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基本理论
  • 融资决策
  • 财务分析
  • 投资决策
  • 财务控制
  • 其他相关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财务管理 > 财务控制 > 心理学翻译过程中出现的翻译... 正文 2019-11-12 07:48:39

    心理学翻译过程中出现的翻译偏差|偏差行为的心理学解释

    相关热词搜索:

    心理学翻译过程中出现的翻译偏差

    心理学翻译过程中出现的翻译偏差 摘要:认知心理学认为翻译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译者在脑海中根据原文构建一 个意象世界,再将这个意象世界描绘出来。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 的干扰,不可避免会出现翻译偏差。无论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造成,认识翻译 偏差,了解其成因都将对我们的翻译实践产生积极作用,该文从认知心理学入手, 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分析翻译偏差产生的原因,以期提高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敏 锐度。

    关键词:翻译过程;
    认知心理学;
    意象世界;
    翻译偏差 1引言 翻译研究不可避免要涉及对翻译过程的分析与解读。翻译过程可以分为两 个步骤,首先是译者对原作的理解过程,其次是译者用目的语再创作的过程。通 过这一划分,我们可以发现,翻译过程是纯粹地发生在译者心中的,是译者个人 的心理活动,因而,翻译过程无法被有效地形式化。对翻译过程的探索也被称为 是翻译研究中的“黑箱”,被认为是无法深入剖析的事物。许多学者尝试对翻译过 程进行了探索研究,他们有的从现象学角度,有的从语言学角度,有的从美学角 度以及其他各种视角摸索翻译过程,试图挖掘翻译的本质。但是,这些国内外的 研究未能涵盖所有方面,对翻译过程的研究似乎遭遇了瓶颈。20世纪80年代以来, 认知心理学被引入了翻译过程的研究,为这一研究打开了新的大门,呈现了别样 的美丽。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研究翻译过程,核心就是要探讨双语转换的心理 过程。对一个作品的翻译过程,首先是译者自己深入了解原文,揣摩原文作者的 写作意图,他想传达的字面意义和内涵,在脑中构筑一个自己的意象世界。意象 世界是我们人类个体感知事物的结果,是大脑中对所感知的事物的综合,它可以是 一些纯粹的感觉运动,也可以是对某个认知概念、情景、甚至某个事件活动所激 发的心理印象即意象,还可以是直接表现为某些语言单位。(卢彩虹,2008)意象是 认知心理学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译者的意象世界构成后,译者选择合适的语言 表达出来,完成从源语言到目的语的转换。在翻译过程中,往往伴随翻译偏差的 形成。翻译偏差,通俗地说,就是翻译过程中出现的翻译不合适、不对等的情况, 目的语不能完全、完整地表达源语言的内涵。卢彩虹(2010)指出“翻译偏差并非是 指纯粹地译文与原文之间的不同之处,而是强调译文在翻译标准之下与原文之间 发生偏离的问题。”在认知心理学中,翻译偏差就是源于译者对原文所构筑的意 象世界没有准确、如实地描述出来,也就是说根据源语言建立的意象世界与根据译者翻译出的目的语建立的意象世界是不一样的。

    2翻译偏差成因分析 翻译偏差的产生是由各种因素综合造成的。例如:文化因素、社会因素、 政治因素、译者的个人因素、文本特点等等。在此,本文将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 进行举例分析,解读翻译偏差的成因,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以减少翻译过程中偏 差的出现。

    2.1主观因素 2.1.1认知能力强弱各异.意象世界的构建是建立在译者对原文本理解的基 础上。译者个人的认知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一个译者的认知能力强 弱,水平高低会决定他源语言意象世界的丰富程度。认知能力强的译者建立的意 象世界可能不仅包含浅显的表面现象,还会有隐含的信息;
    相较而言,认知能力 弱的译者对原文本的理解深度不够,无法完全参透作者想表达的多种情感,甚至 根本就没注意到这一内容。他的意象世界相对单调。我们常说的“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就表达了这个意思。不同个体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表达方式也 就不同。

    2.1.2语言文化水平参差不齐.译文作品的质量与译者的语言文化水平息息 相关。意象世界构建好了,译者就需要用自己的语言将这个世界刻画出来,力争 表达地清楚明白。基于原文和基于译文的两个意象世界虽无法达到完全一致,但 译者的任务就是要使这两者无限接近。语言文化水平的高低会决定这相似度的高 低。成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大意就是有些事物、现象、文字,只能用心去揣 摩领悟,却没法用话具体地表达出来。译者在翻译时会经常陷入这样一种困境:
    能准确领会作者的意图,但是搜肠刮肚也找不出合适的词来诠释。这就是译者的 语言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影响了他对意象世界的描述,翻译偏差由此产生。例如:
    在翻译“老同志应支持中青年干部的工作”这句话时,有一个译文是 “Oldcadresshouldsupporttheyoungandmiddle-agedcadres’work.”译文表面上看来忠 实于原文,通顺流畅,但“support”的用法不单单是这样,用来表达支持某人做某 事,应该表达为“supportsbinsth”,因此这句话应该翻译为 “Oldandveterancadresshouldsupporttheyoungandmiddle-agedcadresintheirwork.”才 更加地道。

    2.1.3译者翻译目的不尽相同.译者的翻译目的是个人主观意愿的体现。费米尔的目的论认为:翻译过程中,首要原则就是“目的原则”。翻译的目的决定翻 译过程的每个因素,比如:翻译方法、翻译策略、目的读者等等。一旦译者的翻 译目的有所侧重,他的翻译作品就会产生明显的偏向性,这也会造成翻译过程中 翻译偏差的出现。例如在翻译《红楼梦》时,有这么一个八字成语“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杨宪益、戴乃迭夫妇译为“Manproposes,Heavendisposes”,他们的 目的是想让英美读者了解“Heaven”这一意象在中国的文化内涵。而霍克斯为了迎 合读者的认知,使读者不费力气就能理解译文,他尽量用目的语中已有的带有文 化色彩的表达来取代原文中的文化因素表达。(周学恒,2010)因而,他便将该句译 为“Manproposes,Goddisposes”。这些翻译误差的形成是译者的有意为之,以达 到他们各自的翻译目的。

    2.2客观因素 2.2.1文化差异客观存在.英汉两种语言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语言之间 的差异非常明显。翻译过程的实施,不单单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深层的应 该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文化对译者的影响会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体现。

    比如:在研究《庄子》这一中国古代经典著作的多种译本时,我们发现:冯友兰 将“逍遥”一词译为“happy”,而翟理斯却翻译成了“blissful”。两个意义稍有不同的 形容词体现了译者的意象世界不同,究其原因,是因为两位译者所处的文化背景 不一样,接受的文化熏陶截然不同。冯友兰兼哲学家和译者的双重身份,在中国 哲学文化流行的大背景下,他有意识寻找一个词来表达这一非常宽泛的概念“逍 遥”。于是,他选择了“happy”。而在西方,宗教对人民的影响非常之大。翟理斯 用“blissful”来替代“逍遥”一词,bliss有“极乐”、“天赐之福”的含义。他的翻译可 以说是深受宗教文化影响。

    2.2.2社会意识形态不同.翻译总是存在于特定的历史语境背景中,而译者总 是基于特定的文化传统及所处时代的特殊需要去理解和翻译原文。社会意识形态 在一定程度上对译者的翻译过程产生导向作用。翻译过程的实施必须迎合社会意 识形态,才能被读者所接受。例如林纾在翻译《大卫科波菲尔》时,有这么一句 话:itwasstillbecauseIhonoredyousomuch,andhopedthatyoumightonedayhonorme,他 翻译为:“然尚希冀顺谨侍君箕帚,附君得名,予愿已足。”林纾生于晚清时期,当 时的社会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男尊女卑观念深入人心,因此林纾的译文深受社会 观念的影响,传达出浓厚的等级意味。庄绎传将这句话翻译成“那也仍然是因为 我非常尊重你,也希望也许有一天你也许会尊敬我。”与林纾的译本不同,此译本 诞生于2005年,男女平等的思想在当时已经成为社会主流思想。从以上例子中,不难发现社会意识形态在翻译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非常之大,翻译偏差的出现也是 有理可循。

    3结论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探索翻译过程的形式化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将 “意象世界”的构建这一心理活动赋予重要性。翻译过程中意象世界的创造出现错 误,翻译偏差就此产生。但是,翻译偏差受很多因素影响,有主观因素,如译者 的认知能力、语言文化水平和译者的翻译目的,还有文化差异、社会意识形态等 客观因素。翻译零偏差的情况不可能出现,但译者应该提高翻译时的敏锐度,减 少无意误差的出现。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心理学翻译过程中出现的翻译偏差|偏差行为的心理学解释》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