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药学论文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医学论文 > 【大学生盗窃行为心理分析论... 正文 2019-09-20 09:57:23

    【大学生盗窃行为心理分析论文】 大学生心理

    相关热词搜索:

    大学生盗窃行为心理分析论文

    大学生盗窃行为心理分析论文 大学生盗窃行为心理分析论文篇一 《大学生盗窃行为心理分析与研究》 摘 要: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由于得不到身边同学同 样的物质享受或对物质的过分追求,在自制力不强的情况下,出现盗窃行为,无 论在事前、事中还是事后,学生都存在巨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盗窃行为被发现 后,极有可能走向极端。如何进行事前警示预防,事后引导并重塑理想信念是排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课。

    关键词:大学生;困难家庭;盗窃;心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2-2589(2013)27-0244-02 一、典型案例中盗窃行为的情况 2009年的11月,接到学院大二女生宿舍楼有失窃的消息。经调查,丢 了一部手机及一些洗护用品。根据所丢物品,宿舍分布及盗窃时间,初步认为盗 窃者应该是同一楼层的女生。进一步根据所丢手机所拨打的手机号码,初步判断 是李某所为。最后通过核实确定盗窃者就是李某。李某是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在 辅导员眼里,她是一个很文静的女孩子,在班级和宿舍里有着不错的口碑。这样 一个女生做出这样的事情实在是非常令人吃惊的,辅导员通过与其长时间的交流, 发现她的心理的确存在一些不健康的因素。李某家住农村,姐妹四人,父母都在 农村务农,靠种地养活一家人。她是家里中最小的孩子,三个姐姐都是大学生, 大姐已婚,二姐正在读研,三姐大学刚毕业,从小受父母及姐姐们的疼爱是最多 的,可以说情感上她获得的关爱与关注比同龄人要多,但家里拮据的经济条件在 物质方面使她得不到相应的满足。进入大学以后,物质的诱惑对她影响很大,内 心也产生了很大的矛盾。一方面她想获得比较好的物质享受与家里的经济条件不 允许的矛盾;另一方面她约束自己的道德观与不正当追求物质享受的矛盾。正是 这两方面的主要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其心理的扭曲。盗窃事件被发现后,该 生感觉面子上过不去,甚至出现了自杀的念头。辅导员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 人”的基本原则,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理,同时最大限度地关注该学生的 心理承受能力。在两年多的关心与引导下,该学生已经走出阴霾,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习和生活,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二、采用多种有效方式,进行交流 (一)用多种方式进行师生交流,去细心观察学生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 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学生既然出现了这种问题,我们就要想 办法处理好这个问题。摆在辅导员面前的事情就是让学生毫无顾忌地坦然相告, 只有把自己的错误行为说出来,才是学生真正认识错误并想改正错误的正常心态, 同时这也是按照校规校纪给予从轻处理的前提。军训期间辅导员就与学生们天天 在一起,跟他们之间除了师生情之外还有友情。事情发生后,辅导员立刻找到该 学生,考虑到个人隐私及工作的缜密性,交流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进行。通过 交流对其家庭环境及成长背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鉴于其是首次犯错且偷盗财物 金额较小,经学院研究,按照校规处理后暂时保留其继续在校学习的机会。

    (二)用严格的校规校纪去约束学生 校规校纪是每个大学生在校期间应严格遵守的行为规范,是每个大学 生都应该熟悉的规章制度。开学初,辅导员都会集中组织学生学习《青岛科技大 学学生守册》。守册中明确规定了学生的行为准则,同时包括违纪行为及对应的 校级处罚。采用各种有效方式,让学生尽快地学习并熟知校规校纪。这对大学生 今后的行为有很大的约束作用。同时对出现违纪学生给予相应的处罚也就有理有 据,学生本人信服,其他的学生也会从中受到教育。对违纪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 和学习要特别的关注,其日常行为必须严格地遵守校规校纪的要求,倘若学生违 纪后再出现严重违纪情况,一定坚持“从严、从重、从快”的原则,果断处理,维 护校规校纪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三)用鲜明的现实案例、惨痛的教训去警示学生 所谓警示教育,即通过宣传过去发生的危害事件所造成的危害结果及 其根源,以告诫人们今后汲取教训、引以为戒的一种教育方式。全国高校每年都 会有类似的案例,违纪情节严重的同学已经被劝退或开除学籍,违犯法律的甚至 已经移交公安机关。精心选材,严把案例质量,是警示教育震撼人心的重要基础。

    通过鲜活的事例,分析事情的根源及危害,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警示作用。盗窃 学生面对鲜活的案例,内心会产生巨大的震撼,利于其认识错误,坚定改正错误的决心。但是如何让已经处理过的学生不再犯,这是一个敏感点也是一个关键点。

    这种学生问题的处理上考验着辅导员的大智慧,特别是退是留往往在辅导员的一 念之差。退学对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来说会更加有利,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小学校 不必要的管理压力。但是对当事学生来说很可能一生就因此而毁掉甚至出现轻生 的念头;留下来的学生需要学校投入更大的精力去关注她、关心她和引导她,同 时需要当事人改过自新,重塑目标,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

    (四)用博大的爱去感化去引导学生 世界上有两种爱是最无私的:一是母爱,一是师爱,但师爱不同于母 爱。师爱是一种情感与心灵的融化,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对于特殊生的思想 政治工作应做实做细,沟通要有艺术,那种以批评为主,教育为辅,以管代教, 以堵代疏的做法会严重挫伤特殊生的自尊心。“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 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对于特殊生更是如此,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 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学生,要把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到 心里去,用充满感情的言语去点燃学生的感情之火,与学生的交流不仅仅是语言 上的,更是心与心的碰撞,用真挚的情感燃起学生的希望。辅导员老师与李某定 期地面谈或网络聊天,通过交流了解其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特别是事 发后大一的这一年里,她一直很脆弱也很敏感。在事发后的一段时间里,她甚至 出现了自杀的念头,这是理想破灭,信念模糊,失去目标的典型表现,倘若任由 其发展,纵使其能顺利毕业也不会为社会做出多少贡献的。在辅导员长期积极引 导与关爱下,一年后特别是大二这一年,其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 高。她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同学的关系更加融洽。由于其学习努 力刻苦,活动积极,在班里有了比较高的威信,2010年5月该学生被团支部选为 校级优秀团员,在结果公布的那一刻,她留下了幸福激动的泪水。从她久违的笑 容中,我们相信她已经走出了阴霾正一步步地迈向光明。这让我们坚信当时的一 切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同时坚定了继续感化教育引导该同学的信念。

    (五)用社会、学校、家庭和自我“四位一体”的模式去管理学生 家庭、学校、社会以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占据大学生的整个生活。就大 学生社会属性而言,大学生处于家庭、学校、社会的三重社会之中。这三者以不 同的社会学特征构成了学生养成教育的“亚社会”。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 个体性和社会性教育的双重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入学后,其本身就是一件半成品,其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及思想品德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定型。如何最大限度地重塑其完整的人格,健康的心 理和强壮的体魄,这需要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和自我的有机结合。通过社会实 践,不断的理论应用与实践,不但丰富了自己的阅历同时提高了自己的适应能力。

    学校里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与帮助,使其对生活充满信心。家庭是个体成长的地方, 父母永远是自己最亲的人,学会去感恩父母,与家人多交流,增强自己的归属感 并有效地摆脱孤独感。自己的主观努力也非常重要,通过向社会学习,向学校学 习,感恩社会感恩学校,通过理论学习,并用于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大学生盗窃行为的启示 (一)前期的交流与了解——感化成功的先决条件 每一个大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原因的多样性就要求我们要去实事求 是地调查研究。作为辅导员一是要平时在管理工作中留心观察,细心了解学生的 不同表现和性格特征,有何不良习惯,有哪些不足,有哪些优点。二是通过同学、 任课教师、家长等交流,侧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尽可能地使自己掌握的情况更准 确更全面。在此基础上通过和学生的谈心、与家长的交流,询问特殊生的现状, 以把握其内心活动。三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深入学生家庭进行家访,走进学生心 灵,探究造成心理不健康的深层原因。有了翔实可靠的学生资料,转化工作就会 有理有据,有的放矢。

    (二)博爱与尊重——感化成功的重要基础 对于特殊生,与其说是他们的表现不好,不如说是他们的心理处于畸 形和病态发展过程中,因此,转化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要从心理上让他们得 到转变。特殊生作为大学中的弱势群体,自然会受到同学甚至是老师的歧视和偏 见。作为辅导员,如果不能正确对待他们,那后果可想而知。其实他们的内心深 处,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注意和关心,所以我们应该多关注他们的表现,在生活 上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多一些引导少一些指责,通过老师的言行让同学们多 一些帮助少一些排斥,让特殊生充分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关心,在心理上得到慰藉 与满足。同时,辅导员还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对他们的学习、品行进步进行表扬 鼓励,多让其获得成功的快乐体验,使他们明确成才的目的与意义,使他们产生 正确的学习的动机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充沛动力,从而一步步重新树立自信。达 到通过集体的力量和辅导员的引导,来转变他们对生活的态度,确立人生目标, 形成正确的心理。(三)警示与教育——感化成功的重要保障 对于特殊生,不能一味地感化教育,要做到警示教育与感化教育相结 合,同时要结合校规校纪及类似的现实案例对其进行警示教育。通过挖掘造成特 殊生不健康心理的根源和危害,以告诫人们今后汲取教训、引以为戒,同时对特 殊生本身也是一种教育。所以说出现问题的特殊生,关爱与尊重是必要的,同时 严格的规章制度也是促使其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四)持续与跟踪——感化转化的关键核心 特殊生往往是比较脆弱和敏感的,情绪会变得不太稳定,对人生的信 心不足,这就需要辅导员更有耐心,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宽容与帮助。通过几次谈 话,就想立竿见影,马到成功,是对转化工作的长期性和困难估计不足。因此, 辅导员教育特殊生时,必须有“反复”的思想准备,要冷静分析,从容对待,不急 躁,不厌弃,坚持教育,持之以恒,不能因其偶尔的情绪波动而动摇信心。要深 入了解和分析他们波动的原因,耐心细致地作好疏导教育工作。特别是不能等到 出现问题再来教育,而要估计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把工作做在前面,以减少出现 的次数。也只有在对他们情绪出现波动时的反复教育中,才能循序渐进地让特殊 生们一步步地迈向成功。

    总之,辅导员在教育特殊生时,应考虑学生的自尊心及其未来的发展。

    应给予他们以人文的关怀,从实际出发,注意个别差异,因材施教,运用教育方 法的灵活性和艺术性,运用教育机制取得最佳效果。通过我们的努力,学生们一 定能充满自信的健康成长成才! 大学生盗窃行为心理分析论文篇二 《大学生盗窃心理透视》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盗窃 心理健康 论文摘要: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社会竞争的加剧,容易引致部分大 学生心态失衡,诱发盗窃行为。本文从心理的角度出发分析大学生的盗窃行为, 寻找其心理根源,指出妨碍大学生健康心理形成的家庭、高校、社会的负面因素, 探讨解决的办法。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师长的骄傲。然而,在近年来,“天之骄子” 变“梁上君子”的报道逐渐多见于报端。对这种现象,特别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应予 以高度的关注。本文拟从心理学的层面上,对这种现象谈些看法,希望能在遏制 这种现象的产生起点作用。

    1大学生盗窃现象蔓延令人担忧 普惠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对首都部分高校1992-1996年的在校生进行了 调查。这些被调查的学校此间共有在校生141733名,其中有21名学生被处以各类 刑罚,占学生总数的0.0148%。其中所统计的学校21名犯罪学生中,犯盗窃罪的 就有14人,占全部犯罪人的66.67%。可见盗窃行为在大学生中是一种比较严重的 现象。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大学生盗窃之风越演越烈。据中国犯 罪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几年,大学 生犯罪约占到了社会刑事犯罪的17%。其中,在大学生犯罪中,盗窃案约占70%。

    杭州西湖区法院2002年1至7月份受理在校大学生犯罪案件共14件,其中盗窃案件 就占13件,与去年全年的收案数相比上升160%.无情的统计数字告诉我们,根治 大学生盗窃行为已是高校乃至全社会刻不容缓的大事了。

    2大学生盗窃行为,心理障碍是罪魁祸首 通过对众多大学生盗窃案例的分析,不难看出大学生的盗窃主要受以 下两方面心理因素驱使: 2.1虚荣心强,盲目攀比,贪图享受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物质逐渐丰富,提高生活品位逐渐成一种 时尚。然而,当这种时尚在大学校园里演变成一种奢侈和攀比时,时尚的含义就 有些“变味”了。近年来,在一些高校的大学生中盛行攀比之风,穿要名牌,吃要 排场,大学生作为纯消费者,还没有经济承受能力,靠家庭的扶持。手头拮据之 时,贪欲膨胀,或顺手牵羊,或挖空心思把学校的财产、同学的钱物据为己有, 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如:浙江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的学生周某,平时贪图享受, 父母给的钱不够用时起盗窃之心,先后5次窃取同学财物共计7450元,被判刑2 年。

    2.2心理失衡、变态,导致报复心理的形成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都市化、工业化的加速发展,价值观念的转变,竞争机制的建立,致使大学生已进入情绪 负重的年代。他们缺乏对新旧观念整合的能力和经验,不能有效地运用自我防卫 机制,这样必然会使他们道德困惑、认知失调和心态失衡。另外,大学生过高的 精神需要与满足的相对不足,沉重的心理压力与心理排遗能力的不足,集中的心 理刺激与转移空间的不足,都使大学生首当其冲地成为心理病变的“重灾群体”。

    2.2.1妒火攻心,报复他人培根说:“嫉妒是人类最卑劣的品质之一”。

    在现实生活中,嫉妒的心理,常常是在周围熟识的人之间产生,如同学、同事、 朋友、亲属、上下级以至夫妻、兄弟姐妹、恋人等等。有嫉妒心理的人,最容易 与他人比高低、分上下,不服气、争输赢。当别人在某些方面强过自己而又无勇 气或能力竞争时,于是往往采取不正当的手段,造成别人物质上、精神上的伤害, 求得自己心理平衡。某高校的一位女同学,人样和学习成绩都平平淡淡,看到自 己同班同学学习成绩好、漂亮,并且人缘好,又是男生心目中的焦点,便产生妒 忌。对同学的一言一行都看不顺眼。于是瞅准机会将该女生的手机偷走。她说:“给 她点颜色看,看她神气”! 2.2.2心理变态,无止境的非法占有北京某高校文法经济学院法律系学 生黄某,几个月内多次盗窃宿舍同学的移动电话及随身听等物品被当地公安机关 抓获。该名大学生事后说,她偷的5位同学都是形影不离的好友,尽管她内心说 不,但受心魔驱使,“就象变态一样,一定要去拿”。从她这句话,我们无法明了 她犯罪的动机,留给我们最多思考的是“变态”、“一定要拿”。另外还有一犯盗窃 罪的大学生,办案人员从他床底下找到6箱的被盗物品。问他偷那么多东西究竟 是为啥的时候,他竟然说偷惯了,一时不偷都觉得浑身不舒服。无止境的非法占 有已成了他的生趣。

    大学生盗窃行为的心魔,说到底就是不健康的心理。要消除大学生盗 窃的孽障,还得从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来着手。

    3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家庭、高校乃至全社会更多的关注 3.1纠正错位的家庭教育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学生盗窃行为,不是短时期形成 的,与其长期的家庭教育、熏陶息息相关。马克思说:“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与父 母的发展,我们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 人从出生到走上社会,其间约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父母的心理状态、言谈举止、教养态度、为人处事、心理素质、品质素质和文化素质等,直接 影响子女所经历的事件的认知与适应,直接影响他们健康心理的形成。当代大学 生不少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家长视为“掌中宝、心头肉”,这种“小太阳”式的呵 护导致许多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为所欲为。在家里,要风得风, 要雨得雨,只要喜欢,父辈恨不得将天上的星星都摘下来。远离家庭,进入高校 深造,观念始终没有转变。看到自己心仪的东西,就象在家里一样,可以不问自 取,完全没感觉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更不会想到这是盗窃的犯罪行为。另一个极 端,有的父母从小对孩子缺少家庭温暖,教育方法粗暴、简单,轻易棍棒相加者 有之;放任自流,不加管教者有之;婚姻失败,把孩子当作出气筒的有之。这类家 庭成长起来人,必然认为上天对己不公,从而导致性格的冷漠、孤僻、偏执,对 人缺乏信任感,对社会有一种仇视,这种人、一旦沉迷于物质享受,很自然想到 去偷去抢。为人父母者,应该多为孩子的未来着想,对孩子要关怀,但不能溺爱;
    多交换看法,少进行责罚,使孩子心智健康发展。

    3.2走出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 3.2.1将心理健康教育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位置 1999年6月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国务院 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中明确指出:“针 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应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 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可见,我们的党 和政府都已经清楚意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反观众多高校, 虽然都已推行了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是对大学生的心 理健康教育的力度明显不够。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处于一种“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 地。大多数高校都只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作素质教育可选可不选的一门选 修课来开设,其重视程度由此也就可见一斑。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挂在嘴 上,更要体现在行动上。高校应该为心理健康教育配备足够的师资力量,开设必 修课,开办各种专题讲座,在校刊开辟心理健康专栏,学校广播站定期播放心理 卫生面的知识等等,从硬软件面满足心理健康教学的需要,决不能人有我有,敷 衍了事。

    3.2.2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心理 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是息息相关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现实世界 产生的,心理困扰的解决离不开思想认识提高和明辨是非。德育教育方法得当,对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的人生观有重要意义,而世界观、 人生观是人们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最高调节器,是战胜挫折、维护心理健康的思想 基础和重要保证。另外,当前我国高校的心理学教师紧缺而德育教师队伍充实。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大可以利用这一已有优势,实行教师资源共享,选送德育教师 进修心理科学及相关知识,迅速培养起自己的心理学专家,以满足当前心理健康 教学的需要,切实解决学生当前多发的各种心理病,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 的人。

    3.3净化社会环境,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市场经济大潮下,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革,随着变革的滚滚激 流,社会上权钱交易,财富不正常的聚敛,职业道德的败坏等负面因素时有出现, 很容易导致部分大学生价值信仰发生危机。金钱物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人们的 满足和幸福也很大程度依赖于金钱物质。人们很难对什么最能体现人生的价值、 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等一系列问题达成共识。君不见,电视、广播中的房子、 小车广告,什么“皇者的选择、高尚住宅、尊贵人生体验”等铺天盖地、极尽奢华 的宣传字眼,不断冲击着人的价值信仰。难道住在平房就不高尚,骑自行车就不 能体验人生,其实,传播媒介,可以采用清新高雅的措辞,而不是靠那些“小资” 媚俗的东西哗众取宠,以免误导大学生以为名牌、气派、品位才是人生追求并得 到社会认可的主旋律。特别是新闻工作者,不应该单纯从猎奇及商业炒作方面考 虑,要从国家和民族兴旺的角度出发,不要过多宣扬诸如什么大腕、大款的隐私 甚至是负面的、糟粕的生活方式危害大学生。应该多描写科学家、学者、人民公 仆、劳动大众等的光辉形象,以正观念。

    大学生是21世纪的栋梁,他们的素质如何,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如何, 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因此,重视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将影 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诱因剿灭于萌芽中,从而根治大学生盗窃行为,具有重 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大学生盗窃行为心理分析论文】 大学生心理》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