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基本理论论文
  • 成本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市场营销论文
  • 秘书文秘论文
  • 档案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论文
  • 管理其它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管理学 > 秘书文秘论文 > [商品房预售认购法律效力研究... 正文 2019-10-02 07:38:37

    [商品房预售认购法律效力研究论文] 认购合同有法律效力吗

    相关热词搜索:

    商品房预售认购法律效力研究论文

    商品房预售认购法律效力研究论文 楼市中购房定金纠纷一直高居众多投诉之榜首,而该纠纷产生的最主要原 因就是在签约购房合同之前要签一份认购书并交纳数额不菲的定金,如买受人不 能在出售人限制的期限内与其签约购房合同,则出售人有权没收定金。笔者就该 认购书的法律效力及其存在意义在此作一番探讨。

    第一,笔者以为认购书是一种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签约的预约合同,具有 法律效力,其存在也符合我国现有法律规定。

    按照民法理论,合同可分为本约和预约。预约是指当事人双方约定将来订 立一定合同的合同,将来应当订立的合同称为“本约”,而约定订立本约的合同, 称为“预约”。在预约中,本合同在预约成立时尚未成立,预约合同的成立和生效, 仅仅只是使当事人负有将来要订立本合同的义务。两者之间具有不同的性质和法 律效力,不能混淆。预约合同当事人的义务是订立本合同,所以,当事人一方只 能请求对方订立合同,而不能依预约的本合同内容请求对方履行。

    认购书的成立与生效只是对当事人在可预见的期限内有签约购房合同的 义务,其“本认购书签约之日起十日内正式签约”,只是预售人向买受人发出了在 十天内其有签订购房合同的义务,而不是向买受人发出签订购房合同的要约。约 定在一定时期内有签约购房合同的义务,只是对一个后启签约行为来时要有签约 意图的约束,而不是对将来要签约的内容进行先期肯定。因此,笔者认为,认购 书其实是一份预售人向买受人发出的订立本合同的预约,属于债权合同,适用一 般合同法的规则。

    简单地说,某人签约了认购书,只要其在规定的期限内根据认购书的条款 去和预售人洽谈购买的具体事宜,即可认为买受人已经履行了义务,至于是否洽 谈成功并签订合同则是另一新的合同事宜了。

    另有观点认为,预约是一种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所谓附期限的民事法 律行为,是指当事人在法律行为中规定一定的期限,把期限的到来作为法律行为 生效和失效的根据。从表面上看,“本认购书签约之日起十日内正式签约”,这似 乎约定了一段合同正式生效的时间。但实际上并不以然。因为在附期限合同中, 合同已经成立,只是因为当事人在合同里约定了在一定时期,在该期限到来后合 同才生效。但在认购书签约之时,当事人之间根本没有成立正式的购房合同关系, 故也就无所谓附期限的合同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类似认购书的预约合同是经常化的,如签订广告合 同时需要预约广告版面、想投资证券业务的则需要预约开户、读者预约借阅热门 图书、预约专家看病、商人在洽谈投资之前的预约面谈等等,其法律性质其实与 认购书是一样的,都是为后一个正式合同的预先约定。只不过一般的预约由于涉 及标的数额小,双方权利义务简单明了,没有认购书这么引人瞩目而已。

    第二,认购书成立且有效的法律条件。

    当前,绝大多数意见认为,认购书只有包括以下条款才能算是有效的:第 一,约定特定商品房不得再向第三人出售;
    第二,按照认购书约定的主要条款签 约购房合同;
    第三,在约定的期限内洽谈订立买卖合同;
    第四,在双方不能就此 主要条款达成一致时,按照双方约定或法律规定或交易惯例或公平原则解决签约 纠纷。

    诚然,合同成立的核心条件是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但这并不表明认购 书必须内容清晰、明确且对将来要签约的购房合同的主要内容要有约定才算成立。

    根据我国合同法规定: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 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一项要约要有法律效力则其须有确定的和完整的内容, 也即具备足以使合同成立的主要条件。但究竟怎样才算是具备了使合同成立的基 本条件,法律对此并无强制性要求。《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14条中 规定:“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人提出订立合同的建议,如果十分确定并且表明 发价人在得到接受时承受约束的意旨,即构成发价。一个建议如果写明货物并且 明示或暗示地规定数量或规定如何确定数量和价格,即为十分确定。”根据此条 之意,很显然,要求货物是明确的,数量和价格只要能够确定即算是满足了要约 的条件。而美国统一商法典的规定更是简单:一个货物买卖合同只要有标的和数 量就是一个成立生效的合同,价格、履行地点、时间及违约责任都可以事后确定。

    买受人根据预售人公开发出的要约邀请前来考察其所出售的标的(即预售 的商品房),这时候买受人向其提供事先早就拟好的认购书,这行为显然是预售 人向买受人发出了要约,因为其希望买受人能根据其提供的认购书的内容与其签 约即承诺。而一旦买受人表示愿意与其签约则表明其发出了承诺即接受了认购书 对其的法律约束力。这时候预约即宣告成立且有效,而无论是否书面签约或口头 承诺,也无论是否认购书内容是否完整,只要其具备了特定的商品房即可。至于数量多少,笔者以为也可以省略。首先,购买商品房不同于动产货物,每个都可 以相同且相等,所以如果没有约定数量,从一个到一千个,其对出卖人产生的利 润及费用相差会很悬殊的。但商品房属于不动产,其在预售时通过效果图很明确 地向买受人表明其能够提供的所有商品房,同时通过空间坐标表明了某个特定的 商品房座落在哪个层次、哪个位置、哪个朝向,即每个商品房都存在于某个特定 的空间,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不存在完全相同的商品房。其次,由于商品房的售价 巨大,现实中很少有买受人会同时购买2个商品房以上的数量。退一步说,此时, 由于商品房的质量、价格、面积、交付期限等最主要的条款都没有涉及或者说大 概涉及,因此细谈商品房购买数量也是毫无意义的。

    第三点是如何界定认购书的违约责任。

    对于购房过程中不履行认购书义务的违约责任,一种观点是:在双方不能 订立购房合同时,一方可以将认购书的内容视为买卖合同的内容,可以请求对方 履行,或诉请裁判机关裁决并以裁决书作为买卖的依据。如果违约方不能履行, 则违约方要赔偿守约方的损失,损失包括守约方的期待利益损失。

    笔者认为,认购书只是一份预售人向买受人发出的订立本合同的预约,其 法律效力仅仅只是使当事人负有将来要订立本合同的义务。购房者只要在一定期 限内根据认购书约定的条款和日期有来和预售人签约购房合同的意图且真实地 履行了其意图,则其行为实际上是履行了认购书予其约定的义务。至于购房合同 双方有分歧无法达成协议,则属于另一法律行为,和认购书无必然的关系。认购 书约定的定金,如果属于购房者无意前来和预售人根据认购书约定的主要条款洽 谈购房合同签约,则预售人有权不予以返还。除此之外,预售人没有扣押定金的 法律依据。此时的定金性质应属于解约定金,本质上也就是违约方向守约方赔偿 的信赖利益损失。这种定金最大的特点就在于通过定金的放弃和加倍返还而给予 了当事人解除合同的权利和机会。

    我们显然不能认为因认购书中对将来签约的本合同主要条款包括价款、付 款方式、房屋面积、结构等都有明确约定而视为将来签订购房合同是对其的细化、 补充或变更。如果真是具有这种功能,则认购书就成了合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将来要签约的本合同其实只是对认购书的条款更详细的修改和协商而已。如真是 这样,则岂不是将签约购房合同时间提前了么?预售人在提供购房合同同时标明 购房合同签订后认购书即失效的条款又如何解释? 比如说,某买受人与预售人约定了在10日后要向预售人购买5个商品房,价格每平方米3000元。10日买受人如期前往与预售人洽谈,双方对数量和价格都 没异议,但对违约责任却无法达成协议。此种情况下,预售人如因此以买受人违 约而没收定金,则显然是缺乏法律支持的。

    签约购房合同本身是一个独立的法律行为,当事人在合同的条款上当然可 以反复磋商。如果由于合同的条款意见不一致,可视作无法达成一致而无法签约, 约定的定金就应该退回,这并不影响购房书的法律效力。因为当事人已经履行了 认购书约定的签约义务,只是因为双方就有关条款存在争议而无法达成一致协议, 根据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是合同成立的核心条件,当事人当然有权放弃签约的权 利。

    基于上述认识,笔者以为在认购书中规定“因认购人过错不订立买卖合同 时,定金由预售人没收”,以及“因预售人过错不订立买卖合同时双倍返还定金” 的定金条款并非一定有效。因为此类约定含糊不清,且太过于概括性,实质上是 抹杀了违约的种类、程度,根本无法起到督促当事人签约合同义务的特定目的, 反而会给不法者有乘机预设定金陷阱之机会。之所以说并非一定有效,是因为这 样笼统的约定,有可能把认购人无正当理由不与预售人签约购房合同的行为也包 括其过错在内。如果确实存在这样的过错行为,则守约方当然有没收定金的权利, 这点前面已经分析过了。

    第四点,内部认购书的法律效力分析。

    预售人在楼盘项目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前就开始进行认购,并与客户 签订认购书,这种做法被称为内部认购。在这种情况下订立的认购书是不具有法 律效力的,是无效的合同。

    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四十条规定,预售商品房应当符合的条件中 包括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形式条件与其他实质条件,即取得商品房预售许 可证明是预售商品房的强制性规定。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违反法律 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因此,未取得预售许可证明前所订立的认购书属 于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无效合同,自然无法律拘束力。

    如果认购人事先知道或者预售人已明确告之,则认购人也有过错,应负一 定的责任。但笔者以为由双方各自对半承担或分担责任,有失公平合理原则。因 为,认购书是由预售人一手制定且强制实施的,且其在出售其房屋之前有义务把 法律法规规定的法定程序都履行完毕以保证其出售的房屋没有法律上的权利暇疵。这也是合同法规定出卖人应承担的义务,且他也应知道签约违背法律强制性 的合同是没有法律效力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与购房人签约一个无效的认购 书,这首先就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因此,认购人只能承担次要责任,而主要责 任应由预售人承担。此外,根据《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三十八条及四十二条 规定,预售人还要承担行政责任。

    第五点,签约认购书并非是法定程序,而是基于双方平等自愿之上的诺成合同。

    预售人要求签订认购书这一程序,没有任何法律依据。有人以为《城市商 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第二条和第十条之规定即是,但实际上以上规定是对商品房 预售合同签约之规定,且只针对期房而言。相反,根据《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 第十六条规定:“商品房销售时,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受买人应当订立书面商品房 买卖合同。”该条文并没有规定签订认购书是商品房买卖的必要程序。《合同法》 和其它的行政法规对此也没有强制性规定。

    因此,从法律上看,并没有必需要签约认购书之手续。购房者完全可以不 签订认购书,只要认准了商品房,可以直接与预售人签订正式合同。不签订购书 的不足之处是当当楼市处于卖方市场时候,当购房者确实看中某套房屋时有可能 因没交定金而被预售人出售给他人。但在目前楼市逐渐趋向供过于求过程中,房 源的充足会使该不足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笔者以为认购书的消失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目前主管部门虽未颁布相关法 律,但相信取消认购书,可望能大大降低楼市买卖的纠纷,尤其定金纠纷。取消 《房产认购书》,对诚信预售人来说,影响不大,因为诚信预售人已经将合同予 以明示,尤其是补充合同,权利义务是清晰的;
    反而会使买受人可能因为直接签 了合同不能完全履约而违约的可能性更大。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商品房预售认购法律效力研究论文] 认购合同有法律效力吗》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