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民法论文
  • 经济法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法学理论论文
  • 司法制度论文
  • 国家法论文
  • 宪法论文
  • 刑法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法学论文 > 法学理论论文 > 高职双师型教师研究论文|高职... 正文 2019-10-12 07:31:18

    高职双师型教师研究论文|高职双师型教师

    相关热词搜索:

    高职双师型教师研究论文

    高职双师型教师研究论文 一、现代职教呼唤“双师型”教师 “十二五”以来,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城市化进程加 速,新增劳动力结构性失业现象日趋严重,人才培养模式与质量已经不能满足经 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新 阶段。”与此同时,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构建现代职 教体系。现代职教体系的构建必须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现代产业体系建 设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并要遵循高技能人才成长的特殊规律。所以说“,满足 人民群众接受更高层次职业教育需求和满足企业更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需求是 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逻辑起点。”在现代职教体系中,高职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 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高职院校不仅要发挥引领作用,而且肩负践行培养高端 技能型人才的历史使命,“‘培养人才’是大学的一大职能,是大学与生俱来的职能”, 这不仅需要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传统型”教师,更需要精通专业技能、具有 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即“具备基本的教育和职业工作素质,精通特定 专业工艺原理和专业实践能力,胜任承担对职业教育学习者的教育和培训任务的 职业教育机构的教育者”。如果高职院校的教师只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没有专 业实践能力,肯定不能培养出兼具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 业人才。所以,推动职业教育科学稳步发展,服务构建现代职教体系,高职院校 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双师型” 教师队伍。据此,高职院校才能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大量区域社会经济 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进而满足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区域 经济核心竞争力的要求,才能最终满足群众和企业对高职教育的更高层次需求。

    因此,“现代职教呼唤‘双师型’教师。”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遭遇困境 近年来,高职院校都很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由于政府、高职院校、企业的职能缺位或角色缺失,“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遭 遇困境,其在制度环境、教师结构、教师来源、后续培养等方面的问题依然突出, 仍不能适应现代职教体系构建的需要。

    (一)政府职能缺位 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可以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肥沃土壤。现代服务型政府职能在于建构维系、保障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制度环 境,而现状就是“符合高职教育要求的教师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与职称评聘制 度缺失”。

    1.符合高职教育要求的教师任职资格标准缺失。

    “我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自身建设还不很完善,不能顺 应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只规定:“取得高等学 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而高职教育极具职业的 特殊性,普通高校教师资格显然不能适应这种特殊性,“双师型”任职资格呼之欲 出。但是,目前没有政府权威部门对其资格的认定,缺乏具体、严密、细致的规 定,没有形成统一可操作评价标准,使得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入口管理缺乏制 度保障,从而增加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难度。

    2.符合高职教育要求的职称评审制度缺失。

    江苏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职称评审沿用的是同一标准,即《江苏省高等学 校教授资格条件(试行)》、《江苏省高等学校副教授资格条件(试行)》等文 件,这些文件并没有将“双师型”元素纳入其中,重点仍是考核教师的科研能力,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优势恰恰不是科研能力,而是精湛的实践能力。这与现 代职教体系本质上要求建立“能工巧匠”的“双师型”教师极不相应。

    (二)高职院校主体角色弱化 囿于现行政策制度环境,高职院校主体角色被客观地弱化了,在教师结构 调整和教师来源方面显得无能为力。

    1“.双师型”教师现有结构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

    (1)教师数量偏少。“2010年,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拥有专任教师 40.41万人,生师比为17.21:1。”生师比过大导致的直接问题就是不能满足个体对 职业教育的更高层次需求。“不同学生有着自身的个性特点,因此教育要落实全 体学生的发展,除了同质化的教育,必定更需要关注学生的差异。”(2)年龄结 构不合理。年轻人较少,整个队伍缺乏精神活力。(3)学历职称层次不高。高 职“双师型”教师队伍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数偏少,“比较发达的江苏省高职院 校教师队伍中,取得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为1.27%,取得硕士学位教师比例为 8.14%,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教师极少,专业带头人特别是一些新兴学科的学科技术带头人更是严重不足。”另外“,双师型”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也不高,现行职称 评审体系并未吸纳“双师型”元素,这就导致技艺精湛的“双师型”教师在职称评审 方面劣势明显。

    2“.双师型”专任教师来源单一且缺乏稳定性。

    教师大多来源于高校毕业生,基本属于从学校到学校,具备系统的理论知 识而欠缺娴熟的实践技能,这些基础教师是需要一定时间培养才能成为“双师型” 教师。同时,为了弥补实践教学环节的薄弱,高职院校聘请了大量具有企业工作 经历或在企业担任技术职务的人担任兼职教师。这些兼职教师大多学历不高,很 难满足高职专任教师“大学及以上学历”的标准,但是却有着非凡的实践技能,囿 于公办高职的管理体制,往往会遭遇诸如编制等人事制度方面的限制,此类兼职 教师不可能进入专任教师的体系,更不可能享受与专职教师同等的待遇,因此兼 职教师缺乏稳定性,不但很难保证教学的连续性,而且妨碍了高职院校吸纳优质 的“双师型”教师资源。

    (三)企业深度参与角色缺失 如前文所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来源单一,新引进的青年教师只是具备 “双师型”的潜质,这种潜质的激发与培养必须依靠有效的后续培养。目前“职业 院校‘双师型’培养体系缺乏,培养培训基地条件还较薄弱”。“双师型”教师培养必 须有全程实践和先进技术作为支撑,培养不能闭门造车,必须融入社会、与企业 接轨。所以说,校企合作是“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有效途径。但在实际运行中,因 缺少双方利益共享和保障机制,很多行业企业基于生产环节涉密,担心因为“局 外者”参与会导致泄密,所以并不愿意高职教师参与其生产过程。校企深度合作 不够,产教结合不紧密,高职教师很难真正掌握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传授给学生 肯定是“纸上谈兵”。最终出现的问题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脱离经济社 会发展需求,企业发展也招不到合适人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能力与就业能力 完全脱节。企业角色在“双师型”教师后续培养上的缺失,导致的问题是显而易 见:一方面,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轨;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 培养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脱轨。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探讨 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建立一支技艺精湛的“双师型”教师 队伍既是服从于国家战略大局的需要,又是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政府、高职院校、企业必须紧密合作,各司其职,才能真正建立素质高、技 能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政府主导 在政府主导型的社会,政府部门是最具公信力和权威性的。所以,在我国 目前社会体制下,只有政府权威部门可以切实有效地推进建立科学规范的“双师 型”教师准入制度和以“双师型”为导向的高职职称评审体系。

    1.建立科学的高职教师资格认定制度。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对职教教师的严格认定标准:首先教师应具有本科以上 学历;
    其次,具备相应教育知识和教学技能与政府认定的执业资格证书;
    最后, 具有企业工作的经历。例如德国要求五年以上工作经历,其中至少三年以上为企 业或行业工作经历;
    美国要求两年以上的实践工作经验;
    加拿大、丹麦要求五年 以上企业行业经历;
    日本要求专业课程的学习时间与从事相关工作的时间总计须 达六年以上。由此,建立科学的高职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必须按照“双师型”设定, 要着重强调实践工作经验,将职业资格、企业工作经验作为取得“双师型”教师资 格的首要条件:(1)具备一定时间的行业企业工作经历;
    (2)具备与任教科目 相同或相关的本科及以上学历;
    (3)具有专业技能等级资格证书。

    2.将“双师型”元素融入高职职称评审体系。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职业学校 教师职务资格评审要突出职业教育特点,改进评审办法。”高职院校职称评审资 格条件要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政府权威部门要不断完善高职院校职称评审体系, 将“双师型”元素纳入其中,制定适应高职院校的职称评审体系,引导教师加强专 业技能实践,利用职称评审体系引导教师整体转型。通过建立以“双师型”为导向 的高职职称评审体系,才能将高职教育发展与教师自身发展二者有机紧密结合, 更好地推动高职教育快速发展。

    (二)院校主体 高职院校作为“双师型”教师的运载主体,一方面,可以配合政府建立健全 “双师型”教师建设保障体系;
    另一方面,必须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原 则,拓宽“双师型”教师来源与培养渠道。1.请进来。

    新增“双师型”教师的量与质要满足高职教育发展的需求,必须有效拓宽教 师来源渠道,改善教师来源结构。通过多种途径,拓宽教师来源渠道,优化配置“双 师型”教师资源。(1)对于拟引进的应届毕业生,要着重考察其是否具备“双师 型”潜质,尤其是否在校期间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2)突破现有公办高职进人体 制,大力从行业企业引进年富力强、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具有精湛技艺的人才;
    (3) 吸纳行业企业高职称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授,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
    (4) 提高待遇、完善聘任制度,维持“双师型”教师稳定性,促进“双师型”教师的长足 发展。

    2.走出去。

    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必须有精通企业生产发展的“双师型”教师作为支撑,如 此才能培养出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鉴于此,高职院校必须鼓励教 师“走出去”。(1)积极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高职院校要安排专任教师到 企业生产第一线进行实践学习,特别是缺乏专业实践经验的新教师,这种“走出 去”到基层的方式能够短时间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是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 重要方式之一;
    (2)学校要有效利用社会资源,积极鼓励青年教师考取一些普 通高校、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提高教师学历水平、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技术水平;

    (3)学校应选拔优秀“双师型”教师到国外同类院校学习或研修,学习国外的成 功经验。

    (三)企业主动 高职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最为紧密的教育,培养更多“双师型”教师、构 建现代职教体系,可以使高职教育培养更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人才是企 业发展动力不竭的源泉,更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加入企业的人才队伍,企业才 能不断发展壮大。因此,企业必须深度参与“双师型”教师后续培养体系。

    1.树立正确认识。

    企业必须树立正确认识,坚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深化企业与 高职院校合作,才能彼此走在人才培养、技术发明创新的前沿。这是因为:一方 面,企业与高职院校“无缝对接”,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模式,开展订单式培养,高 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才能培养出企业所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聚集了大量高素质、高技能,了解企业生产发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他们可 以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智力支持和智慧源泉。所以说,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与企 业是可以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共同服务于构建职教体系的大局。

    2.落实积极行动。

    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职教体系,需要将正确认识化为积极行 动,强化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反映高职教育发展的经济属性。(1)充分 利用高职院校现有“双师型”资源,既可以服务于企业的纵深发展,又可以在实际 工作经验中锤炼专业技能、提升技艺;
    (2)协助高职院校挖掘、培养潜在的“双 师型”教师资源。企业要将产教结合贯穿企业发展的全过程,企业要强化指导、 深化参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明确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责任。在培养模 式上,坚持教师专业与企业岗位,授课内容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原则,培养过程 与生产过程的紧密对接,积极推进“准双师型”教师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与实际工作 经验,使“双师型”教师适应产业需求、职业需求。现代社会三个部门之代表政府、 高职院校、企业,既是彼此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的,政府、高职院 校、企业只有通力合作,各司其职,才能为建设精良“双师型”教师队伍奠定坚实 基础,才能服务于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大局,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 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作者:杨新春 吴艳 单位:江苏理工学院人事处人事科 常州信息职业技 术学院学报编辑部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高职双师型教师研究论文|高职双师型教师》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