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基本理论论文
  • 成本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市场营销论文
  • 秘书文秘论文
  • 档案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论文
  • 管理其它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管理学 > 基本理论论文 > 【司法鉴定现状研究管理论文... 正文 2019-12-12 07:25:05

    【司法鉴定现状研究管理论文】 司法鉴定现状

    相关热词搜索:

    司法鉴定现状研究管理论文

    司法鉴定现状研究管理论文 司法鉴定是在诉讼过程中,对于案件中的某些专门性问题,按诉讼法的规 定,经当事人申请,司法机关决定,或司法机关主动决定,指派、聘请具有专门 知识的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对专门性问题作出判断结论的一种核实证据 的活动。简单地说,司法鉴定就是侦查、起诉、审判等诉讼活动中依法进行的鉴 定。作为司法证据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司法体制改革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1998年国务院明确赋予司法部指导全国“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工作”,这是我 国法制建设是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改变现阶段我国司法鉴定现状,适应依法治 国方略的需要,推动我国司法体制改革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今年我市市级机构 改革中,也在司法行政机关中增设了“司法鉴定管理处”,明确赋予了“指导全市 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工作”的职责,司法鉴定统一管理模式也在我市呈现出 积极探索、稳妥推进的新局面。作为司法行政系统中的普通一员,本人就我国司 法鉴定工作的历史发展及现状、存在主要问题及改革完善作尝试性的探讨。

    一、司法鉴定制度历史发展与现状 (一)西方司法鉴定制度的起源与完善 鉴定活动是随诉讼活动产生的。国家的司法职能出现以后,由于诉讼活动 的开展,便有通过鉴定提供证据和审查证据的客观要求。

    西方国家的司法鉴定制度起源于封建社会初期。有史料证实,司法鉴定在 16世纪就被纳入法典。1532年,德国的《加洛林纳法典》219条当中有40条涉及 到对鉴定的规定。

    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期,西方国家由于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促进了司 法制度的大变革,其中的刑事诉讼制度由纠问式向控告式转变。许多国家(如英 国、法国、德国等)相继制定了适合于资本主义社会需要的较为完备的刑事诉讼 法典,其中对于鉴定问题作了与过去有诸多不同的具体规定,如鉴定的申请权、 鉴定决定权、鉴定主体资格、鉴定程序、鉴定结论的效力等均写入了法典,体现 了与资本主义司法制度相适应的特点。这是现代西方国家司法鉴定制度的雏形。

    20世纪以来,无论是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国家,对自己的诉讼法典至少 进行过3次以上的修订增补,其中关于鉴定问题增补的条款与内容不少。主要集 中在鉴定对象、鉴定机构、鉴定标准、鉴定活动方式、鉴定结论的评断、鉴定人的权利义务与责任等适应现代法制需要的深层次问题上。反映出鉴定制度改革的 时代特点及与司法制度发展的同步性、层次性。有的国家为了实施诉讼法中关于 鉴定的规定,还制定了单行的鉴定法规或鉴定条例。如美国1937年制定的《统一 鉴定证言法》等。

    (二)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的发展现状 根据史料证实,我国最古老的鉴定活动产生于距今两千余年的奴隶社会。

    在周朝就有了为诉讼服务的伤害鉴定。封建社会鉴定手段较为普遍,鉴定的对象 和范围也较宽,并制定有许多法规。秦汉以后,法医鉴定、笔迹鉴定、文书鉴定、 痕迹鉴定逐渐兴起与扩大。我国唐、末时期,鉴定制度发展到较为完备的程度:
    唐代将鉴定人“作虚假结论依罪受罚”加以法定化;
    宋代的法律规定了鉴定官员的 身份与职责、检验内容、检验记录的格式等,说明鉴定管理制度有了雏形。

    我国现代司法鉴定制度确立于本世纪初期。1906年《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 (草案)对鉴定问题作出规定,但这部法典末获得批准。1907年清政府颁布了《各 级审判厅试办章程》,此中对鉴定作了较多的规定,仅鉴定人就有2条:“凡诉讼 上有必须鉴定,始能得其事实真相者,得用鉴定人”(第74条);
    “鉴定人须由审判 官选用,不论本国人或外国人,凡有一定学识经验及其技能者,均得为之”(第75 条)。1928年国民党政府颁布了《刑事诉讼法》,对鉴定作出了较具体的规定。

    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司法鉴定工作有很大发展,在处理各类诉讼案件中 起了积极作用。五六十年代公检法机关,根据当时的法规和各自办案的需要,分 别制定了部门鉴定工作细则,作为不成文的“习惯法”共同遵守。1979年颁布了《中 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对刑事鉴定作了原则性规定,1996年在修订的《刑 事诉讼法》中又对伤情和精神疾病的医学鉴定作了增补。1989年和1991年正式颁 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对民事 鉴定和行政鉴定问题作了规定。

    50多年来,我国立法、司法、执法活动都经过十分艰难、曲折的历程,法 制基础薄弱,作为诉讼制度中一个微小组成部分的司法鉴定制度无疑较显稚嫩。

    二、我国现行司法鉴定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司法鉴定工作一直被作为司法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在侦查、审判工作中 得到较多运用。建国以来,我国每年鉴定案件由最初几万件上升到近几年来的近百万件,司法鉴定在为处理各类案件提供线索、收集证据、审查核实证据和保护 公民合法权益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技术建设角度来说,这项工作发展 速度很快,尤其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30年中,在社会主义法制建 设的推动下,司法机关加强司法科技建设,把“科技强警”、“科技兴检”、“提高 办案的科技含量”作为业务发展战略,具备了与其他业务建设相应的规模。但从 法制建设角度来讲,司法鉴定工作显得滞后,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司 法鉴定制度存在多种弊端,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司法鉴定的法律制度较为滞后 1998年以来,在司法鉴定工作改革过程中司法部根据国务院职能配置,颁 布了《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和《司法鉴定人管理办法》两个规范性文件, 规范了面向社会鉴定机构的设立条件、鉴定人的资质条件等准入标准;
    黑龙江省、 重庆市、吉林省、四川省结合本地实践,先后出台了司法鉴定地方性法规,有力 地推动和规范了上述地区的司法鉴定工作。但从全局上看,我国至今没有一部全 国统一的司法鉴定法,对司法鉴定的法律规定分散于三大诉讼法中。由于没有规 范司法鉴定的统一法律,只有各部门规定的调整特定范围的司法鉴定规则,存在 的突出问题是:鉴定的标准和效力层次无统一规范,鉴定的程序和方法无统一规 则,鉴定的受案范围无统一标准;
    鉴定的执业分类无统一规定;
    鉴定的管理无统 一的主管部门,鉴定的法律责任无统一的确认体系等等。于是,国家各司法机关 因司法工作具体操作急需,相继制定了一些调整司法鉴定购规章性文件:比如公 安部制定的《刑事技术鉴定规则》、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的《法医工作细则(试 行)》,最高人民法院下发的《人民法院司法鉴定工作暂行规定》,还有最高检、 最高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的《精神疾病鉴定暂行规定》和《人体轻伤鉴 定标准》、《人体重伤鉴定标准》等,这些规定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司法鉴定 领域无法可依的困扰,对于本部门的司法鉴定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但总的来 说难以解决根本问题。循其原因主要是:
    1、这些规定的效力从本质上讲只适用本部门。比如最高人民法院以法发 [2001]23号文件形式下发的《人民法院司法鉴定工作暂行规定》,本人与辽宁六 合律师事务所刘洋飞律师的观点相同,即从文件本身的性质来看其不是司法解释, 而是法院内部管理制度,与其他行业、单位的管理制度的性质是相同的,对外没 有法律效力。该规定第4条“凡需要进行司法鉴定的案件,应当由人民法院司法鉴 定机构鉴定,或者由人民法院司法鉴定机构统一对外委托鉴定”,的确带有明显 的部门利益倾向,当然也如同刘洋飞律师所述:违反了当事人意志自治原则,侵害了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机构的平等竞争权,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所以从 法理上讲由于这些规定仅适用于本部门,不具有普遍效力,同时诉讼活动也不仅 仅限于某一个系统,一旦诉讼推进到新阶段,由于各部门各有自己的规则,往往 会出现相互扯皮、重复鉴定的情形,使司法鉴定的公正性受到损害。

    2、这些规定限定了司法鉴定的主体范围。实践中鉴定对象的范围日益扩 大,使超出本部门规定范围的司法鉴定对象无法可依,使大量的民事、经济案件 找不到鉴定机构,或因当事人对鉴定机构的鉴定权有异议,而被拖延甚至无法裁 判。

    3、对司法鉴定机构的设立和鉴定人权利义务等规定参差不齐。由于各部 门的规定内容粗细不均,技术标准和法律水准不一,甚至失衡,往往会出现各行 其是,造成矛盾、冲突现象,难以适应诉讼领域的逐步拓宽,新型案件不断出现, 司法鉴定范围日趋扩大的新情况。

    (二)司法鉴定的管理体制尚不健全 当前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为保证侦查、检察、审判活动的顺利 进行,都建立了与本部门工作相适应的鉴定机构。由于公检法机关都分别设置了 鉴定机构而形成了各自为鉴的司法鉴定管理体制。这种“自侦自鉴”、“自检自鉴” 和“自审自鉴”的管理体制虽有有利于诉讼的某些阶段,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制约和 监督,行政干预和人情鉴定难以避免,违背了诉讼的原则,也降低了司法鉴定的 权威性,损害了司法公正。在司法鉴定各项制度的设置上存在种种不匹配和扭曲 的现象,一方面规定鉴定人同司法人员一样应实行回避制度,要求鉴定人中立于 双方当事人,以体现保持“中立鉴定人”的底蕴;
    另一方面又规定这些人员属于司 法机关内部人员,如列入司法机关人员编制、享有公职人员身份等,使鉴定人处 于不能中立的结构中,致使鉴定人的定位和实际处境相矛盾。一旦案件涉及司法 机关自身的责任问题,鉴定程序的公正性、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就难以保证。

    (三)司法鉴定的范围、对象无明确界定 司法鉴定的范围,一般是指司法鉴定开展的学科范围,其鉴定对象则是指 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在我国,《刑事诉讼法》第l19条至122条、《民事诉讼法 >第72条、《行政诉讼法》第35条对鉴定的范围仅以“与案件有关的专门问题” 一言概之,但对什么是“专门问题”法律上没有界定,也没有补充性法规作明确规 定。由于法律没有规定如何调整鉴定范围,致使实践中对该对象鉴定结论的证据效力无法律依据。

    (四)司法鉴定的运行机制较为混乱 当前,尤其是公、检、法等不同系统、不同层次的司法鉴定机构之间受理 鉴定的范围不明确。这主要是因为没有一套科学完备的有关鉴定受理的统一制度。

    在司法实践中,各系统、各层次的鉴定机构的鉴定受理工作普遍存在着随意性、 混乱性和重复性,只要有送鉴的,不管自己有无鉴定权,不管有无办案机关的委 托信,也不管是否属于自己管辖区域和是否有能力鉴定,更不管是否进行重复鉴 定,只要有利可图,就来者不拒,造成当前鉴定工作混乱无章,各鉴定机构之间 相互扯皮,对案件的起诉和审理产生了负面效应。鉴定结论的效力级别也较为混 乱,不同的鉴定机构就同一问题作出意见相反的鉴定结论的证明效力的确定无章 可循。尽管各级公、检、法、司以及部分院校设立了鉴定机构,可是其鉴定结论 的效力级别却未见国家有明文规定,也使得司法鉴定工作的秩序出现了严重的混 乱。

    (五)缺乏科学的鉴定人培训和考核晋升制度 健全和实施科学合理的培训制度,是进行司法鉴定工作的基础,而建立和 完善科学的、系统的考核晋升制度,则是不断提高鉴定人员技术水平,使鉴定事 业不断发展的必要途径。两者互为联系,互为影响。近几年来,在技术职称考核 晋升的工作中做了一些改进,对外语和计算机的能力与水平考核予以了相当的重 视,但对于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的考核,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完整体系,晋升 标准仅仅以学历和工作年限为主要参考,客观上形成了技术职称晋升就是论资排 辈,无水平高低、能力大小、贡献多少之别,影响了鉴定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和进取精神。

    我国司法鉴定制度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的一个重要原 因是我国自近代以来,接受大陆法系的法律传统、奉行职权主义的纠问式诉讼模 式,为了追求案件的实质真实,司法人员积极主动地提起追诉,因此在司法实践 中往往重实体、轻程序,忽视包括司法鉴定在内的证据法制建设等造成的。近年 来,我国通过修改民诉法、刑诉法,初步地改革了审判制度,审判实务上也正在 探索审判方式的改革,收到了一些成效。但由于受上述诉讼理念的束缚,对包括 司法鉴定在内的证据制度却未有大的突破,有碍于司法公正。因此,改革与完善 现行的司法鉴定制度,是我国诉讼领域法制化建设的必行之路。三、我国司法鉴定制度改革与完善之我见 兼顾公正和效率的价值追求以及保持与我国诉讼制度的协调统一是解决 这一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基于以上认识,对确立我国的司法鉴定制度提出以下主 要设想:
    (一)建立鉴定机构统一管理制度,确保司法鉴定严格的中立性和公正性 司法鉴定实质上是一种服务于司法诉讼活动的技术性活动,其功能是从科 学的角度帮助司法机关确认证据。这就要求司法鉴定必须居于中立的地位,从公 正的角度提出符合客观规律和科学认识的鉴定结论。因此,从司法公正的要求看, 司法鉴定主体不应当是执行诉讼职能的司法机关。在我国,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 院是刑事诉讼中执行控诉职能的一方诉讼主体,对其控诉主张承担举证责任。如 果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及其所属机构充任鉴定主体提供鉴定结论,并用作定案 的根据,无异于是用基于自身的主观认识并由自己制造的证据证明自己的诉讼主 张,这与其在刑事诉讼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执行的职能是不相符的,难保其鉴定结 论的客观公正。人民法院在诉讼中执行着审判职能,本居于诉讼的中立地位。对 诉讼证据进行审查判断是人民法院审判活动的重要内容,而诉讼证据的最终采信 权也归属于审判机关。如果人民法院既充当司法鉴定的主体,又行使对该司法鉴 定结论的审查判断权和采信权,就会有损司法鉴定的公正性。实践中,许多循私 枉法案的发生与审判机关的“自审自鉴”有一定关联。

    实现司法鉴定机构同公、检、法机关的分离,是司法公正的内在要求。同 时,这种分离也可避免司法鉴定机构的重复设置以及司法实践中的多头鉴定,符 合效率的价值准则。在实现司法鉴定机构同公、检、法机关分离的基础上,应将 司法鉴定机构独立设置,鉴定活动独立进行,司法鉴定管理权统一于某一职能部 门,这样更能保证鉴定结论的真实性,避免许多人为因素的干扰,保障司法公正。

    从西方国家实践和我国现情来看,我国司法行政机关独立于诉讼之外,对司法鉴 定的管理职能应全部交由司法行政机关行使。公、检、法各自专职司法鉴定机构 应逐步取消或移交地方并由司法行政机关统一管理。司法行政机关对司法鉴定的 统一管理应包括鉴定机构的设置、鉴定人资格的审定和取消、鉴定人的业务培训 和职称晋升、鉴定标准、程序、范围、对象的制定、对司法鉴定活动进行业务指 导和监督以及对鉴定人的必要奖惩等等。

    (二)设立四级专职司法鉴定机构,实行两级终鉴制度在司法鉴定组织体系中,司法鉴定机构应分级设置。本人认为应建立四级 专职制,即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县级司法鉴定机构。考虑到大量的一般性司 法鉴定案件在基层诉讼案件中产生,从方便组织鉴定、提高办案效率、降低鉴定 成本、加强属地管理等角度出发,县级、地市级司法鉴定机构的存在符合我国国 情。同时考虑到司法鉴定的严肃性、专门性和高技术性,对于一些在本地区、本 省、全国具有重大影响或重大疑难的鉴定案件可由省级、国家级司法鉴定机构鉴 定。

    四级鉴定机构在人员的职能结构、专业层次、鉴定范围以及鉴定结论的效 力上必须有所区别。

    在鉴级制度上,实行两级终鉴制,即每一审级可进行两级司法鉴定,对初 鉴定如有疑议,可申请由上一级司法鉴定机构进行复鉴定,复鉴定为该审级的终 局鉴定。这与我国的两审终审的审判制度相一致,也与司法职能的地域管辖相配 套,兼顾了诉讼的公正性与效率价值。

    (三)实行鉴定主体资格预先审定制度 司法鉴定所涉及的都是专业性很强的专门性问题,因而对司法鉴定机构和 鉴定人员的专业技能的要求是很高的。为保证司法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需要确认司法鉴定主体的资格。

    国际上对司法鉴定主体资格的确认主要有两种方式:大陆法系国家多采用 预先审定方式,即由有关机关预先确定享有司法鉴定权的人员和单位,并登记造 册。只有被列入名册的人员和单位才能受理司法鉴定。英美法系国家多采用法官 临时审定方式,即当事人选聘的鉴定人是否具备鉴定资格,由法官在诉讼过程中 临时确认。还有的国家是兼取两种做法,既由国家明确规定享有司法鉴定权的人 员和机构,又允许民间专业机构和人员从事司法鉴定工作。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司法鉴定主体资格的确认应采取预先审定的方 式。凡是专职司法鉴定机构都由司法行政机关统一审核确认、登记造册。其他可 以从事司法鉴定的机构及其鉴定人员的司法鉴定资格也应由司法行政机关预先 统一审定,并登记造册。对诉讼中涉及需要进行司法鉴定的专门性问题,均只能 由预先审定注册的法定机构及其法定人员进行鉴定。但是,对某些不常见的专门 性问题存在无鉴定能力的情况是难免的。对这类问题不得不由非法定机构、非法 定人员进行鉴定,这种情况下,建议其鉴定资格由省、部级司法行政机关组织专家委员会(或由省、部级司法鉴定委员会)安预定程序临时审定。

    (四)建立诉讼中司法鉴定的决定权、委托权由司法职能部门行使的制度 司法鉴定是由司法职能部门决定和委托,还是由当事人决定和委托,不同 的国家在立法上是有差异的。与职权主义诉讼制度相适应,大陆法系国家通常实 行由职能部门决定和委托鉴定的制度,而实行当事人主义诉讼制度的英美法系国 家,通常采用由当事人自行决定和委托鉴定的制度。

    从我国实情来看,虽然刑事诉讼法的修订和法院庭审制度的改革在一定程 度上吸收了当事人主义诉讼制度的某些做法,完善了三种诉讼职能的分工,双方 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地位有所加强,但整个诉讼制度的总体特征仍然趋向于大陆法 系的职权主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实行当事人委托鉴定制度,司法鉴定的公正 价值将难以实现,同时也有悖于效率的价值准则。因此,本人认为当前我国建立 诉讼中司法鉴定的决定权、委托权由司法职能部门行使的制度是适当的。

    在由司法职能部门决定、委托司法鉴定的情况下,当事人的司法鉴定申请 权和回避申请权应切实得到保障。当事人的司法鉴定申请权包括提请决定司法鉴 定申请权和复鉴定申请权。对当事人的司法鉴定申请,司法职能部门应予接受, 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也不得将自己对鉴定结论正确与否的判断作为是否接受当 事人申请复鉴定的根据。另外,应要求司法职能部门在委托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 人之前征求双方当事人对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意见,鉴定人在相同专业层次注册 人员中随机产生,鉴定人的人数应三人以上并呈单数,以此作为对司法职能部门 行使司法鉴定委托权的一种制约手段,制止可能发生的“暗箱操作”行为,以利客 观、公正地实施鉴定。

    (五)纠正立法失误,加快司法鉴定法治建设步伐 当前司法鉴定存在的种种不正常现象,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立法严重滞后, 司法鉴定呈现“没有规则的游戏”的状态,因而必须尽快制定“规则”,加快完善司 法鉴定法律制度,以此巩固司法鉴定体制改革中已经取得的成果,使司法鉴定工 作真正步入法治化健康发展的轨道。目前,司法鉴定立法工作已经有了突破,三 个地方性法规的出台、两个部颁规章的颁布以及部、省有关司法鉴定的一系列规 范性文件的制定,都为下一步的立法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我国在立法过程中, 一定要纠正以往立法上的失误。如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将“鉴定”作为“侦查章” 中的一节,与其他各项侦查措施并列,意昧着鉴定属于侦查行为或侦查活动。刑诉法上这种结构与条文并列的关系,属于立法上的疏忽或失误,导致侦查活动与 鉴定活动界限上的混淆,引起“自侦自鉴”和“依法回避”法律概念的争论。

    综上所述,改革与完善我国现行的司法鉴定制度,可以纠正与改变当前司 法鉴定实践中存在的主要缺陷和弊端,有利于促进鉴定结论这一特殊证据更加客 观、公正、科学与权威,使其在诉讼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为社会主义法治社 会服务。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司法鉴定现状研究管理论文】 司法鉴定现状》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