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中国哲学论文
  • 西方哲学论文
  • 思想哲学论文
  • 科技哲学论文
  • 美学论文
  • 国学论文
  • 逻辑学论文
  • 哲学其它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中国哲学论文 > 剖析恢复性司法和我国刑事司... 正文 2019-12-11 07:26:10

    剖析恢复性司法和我国刑事司法的关系论文:分析论文

    相关热词搜索:

    剖析恢复性司法和我国刑事司法的关系论文

    剖析恢复性司法和我国刑事司法的关系论文 摘要:恢复性司法包括被害人-犯罪人调解、和解和会商等模式。当前,恢复性 司法还处在一个探索发展的阶段,赞美与批评并存,利于弊同在。但是它对传统 刑事司法的改进却无疑是一大进步。在中国现今的司法体制下,在当今世界主流 的刑法观念作用下,注定了其最大发挥作用的领域只能在监狱这样一个执行刑罚 的场所。

    关键词:监狱制度;
    戒备监狱;
    恢复性司法;
    开放式处遇;
    行刑社会化 前言:“恢复性司法”是当前法学界和司法界一个热点问题,它以其全新的 理念和良好的实验效果引起人们的兴趣。自从上世纪70年代末从加拿大的安大略 省开始,恢复性司法的浪潮几乎席卷了整个世界。“它冲破了传统的司法理念, 并以其显著的成效性引起了各国司法界的极大兴趣。然而,这样一个与传统相悖 的理念能否适应中国的司法环境,这还是一个需要我们在兴奋的同时应该冷静思 考的问题。”本文分析恢复性司法在中国司法实践中的适用范围和程度之后,主 要立足于中国监狱制度,以恢复性司法视角对监狱制度的改革进行初步的探索。

    一、恢复性司法的概念,内容,特征及其理念基础 “恢复性司法被视为刑事司法的一个替代模式。它被认为是对犯罪作出的 一种独特反映,有别于改造性的和报复性的反应。它所使用的办法是在一项具体 犯罪中有利害关系的各方聚在一起,共同决定如何消除这项犯罪的后果及其对未 来的影响。”随着恢复性司法在世界各国的不断推广,其定义也因各国的情况不 同多种多样,但是其主要的理念和内容基本一致。恢复性司法是“以假设犯罪者 承认了犯罪为前提的”。恢复性司法不关心事实的确认,而只是对已承认的犯罪 作出适当的反应,从而在量刑与行刑过程中进行探索。

    恢复性司法具体内容包括:“1,见面:为有意愿的被害人、犯罪人和社区 成员创造见面的机会:讨论犯罪及其所造成的后果;
    2,赔偿:待犯罪人采取步 骤修复所造成的损害;
    3,重新整合:寻求使被害人与犯罪人重新整合为完整的 社会成员;
    4,任务:为特定犯罪的各方当事人提供确定的机会参与犯罪问题的 解决方案。”其主要通过吸纳所有的利害关系人参与其中,确认并采取措施弥补 违法犯罪行为带来的损害。从而,使犯罪关系各方进行充分的交流,促使犯罪人 能重新归附社会,受害人能够得到应有的补偿。使得被犯罪行为所破坏的社会关 系,尽可能的恢复到以前的状态。“恢复性司法”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参与性”和“恢复性”。“恢复”是恢 复性司法概念的核心。恢复性主要包括犯罪人的恢复以及被害人的恢复,比如, 要恢复被害人的身心健康和财产权利。要恢复犯罪人的合法的生活状态以及与社 会的和谐关系。”所谓的“参与性”,就是在处理犯罪案件的过程中,主体将不再 仅仅局限为以国家为代表的司法机关和犯罪人,而是把其他与犯罪有关的人加入 到处理犯罪案件的过程中,从而使得整个处理的案件的过程纳入到社会的环境之 中进行处理。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到犯罪的定罪和量刑、执行和赔偿,以及矫 正和重归社会的努力中来。除了这两项,还包括程序的非正式性,措施的多样性, 处理过程的和谐,行刑的人性化等等。

    关于恢复性司法的特征,1997年美国东门诺大学的塞尔(HowardZehr)和密 歇根大学的米克(HarryMika)进一步详细论述了恢复性司法的基本理念,他们的论 述如下:“1、犯罪基本上是对他人和人际关系的侵害2、犯罪行为引起了义务和 责任3、恢复性司法寻求调停和纠正错误”。基于对犯罪本质认识的深化,“公诉 为主”或“公诉垄断”的犯罪追诉模式,被近现代法治国家所认可。“被告人中心论” 成为近现代刑事诉讼的核心理念,刑法与刑事诉讼法中诸多原则的确立,无不围 绕被告人的权利保护这一话题展开。在这种国家与犯罪人的二元诉讼模式中,作 为犯罪的一方当事人DD被害人却被完全忽视。同时社会的力量也无法在处理犯 罪这一问题上直接显现。作为国家与社会对犯罪的反应态度,不应仅仅停留在报 应的理念之上,应更多地致力于:减轻犯罪各方的损害,预防社会,从而形成和 谐的局面,达到抑制犯罪总量的目的。“恢复性司法的目标,是要通过被害人、 犯罪人与社区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使社区人际关系升华到一种更和谐、人与 人之间的纽带更牢固的境界。” 二、恢复性司法对我国刑事司法实践的现实意义 (一)恢复性司法引入的必要性 首先,我国的司法体制中早已存在法院调解和人民调解制度,但是现存的 调解制度的目的无非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当事双方没有对薄公堂为其目标。

    对于当事人双方权益的保护缺少必要的关注。并且很多基层的人民调解制度的不 到落实,没有充分的制度和物质保障。

    其次,恢复性司法着重对“犯罪人侵害的社会关系的修复,对犯罪人,被 害人复归社会的信心的恢复,这些理念的缺位是我们现在的司法模式出现诸多问题的基本原因,也是我们的司法模式缺少人文主义关怀的根本原因。”自改革开 放以来,我国法制化建设日趋成熟,各种司法制度日趋完善,对于犯罪人得人权 保护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但是还远远不够。对于犯罪人我们所给予得仅仅是程序 方面的统一的“关切”,而针对犯罪人各自特点的具体关注几乎没有,这种“大一 统”的权利保障形式似乎很难达到犯罪人真正回复社会。与此同时,更令人遗憾 的是,刑事案件得另一方当事人-被害人-的权益受到忽视。因此我们有必要引入 此司法模式,以期改变我国当前司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再次,“恢复性司法注重道德和法律的结合,但道德的功能不是作为判断 是非的标准,而是充分发挥主体的道德责任感,来更好、更彻底地解决刑事冲突。” 恢复性司法并不是超越法律的界限,无所顾忌的进行调解与和解,其最终的归宿 还是要在现有的法制框架内进行。因此,在法制背景的保障下,以情感人,以理 服人,使得被害人与罪犯之间和睦关系的恢复,要求以实现正义为目的,实现对 于被害人的赔偿和治疗以及使罪犯改过自新和复归社会。

    (二)恢复性司法引入的可行性 首先,我国的文化传统基础。恢复性司法的基本理念与我国的传统文化道 德有不谋而合之处。中国文化中所提倡的仁爱思想,以礼为核心的等级制度都是 这种理念的体现。《论语・颜渊》上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诉乎!”。“中 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和家国一体的的社会结构,使得“和合,无讼”的观念深入人心, 人际关系的和谐成为人们乃至整个社会追求的崇高目标,而这恰恰与恢复性司法 之关系恢复理念相契合。

    其次,经济基础。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处于稳步发展阶段,经济基础 日趋稳固,个人在经济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社会物质基础大大加强, 马克思哲学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的各种司法制度也在悄悄的 发生着转变。人们对犯罪人的认识也从以往的“深恶痛绝”转变到“恨其罪,爱其 人”观念上来。

    再次,政治基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刑事诉讼模式始终以二元的结 构模式出现。国家和犯罪人之间是追诉与被诉的关系。作为当时一方的被害人始 终被排除在追诉的程序之外。近年来,和谐社会地提出为恢复性司法的引入铺平 了理念和政策上的道路。和谐社会的和谐正是基于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 序,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上的。恢复性司法的理念再一次与中国现阶 段的形势政策不谋而合!三、监狱在我国恢复性司法实践中的地位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知,我国引入恢复性司法的模式及理念不仅可行而且必要。

    但是,我们不禁要问,在现有的司法体制框架下,我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借鉴? 如何借鉴? (一)恢复性司法与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冲突表现 1实体法律的冲突:“罪刑相适应”和“罪刑法定”的原则是我国刑法最重要 的基本观念,是我国一切刑事法律制度的基石。由于恢复性司法单纯强调非正式、 个人化的处遇方式,易造成自由裁量权的滥用,而产生不符合公平正义的处遇结 果。在恢复性司法中,犯罪人对被害人的赔偿方式主要是金钱赔偿,还包括向被 害人提供个人劳务,向社区提供社区服务,在有些案件中,赔偿、个人服务和社 区服务可以合并。对于那些经济状况不佳,无力赔偿的犯罪人,等待他们的只能 是被剥夺自由或者其他惩罚措施,从而造成同罪不同罚的结果。恢复司法性虽然 追求的一种“具体的正义”,然而也将正义推向了一种很不确定的状态。“当法律 不断受到反复无常,不受限制的非制度性调整时,就谈不上什么服从法律,谈不 上什么合法性,也谈不上什么法律之内的正义了。” 2程序上的冲突。首先,“恢复性司法混淆了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的区别。

    恢复性司法主张犯罪侵害的是个人利益,而非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对犯罪的处 理应该由被害人和犯罪人协商解决,这等于混淆了民事侵权行为与犯罪的本质区 别。用解决民事纠纷的方式来处理刑事案件,是不恰当的。”其次,恢复性司法 程序中根本没有证明的概念,其处理案件的模式就是不对案件事实就行确认,而 是直接对犯罪人就行量刑讨论,根本不存在证明的问题。这无疑是对无罪推定原 则的公然违背,在被告人缺乏经验而社区力量又相当强大时,极有可能导致被告 人因恐惧而被迫承认自己是犯罪人。再次,恢复性司法的模式众多,程序也很混 乱,人们的注意力已经转移到“能否去达成一个双方都接受的协议”、“能否恢复 犯罪的损害结果”上了。至于程序则完全被这种功利的目的所掩盖。然而,程序 正义是法所固有的检验司法活动公正与否的标准。

    (二)恢复性司法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作用范围 综上所述,恢复性司法在我国现有的司法框架内可能进入主流的司法审判 实践的范围。其所内购时间的领域范围必然要受到很多的限制。具体的限制主要有以下几点。

    1、适用阶段的限制。我国的司法实践大体分为,制刑,求刑,量刑,行 刑四个阶段。在我国现有的制度下,受到罪刑法定,罪行相适应,无罪推定等刑 事法律原则的制约,恢复性司法只能在行刑阶段适用。

    2、适用范围的限制。(1)应受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或应被劳动教养 的违法行为人;(2)被害人为自然人的轻微刑事案件,或者自诉案件。(3)青少年 犯罪案件。

    (三)恢复性司法下的监狱作用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知,在当前情况下,恢复性司法无论在案件的范围上还是在 案件处理的阶段上都受到严格的限制。从而大大束缚了其所能够影响的范围。首 先,在我国早已出现的轻微刑事案件的和解制度以及人民调解制度;
    在刑事自诉 案件中,人民法院可以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进行调解的制度,以及对 于普通的邻里纠纷,尚未构成刑事责任的打架斗殴可以由村委会或者居民委员会 就行人民调解制度,都在某一程度上起到了恢复性司法所要达到的理念效果。其 次,我国刑法独特的非犯罪化处理方式,决定了我们在现行的体制下只能在民事 和治安领域贯彻修复性司法的精神,基于我国当前的现实国情,不可能也不应当 抛弃现行的刑事或行政司法体系,而全面引入恢复性司法的程序。由此可见,如 果抛开行刑阶段不谈,当前情况下恢复性司法的作为是极其渺小的,甚至只是一 个思想上的观念。基于此,作为行刑场所的监狱,在我国当前的司法体制下,毋 庸置疑将是恢复性司法实践最为广阔的舞台! 四、我国监狱制度的改革方向分析 自从有犯罪以来,刑罚便是惩罚犯罪理所当然的手段和方法。刑罚通过对 犯罪人的人身的伤害,自由的限制,生命的剥夺达到其惩罚的目的。随着人类文 明的进步,随着身体刑的废除,生命型的限制。刑罚逐渐变得人道和科学,而对 自由的限制仍然是其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监狱作为执行现代自由刑的场 所,不仅在于将刑事判决付诸实施,而且在于通过矫正,补偿,和解等刑罚执行 措施,使刑事诉讼解决犯罪这种社会冲突的功能的一彰显,以实现恢复性司法所 要达到的复合正义”恢复性司法的基本理念即“恢复”性与参与性,要求在监狱行 刑的过程中以解决冲突为目标致力于恢复或修补被犯罪破坏了的社会关系。让被 害人和社会积极参与到犯罪人的改造中来,以实现犯罪人,被害人以及社会的三方交流,从而恢复到犯罪以前的状态,甚至比犯罪前更加和谐的程度。监狱法第 三条规定,“监狱对罪犯实行惩罚和改造相结合,教育和改造相结合的原则,将 罪犯改造为守法公民”,也蕴含了此中真意。

    监狱改革在恢复性司法的价值标准要求下,其最终的归宿应该是“了解被 害人的物质和精神所受到的伤害,弥补他们的损失,恢复尊严和自信;
    要求和鼓 励犯罪人积极会悔过,真诚道歉主动承担责任并做出赔偿已获得宽恕与自尊,帮 助其提高能力已重新融入社区,回归社会;
    吸纳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参与,增强他 们对犯罪的警觉,对社区的怎任心,恢复他们的安全感。”因此,在这种目标的 指引下,笔者认为,根据我国目前的监狱现状,应具体的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改 变。

    (一)建立被害人――犯罪人――社区会面交流制度 当前的监狱制度中,有家属与犯罪人的会面制度。但是对于犯罪人-与被 害人的会面制度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所以在案件处理过程中让犯罪人与被害 人面对面接触,通过犯罪人的道歉、赔偿、社会服务等,使被害人因犯罪所造成 的物质精神损失得到补偿,使被害人因犯罪影响的生活劲足大可能的及时恢复常 态,同时也使犯罪人通过积极负责任的行为重新融入社区,并赢得被害人和社会 的谅解。在这一过程中被害人、犯罪人和他们的家人与支持者以及刑事司法人员 都可以参与。犯罪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弥补他的过错:首先是赔礼道歉,由 犯罪人为自己的行为而向被害人表示真挚、诚心诚意的忏悔。然后双方可以达成 一定的补偿协定。社区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中间人的角色进行引导。并且可以 凭借自己的公共的职能对犯罪人和被害人一定的协助,以使双方能够重新恢复社 会面对未来的生活。监狱方面可以根据会面所达到的效果,以及犯罪人对于被害 人的补偿程度以及悔过程度,作为为其减刑或者假释以及处遇方式的依据。

    这种会面,一则可以使被害人得到适当的补偿,了解犯罪人的个人情况从 而最大限度的缓解被害人被犯罪人的仇视与报复心理,避免新的犯罪的发生。另 一方面给犯罪人鼓励,使其在监狱中安心改造,打掉后顾之忧认真积极悔过,以 期早日回归社会。对于社区来说,还能够起到法制宣传,一般预防的效果,促使 人们对于本社区的责任感的建立。

    当然,这种会面要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比如,会面的前提要建立在双方 自愿的基础之上;
    双方的协议的决定也要在自愿的情况下完成。制定必要的会面 程序等。(二)监狱设置体系改革 我国的监狱设置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体 系。不可否认现行的监狱设置体系有其赖以生成并延续至今的社会背景和监狱工 作条件,实践中有其存在的适应性和合理性。然而,伴随着行刑理念和监狱工作 的进步和发展,现行监狱设置体系所固有的问题也渐趋突显,它呼唤着一场深刻 的变革。现行监狱设置体系的基本结构按照押犯性别分为男犯监狱和女犯监狱按 照押犯劳动生产的主要方式分为工业型监狱和农业型监狱。按照押犯原判刑罚的 轻重分为重刑犯监狱和轻刑犯监狱。监狱医院主要接收患有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 重疾病又不能保外就医的罪犯,对其实施人道主义的、专门的隔离治疗看护及特 殊的管理和矫正方案。由于现行监狱体系的设置,突显出不少问题。比如,没有 明确的警戒程度分类;
    犯人“从一而终”,监狱的安全警戒处于“该严时不严,该 宽时不宽”的状态;
    不能为犯人提供调转服刑场所实现差别处遇的机会。

    监狱设置体系改革将有助于监狱职能的高效运作,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从而提高监狱工作的效率,促进矫正罪犯的质量。"监狱戒备等级的划分不仅将 促进执行过程中的“罚当其恶”,也将有助于避免“刑罚过剩”(刑罚的加重效果), 体现刑罚执行的公平原则。监狱设置体系改革将改善犯人的服刑环境,包括戒备、 管理、生活秩序和教育矫正等综合环境因素,进而有助于激发犯人的自觉意识, 促进其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恢复,从而调动其改造的积极性。

    鉴于其他国家对于监狱设置体系的基本经验,对于我监狱设置体系可以进 行分类设置。第一,设置不同戒备级别的监狱,分别为高,中,低戒备级别监狱。

    高度戒备监狱,是严密防范并控制罪犯脱逃以及狱内暴力事件的最高警戒级别的 一类监狱。高度戒备监狱收押有严重人身危险倾向的罪犯。中度戒备监狱,这一 类监狱应该是监狱中的主体部分,监狱数量及收押犯人总数都相对较多其安全警 戒程度介于高度戒备监狱和低度戒备监狱之间收押那些虽没有突出的人身危险 倾向,却也不能在安全和自我约束方面给予足够信任的犯人。低度戒备监狱,顾 名思义是最低安全警戒程度的监狱设施这类监狱应设置在离大中城市较近的地 区,以便于促进犯人与社会联系,包括学习、劳动等多种机会,也便于监狱借助 社会公共资源指导、训练犯人适应社会生活。主要包括过失犯、中止犯,短刑犯 等。高度和中度监狱的犯人根据其自身改造情况可以在其人身危险性降低的情况 下,转到中度和高度监狱,以鼓励和有利于犯人的改造。第二,还可以设置一些 E7特殊类型监狱,如未成年人监狱,特殊医疗监狱,专门技能培训监狱等。监狱设置体系改革将有助于扩大监狱与社会的联络,实现更具有社会意义、 更体现人文关怀的监狱行刑。监狱设置体系改革也将实现行刑资源的合理配置, 有效地节约行刑成本。根据犯罪人的不同情形,进行不同的教育改造方式,从而 使各类犯人都能够重新回归社会,达到“恢复性”的目的。

    (三)监狱工作人员分类化配置 “监狱工作人员的结构是否合理,配置是否科学,直接决定了监狱工作人 员队伍的素质建设和整体职能的履行,进而将影响监狱改造功能的实现。”目前 我国监狱工作人员主要包括狱警和不属于警察编制的其他人员,大致可分为以下 几类:监狱长,大队长、中队长,管教人员,文化教员和职业技术培训人员,心 理学工作者和精神病学工作者。除此以外,我国监狱工作人员的组成中还有少数 医务人员、生产管理人员等。一,是存在管理体制上的误区。目前,我国监狱对 工作人员普遍采取的是类似公务员的管理体制。但是这种做法忽视了监狱中存在 的专业技术机构、岗位及相应专业人员的配备和管理;
    二,是监狱干警身兼二职 的现实造成两种职能都被打折。两种职能对干警的素质要求是不同的,而大一统 的配置将导致无效或重复劳动。在现实中,我国各监狱的第一线工作人员普遍集 多种职责于一身。他们要管理罪犯,组织生产,还要传授知识技能,进行思想教 育、心理矫正工作等。三,真正在第一线管教罪犯的干警配备不足,素质不高。

    在全国范围内,监狱干警与在押犯的配置比例接近20%,而真正在第一线管教罪 犯的仅占在押犯人数的10%以下,甚至仅占6%左右。四,是专业人员的配备不 足文化教员、职业技术培训人员、心理学专家、精神病学专家、医学工作者等均 配备不够。

    根据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监狱管理的经验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建议我 国应坚持“因事设职”的原则,并实行职位分类与专业分类的双重管理。根据监狱 机关机构设置、干警编制、职责范围和工作任务来配置干警,明确各级各类干警 的职务岗位与专业岗位,对不同职位与专业的干警,确定相应的责任、权力和利 益。这样有利于防止机构膨胀,人浮于事和官僚主义;有利于岗位责任制与职务 工资制的实现;有利于调动各级干警的积极性和监狱警察组织人事管理的科学化。

    //www.gwyoo.com 依笔者之见,根据世界各国的先进做法,我国监狱在传统的各种职能部门 的情况下,还应增加出狱后犯人的工作部门,从各方面给与出狱后的犯罪人以帮 助。并进行跟踪调查工作,进行累犯登记制度,帮助犯罪人回归社会并进行不间 断教育。(四)设立完善开放式处遇制度 所谓开放式处遇制度是指,在不影响刑罚执行的情况下,通过取消建于围 墙‘铁栅栏’手铐等形式,减少对罪犯自由的限制,增加对犯罪人的信任,以尽可 能缩短在押犯同正常社会生活的距离。开放式处遇制度的价值在于第一,有利于 犯罪人的再社会化,传统机构封闭式的行刑的主要弊端就在于监狱与社会的隔离 与犯罪人在社会化的矛盾。监狱的开放是处遇制度可以有效克服“监狱化”弊端, 创造有利于受刑人回归社会的监狱环境。第二,有利于行刑处遇的人道化。现代 监狱行刑已经不再单单是对罪犯的监禁与刑罚而更多的是追求报应,矫正,威慑, 剥夺,一体化的要求。行刑人道化也是法制社会保障人权的基本要求。第三,有 利于节约国家行刑资源,将设施内矫正改为设施内矫正与社会内矫正相结合,从 而大大降低了国家行刑资源。

    我国传统的劳动教养制度和监狱改造制度的实践中已经包括了大量的丰 富的开放式处遇制度,如户外作业制度,未成年犯回归制度以及归假制度。但是, 没能固定成为系统的制度,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

    1、实行监狱布局调整,建国以来,出于强化监管安全及安排监狱生产等 方面的考虑,我国许多监狱被建在偏远的山区和农村,有的甚至设在深山老林、 荒滩戈壁之处。据统计,全国有60%的监狱设置在交通欠发达、环境和气候较恶 劣的偏远地区。这样远离城市和交通干线的布局,使行刑成本偏高,服刑人员亲 属探规、社会力量帮教极为不便,直接影响到行刑社会化原则的贯彻落实。因此, “我国监狱布局的调整,可以通过撤销、合并、搬迁、改扩建等手段,把边远偏 僻的监狱逐步向交通发达、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城市近邻地区转移。”使得监狱 能够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吸收高素质工作人员,便利解决监狱工作人员的学习生 活各种问题,还可以为服刑人员提供更多的教育、培训和就业的机会。尽量方便 服刑人员“走出去”,和社会力量“走进来”,使得监狱的开放性处遇内够真正的得 以实现。同时设置戒备等级不同的监狱,在偏远的地区设立高度戒备监狱关押人 身危险,罪行严重的罪犯。

    2、完善分级处遇制度。针对不同的人身危险的犯罪人设立不同的处遇条 件,施以不同的监狱设施。比如可以设置罪犯出监监狱对即将出监的犯人进行守 法教育,前途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就业指导培训等以解决目前出监教育效果不 佳的问题,并可巩固鉴于改造成果,措施罪犯出狱后较好地的适应社会。针对危 险性较大的人则就进行严格管理,关押在戒备较严格的监狱,施行开放性较少的处遇制度。同时还可以在监狱内实施累进处遇制度,对服刑人员进行考核并给与 一定分数,凡犯罪人表现良好即取得一定的分数,达到一定的分数时可进升一级 并给予较好的处遇。

    3、开放是处遇对象的限制。根据服刑人员罪名,刑期改造过程中的表现, 以及服刑人员的年龄,身体状况设置较为详细的开放是出遇的使用标准,从而更 好的予以实施。

    4、完善开放式处遇的各种制度。目前我国监狱工作的实践中已经具有的 开放是处遇雏形的制度包括,户外作业制度,未成年人回归教育,归假制度。但 是突出问题就是不够系统和完善,全国监狱实行不够统一,未来我国的监狱改革 应在此基础上有所作为,进一步完善各种制度的的构建,形成较为系统化制度化 的措施。如“组织受行人参与社区公共设施的维护,保洁工作,或者利用自己专 长从事社区公益活动。”建立工作释放制度,也称工作假释制、外部通勤制,是 指让被拘禁之受刑人在无监护下白天到监狱外面的劳动场所与社会一般工人共 同劳动、下班后回到监狱报到或居住的制度。如前所述,还可以设置出狱前监狱, 短期刑监狱等等。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剖析恢复性司法和我国刑事司法的关系论文:分析论文》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