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民法论文
  • 经济法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法学理论论文
  • 司法制度论文
  • 国家法论文
  • 宪法论文
  • 刑法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法学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正文 2019-09-23 09:08:36

    [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毛概论文]

    相关热词搜索:

    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毛概论文

    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毛概论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毛概论文篇一:《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身份标识,是中华 民族自立于世界的文化象征和思想理论前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 会凝聚起向上向善的蓬勃力量,有利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继承和发 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关键词: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 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我国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思想文 化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多元交叉的社会价值,亟待整合。

    这使得公民个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社会心理基础受到一定的冲击,造成社会的 震荡和人们心理上的失衡。因此,我们党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重大 时代课题。2012年11月党用“三个倡导”确立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观念,鲜明 响亮地提出了我们这个国家与民族的精神底色。既涵盖了社会生活的经济、政治、 文化领域,又包含党在精神层面的探索成果,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 局,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愿望。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 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该文件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 不断增强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全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意 志和决心。

    从“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的开展,到各地方“最美”现象的宣传 报道,再到央视“你家的家风是什么”系列调查,近年来,社会道德价值观调查在 各地陆续开展。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系统工程中,随着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入宣传与学习,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我们的思想, 不断形成精神共识,已经成为当前理论研究与广大人民群众实践活动中的重要问 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根本属性在价值层面上的集中体现,在社 会所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是有效引导社会思想潮流积极向上的 “助推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发挥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 从而形成全社会携手共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局面。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是人才 培养的摇篮,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智库,是传承社会文明的重要基地,涉及社会政 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统计公报》提供的数据:2013年,全国在学研究生179.4万,普通本专科在 校生1960.2万。高等教育规模逐渐增长,大学生数量持续上涨。高校大学生联系 着社会各阶层,是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群体和重要力量。在社会转型期, 我国经济社会领域发生了深刻变革,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和挑战。作为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大学生,他们 的价值取向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而且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精神文 明的建设。从2009年开始,“富二代”“官二代”“高富帅”这些新鲜词汇迅速在网络 上蹿红。主要来自网络的这些概念,已经成为公共话语,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使用。

    这些时髦词汇的兴起,引发了网上关于道德败坏现象的讨论。这些词汇的每一次 兴起,都是和一些引人注目的极端的社会性事件联系在一起的。甚至有人直接倡 导“人不为已,天诛地灭”,为无德行为辩护开脱。社会舆论如果容忍这种不道德 行为,“劣币驱逐良币”就会发生在道德建设领域。

    2013年5月同志在参加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举行的“实现中国梦、青春 勇担当”主题团日活动时强调,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 青年强则国家强。一个时代的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 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大学生有理想信念、有责任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 希望。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已成为各高校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 内容。大学生在进行专业课学习的过程中辩证逻辑思维日趋成熟,独立性和批判 性增强,但是没有牢固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仍然具有较大的可塑性。

    只有当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得以提升,才能真正成为符合国家与社会发展要求的 高素质人才。儒家经典著作《大学》开篇即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高校人才培养关系着一个国家未来发展,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希望。

    高校理应成为正确价值观的源地,成为社会伦理和道德的高地,成为社会行为的 示范基地,成为当代精神文明的辐射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高校思政理论课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教育的课程体系与教学体系,具有 普及传播、教育引导和价值实践等特点和功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是高校教育的本质要求,这有利于解决当前大学生政治信仰模 糊、道德观念世俗化、价值取向多样化等问题,对推动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和健全 人格的形成具有导向和引领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社会先进文化建设。文化软实 力来自于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生命力,代表着社会成员的共同价值 取向与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身份标识和文化内 核,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文化象征。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争夺文 化领导权、信息发布权等“软实力”成为现阶段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文 化软实力的竞争,本质上是不同文化所代表的核心价值观的竞争。2014年2月24 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同志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 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抛弃传统、丢掉根本, 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同志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 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 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儒、墨、道、法是我国先秦时代产生的社会 思潮和学术流派,对中国文化的历史铸造也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礼义廉 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古人留下来的道德规范和价值理念,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民族基础,是我们整个民族共同信奉的道德规范。中 国传统儒家思想所倡导“忠、孝、仁、义、礼、廉、耻”价值观的内容,为中华民 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马克思说过:“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 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 变成物质力量。”这说明物质力量同精神力量虽然不能等同,但是两者是能够相 互作用、相互转化。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 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属于意识形态上层建筑范畴。马克思主义以社会 进步和人类彻底解放为标准,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价 值观以个人价值与社会的价值内在统一为基础,要求主体在进行价值选择时,要 尽可能做到对个人负责与对社会负责的统一,增强个人对集体、社会、国家的责 任心和义务感。“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 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核心 价值观是我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根源。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加强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 性发展,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 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化的代 表,并引领文化的发展方向。文化的生命力、吸引力正是通过核心价值观得以体 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提高我国先进文化影响力,有利于 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从而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竞争力,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权,逐步打破西方的话语垄断、舆论垄断,维护国家文化利益和意识形 态安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毛概论文篇三:《法治社会建设与大学生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 中共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这24字核心价值观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 中表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则首次以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全面依法治国这 一基本治国方略。在此法治社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 望,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应坚定不移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投身于法 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建设中去,勇于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 使命。

    一、法治社会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重要性 (一)法治的内涵 法治,顾名思义,即根据法律来治理国家。法治是与人治相对立的一 个概念,人治是根据统治者个人的意志来管理政权实行政治统治,在此治理模式 下一个国家之治乱,完全取决于统治者贤能与否,这种体制由于缺乏对权力必要 的限制与制约,极易导致专制与独裁。人治强调个人权力在法律之上,而法治理 念却与之相反,法治要求以法律作为处理国家事务的最高权威,任何组织与个人 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法治包含形式意义和实质意义上的法治。前者要求国家 建立公正的法律制度和良好的法律运行机制,后者则更加注重制度本身所体现出 的“法律之上”、“权力制约”的精神和原则,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中国作为 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要想实现经济的迅速腾飞,提高自身的国际地 位,增强自身的国家影响力,就必须要有一个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高效的行政 管理体制、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法治的保驾护航,随着法治 建设的日益发展与完善,我国必将走上一个新台阶,早日实现亿万人民所期待的 “中国梦”。

    (二)法治处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核心地位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内涵, 涉及面相当广泛,但是如果从社会意识形态层面分析,无非体现了道德、政治和 法律三个方面的内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就是进行道德建设、政治 建设和法治建设。在这三者中,法治建设处于核心地位。英国著名法学家、新分 析法学派的代表人物哈特曾经说过:“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法律本身就与道 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尽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道德调整的范围远远比法律所调 整的范围要广,但是道德是通过人的良知、内心信仰或者社会舆论活动等来制约 人的行为,其最终只能诉诸于一种内在的自我约束,缺乏法律所拥有的以国家暴 力为后盾的外在强制力,因此许多道德问题要以硬性的法律规则作为支撑才能更 为顺利的得到解决。其次,法律与政治的关系更是异常密切,法律本身就是统治 阶级进行政治斗争的有力手段之一,法律和统治阶级的政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一方面,法律使政治权力获得并维持足够的合法性;另一方面,为防止政治权力 的肆意扩张,也需要把政治活动纳入法制轨道,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基 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法治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在依法治 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指导下,在高校大力推行法治文化建设,不断加强大学生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对于加快我 国法治建设进程,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法治社会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所面临的挑战 十年文革将新中国所建立起来的法治成果破坏殆尽,改革开放后,邓 小平同志开始着手恢复我国的法治建设工作,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法治 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我也应当看到当前我国法治建设工作 中存在的一些缺陷与不足。一些西方的错误思潮以及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给大 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一)西方错误思潮带来的挑战 不可否认,“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价值观具有明显的进 步意义,对推动我国法治化进程,加速我国社会发展,提升百姓生活质量起到至 关重要的作用,也为我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西方的这套价值观并非完美的契合我国的基本国情,许多 西方敌对势力通过在我国高校强行灌输西方的价值观念,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意识 形态,试图诱惑和拉拢中国当代青年,以期实现对社会主义中国进行和平演变的 图谋。近年来,在我国法治建设领域出现了一些唯西方马首是瞻的倾向,一部分 专家学者受到西方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例如,有一项针对教师群体的调查表明,首先,对于“西方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就是人类的普世价值”这一观点,赞同 或比较赞同的高校教师有31%,而不太赞同或不赞同的为40%;其次,对“中国改 革就是向西方价值观靠拢”这一观点持赞同或比较赞同的教师为10.7%。持不太赞 同或不赞同的为64.6%;最后,赞同或比较赞同“只要老百姓日子过得好,姓‘资’ 姓‘社’的问题不重要”的教师为43.2%,不赞同或不太赞同的为33.5% 。这些情况 表明某些教授专家主张全盘移植西方的法律制度,不光要学习西方的“自由”、“平 等”等法治理念,还要照搬美国的多党制和三权分立制度,他们并未充分考虑中 国的特殊国情,模糊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界限,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上给大学生树立了一个不好的榜样。

    与此同时,西方的新自由主义大力宣扬个人自由至上,导致很多青年 人在社会生活中极力“张扬”个性,追求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将个人自由、个人 利益永远放在第一位,至他人、集体的利益于不顾,严重丧失了应有的社会责任 感。久而久之,社会矛盾将日益激化,违法犯罪现象也将随之增多,我国的法治 建设也将受到严重破坏;另一方面,新自由主义者大力推崇西方的私有化观念, 严重误导了大学生的社会主义公正观、平等观,使其一味的追求自身物质财富的 不断增长,弱化其对社会弱势群体的道德义务感,不利于我国逐步缩小贫富差距, 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理想。

    (二)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带来的挑战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异常宝贵的精神财 富,但是,我们在充分发掘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发现许多传统观念与 现代法治格格不入,甚至严重阻碍了现代法治建设的发展。具体到高校,传统文 化中的消极因素――“官本位”思想、特权思想、关系本位观念等,都对大学生认 同和践行社会主义公正观、法制观、民主观等带来一些影响。

    一方面,中国历朝历代都以小农经济为主体,重农抑商一直是基本国 策,老百姓一辈子就守着一片土地过活着,再加上中国地大物博,一切生活资料 和物质财富都可以自给自足,这就难免会产生一种自满、保守的氛围,人们也就 慢慢失去了自主创新能力,这不仅使得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 主义国家,而且在法治建设领域也缺乏中国的本土特色,更多的是单纯的借鉴西 方先进的法律制度。因此,当中国的乡风民情与西洋的法律规范发生冲突时,出 现一些违法乱纪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另一方面,儒家文化中的“尊尊”、“亲亲”是传统社会道德的主流观念, “三纲五常”确立了君、父、夫的主导地位,每个人一生下来就被教导要服从长辈, 不得以下犯上,这就抹杀了个人人格的独立性,这种长期以来建立的封建等级制度从根本上杜绝了平等、民主等法治观念成长的土壤,无论如何也发展不了人们 的民主意识;其次,传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费孝通先生曾经说过:“‘我们大 家都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说么’――这类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 会的阻碍。”在如此的熟人社会只凭一些约定俗成的乡约民规就能良好的运转下 去,并不需要真正意义上的法律。

    最后,“官本位”的思想日益严重,“有权就有钱”似乎成了人们的一种 思维定势,各种贪污腐败、滥用职权现象层出不穷,托人情、走后门更是司空见 惯。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调查更好地认识这一点:樊浩等人以“您认为当前社会” 为题向大学生提问,以此了解他们对当前社会的评价情况,结果,大学生们把“关 系社会,没有关系办不成事”作为第三重要的选择;而在对“您认为当前社会一个 人的成功主要靠”的回答中,约有43.0%的人选择“家庭关系”,这在所有选项中排 名第二。这说明“拉关系”这一封建余毒在当今社会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影响力,这 无疑会阻碍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公正观,成为我国法治建设道路上的绊脚石。

    三、法治社会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存在的问题及其 归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在 法治建设领域却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主体,绝大部分 关心祖国的繁荣昌盛,注重提高自身的个人修养,向往自由、追求全面发展,但 是仍有少部分大学生在法治观上,仍然存在着认知冲突和知行脱节的问题,这必 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当代大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儒家文化一直教育人们要秉持“隐忍”的品行,“少讼无讼”早已 成为一种传统美德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记忆深处。中国自古就有“和气生财”的说 法,遇事都喜欢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遇到法律争议也总喜欢谋求私了,到法院 打官司反而成为了一种为人所不齿的行为。而在西方,遇到争议事件,人们首先 想起的就是诉诸法律手段,也难怪西方人老是说我们中国人法制观念淡薄。如何 化解这种传统与现代的认知冲突成了大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 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认知与实践并非一回事,随着法学教育的 不断深入,大学生们已经开始慢慢认识到法治在个人成长生活中的重要性,也开 始慢慢具备了正确的法治观念,可是一遇到具体情形时,许多大学生的态度却发 生了根本的转变。我们可以从以下的调查中得到比较具体的认识,这个调查的问题是“当买到假冒商品时,是自认倒霉,还是到消协投诉”,其中,有52.54%的大 学生回答“自认倒霉”,只有32.6%的人回答“到消协投诉”。可见有相当一大部分 大学生在真正面临侵权时,并没有坚决的拿起法律武器去捍卫自己的利益,在法 治观上还存在着很严重的知行脱节的问题。

    (二)当代大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存在的问题归因 为了方便大学生更好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探究这些问 题的成因,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少数党员没有发挥先锋模 范作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法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对权力缺乏必要的监 督与制约,导致当时党内腐败成风,许多党员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大肆侵吞国家财 产,充实个人腰包。随着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贪腐情况有了很大的好转,不过 依然有不少党员同志藐视党纪国法,顶风作案。这些党员干部的行为和表现对众 多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造成了恶劣影响;其次,随着近几年就业压力的不断扩大, 许多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窘境,随之而来的住房以及发展的巨大压力更 是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如果连最基本的温饱都解决不了,又怎么能奢望他们去 追求更高层次的价值理想呢国家必须要多加关注大学生的利益诉求,为他们的就 业、生活提供制度保障,避免社会贫富差距过分拉大,以免动摇大学生对社会主 义制度优越性的坚定信念;第三,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 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今社会上一些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不光养成 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生活习惯,更使得孩子法治意识淡薄,李天一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孩子从小就过着这种自私自利、目无法纪的生活,长 大后又怎么会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爱国敬业的好公民呢第四,中国的家长为了让 孩子能在高考中脱颖而出,总给孩子灌输一个观念:“上了大学之后随便你怎么 玩。”当今的许多大学生似乎真把大学当成了学习的“终点”,由于厌倦了初高中 填鸭式的学习,因此大学便成了他们玩乐的天堂,再加上中国的这种教育模式使 得大学生在接受初高中教育时,只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对社 会事务知之甚少,缺乏一定的生活阅历,心理和思维发展还未完全成熟,这就极 易导致大学生受一些错误的社会思潮以及不良的社会风气的影响,加之与其父辈 相比从小就生活在一个相对安稳舒适的环境中,普遍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这必 然会减弱部分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情。

    四、法治社会视域 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途径探析 基于上文分析,可以得知法治处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心地位, 因此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首先要树立法治信仰,锻炼和培养自己的法治思维,进而内化到实践行动中去,积极投身于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 府的建设中,为我国全面建成法治国家奉献出一份力量。

    (一)培植大学生法律信仰,增强对法治价值的认同感 美国法学家伯尔曼在《法律与宗教》中认为法律如果没有被信仰,就 是形同虚设。然而在当今中国社会,没有法律信仰的大学生却比比皆是,究其原 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中国几千年的传统社会一直都是一种人治社会, 皇帝的圣谕往往比制定的法律更管用,法律有时候因为受到权力的干预而不能给 民众带来所预期的利益,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法律的权威性,长此以往,就 慢慢形成了一种权大于法的局面,人们相信权力胜过法律。长期受到这种权力本 位思想的影响,大学生很难培养出坚定的法律信仰;第二,自古以来,法律就被 当作一种治理国家、维护社会稳定的工具来对待,统治者只知道制定出法律政策 并保证其得以实施,普通民众则只需要按照法律规则来办事,二者都缺乏对法律 自身价值的深刻认识,许多民众并不了解自己究竟享有哪些权利应当承担哪些义 务,这种对法律内在价值的忽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人们法律信仰的建立;第三, 现行立法技术还不完善,部分法律之间存在一些自相矛盾的地方,导致人们在指 导自身行为时感到无所适从,这从某种程度上破坏了法律自身的权威,使得法律 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大打折扣;第四,中国的许多大学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生 活阅历相对缺乏,在法律虚无主义等一些消极因素的冲击下,容易受到误导,产 生对法律的抵触情绪,不利于法律信仰的树立。

    要想使法律信仰在大学生的心目中扎根,就必须首先培养起大学生对 法律的信任感和守法精神。第一,要建立良好的法律制度并坚决的贯彻实行,真 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断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与制 约,彻底根除大学生脑海中的权力本位思想;第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让大学 生们清晰地知道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了解法律规则背后所体现的法治精神, 摒除一些错误的法律思想,从而发自内心的认同法律,遵守法律;第三,加强立 法工作,建立相对完善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使不同部门法律之间能够完美配合, 增强法律的权威,增进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任感和认同感。

    (二)落实各项法律规章制度,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在一个健全的法治国家中,法律应当具有至上的权威,这不仅意味着 平民百姓要遵纪守法,还意味着执政者行使公权力也必须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 而不能恣意妄为。首先,共产党作为我国的执政党,自身要起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许多 党内领导掌握着政治、经济、文化的话语权和社会资源,其一举一动都备受社会 大众的关注。今天的大学生从小就被教导要跟着党走,多学习党员同志优良的道 德品质,可是如今在少部分党政领导中出现了严重的伦理道德和政治道德滑坡, 他们目无法纪,到处以权谋私、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周永康、令计划等人就是 很好的明例。这些党员干部的行为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极大地损害 了共产党的光辉形象,倘若大学生们以这些“党员”作为自身的榜样,我国未来的 法治建设势必会一败涂地。因此,为了贯彻依法执政的治国理念,广大党员同志 要从自身做起,坚决不能触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为大学生们树立起 勤政敬业、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的榜样。

    其次,在制定出完善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同时,要将我国的各项法 律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将这种人人守法的法治理念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

    目前,出于种种原因,民众在遇到日常纠纷时,往往选择规避法律,或者根本就 不诉诸于法律,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自己利益受到侵犯时,并不知道拿起法律武 器保护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法律往往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为了避免这种法 律形同虚设的尴尬局面,相关执法部门必须全面推广法律实施的范围,加大执法 的力度,在社会上营造出一种“遇事找法律”的良好的法治氛围。

    最后,在网络和媒体日益发达的年代,大学生可以足不出户就搜罗到 社会上的方方面面的事物,很大程度上增长了自身的见识,但与此同时,网络上 的一些负面消息以及媒体的一些负面的宣传报道也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 念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每天打开网络页面或者翻开报纸的一隅,我们似乎总是可 以看到各种违法犯罪的事件,杀人抢劫、暴力执法、贪污腐败之类的字眼几乎随 处可见,而且这其中许多报道都是经过了媒体的后期处理,夹杂着一些媒体人员 的偏见。为了减少这些违法犯罪事件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政府应当静化舆论 环境,多宣传报道一些积极向上的先进事迹,为当代大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法治 舆论氛围。

    (三)加强高校法治文化宣传教育,大力开展法治文化建设活动 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法治宣 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高校作为法治文 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必须担负起向全校师生宣传法治教育知识和营造法治建设良 好氛围的重担。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在中国各大高校里,许多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主要是通过法治课堂教育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 课来获取相关的法律知识,这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深刻领会法治精神的要求。因 此,可以单列一门法治教育课,并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一些案例内容,不仅可以提 高学生对法律的兴趣,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法律在具体实践中如何操作的认识;第 二,校园可以利用媒体和自媒体多渠道的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比如通过校园广播 台及时向学生解读一些中央的法律文件精神,利用微信公众号推送一些法治小故 事,告别以往的单纯说教模式,尽量从一些师生感兴趣的法律热点问题作为切入 点,提高其对法治问题的关注度,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第三, 学校可以邀请一些法律专家学者来学校开展法治讲座,让大学生在法律专家的引 领下加深对法治的理解与认识。同时可以举办一些法治辩论赛,让同学们在相互 辩论中分享各自对法治精神的一些独到见解,在彼此智慧碰撞的过程中共同领会 法治理念和精神。

    五、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强国之基。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核心思想,其实质就是在依法治国的基本治国方略下,不断推进科学立 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进程,在全社会树立起法律的至高权威, 让一切社会活动在法治的规范下有条不紊的开展下去。青年大学生作为共产主义 事业的接班人,必须要树立起坚定的法治信仰,不断提升自身的法律意识,培养 遵纪守法的法治理念,处处维护法律的尊严与权威。只有这样,我国的法治建设 才能取得不断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得到高效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中国梦”才能变成现实。

    1.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意义探讨论文 2.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3000字 3.中国梦为主题的毛概论文1500字 4.社会主义本质论文 5.中国梦毛概3000字论文6.个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毛概论文]》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