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基本理论
  • 融资决策
  • 财务分析
  • 投资决策
  • 财务控制
  • 其他相关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财务管理 > 财务控制 > [治国方略分析论文] 基本治国方略 正文 2019-12-16 07:25:46

    [治国方略分析论文] 基本治国方略

    相关热词搜索:

    治国方略分析论文

    治国方略分析论文 一 邓小平同志在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时,确提出建设社会主 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他指出,解决这一方面的问 题,一靠法制,一靠教育。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法律来规范,但道 德作为调整人们行为的一种手段,在社会生活中对法律的实施却起着一种辅助的 作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 与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结合的市场经济。

    这里所强调的就是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在法律建设的同时加强德治。无 论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和完善,市场秩序的维系,法律的维护与实施,人们在社 会生活中的行为等,都离不开德治。因此,“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 法治国”,“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这是整个治国方略的两 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刚一柔,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纵观古今中外发展历史,治理国家都离不开严厉的法治和良好的德治,从来 都是道德与法律并用,只不过根据历史不同条件和当时需要或轻或重,或偏或倚。

    在中国古代治国方略中,十分注意德治,使德治成为中华民族文明传统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继承一切优秀文化传统遗产,并发扬光大,是可持续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 要内容。德治是以伦理道德为统治手段的社会管理模式,即以德性作为管理国家 调控社会的必要手段。在中国古代,以德性手段调控社会,主要表现在运用纲常伦 理、理想人格等教化民众。

    (一)通过重视道德教育,使纲常伦理内化为人们心性中的良知良能,最终使 人们“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传统德治的积极内涵就在于对道德教化与对培育和提 高民众的基本道德素养的重视。孔子说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 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在孔子看来,用“政令”和“刑罚”来 威慑,禁止民众作坏事,不触犯法律,但不会有羞耻之心。如果用道德和礼节来引导 和规范民众的行为,民众就不但有羞耻之心,而且能逐渐成为有道德的人。孟子 讲:“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说明人一旦衣食无忧,就必 须会精神懈怠,如果不进行教育,就容易行为放荡,做出不道德的行为。

    (二)通过圣贤理想人格对人们的召唤,呼唤出人们“本心”中的圣贤潜能。

    “人皆可以为尧舜”的信念影响人们努力修养心性,完善人格。传统德治的要旨,是 “治者”作为道德表率和示范的作用来教育和感化“被治者”。实行德治的关键,在于统治者的德性修养。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颜渊》他又说,“其 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 星拱之。(〈论语・为政〉)孔子的治国思想内涵,强调治者的道德修养,并对治者 的德行有着较高的要求,以行为的“正”,作为治理国家的先决条件,具有一定道理。

    吸收这一传统德治的积极因素,遵守法律,依法办事,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和示范 作用,不仅能垂范地世,而且可以感化人民群众,激发起人民群众的道德感。

    (三)反对“暴”与“虐”,提倡“宽猛相济”的统治方略。孔子总结了历史上的统 治经验,又鉴于奴隶主暴虐统治的现实状况,认为“尚力”者不得善终,“尚德”者终有 天下。就德治与法治而论,孔子明显尚德治。但并不是完全否认刑罚,反对法治, 而是主张实行以宽为主,“宽猛相济”的统治方法。他认为:“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 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左传・昭公二 十年》)孔子主张的“仁政”,反对“暴政”但又不能没有刑罚,刑罚的实施要“宽猛相 济”软硬兼施的两手策略。传统社会的法律、政令体现的是封建专制君主及其所 代表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是镇压劳动人民的暴力机器,与我们要建设的法治国家的 性质是根本不同的。社会主义的法治,是体现广大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意志。

    它的宗旨是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履行自己的义 务。培育广大人民群众遵纪守法的意识,维护法律的实施,其关键是社会道德建设, 这是实现法治不可缺少的内容。

    总之,尽管孔孟关于德治的思想反映的是中国传统社会的要求与历史状况, 有其历史局限性。但是,古代思想家强调道德教化,重视道德水准的提高,是值得借 鉴的。传统的德治只有创造性的继承,吸收德治思想的合理内涵,剔除其不合理的 内容,才具有现实意义。

    二 大力加强德治,建立道德的调控机制,充分发挥道德的规范与约束作用,是 保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在社会生活中,必须确立必要 的社会规范和限制,即道德规范的调控,以规范人们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不道德 行为。

    (一)为保证社会正常、有序的运行,必须进行道德“立法”,道德是“软性”规范, 也是一种“立法”。道德是通过善恶标准、义务和良心等形式,约束和规范人们的 行为。它以自我醒悟、自我约束来表现人们对行为的评估与追求,并形成一种自我需要的内驱力,激励和推动人们的道德意识上升到更高的精神境界。道德的这 一属性决定着它对人们不道德行为的制约作用。

    道德“立法”也包括确定配套的道德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主体是多 元和多层次的,人们的价值追求也随之出现多元化的取向。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 社会成员可以各行其是,随心所欲。要维护社会正常运行,就必须有一套社会全体 成员共同认可的最高价值目标和最基本的行为规范,而在这最高和最低之间,可以 给人们留出相对自由的空间。所以,有必要加强与提高人们的道德自律意识和守 法意识,确定或形成经济和社会正常有序发展的道德规范。

    (二)健全社会道德监督机制。道德监督主要通过道德评价对人们的行为做 出善恶价值判断,并把这种价值判断反馈给行为者本人,借助社会舆论的力量,并 发扬光大这种行为;对自己不道德行为知耻、愧疚,并及时改正,从而培养人们知善 知恶的能力和从善弃恶的态度。

    道德监督机制首先要以自我节制原则来发挥道德的调控作用。在市场经济 条件下,社会个人都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目标和利益的追求。达到此目的,必须在 相互节制中才能实现。自我节制具体体现在行为的节制和利益追求的节制。当然, 这种节制是以人们的趋利动机为前提的,即在满足自身的利益追求中,不损害他人 的利益。同时,自我节制是人们的一种内在克制,它不是来自外部而是作为个体意 识的内在意向,在个体的意愿和要求的基础上实现的。可见,自我节制原则的建立 旨在使道德调控与社会生活之间建立一种富有弹性的动态平衡机制,它要求人们 在实现利益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调节和制约自己的行为方式,为自己的行为结果承 担责任。并要根据社会外界的评价、要求和自身行为的结果,不断反省和调整自 己的不符合社会的要求和行为。

    (三)开展道德教育,创造良好的道德调控环境。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 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在党风和社会风气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比较突出的,即 人们最为关注、最不满意的问题,就是腐败现象屡禁不止。这些问题为什么会产 生,如何才能根除,需要我们认真反思。因此,在进行法治的同时,必须重视思想道德 建设,狠抓“德治”,以德治国,对于坚定理想、信念,塑造正确的道德观,升华人生境 界,提高道德觉悟,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道德教育,应当强化社会一元化的价值导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 利益主体的多元和多层次,个人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趋势日渐明显。个人价值取向 多元化的转变,不能视为社会价值导向也必然趋向多元化的依据。相反,越是在个人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背景下,越是应当加强社会一元化的价值导向,而不是放任自 流。一个社会的凝聚力,往往来自于社会成员的共同理想和信念。我国社会的共 同理想和信念,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以德治国”,加强思想道德教 育,树立共同理想和信念,是实现社会主义一元化价值导向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三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德治与法治这两种不同 的社会规范,充分发挥各自的社会调整功能,力求社会秩序达到最佳的协调状态。

    加强道德建设的同时,我们必须承认,德治并不能,也不可能解决社会所有问题,道 德也不能替代法律的作用。因此,我们还必须大力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制体系, 进行司法体制改革,建立适应现代市场发展的、独立的、公正和高效的司法体制, 以推进法制建设,依法治国。

    (一)制定和完善法律体系,是建立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 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陆续制定和通过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法 规,为保障我国各项事业的正常有序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经济、社会 发展进程较快及其复杂性,还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已有的法律尚需进一 步补充与完善。法律的制定不能超前,但也不能远远滞后,如果不能及时、准确的 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势必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并带来损失。因此,加快立 法进程,制定完备的法律,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已势在必行。

    (二)大力推进司法体制的改革。完备的立法,必须由高效、公正的司法作保 证,否则,法律制度形同虚设。因此,发展市场经济,建立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离不开 完备的立法、高效和公正的司法体制。首先,对全国各级法官和检察官的任命分 别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任命,从而保证司法工作不受地方的影响和 干涉。其次,改革司法系统现有的经费拨付方式。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的工资、办 事经费、基础设施和装备等由中央财政支付,并行到充分的保障,以使法院、检察 院不受制于地方政府。

    (三)加大对司法机关的监督力度。这些监督包括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上级法院、检察院对下级的监督。另外,新闻监督也尤为重要,除涉及到国家安全、 个人隐私等案件外,都允许新闻单位采访、报道,等等。

    (四)改革司法机关内部的管理体制和工作秩序。在巩固和发展以往改革成 果的基础上,逐步实行主审法官和主诉检察官制度,形成权责统一,提高司法工作质量和效率;进行司法机关的机构改革,合并职能重叠部门,精简人员,建立符合司 法机关工作特点,有利于发挥司法机关职能作用的业务机构体系;实行法官、检察 官的轮岗制,防止司法工作人员形成地方小集团,增大监督力度。

    (五)完善法官惩戒制,建立错案责任追究制。许多国家都给予法官、检察官 的职务和报酬等方面的优越待遇。同时也十分重视对贪赃枉法、失职和渎职的法 官进行严惩,以保证司法官员廉洁奉公,独立、公正地依法行使职权。我国在给予 法官、检察官较高的物质待遇前提下,对滥用职权,枉法裁判的司法官员不仅应调 离司法机关,而且还应依法严惩,以达到教育与惩罚的目的。在完善司法官员惩戒 制的同时,必须建立完善的错案责任追究制。

    综上分析,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仅取决 于法律的制定与完善,法制的健全与有效实施,而且也在于人的道德理性。如果没 有人们自身的道德责任心、义务感、道德观和价值观,人们的道德水准低下,制定 的法律再多再严厉,也起不到威慑的作用。因此,我们不仅要健全法制,加强法治, 依法治国,而且要加强道德建设,强化德治,做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法治治身,德治 治心;法治治近,德治治远;法治禁恶于已然之后,德治禁恶将然之前。两者不可偏废。

    可见,法律的健全固然重要,但“德约”的基础和配合作用,对法律的实施却是“有之 未必然,无之必不然”。所以,我们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德治与法治的统一,才是国家 长治久安、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论文关键词:法治德治司法制度道德调控机制 论文摘要: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提出,明确反映了我们党“法 治”与“德治”并行的基本治国方略。实践证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需要 健全法制,加强法治,依法治国,而且需要加强道德建设,强化德治,做到法治与德治 相结合。治党治国,重德轻法、重法轻德都不行,只有做到二者的统一,才是国家长 治久安,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治国方略分析论文] 基本治国方略》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