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民法论文
  • 经济法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法学理论论文
  • 司法制度论文
  • 国家法论文
  • 宪法论文
  • 刑法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法学论文 > 法学理论论文 > 语文核心素养_浅析语文核心素... 正文 2019-10-25 07:39:50

    语文核心素养_浅析语文核心素养审美教育

    相关热词搜索:

    浅析语文核心素养审美教育

    浅析语文核心素养审美教育 摘要:在2017年新发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重新凝练了语文学科的核 心素养,即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它包括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 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构成了一个整体,相互 依存。其中,审美教育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是核心素养的有机组成部 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于健全学生的发展越来越重要。

    但在高考这个大前提下,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入情况并不是十分乐观。本 文试从审美教育的意义、现状和原因、以及在课堂中的实效性三个方面来分析审 美教育在当前语文教学中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审美教育;审美情趣;语文课堂 审美鉴赏与创造,在新课标中这样解释道:“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 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 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它以感性的形象体系为媒介、 以情感为特征,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我国,审美鉴赏与 创造能力即“美育”的提出,最早见于民国时期,蔡元培先生在《教育大辞书》中 提到:“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这个定义虽然 阐明了美育与教育的关系,但没有明确美育的特殊性质,很容易让人认为美育就 是单纯的美学理论教育。而如今,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前提的“审美教育”,其目的 则是增进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学会感受和鉴赏不同时代、不同风格 的文学作品,以及能够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来表达和创造自己的审美体验。

    1审美教育的意义 在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应用是基础,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核 心,审美鉴赏与创造是重点,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拓展。语文学科中的审美教育是 培养学生核心要素的必然要求。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丰富情感、有 血有肉的人,因此,审美教育又称情感教育,它比单纯的智力教育具有更大的优 越性,它通过文学作品中丰富的内涵来引导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情感表达更理性、 更自然,同时又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积淀人文素养。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当 前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 展,单纯的物质追求已经不能再适应社会的发展,而审美教育作为一种情感、态 度、价值观的教育,不仅能够提高人的感悟鉴赏能力(即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懂得珍惜美好的事物)和 创意表达能力(即具有生成和创造美的能力,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提升生 活品质),同时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是经济时代所必需的教育。作为语文教 师,我们不但要认识到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责无旁贷的担负起审美教育的任务, 还要将审美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去,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之成为健 全并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人才。

    2当前审美教育的现状 但当前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不容乐观,从宏观上来看,审美教育没 有形成具体的体系,与语文教学也没有很好的融合,而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下,教 师大多数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考点的解析,而忽略对语言、文化的审美鉴赏;
    同 时,教师在教学手段上趋于程序化,单一的传授鉴赏文学作品的技巧,忽视情感 的熏陶升华;
    从微观上来,当前审美教育存在种种困境:首先,很多教师没有认 识到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单纯的审美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单纯的美育可以 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比如通过欣赏音乐、图画等艺术形式来熏陶感染,而语文 教学中的审美则是要回归语文的本质―――语言,我们通常在教学中看到一些 “非语文”的语文课,比如“活动课”―――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又是音乐、唱歌, 又是书画,语文本身的内容不被关注,学生远离了文本本身;
    再比如一些“思品 课”―――很多课程将语文的人文性、以及育人功能曲解为抛开语文特质而进行 品德和价值观的教育。其次,审美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是感知、想象、理解 等多种心里要素相互交融的共同结果,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大多数是通过直觉的方 式,而很多教师都没有认识到教学的可操作性其实对于学生的审美行为有着很大 的破坏力,特别是一些教师经验尚浅,单凭着教参以及经验对文章进行片面、一 成不变的解析,没有深入挖掘文章的内涵和新意,讲来讲去总是那一些,教师讲 的无趣,学生听的也枯燥。比如,一讲到《荷塘月色》,教师就告诉学生这篇课 文表现了作者内心苦闷彷徨,抒发了作者关心国家前途与命运、追求自由的思想 情感;
    一讲到《纪念刘和珍君》,就表现了作者对反动派的极度愤懑和憎恶。这 种传统的、一成不变的课堂审美预设总是会取代学生个体的思维逻辑判断,教师 缺乏创新意识,学生就会在这种课堂预设中去追求普遍存在的文化范式,这样一 来,就毫无审美教育一说了,取而代之的就是传统的知识性传授。最后,我们进 行审美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即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阅读审美教学其实是一种审美输入,而写作教学则是一种审美输出,提高学生的 写作能力,即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只有将感受到的、欣赏到的美加之自己的 理解表现出来,审美教育才算最终完成。当前,我们总是将写作与阅读分裂开来,我们进行的审美输入与输出都是以知识性为目的,其实,读与写是审美教育的两 个方面,需要相互渗透,创造美要以感受、欣赏美为前提,而感受、欣赏美要以 创造美为最终的落脚点,二者应该相辅相成。

    3脚踏实地,提高审美教育的实效性 3.1回归语文的本质,深入挖掘文本中的各种美学元素新课标提出,学生 应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其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这就揭示了语文教育与审美 教育的关系,审美教育应该通过语文学科特有的性质向学生渗透,即回归语文的 本质―――语言与文字。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媒体进入课堂,语文课以多种形 式呈现在我们面前,很多语文教师只是一味地追求形式的多样,看似给予学生不 同的审美体验,实则根本没有抓住语文课核心。通过语文学科培养学生的审美能 力,首先应该回归课文,挖掘课本中人文美、社会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审美想象能力。中学的语文课本,所选文章大都是一些脍炙人口、文质兼美的名 篇佳作,内容覆盖面广并且审美内涵丰富,易于理解并且能够引起学生的审美共 鸣,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对文章本身审美内涵的挖掘。纵观中学语文教材,大多 数课文其实是更偏重人文性的,虽然其中不乏描写自然风景的,但追其本质,终 归是以人文性为落脚点,旨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 学生辨别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加入审美的要 求,单一的人文性恐怕就不能被满足。如,我们在学习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 一文时,这篇文章,由美贯穿始终,教学的重点就是让学生体会景美、语言美、 情美。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可以让学生围绕一个话题,即让学生在 文章中整理“―――是济南的冬天”,教师可以先给出范例,“古老济南的城内那 样狭窄,城外又是那样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就像一张张小小的水墨画,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这个问题可以将学生带入文本, 不仅能训练学生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锻炼语言综合表达能力,还能够让学生自 己发现济南的城之美、山之美、雪之美、和水之美等;
    其次,教师带领学生体味 字、词之美,可以让学生找出自认为最美的段落,画出其语气词、动词、色彩词 等,由小及大,感受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与精美;
    最后,通过一定的写作手法 来让学生感受文章的情感美;
    在作者眼里,小山是可爱的,雪景是秀美的,碧水 是多情的,作者将对景物的喜爱、赞美之情全都融入至描写之中,有些地方直抒 胸臆,有些地方借景抒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深入挖掘和体验文章中的各种 美学元素,提高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3.2注重个体审美感受,减少课堂预设 通过阅读一些关于审美教育的文献,笔者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凡是提到语文审 美教育的实施,大都离不开创设情境、反复诵读、激发想象等这些措施。我们需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即这样的读、想、写是否真的能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养成 呢?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应该明白审美教育其实是一种情感教育,它与德 育、智育有着明显的区别,正因为审美教育十分抽象,所以它具有缄默性,而且 还具有强烈的个性化特征。学生的审美感受是具有多样性的,即使经过教师的引 导,虽然在方向上大体一致,但在细节之处却充满着差异性。我们进行的审美教 育,不应该一味地去抹杀学生的个性,而是应该充分的尊重个性、尊重多样性, 并最终指向学生人格的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在审美教育的课堂上,教师应尽量 减少课堂预设,因为当前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审美的缄默性,先入为主这一问题 就是当前审美教育的通病。即在学习一篇文章前,教师通常会提前告诉学生这篇 文章语言美、修辞美,进而通过多种方法让学生去感受这样的美,像通过分析字、 词来感受文字美;
    通过反复诵读来感受文章音韵美;
    通过分析文章来把握作者思 想感情,暂且不说将一篇美的文章肢解为零碎的考点,就其本身来说,过多的“手 段”不仅会破坏文章本身的美感,而且还会破坏学生对文章美的个性化体验。那 么,究竟应该如何减少课堂预设,开发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与想象能力呢?我认 为,首先应该尽量减少阅读主体的依附关系,即,教师在不取代学生的思维逻辑 方式的前提下进行教学预设,也就是说,教师不应该告诉学生这篇文章怎么美, 而是应该让学生主动的去发现文章的美,在潜移默化中感知美。例如,我们在学 习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一文时,由于大多数学生对于园林知识是比较陌生 的,因此,切忌不可一上来就告诉学生苏州园林很美,又或者是让学生在文章中 找出一些关于描写苏州园林之美的句子,这样的行为其实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破 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尽量多地给学生提供发现美、创造美、 评价美的条件,首先应带领学生熟悉课文,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进而将苏州园 林与我国其他园林相比较,如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等,通过比较和联 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苏州园林建筑布局的独特性,再从其独特性下手,让学生 说一说自己对于苏州园林的看法,认为苏州园林美在何处,或者用自己的语言描 述一下心目中最美园林的样子,最后,再引导学生感受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崇尚的 是一种自然人文的和谐,进而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说一说身边还有哪些能体现 自然与人文和谐的景物。这其中需要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审美体验的基础 之上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悟文本。其实,减少课堂预设,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言 语”,或者“设计”上的让步,而是让预设更精简、更人性化。在语文审美教学中, 尽可能的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审美感受,而这也并不代表教师要一味的无原则 的肯定学生,笔者认为的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它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完整人格, 发展学生的个性,将学生的一般个性培养成审美个性,即让学生拥有自己的审美 认知,使孩子们不要总是拘泥于普通的文化范式之中,要以自己独有的方式来看待生活中真善美与假恶丑。3.3以写促美,完善审美评价体系在17年的新课程目 标中提到:“能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 和观念,表现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讲究语言文字表达的效果及美感。” 既然有审美输入,那么一定需要审美输出,写作就是审美输出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也是审美教育的最终完成,但是我们在审美教育中却常常忽视它。写作是一个创 造美的过程,它是审美感知、审美观察、审美理解等多种审美活动的总和。因此, 在审美教学中,阅读教学应该与写作教学相联系,我们教材中的课文,涉猎面非 常广,教师应该抓住阅读教学中的每一个小抓手,以话题设置、课堂练笔等多种 形式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例如,我们在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时, 教师除了让学生感受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以及绵绵无尽的爱意,更重要的是让 学生感受文章的写作风格以及作者独特的审美视角,在我国文坛上,歌颂母亲的 文章有很多,像老舍的《我的母亲》、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邹韬奋的《我 的母亲》等,不同的作者笔下所描写的母亲形象截然不同,教师应该带领学生感 受多种审美视角下的人物形象,从而让学生学会观察,在进行审美创造时去挑选 独特的审美视角,此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个拓展训练,让学生对自己 的母亲进行描写,字数不要过多,但需要注意审美视角的新意。将阅读教学与写 作教学相联系,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感知文本,同时又能够让学生积极的 进行审美创造,学以致用,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我们进行审美 创造,不仅要从联系生活实际入手,还应该不断完善审美评价体系,就写作评价 来说,教师应该不断的改进、探索新的评改方式。我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钱梦 龙先生,他首先提出了“导学自主”的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课堂的始终,他 将学生在书上做评点的经验迁移到作文的评改上,让学生交换评改,还可以写评 语,被评的同学可以对评语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再由教师进行点评,教师首 先对文章进行点评,进而再对评语和学生的看法做点拨,这种方法非常巧妙,不 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凸显了审美创造的实践性,培养了学生学习的 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通过批改其他同学的作文,接受不同角度的审美创造,就 会激发审美灵感,而写评语以及最后发表自己的看法,实际上就是审美的再创造, 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会知道应该怎样写作,在提高写作能力的同时又受到 美的熏陶。

    综上所述,审美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 素质教育的必然追求,身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自觉的担负起审美教育这一重任, 在深入挖掘课文中的美学元素,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以及不断完善审美评价体系 的同时,更要注重自身素养的提高,语文教师的阅读沉淀要比教学技巧更为重要, 教师的学养不同,引领学生到达的审美境界是迥然不同的,学养深厚的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往往及到位,又不乏自己独特的见解,能给学生高屋建瓴的引导、启 迪和提升。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语文核心素养_浅析语文核心素养审美教育》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