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证券投资论文
  • 金融研究论文
  • 期货市场论文
  • 债务市场论文
  • 银行管理论文
  • 公司研究论文
  • 保险学论文证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证券金融 > 公司研究论文 > 内涵发展模式下高校师德建设... 正文 2019-11-10 07:40:36

    内涵发展模式下高校师德建设思考 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相关热词搜索:

    内涵发展模式下高校师德建设思考

    内涵发展模式下高校师德建设思考 摘要: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核心目标就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一定意义上说, 教师师德的状况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优劣。本文在高校内涵式发展模式下,对当 前师德建设的概念实质、机制落实、实现条件几方面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内涵式发展;
    师德建设;
    思考 党的十八大后,高校内涵式发展战略应运而生。内涵式发展战略就是要把 大学的办学模式从过去的依靠数量扩张,推动规模化建设转为依靠内生动力,提 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大学教育的首要目的。高校能否实现内涵式发展,关键在 教师。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素质的高低意味教育质量的优劣,师德又是教师素 质的首要体现。习近平同志说“:师德是深厚的知识修养和文化品位的体现。” 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是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 量的关键。2014年10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的意 见》,为高校师德建设提出六大机制,划出七条红线。深入理解高校师德建设, 落实《意见》中的要求,这是高校内涵式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高校师德建设中师德概念的质性思考 在讨论高校师德的问题时,人们往往将师德看成是教师个人的道德要求, 更多关注师德作为一种道德自律的手段,强调个人内在自觉性,亦即“良心”在师 德建设中的作用。师德建设也多是通过提倡和宣传一定的精神观念,从真理性方 面激发教师的理想信念,要求教师追求和实现道德完美的理想,成为道德上完美 的人,其实质即道德教育。“很容易将适用于全体的和发展的教师角色的道德期 望压到单个教师的一言一行上,从而对教师采用绝对主义的评价标准。”然而, 审视现有师德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部分教师敬业精神不强,学术境界不高, 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淡化,学术研究功利化倾向等,我们发现个体期待性的教师 道德在实际道德建设中已不具代表性,原有道德教育存在作用道德原则作用过程 缓慢、道德教育效果不明显的缺陷。师德所体现的是社会对教师这一道德主体的 共同的和基本的道德要求,不应该也不可能对每一个体的具体行为都作出详尽的 规定。作为教师这一群体领域中的职业道德,师德实际上更需要一种制度化的规 定来明确职业权责,利用人的怀赏畏罚心理,直接作用于人的行为层面,应具有 较强的可操作性。所以,师德建设领域讲的师德,属于一种理性建构的道德,是 有目的、有计划性的结构性道德,其实质应是一种包含道德精神、道德理念、道 德原则的制度化道德。通过制度化的规定,将社会对教师职业领域的道德要求明确表达,将制度的权威性、强制性、直接性与道德的内在自觉性、示范性、超越 性等特点结合起来,从制度规定的硬约束入手,逐步过渡到道德标准的软约束, 使制度化他律化为道德性自律,将外在约束与内在约束有机统一。

    二、高校师德建设机制落实中的关系性思考 1.制度化道德规范要注重师德自律性与他律性的辩证统一。我们已明确师 德建设中的师德,其实质是制度化道德。道德和制度是两个范畴,有差别的,道 德着重内在的自觉性,制度着重外在的约束性,这二者怎样在师德建设的过程中 实现统一,这就涉及师德的自律与他律的内容。所谓自律,指的是人类主动为自 己立法并自觉遵守的内在自觉性。“在人的道德行为过程中,始终会受到私欲的 纠缠,私欲无限扩张的本性构成道德自律的最大敌人。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借 助于道德的外在约束力量,即道德的外部保障机制和外部支撑体系。构成道德外 在约束力量的主要东西,就是制度和法律,其中就内含制度化道德。”可以说, 道德自律性的形成,是道德规范内化的结果。道德规范首先是一种有目的、制度 化的设计,是基于社会对一定群体成员的普遍的道德要求提出的,对个体来说, 制度规范的应然性和普遍性本身作为一种外在性的他律,既是一种制约,又是一 种导引,更是一种激励。因此,在师德建设的制度化道德规范的设计过程中,将 道德的自律与他律统一起来,不但有制裁,而且有褒奖;
    不光有禁约,而且有示 范,既体现出制度的特点,也体现出道德的要求。

    2.师德建设具体方案要关注人的社会性和个体性的逻辑统一。制度化道德 往往使道德的评价结果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倾向,为他人、集体、社会、国家付出 的越多越是道德的,这种对道德社会性的肯定,在不自觉中带有对个体利益的舍 弃,带有对个体性的忽视。师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是涉及所有教师在教育活动 中一切相关的道德理念和道德行为,虽然其规范的对象带有普遍性特征,但这种 道德规范要想成为一种可以操作的制度,能够落到实处,不再是一种空洞的“理 想”,就必须关注每一个“现实的个人”。这种关注不是要将道德标准作为“个体期 待”,而是要从高校教师的实际需要和状况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具体建设方案 的设计和组织。要让教师个体成为师德建设过程的关注对象,倡导贴近个体的社 会化道德规范,体现出对教师的生存价值的关怀,制度的设计不是用来压抑人性、 限制生命发展的多样性,而是用来保证个性的发展,推动教师这一现实群体全面 而自由的发展。3.建设过程的实施要重视教师主体性和和生活性的现实统一。制 度作为一种社会价值导向,在其原初意义上就使制度范围的道德标准带有了某些 超越感性经验的崇高和神圣。师德建设作为融合自律与他律的制度化道德,应当在社会主义道德取向下,关注教师群体的道德生活,重视教师主体性的发挥,在 制度设计和践行的道德活动中,体现出对教师的基本尊重,把促进教师主体能力 发展、激发教师主体内在精神、内在需要作为重点。制度的设计不是消解主体, 而是用来保证教师主体性的发挥。这一主体性的唯物历史前提就是现实人的现实 生活。道德反映社会生活,又服务于社会生活,道德必须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 变化。因此,师德建设要将教师道德活动、教育活动回归到现实的生活中,立足 本校实际,制定师德建设的具体策略和方案,引导教师投身各类教育实践中,培 养教师自身的创造性,建立健全科学评价机制,为教师的自我认识、自我实现、 自我发展提供一种现实的、制度化的道德生活世界,实现教师在高校内涵式发展 过程中的主体性发挥。

    三、高校师德建设实现条件的分析性思考 1.经济的发展改变师德建设的社会条件。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离不开 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已经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领 域,利益复杂化、价值多元化都会影响主体行为的选择,使得原有的“以个人伦 理为核心的”道德运作方式不再全面的占有道德生活。职业领域的道德评价也由 直接转为间接,仅靠道德良心已经明显不足,而更多的由某些作为全体成员的代 表的群体成员依据一种将道德良心外部化、明文化了的道德规范而间接地做出的。

    特别是在教师职业―――这一群体性的社会交往领域,个体道德良心作为一种道 德感情,仍然存在于特定的群体成员的情感思想交流中,调节着教育活动中的人 际关系。但由于在教育活动的整体范围里,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 社会之间交往范围日益扩大,已超出了个人直接相关的小团体,与师德相关的一 系列道德成为了社会运作模式。因此,师德这一道德生活领域必须冷静地分析社 会条件的变化,在确立师德的原则和理念,制定师德相关制度规范,建立长效的 师德机制上去寻求适宜的建设措施。

    2.教师群体确定了师德建设的主体条件。师德建设是以教师主体为中心而 展开的,旨在调节主体行为,提高主体素质的一种道德调控体系。传统师德建设 中,强调教师个人修养,更多关注教师个体的作用,对教师群体认识不足,把群 体排斥在道德行为主体之外,使大量的道德主体游离于师德调控之外。实际上, 群体作为共同体的责任和义务的承担着,体现为优势整合,从本身情况看就具备 道德行为主体的特征。群体主体的能动性不是各个个体能动性的简单相加,而是 群体为了实现群体主体的目标,按特定结构和要求整合而成,最终统一到新质的 能动性。在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中,教育教学任务不是由单个教师孤立完成,而是在群体创造的环境中,在教师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中进行的,教育的过程就 是群体智慧和情感的交流与转化过程。深化对师德主体的认识就是不但看到教师 个人的道德主体作用,而且更要关注教师群体道德主体价值,个体道德行为和群 体道德行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师德建设中关注对群体行为进行道德调 控,通过各种途径将社会对教师群体的道德要求内化为群体道德意识,并转化为 群体的自觉行动,发挥群体道德对教师个体行为的导向作用。

    3.制度的完善明确了师德建设的基础条件。师德作为一种制度化道德,制 度的作用发挥是关键,制度的完善是保证道德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制度是 将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落实成道德原则的人为制定的规范,应当完善,也 需要完善。加强制度完善,应坚持科学性、适用性、系统性的原则。一直以来, 在我国的教育领域中存在着教育制度“层级化”,即上级制定,下级遵守,这就需 要将制度不断的完善和细化,针对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 形成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才能保证高校师德建设顺利进行。毫无疑问,在制度 制定和完善的过程中,都要发挥教师群体的主体性,制度只有体现出参与者与遵 守者共同与共通的价值理念安排,才能最大程度地具有道德的合理性,才能在实 际的建设中达到良好的效果。加强制度完善,应树立改革创新的观念。制度不是 一成不变的,会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实际的变化而变化,师德建设的各项制度应 该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以实现制度的与时俱进,确保改革创新的效果。

    作者:刘凌 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 义学院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内涵发展模式下高校师德建设思考 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性》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