者,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它促使人们将外在的社会道德 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格,从而达到道德的自觉与自律。如流传千古的治水三 过家门而不入,“公而忘私”的大禹,身居陋巷却心怀天下的贤者颜回,“鞠躬尽 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兼济天下”又“独善其身”的王维,“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龚自珍。中 国古代的贤人一方面以自身独特的道德魅力对当世的社会道德建设起到了某种 程度的规范作用,他们率先垂范,整个社会上行下效,社会风气得到好转;另一 方面中国古代贤人的言行体现了对民族、社会高度负责和以民族、社会利益为重、 为先的无私精神,这对后世的道德建设、对整个民族的精神风貌产生了重要的影 响。

    (三)宗教规束法 宗教规束法是指宗教作为一种良性人文原则,以其容易直达人类的心 灵并能有效地对人们的道德行为进行制约的特点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 的方法。在人类社会进程中,宗教和道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毋庸讳言,宗教具有迷信色彩,但宗教不完全是迷信,它也是一种道德教育。其“劝善”的主题和 功用却还是客观存在的,宗教以虚幻的超自然的神的力量直达人类的精神家园, 并能对道德主体的道德动机和行为有效的进行约束。而且借助宗教传播的“道德 观念”往往还易于被宗 教信众所接受。对于宗教信众来说,宗教的约束作用是建立在虚幻的 超自然的神上,它赋给每一个宗教信徒在道德上的一种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的神 的约束,这种规束作用是他律色彩的,有隐性强制惩戒的效果,这是其他道德建 设方法不太容易做到的事。

    (四)文艺陶冶法 文艺陶冶法是指文学艺术以其所塑造的生动具体、引人入胜的典型形 象对人们进行间接的道德情操陶冶和情感渗透教育的方法。列宁在强调文化、艺 术和道德的阶级性的同时,认为许多格言和规则是超阶级超时代的,他指出,在 社会生活中存在着“数百年来人们就知道的,数千年来在一切处世格言上也反复 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内容上偏向政治和 伦理道德主题,以“仁、义、礼、智、信”为标准的道德观念,长期支配着古代文 坛。国家的兴亡,纲常的序乱,道德的背向一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主旋律。《三 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蒙学教材,唐诗宋词中脍炙人口的名篇名句,《说 岳全传》《杨家将》《包公案》等传记文学,这些艺术作品陶冶了一代代中国人 的道德情操,提高了民众的道德水平。文艺陶冶法与空洞说教不同,可以防止逆 反心理,提高教育效果。

    (五)自我践履法 自我践履法是指道德主体以行为本,在躬行实践中锻炼毅力、塑造品 性、完善人格的一种方法。中国传统道德从来就有注重道德践履的传统,认为道 德知识与其他知识不同,它要求人们必须亲身去践履。如孔子讲“听其言,观其 行”(《论语公冶长》),宋代朱熹认为“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朱子语 录》)。道德并不是仅体现在一些政治原则的大道理中,而是更多地体现在人伦 日用的实际生活中。道德作为一种实践理性,其作用与功能就在于对人们的日常 生活有所指导,换句话说。它的真理性与合理性也正是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并得以 强化的。传统美德之所以被那么多的人所信奉与实践,就在于它与人们的生活实 践有紧密的联系。自我践履法要求道德主体在实践中锻炼道德品格,践行道德理 念。自我践履法符合个体道德养成和道德建设的规律。由于重视道德践履,中国传统道德具有了实践的品格和旺盛的生命力。

    (六)个体内修法 个体内修法是指道德个体要从思想意识、情感态度、言论行动等各个 方面去深刻认识自己、剖析自己,以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社会道德规范的方 法。儒家把修己、养身看作是立身处世从而实现人的价值的根本。在中国传统道 德建设史上形成了一整套富有民族特色的个体修养方法,如慎独、内省、自讼、 主敬、集义、养气等等。道德主体要重视个人自身道德品行的修习和养成,不断 调节自我行为,从而强化自己的道德意识和伦理人格。首先,应当分得清先与后, 该先的一马当先,该后的甘居最后。正如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其次,要有“正人先正己”的律己意识,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 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也就是要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 达而达人”(《论语雍也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篇》)。

    道德是经济基础的反应,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会引起道德的变化,恩 格斯指出:“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 际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人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经济关系是历史的具 体的,道德的内涵必然会随之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但中国传统道德理论中一些有 益成分对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有着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镜鉴作 用。中国传统道德建设主体和方法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一定的普适经验,这对 探索当代中国道德建设主体的作用机制和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有效实施方法有 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浅论中国传统道德的论文篇二 《探讨中国传统道德的现实价值》 摘要: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在经济建设中不断提的口号,人民素质与 修养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之一,对于精神文明 的建设中国传统道德的意义又如何得体现本文从我国当今社会人们精神文明不 足以及当今我国的价值取向等方面探讨了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并详细介绍了传统文化三个重要方面。

    关键字:精神文明建设传统道德 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
    B82-052 文献标识码:
    A 1.我国现代人们精神需求与不足 1.1我国人们精神方面的缺失 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使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 绩,但随着GDP年年上升,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大幅度提高,但是社 会各种问题也层出不穷,如:平民人性的冷漠而引起的犯罪、官员的腐败、城管 的蛮横执法、以及各种拜金现象等都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国民的精神生活水平在整 体上相对滞后;从网络上、从其它各类媒体的报到中也可以看到当今社会上还存 着一种重物质而轻精神,重经济而轻文化的氛围;另外一方面,我国的道德信仰 呈多元化,但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种外在的礼仪规范,而忽略了其真正的内涵价 值与深层意义。

    1.2 我国目前的价值取向 继“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之后,“中国梦”的提出是对马克斯列主 义的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进一步发展与深入。从很多方面来看,我国也在各 个方面也越来越重视国人精神文明的建设与提高,但对于外来文化在如:影视、 娱乐、思想观念等各个领域的冲击,我们也渐渐忽视了我国五千年来形成的传统 道德中精华部分。

    2.传统道德的现代价值 2.1传统道德优秀的方面 今天的中国虽然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发展着社会主义,但其也 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发展,不应该将其与历史害断,否则我们便成无根之民族了。

    我认为传统道德的现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德教与修身的统一、知行 统一以及言教与身教的统一。

    对于“德教”与“修身”的统一;德教,也就是指通过道德思想、观念、规 范教化对人进行的道德教育为了达到启发人内心、完美人格的目的;而“修身”则是指自我在道德品质方面的修养行为,同样也是为了达到完善自身人格的目的。

    可以说“德教”是启发人对道德的认识,而“修身”是对道德认识的实践行为;因而古 人提出来将二者有机结合,通俗地说就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二都统一才能 将对道德的认识与理解转化为道德行为,“道德”也才能因此有真实的意义。

    对于知行合一,这是我国古代各家学派思想的重要原则之一,尤其是 在儒家学派中占据重要地位。“知”是指对知识、道德等方面的认知;而“行”则指实 践、躬行,只有知行合一,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才能得以全面发展,否则理论 上永远只是理论,现在很学生出现高智低能的现象,是教育的缺失,在科学方面 则会表现出科学水平落伍而影响经济的发展,因而传统道德中强调的知行合一对 于当今的人才培养与社会进步都有着重要意义,是实现“中国梦”重要前提之一, 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

    对于言教与身教的统一,也是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选特点之一。“言 教”即是以口头说教的方式来进行的教育,而“身教”是自身的行为作为榜样去启 发、影响或指导他人,以达到教化他人的目的。“言教”与“身教”的结合是中国传 统道德思想倡导与坚持理念之一,为儒家如:孔子与墨家如:墨子,等学派提倡 的。言传、身教互补,是影响学生与他人重要力量。从当今天社会看来,名人效 应如同很好体现了“言教”与“身教”作用,他们提倡的理念会其“粉丝”所追随,但 如果他们表里不一,出现如:醉驾伤人、私吞公捐等劣行,则从引起不同程度反 响,让他们的公从形象瞬间崩散。

    2.2 传统道德的当今价值 中国传统道德是经过中华民族在五千年中各个时代各种不同学术思 潮的洗礼、激荡与筛选后不断丰富发展而形成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 道德对我国文化、历史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传统道德的理解是作为一位中 国人对自己祖国文化最基本的认可,虽然传统道德中也有存在一些不适合当代社 会发展的地方,但是其中很多精华之处的价值是永恒的,对当今的社会道德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中华文明能在几千年的变更中得以留存与发扬,并滋养着中国人民不 屈不挠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并在常常在民族危难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抵御外侵。另 外,作为我们文化的根,传统文化是代文明的发展基础,同时传统道德上不仅是 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遗产也是现代道德发展的宝贵资源。一方面,它内涵丰富博 大精深,从人伦到个人品德、从修身到养性等都在总体上体现出中国古人的“善的智慧”,而“善”也是人类有史以来一直探究的问题,因而传统道德对人类文明 有着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中国传统道德所定义与追求的生活价值目标以及行 为准则和从善方式,对个人来说是其个性完善的重要智慧,对于社会来说也有利 于其的安定太平;因而传统道德对于现代社会依然存在不可代替的价值。

    中国传统道德在不断地对人在宇宙中的生存意义进行探讨,并积极探 求适宜在社会中的生存方式,无论是儒家学派还是墨学或者道家思想,“人”都是 其关注的核心,也就是说我国传统道德关注的重心与“以人为本”的现代思想一致, 同样地肯定了人在天地万物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则重要强调了人应该做到自 强不息,奋发图强。

    3.总结 本文探讨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可以看出我国传统道德中存在 着大量的丰富的人本思想,它们是我们古代贤哲对宇宙、社会、天地万物的思考 的精华,是中国几千年的智慧结晶,在物质水平高度以发达的今天,依然具有无 穷的魅力和不可替代的价值;其中如“知行合一”“言传身教合一”“德教与修身合 一”都与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谋而合,它们共 同为“中国梦”奠定着思想基础。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中国传统道德论文 浅论中国传统道德的论文》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