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民法论文
  • 经济法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法学理论论文
  • 司法制度论文
  • 国家法论文
  • 宪法论文
  • 刑法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法学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地方院校大学生就业保障制度... 正文 2019-10-19 07:40:34

    地方院校大学生就业保障制度研究|就业保障制度由什么构成

    相关热词搜索:

    地方院校大学生就业保障制度研究

    地方院校大学生就业保障制度研究 就业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亦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核心问题。

    我国政府多年来十分重视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的优 先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以此缓解就业压力。但从根本上解决,更需要制 度的保障。因此,构建、创新高校大学生就业保障制度,对缓解当今大学生就业 难问题,推动高等教育不断深化改革,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和实践价值。

    一、高校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演变 大学生毕业生是当今就业队伍里的一个最为庞大的群体,在整个社会劳动 力就业市场吸纳力相对不足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压力在逐年增大。大学生就业 难已经成为我国劳动力就业市场中的突出问题,已成为当下我国政府关注的焦点。

    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政府先后出台了相关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我 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经历的几个阶段如下:第一阶段,计划经济时期的“统包统分”, 这种就业政策是与我国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在当时的历史时期发挥了重 要作用,对社会稳定和宏观调控人才有了一定保障。然而,这种就业政策也有其 不利之处,表现为:一是剥夺了高校自主权,高校不能及时得到市场用人信息的 反馈,失去了适应市场的主动力。二是束缚了企业用人机制的完整性,企业在吸 纳人才时处于“等、靠、要”的被动局面,用人单位自主权和毕业生的选择权都处 于被动状态,造成了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三是削弱了毕业生的积极性和 创造性,考入大学意味着端上了“铁饭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竞争意识不强, 高校和用人单位机械的输出和接收也失去了发展动力。第二个阶段,高等教育体 制转型时期,由“供需见面”到“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这种就业政策对大学生和 用人单位是一种双赢,人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但出现的问题也不少,比如大学 毕业生流向不合理,经济发达地区、国有大企业、待遇丰厚的用人单位出现了供 大于求的竞争局面,而偏远地区,待遇条件不理想的用人单位则出现了人才资源 不足的状况。第三个阶段,市场为导向的自主择业阶段,这个时期大学生就业制 度转向了以市场为导向的新阶段。近几年,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我国 政府为了切实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出台了诸多就业政策。2007年,由教育 部、人力资源等五部委共同出台了“五项政策”:一是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偏远地区 就业给予优惠政策支持;二是完善高校毕业生的社会保障体系;三是要求高校成立 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四是完善就业工作评估体系;五是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以上 积极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对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二、影响地方院校大学生就业保障的因素分析 (一)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变化因素。众所周知,经济的发展对就业形 势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依据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参考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得 出,经济增长与失业率之间成负相关的变动关系。经济发展既是国民经济总量增 长的过程,也是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的过程,又是反映就业状况的过程。20世纪90 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科技进步,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技术 的进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迫使劳动力发生转移,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然而, 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也会给就业市场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产业结构因素与就业息 息相关,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二)高校和用人单位因素。1.高 校专业设置不合理。近年来,许多地方高校缺乏充分市场调研,在专业设置上不 顾市场需求,仅从招生角度出发,盲目增设一些所谓热门专业,造成人才过剩, 使得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因此,专业设置的不合理,也是当今大学生就 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2.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目前,我国高校教育模式 仍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这与企业用工需求是 不相符的。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更加需要的是能力型人才,即专业 基础知识扎实的同时,还要具备沟通、协调、实践等能力。因此,高校的人才培 养模式应以市场和企业需求为导向,逐渐以培养知识型人才向能力型人才转变。

    3.高校就业指导体系不完善。从整体上来看,许多地方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只 行使管理职能并未发挥其服务职能,对毕业生缺乏有效的指导,没有给予毕业生 足够的走入社会推销自己的求职技能训练。

    三、促进地方院校大学生就业的对策与建议 (一)政府层面。第一,地方政府要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关注度,鼓励地方 院校大学生多渠道就业。地方政府必须加大就业政策的扶持力度,通过放宽创业 和投资环境,完善和落实市场准入、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整合社会资源着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有学者认为,促进地方院校大学生就 业创业应搭建五大平台,即政策支持、资金扶持、能力培训、创业孵化、信息咨 询。第二,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保障制度。构建地方院校大学生就业保障机制应 从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完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制度、建立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制 度、培养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制度。第三,加大就业 信息渠道建设,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的衔接。加大社会关注度,整合社会力 量拓宽就业渠道,形成社会支持网络,保障大学生平等就业;信息化时代,要求 学生就业信息更加广泛,渠道更加多样,才能足以满足当下大学生就业问题,这就要求政策的有力支撑,为就业提供更为精准而人性化的就业氛围,同时又不失 去大学生就业的本质,进而实现社会人才的需求,共同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作 出更多的贡献。(二)社会层面。第一,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结 合,在实施宏观调控、经济结构调整时优先考虑扩大就业,整合资源增加大学生 就业岗位。第二,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促使产业结构升级与扶持就业创业相 协调,积极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基层、中西部和中小企业就业。(三)学校层面。第 一,改革地方院校招生政策,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招生计划,适时调整专业、招生 人数和课程设置。使高校人才培养输出与市场需求趋于合理,逐步实现人才培养 与社会需求趋于平衡。第二,深化教育制度改革与促进就业政策相结合。转变高 校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建立健全大学生综合素 质评价指标体系并强化落实。第三,完善地方高校就业指导培训体系及就业见习 制度。地方高校应尽快建立完备的职业指导体系,大力发展职业培训,使毕业生 尽快适应经济转型,有效防止结构性失业,缓解新增就业压力。第四,地方院校 应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制定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的发展目标和策略, 真正实现“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为大学生大学生活学习,提供更为科学的 教育,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深化理论的过程,要求就业指导队伍必须具备扎 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进而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四、地方院校大学生就业保障制度创新的对策与建议 (一)改革经济与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状,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经济和科技发展不但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充分的就业信息和便捷的求职渠道,还可 以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包括人力资源市场的制度改革, 制定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从社会的角度看,用人单位要严格执行和落实政府出 台的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完善用工制度和就业保障制度。(二)改革高校教育模式, 加强就业指导。地方高校的课程和专业结构要适应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 革的需要,要注重实际需求,将市场需求与大学生所学知识相结合,着重培养学 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培养过程中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就业观念,使学生对当前就 业市场状况有准确的认知和科学判断;建立全程性和系统化的高校就业指导体系, 为本校学生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就业前培训,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求职 技巧;充分发挥校内、校外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三) 建立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制度。以创业带动就业,是扩大就业的一个有效途径,是 新时期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主要任务。制度建设方面应考虑以下建议:一是适当 放宽对大学毕业生创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凡是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都应向 大学生开放。二是要规范和简化各类涉及大学毕业生创业的行政审批程序。三是完善各类扶持政策。积极落实并完善有利于大学毕业生创业的税收优惠、资金补 贴、场地安排等扶持政策。(四)建立和完善失业调控和失业保险制度。当下,大 学毕业生失业风险处于一种增加的趋势。这既是学校的责任,也是政府和社会的 责任,国家经济的良好运行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协调与配合,因此,政府的引导作 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从制度层面上提出以下建议:一是要建立失业预警机 制,其目的是建立失业信息反应机制,以缓解失业所带来的社会压力,建立失业 预警制度是我国促进就业和治理失业,保持就业形势稳定的长效机制。二是完善 失业保险制度,建立失业保险与促进就业联动机制,对大学生失业保险可实行“先 赋予权力,再旅行义务”的政策。三是完善失业登记制度。失业登记是就业服务 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实践证明,大学生就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成熟, 离不开政府、社会和高校的支持与协作,只有充分发挥出各自责任主体的优势, 才能更好地保障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

    作者:张学秋 单位:鞍山师范学院文学院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地方院校大学生就业保障制度研究|就业保障制度由什么构成》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