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基本理论
  • 融资决策
  • 财务分析
  • 投资决策
  • 财务控制
  • 其他相关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财务管理 > 融资决策 > 和平战士【国际和平战士夏理... 正文 2019-09-20 09:49:09

    和平战士【国际和平战士夏理逊的生平事迹研究】

    相关热词搜索:

    国际和平战士夏理逊的生平事迹研究

    国际和平战士夏理逊的生平事迹研究 下面是国际和平战士夏理逊的生平事迹研究,欢迎阅读浏览。

    夏理逊(Tillson Lever Harrison,又译为夏理逊、哈利生、哈励 逊)(1881-1947),是加拿大援华医生,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铁尔生镇,毕业于 加拿大多伦多和阿尔伯特两所大学,着名的外科医生、医学博士,是白求恩的同 学、同乡与同志。1958 年,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着名医学家、卫生部顾问马海 德曾经在《国际和平医院》一文指出,"医院时已用"国际"两个字来命名,绝不是 偶然的,也不是为了好听,这个名字象征着所有国际朋友对中国人民的支援。三 个志愿军--1939 年加拿大的白求恩大夫,1942 年的柯棣华大夫,1947 年加拿 大的哈励逊大夫,都死在他们的岗位上。"① 夏理逊是牺牲在自己岗位上的三个志愿军之一。然而,人们对于白求 恩和柯棣华的了解远比对于夏理逊的了解要深刻得多。《寻找夏理逊》说,"1988 年初,一个被称作国际和平战士的加拿大人突然出现在中国的新闻媒介上。有的 叫他夏理逊,也有的称他哈励逊。在中国,已经家喻户晓的国际和平战士是白求 恩和柯棣华大夫,对夏理逊几乎无人知晓。"②夏理逊的侄女玛蒂 · 斯托莱也说, "直到 1988 年在中国才知道夏理逊的生平事迹。

    而在加拿大却没有人记得他".近年来,笔者对于夏理逊研究资料进行 了重新梳理,产生一些新的启示,愿意把它整理出来,以供大家研究参考。为叙 述方便,我们在研究与叙述夏理逊的生平事迹时,仍以文章使用的原译名来记述 他的事迹。

    一、关于三个译名 关于夏理逊生平的史料多以哈利生、哈励逊、夏理逊的译名分布于多 种历史文献资料之中。《聊城地区卫生志》、《聊城地区志》、1993 年第 10 期 《党史博采》苑如林《哈利生大夫在中国》等材料使用哈利生译名。中国文史出 版社出版河北省衡水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编辑《哈励逊与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 中共聊城市党史研究室、聊城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聊城重要历史事件》郭 明生《哈励逊病逝阳谷》的文章、王任重为哈励逊的题词等材料使用哈励逊译名。

    夏理逊 1947 年病逝山东阳谷张秋镇后,当时的《人民日报》有关报道,1988 年 《人民日报》有关夏理逊逝世百年纪念的报道,《加拿大人在中国》,《来自异 国的朋友》,影视片《寻找夏理逊》,邓小平、薄一波的题词等,均使用夏理逊译名。1947 年《人民日报》关于他逝世的报道还使用了哈里逊译名。这样,在 历史上就形成了夏理逊的三、四个译名。

    哈利生的名字在他逝世地点山东阳谷张秋镇和聊城哈利生医院使用 较多,哈励逊的名字在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使用较多,夏理逊的名字见于许多当 事人如王荫圃、王化云、邓小平、薄一波等的文章和题词。现在人们往往只知道 其中的一个译名,对于其他两个译名的史料难以全面了解,所以对于哈利生大夫 的全面情况往往很难有一个整体的理解。

    二、关于参加世界革命 夏理逊三个译名的资料中,关于他家庭和经历的介绍基本是一致的。

    这就是:1888 年 1 月 5 日,夏理逊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铁尔生堡镇(现为铁 尔生堡市)。他的祖父是安大略省的银行家,外祖父是哈里德·阿德尔·铁尔生,为 安大略省铁尔生堡镇的创始人之一。夏理逊是家中的长子,有一个弟弟和妹妹。

    他早年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阿尔伯特大学,成为一位颇有名望 的外科专家。夏理逊有远大的抱负,一贯站在人类正义的立场上,热爱和平,支 持被压迫民族,长期从事国际战灾救援工作,积极投身于世界各国人民的革命斗 争。早年,他参加了安大略军队,不久转入美国军队的工程队里当兵,参加了美 西(西班牙)战争,经过了几年的艰苦历程。他在多伦多大学毕业后,作为一名外 科医生,曾经奔赴墨西哥,在卡勒斯将军率领下的革命军内工作,并参加了班邱 · 维拉暴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参加了加拿大军队,任上尉,然后开赴法 国战场,参加沙眼和癫痫病的防治工作,后又参加法国外交团体。1936 年西班 牙战争爆发,他参加国际纵队支持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1937 年,中国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毅然参加中国红十字会,在新四军从事医疗救济工作。1941 年,在香港参加英国海军。以后,又几次来到中国,参加医疗和救济工作,支援 中国革命。

    三、关于支援中国革命 夏理逊三个译名的有关研究资料和回忆资料中,对于他给予中国革命 的极大支持,做出的很大贡献给以很高评价。1912 年,辛亥革命爆发后,青年 夏理逊就来到中国,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在吴佩孚军中服 务。30 年代初,他又再次来到中国,在上海、天津从事医疗工作,曾经为参加 长城抗战负伤的二十九军战士开展治疗工作。1937 年,日本帝国主义挑起侵华战争,他毅然参加中国红十字会,在江南新四军中从事医疗救济工作。1945 年,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他接受加拿大红十字会和加拿大援华委员会的委托,参加 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卫生组织(简称"联总"),来中国做医疗救护和救济工作。他 对于当时联合国救济总署把救援物资的 98% 用于支持蒋介石独裁政权打内战, 而给约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一的解放区救援物资不满2%表示强烈的不满。1946年 初,他一回到上海,便要求加入"联总",如愿以偿地成为"联总"驻华办事处的一名 军医官。之后,他利用参加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工作之便,在宋庆龄支持下, 将一些救援医疗物资,几次冒着生命危险,历经长途跋涉,将数千吨医疗器械和 救济物资运送到我解放区。

    以夏理逊译名介绍他在中国革命中活动的材料最多,也最详细。主要 有力昂《主持正义、为中国人民解放而献身的夏理逊大夫》①,管平《他死了, 他却活着 --- 为正义永生的夏理逊》②,屈春山《白求恩式的国际和平战士夏理 逊》,有王荫圃《难忘的国际友人夏理逊》③、王化云《回忆夏理逊大夫》④的 回忆文章,邓小平、薄一波的题词,还有 1988 年《人民日报》有关纪念活动报 道等。其最令中国人民难以忘怀的就是为解放区运送救济物资和医疗器械。据管 平、王化云研究文章和回忆录:1946 年 3 月,夏理逊与一名同事受任从上海押 运一批救济物资前往晋冀鲁豫解放区,由于国民党当局的封锁,数千吨救济物资 无法从烟台直接运往邯郸,只得从海上绕行。当他们的登陆艇行驶到渤海湾时, 突然遇到国民党军队巡逻艇的拦截。在这危急关头,夏理逊挺身而出,与国民党 军队进行交涉,声称船上人员都是联总雇用的,迫使国民党军队离船,不仅保护 了这批物资,而且保护了随行的 80 多名从烟台搭船的共产党干部和投奔解放区 的青年学生,最终安全到达目的地 --- 渤海湾杨角沟港口,受到当时解放区邯郸 救济分会主任王振华、杨公素等同志的欢迎。介绍他活动最为集中的而又经历最 为困难的是两次给解放区送医药和救济物资的情况,均体现在力昂、管平、屈春 山等人的文章之中。其主要活动是:1946 年 4 月,夏理逊到达北京,亲赴北平 等筹备援助解放军的医疗物资。

    叶剑英、黄华等宴请夏理逊等国际友人,还与夏理逊、马海德等一起 合影留念。8 月 31 日,夏理逊由军调处代表王荫圃陪同,带着 280 多箱医疗 物资由北平送往解放区的邯郸国际和平医院。临行前叶剑英、黄华、马海德等为 他送行。沿途,他受到解放区军民的热烈欢迎。9 月 9 日下午三点,夏理逊一 行终于安全到达目的地邯郸,受到了晋冀鲁豫解放区领导邓小平、薄一波、杨秀 峰等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薄一波握着夏理逊的手说,"这里的医药供应非常紧 张,你真是我们的活财神哪!"后来,邓小平见到他本人和这些药品,曾经对他指着药品箱说,"这些箱子是替我们打胜仗的箱子。"夏理逊视察了当地的国际和平 医院,看到医疗条件之差和物资的极度缺乏,看到伤病员缺少最起码的药品和治 疗,感到十分震惊,于是决心再送医疗物品,乃至就决心下次不走了,直接参加 建设医院的工作。随之,夏理逊迅速返回上海,把自己在解放区调查得到的有关 情况,向"联总"、"中国解放区救济总会"(简称"解总")、中国福利基金会等作了 详细汇报。12 月 4 日,受中国福利基金会主席宋庆龄委托,他带着 30 吨医药 器械、20 吨纺织品由上海乘火车出发,开始了他一生中最艰苦、最悲壮、最可 歌可泣的最后一次运输,这次的目的地仍然是把物资押送到晋冀鲁豫军区邯郸国 际和平医院。

    当 19 日到达开封时,这批物资竟被国民党政府军队无理扣压在车站。

    当时,正值天寒地冻的天气,国民党不给他们被盖,也不给水喝,不给饭吃,他 靠仅有的一条毯子御寒。夏理逊在日记中写到,只能用阴沟里污染的水煮咖啡喝, 他的脸和脚都肿了,手脚发黑,甚至几乎不能走动。在这种情况下,他坚持不离 开物资。在 16 天的艰苦行程中,夏理逊大夫义愤困顿,饥寒交加,病倒了。但 他拒绝了同伴要他回上海治病的劝告,坚持带病与国民党当局据理力争,经多次 交涉,终获放行,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他说,"我就是死在解放区也是幸福的".1947 年 1 月 7 日,他带病再次率领 13 部满载医疗物资的卡车由开封出发送往邯郸, 途中由于军事行动致道路堵塞,再加上国民党军队的阻挠,卡车不能通行,无奈 情况下改换牛车沿田间小路绕道而行,艰难缓慢。当时,正值寒冬之季,一路上 夜行露宿,忍饥受冻,渴了只能喝雪水,终于在 1 月 9 日早上 8 点,安全到 达邯郸国际和平医院分院所在地-- 冀鲁豫边区的山东阳谷县张秋镇。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主席杨秀峰,边区卫生局长、国际和平医院分院院 长李奕接见了他。此时的夏理逊大夫,已经筋疲力尽,行动十分困难,只好让人 搀扶着行走。王荫圃、王化云的文章对于这些情况,回忆的十四、病逝于山东阳 谷张秋。

    据王荫圃、王化云、屈春山、苑如林等的回忆和研究,夏理逊抵达张 秋之后,受到边区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同行的还有瑞阿克、克里蒙斯等国际友 人。洗漱完毕,大家马上为他生炭火取暖,为其接风洗尘,冀鲁豫行署秘书长罗 士高、救济办事处成员裴毓明与黄委会的王化云等陪同共进早餐。当时,夏理逊 大夫已经年近花甲,由于连日发着高烧,身体十分虚弱,便被安排到张秋医院执 行所好好休息。在他发着高烧的时候,他还念叨着说:"快点啊!那些病人等待着 药品去救命呐!医生们的眼睛都盼穿了,已经两个多月了,我应允的事,一定实现诺言呀!"但终因病势严重,救治无效,在到达张秋的第二天凌晨,他竟在张秋 镇天主教堂内的一张普通病床与世长辞了,终年 59 岁。本来,《寻找夏理逊》 一片认为夏理逊出生于 1881 年 1 月 7 日,牺牲于 1947 年 1 月 10 日,终 年应该是 66 岁,为什么说是 59 岁呢管平《他死了,他却活着 --- 为正义永生 的夏理逊》一文说,中国福利会档案中记载着夏理逊的生日为 1888 年 1月 7 日, 依次推算应当是他少报了 7 岁。据《寻找夏理逊》介绍,他参加上海联合国善 后救济总署时(简称"联总")时,怕因为年龄问题不能参加中国革命,所以他应该 是少报了 10 岁。虽然年龄有所出入,但反映出他怕因为年龄问题不能参加支援 中国革命,而故意少报年龄的迫切心情。

    夏理逊逝世后,据 1988 年 7 月加中友协副主席哈里 · 金宝提供的 材料和我们在当地的有关调查以及管平文章的记述,由张秋镇西门村(今张秋西 街)第一位于 1940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时任农会主任的黄登亭叫起为哈 利生车队做饭的李培珍和蒋红玉(一说为蒋纪玉,但当地人认为是蒋红玉,"纪" 为"红"字之误),按照中国的传统风俗,为夏理逊穿好衣服,由随行者加拿大红 十字会瑞阿克先生(加籍)及中国公路运输公司克里蒙斯先生(美籍)亲视入殓。王 化云等也一起参加亲视入殓。《寻找夏理逊》在 1988 年采访黄登亭的时候说, 为夏理逊入殓穿衣服的人员叫李培勤、蒋金玉,人员名字又产生不一样的情况, 经了解这是张秋当地口音"勤"与"珍"、"红"与"金"在外地人听起来都差不多的缘 故。

    四、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 1947 年 1 月 11 日,在张秋天主教堂西院,冀鲁豫军区和边区政府 召开了"夏理逊同志追悼大会".这个平时能盛 1000 人的不大的小院,拥满了 3000 多人,大家沉痛悼念这位国际和平战士。会场庄严肃穆,高悬"伟大的友谊 "的横幅和各机关的挽联。冀鲁豫公署主任段君毅、副主任贾新斋主持了追悼会。

    军区毛处长、他的老朋友王荫圃和随行的加拿大红十字会瑞阿克先生 (加籍)先后致辞讲话,沉痛悼念夏理逊大夫。2 月 5 日,晋冀鲁豫北方大学校 长范文澜、医学院院长钱信忠代表全体师生电唁哈励逊大夫。

    2 月 7 日,中国解放区救济总会、中国福利基金会、联合国善后救 济总署等在上海举行了夏理逊大夫逝世纪念会,中国福利基金会主席宋庆龄出席 纪念会。3 月 13 日,晋冀鲁豫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总院致电上海宋庆龄先生转 加拿大红十字会电唁哈励逊先生。遵照夏理逊遗言,他的遗体安葬在开封。1 月 14 日,他的遗体由运 输车队运至开封。在那里,由"联总"的三位医生进行了全面检查,确认"他的逝 世并非起因于暴力或他人对他的伤害".1 月 19 日,"联总"驻开封办事处为他举 行了安葬仪式。由当时河南省开封圣公教堂主任的曾友山牧师主持,将夏理逊大 夫的遗体安葬在开封市南关中华圣公会河南分会开封教区中学内,即今夏理逊小 学院内的一座花园里。

    为纪念夏理逊大夫,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决定在邯郸市和张秋县各建立 一座哈利生医院。1947 年夏,哈利生医院第二分院建立,因张秋县已经撤销, 改建在阳谷县郝楼村。对于在郝楼建立的哈利生医院,直至今天,当地的广大人 民群众还清楚地记得,哈利生医院共有 100 多人,占用房屋 300 多间,医疗设 备主要有 x 光机和发电机等。医院分为外科、内科、妇产科和药房等,群众家 中的空房全部用来作病房。

    哈利生医院同时还在阳谷县李堂设立卫生学校,培养医护人员。医院 为当地群众郝道明免费作了食道癌手术,术后效果良好,至今仍在当地群众中广 为传诵。该院为一个患者割除的一个重达 20 公斤的肿瘤,放在面缸内,用药水 浸泡,让群众参观。同时,医院还为群众接生。当时的院长、边区卫生局局长为 李奕,副院长为苏厚润。后来这所医院迁至聊城古楼东北侧,仍称为哈利生医院, 1948 年运东地区政民医院、筑先县医院先后并入该院,并于1949年9月改名为平 原省聊城专区医院,成为现今聊城市人民医院的前身。

    而邯郸国际和平医院则被命名为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和医学院。这个 医院几经辗转,先后迁址于石家庄、衡水等地,最后成为衡水人民医院,1987 年 恢复为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现在,哈励逊大夫运送使用过的一些医疗器材和他 的部分遗物都还在这个医院使用和保存。1992 年,河北衡水哈励逊国际和平医 院成功举办哈励逊逝世和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 45 周年纪念活动,并与加拿大铁 尔生堡地区纪念医院缔结友好医院。1998 年,衡水市与加拿大铁尔生堡市结为 友好城市。

    1988 年,经研究决定,他的遗骨迁葬于开封烈士陵园。在此之前, 为寻找他的遗骨,开封市民政局先后召开五次座谈会,走访 20 多人,包括当时 安葬夏理逊的曾友山牧师等都无法确定墓的准确位置。以后,又使用考古洛阳铲、 地雷探测器和国家物探局的仪器进行探测,也没有结果。直到使用郑州地质学校 的一种先进仪器,才最终找到他的遗骨,经法医鉴定和向王荫圃、曾友山等汇报,最终确定为夏理逊遗骨。1988 年 1 月 4 日,邓小平同志题写的"夏理逊大夫纪 念碑"①与上海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章永浩所塑高 95 厘米的夏理逊大夫铸铜胸 像,在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生前在上海创办的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落 成揭幕。1 月 7 日,中外来宾及各界人士 1500 余人在开封举行夏理逊诞辰 100 周年活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黄华、来自加拿大的夏理逊亲友和加拿大驻 华使馆的代表参加纪念会,会上宣读了时任加拿大总理马尔罗尼的信。②同日, 夏理逊大夫墓碑落成典礼也在开封烈士陵园举行,邓小平为之题写"夏理逊大夫 纪念碑",薄一波题写"永远纪念为中国人民献身的夏理逊大夫"和"夏理逊大夫之 墓"③墓碑也一并矗立在烈士陵园。

    为纪念夏理逊大夫,1988年,加拿大成立夏理逊纪念基金会,由加中 友好协会会长坎贝尔担任秘书长。

    白求恩和夏理逊的母校多伦多大学也引为自豪,在医学院的大楼内还 悬挂着夏理逊求学时的照片,大楼的旁边是白求恩纪念馆。1984 年至 1988 年 担任驻华大使的墨斯先生曾经说,"夏理逊是一个人,活生生的人,夏理逊对人 的痛苦有极强的同情心,所以他尽最大的可能为中国的解放区人民做事。"④夏 理逊的老朋友,曾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主席的詹姆斯 · 格兰特高度评价夏理逊 说,"他的去世永远值得纪念,因为这是一种超出职责本身所要求的为中国人民 无私奉献精神的体现和为世界和平而献身的象征。他的精神将作为一个光辉的榜 样,永远激励我们所有活着的人为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而共同奋斗!"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和平战士【国际和平战士夏理逊的生平事迹研究】》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