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基本理论论文
  • 成本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市场营销论文
  • 秘书文秘论文
  • 档案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论文
  • 管理其它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管理学 > 行政管理论文 >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论文范文]... 正文 2019-11-22 07:37:00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论文范文] 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论文标题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论文范文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论文范文 园林文化论文篇一:《理解园林文化》 内容摘要 北京市园林局在新世纪提出了“文化建园”的方针,并曾在 2001年6月召开过“文化建园”的研讨会。与会的专家学者和领导,对这个方针给 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抓住了园林艺术发展的核心和主线,尤其符合“三个代表” 精神,代表先进的文化方向和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已经深入了人心。本文想 就“园林文化”谈一些个人的理解...... 北京市园林局在新世纪提出了“文化建园”的方针,并曾在2001年6月 召开过“文化建园”的研讨会。与会的专家学者和领导,对这个方针给予了充分的 肯定,认为抓住了园林艺术发展的核心和主线,尤其符合“三个代表”精神,代表 先进的文化方向和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已经深入了人心。本文想就“园林文 化”谈一些个人的理解。

    “文化”,大而言之是泛指人类创造的一切事物。但在多数人的心目中, 文化是一种高层次的东西。我小的时候,人们说上学是学文化,学问好就是文化 高。后来进一步认识文化,好像主要是指文学、艺术和意识形态领域,因为“文 化大革命”就是从这些领域开始的。而如今把衣食住行,烟洒茶饭,乃至完全不 登大雅之堂的事情都归于文化,反倒令人有些迷茫。有好事者于是把文化又分为 “雅文化”和“俗文化”,但何为“雅”、何为“俗”,却不容易界定。具体到园林文化, 它到底包括什么内容,怎样理解,归雅归俗,也都有值得探讨的空间。

    最近常有人提起,园林的本质可以说是自然之人化和人的自然化。那 么,也可以说园林文化的基本线索,就应该是如何使自然人化和使人自然化。

    园林自初创之日起,就是人类意识中理想王国的形象模式,也是各文 明民族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理念的艺术模式。中国的园林艺术有两千多年的历 史,是在世界上独成体系又影响深远的东方园林的代表。它的发展虽有盛衰曲折, 但其主流一直是在为“天人合一”这个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探索并创造最理想化的 直观的艺术表现形式。无论皇家园林在广阔山水之间的楼台殿阁,还是文人园林 潇洒的疏窗竹影,亦或是文学作品中描写得如真似幻的大观园,究其根本莫不如 此。它是中国人把自然人化和把人自然化的艺术方式,也就是中国园林最基本的文化内涵。真正优秀的中国园林如颐和园、寄畅园、网师园等,都会让它们的观 赏者无时无刻不感受到这种博大思想的浸润。

    过去,我们曾经长期忽视,甚至践踏园林固有的文化内容,弄得园林 到底是什么都不知所云,但后来又出现了简单地往园林上贴文化标签或附会历史 掌故的畸形文化现象。殊不知,中国园林里固然附有大量的匾联题刻,也有典故 传说,但是其文化的真谛却在于造景。

    中国园林造景,概言之就是通过人工与自然的巧妙组合,把观赏者引 入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之后或可在要紧处以联匾题刻等手段,不失时机地点破 机锋,引起人们对景观更强烈的共鸣。《红楼梦》里贾宝玉为大观园题写对联, 以及后来结海棠诗社,中秋夜林黛玉和史湘云凹晶馆联句等情节,都把园中因景 生情,因情生文的过程描写得十分真切,同时也把园林景观向更高层次的“人化” 过程生动地展现出来。

    所以我觉得这里有个“本”和“末”的问题,天下的园林都首先通过由人 创造的景观来表现其文化。那些依附于景观的文字、典故,若有助于景观特定文 化的表现,则是有价值的;倘若把人引离了景观自身,则有蛇足之嫌。造园与说 园都要有,但造园是本,说园是末,万不可倒置。

    创造景观是自然之人化,那什么是人的自然化呢法国19世纪著名女作 家乔治·桑在她的《印象和回忆》中有一段浪漫的叙述:
    “我有时逃开自我。俨然变成一棵植物,我觉得自己是草,是飞马, 是树顶,是云端,是流水,是天地相接的那一条地平线;觉得自己是这种颜色或 那种形体,瞬息万变,去来无碍,时而走,时而飞,时而潜,时而饮露,向着大 阳开花,或栖在叶背安眠;天鹅飞升时我也飞升,蜥蜴跳跃时我也跳跃,萤火和 星光闪耀时我闪耀。总之,我栖息的天地仿佛是由我自己伸张出来的。” 这段话可以说代表了欧洲人在发现了自然美之后的欣喜之情,作家沉 浸在与大自然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意和解放的感受之中。

    中国人对自然美的认识比欧洲人早得多,也更为深刻和细腻,同时相 对西方的激情表达,中国人主要表现的是“闲情”,所以才能创造出中国式的园林。

    然而人们经常忽略了中国人在创造园林的同时,也创造了一种生活,创造这种生 活的目的,简而言之就是返朴归真,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回归自然,就是把社会化的人重新自然化。

    中国人也曾把返朴归真称为山居岩栖,这是一个更生活化的用语。当 然,山居岩栖在一般情况下是一种精神上的愿望,与真实的村夫野叟的辛苦匮乏 本来就不完全一样,而后来所谓“山居岩栖”多半就成了园林生活的代名词。较之 山居岩栖更现实的是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生活,其代表人物是陶渊明。他的“采菊 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已成为中国人理想田园生活的经典写照。

    在中国古代的文山诗海之中,描写园林生活的数不胜数,我独喜爱元 代诗人滕宾的两首《行香子》。

    其一:“水竹之居,吾爱吾庐。石粼粼,乱砌阶除。轩窗随意,小巧 规模。却也清幽,也潇洒,也安舒。嫡散无拘,此等何如倚栏杆,临水观鱼。风 花雪月,赢得功夫。好炷些香,图些画,读些书。” 其二:“短短横墙,矮矮疏窗。一方儿,小小池塘。高低叠嶂,曲水 边旁。也有些风,有些月,有些香。日用家常,竹几藤床。尽眼前,水色天光。

    客来无酒,清话何妨但细烘茶,净洗盏,滚烧汤。” 我之所以给读者介绍这两首小词,可能是出于专业人的偏好,因为词 中把“吾庐”中的景物陈设写得十分具体。然而,我更喜爱它的平实。词中充满诗 情画意,却没有一点夸张和矫情,也没有故做微言大义或无病呻吟,只是自豪地 展示了他的家园,他的平凡清淡的生活,而“此中有真意”也。

    大家都熟悉《红楼梦》所描写的宝玉和十二钗姐妹们在大观园里富贵 悠闲的生活,应该说也是诗意的,但终因贾府主事者骨子里都是“锦屏人忒看得 这韶光贱”的“爵尸禄蠹”,最后也只如梦幻一场。看来,中国园林真正的生活基 础,不在王谢堂前,而在寻常百姓之家,那才是真实而健康的。

    在大自然中过平凡而有情趣的生活,超脱人世的纷争甚至人世的精彩, 就是中国园林中人的自然化的体现。所以,园林文化应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创造:
    创造景观和创造生活。

    近几年有议论,中国式园林出身于农耕文化,在现代社会里已经失去 了根基。的确,中国古典园林的某些形式,已不适合今天的要求,某些观念带有 封建色彩和消极性。然而,换一个角度看,园林作为艺术,它的存亡并不取决于 它初创时期所依托的社会形态或生产方式是否过时或消失,经过文化革命的中国人,更应该明白,人类文明的进步首先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破旧立 新。

    我曾将滕宾的词出示给一位很熟悉发达国家的友人,并问词中的情调 和现代社会能否相容。得到的回答很使我意外。他说,现代社会若再进步一些, 可能更加相容。仔细一想,这才是真知灼见。

    现代社会较之古代,无疑有了巨大的进步,但若从道德情操、文化修 养,乃至对生活的理解等方面看,现代人未必比古人高明。我们永远需要从先贤 的遗产中,获取智慧和精神。不是有些新知识和新观念,曾是在五行和风水的学 说中找到支点的吗 现代人(主要是指比较发达地区而言)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匮乏的困 扰,但人和自然的关系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无节制地向自然索取资源, 并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破坏和污染自然环境等等。上个世纪以来,人们对这些问 题已开始正视和反思,并在探索今后与自然更和谐、更健康,也更文明的生活方 式。这种生活方式,概括起来其实很简单:一是要保护环境,二是要节约资源, 三是要建立和遵守公共规则,同时在此基础上,提高艺术和文化的品位。这也是 现代园林艺术所要表现的生活。

    在我看来,如欧洲那些令人羡慕的绿围翠绕之中的大小城市和秩序井 然、花团锦簇的人居环境,与其说是景观园林建设的成就,不如说是现代文明生 活方式的体现,而且也是历史文明的延续。如加拿大渥太华市政厅外没有大广场, 但有一个儿童活动场,为带孩子的来访者服务。又如中国云南的丽江古城,其家 家户户门前小桥流水的美秀形象,是和那里人民的生活浑然一体的。人们为了维 持自己的生活质量和文化传统而保护环境,而恪守乡规民约,使城中流水保持了 千年清澈并赢得了世界文化遗产的荣誉。事实上,丽江人的生活理念、规则意识, 都已包括了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很多要素,现代人不必问它是否“现代”,而是要 让这种理念和精神,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涵盖更大的范围。

    当然,园林艺术所要表现的生活内容,是比现实更集中、更概括、更 理想化的,它会省略很多细枝末节。重要的是园林要更典型地反映一定的生活理 念。它可能是社会的共同理想,也可能是对现实生活的某种必要的修正和补充, 而对于今天来说,它首先要为人们建立更文明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起一种倡导和 示范的作用。我觉得,缺乏生活内容和对生活的创造,是中国现代园林艺术趋于空 洞化的重要根源。令人不解的是,园林艺术包含丰富的生活内容,本是中国传统 园林的特色和优点,太注重人工和形式,而生活内容不充分,本是西方园林的不 足。如今,人家的园林越来越生活化了,而我们反倒不顾真实的生活,却把创作 的精力消耗在空洞的形式和豪华奢侈的攀比上,趋附着虚荣和浮躁的社会潮流而 难有大的作为。甚至我们刻意表现的形式,有时也与生活的自身逻辑或正确方向 背道而驰。比如在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北方地区,水景过多、过滥,就不很相宜。

    诚然,水是园林的要素,但要看如何表现,才符合生活的理念。这方面,古代阿 拉伯式的花园堪称楷模,他们把水表现得那样神圣和洁净,使人绝不能容忍对水 的任何污染和浪费。而我们的水景就缺乏这种思想性。

    我认为,应该强调发扬中国园林创造景观,特别是创造生活的优良传 统,才是提高现代园林艺术水平的根本途径,也是“文化建园”的实质内涵。

    按照广义的“文化”概念,人们建造园林本身就是创造文化,“文化建 园”应该理解为创造什么样的园林的问题。换句话说,一个园林造出来了,文化 层次是高是低基本上就决定了,并不以人们对它的解释为转移。最近读了一篇文 章,文中说道:“一种深刻的文化能力同一种普遍的社会需求相结合,造就了世 界一流的国家。……当有能力而没有需求的时候,或有需求而没有能力的时候, 都不可能发展。”这里所谓“文化能力”,其实就是人的创造能力,“社会需求”则 指的是人的生活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需求。

    按照这个思路,造就一流园林的必要条件,应该是创造园林的文化能 力和社会对园林文化的普遍需求相结合。我的实践感受是,我们目前对园林文化 的普遍需求还正在建立之中,但还处在较浅的层次和较少生活的基础;另一方面, 我们创造园林的文化能力,近百年来曾严重萎缩,应该承认,至今也尚未达到历 史上曾经达到的高度。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想有所长进、有所作为,就必须 认真学习和研究古今中外一切有益的经验,提高创造园林文化的能力,以适应社 会对园林文化日益普遍、日益深刻的需求。

    园林文化论文篇二:《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之文化表象》 【摘要】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中,儒、道思想相互交织,共同 作用于园林设计。儒学是园林的思想根源,道家文化则是园林建立审美态度的根 源。儒家、道家在相辅相成的同时,塑造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理想。【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人文背景;儒道思想 自古以来人们就崇尚自然、热爱自然,而造园的目的就是为了要满足 人们这一理想心理,在人造园林这一人工环境中造出“宛自天成”之感。无论是儒 家的“上下与天地同流”,或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种“天 人合一”的思想都将人与自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也构成了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的 基本理念。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人文背景 (一)儒的根基,道的表象 夏商周奴隶社会时,中国古典园林开始形成雏形:“囿”、“苑”、“台” 等。此时的园林只是中央集权的统治者,用作物质享受的场所。至汉代,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为治国安邦的教条,儒学就此成为中国古代 文化的正统,几千年来深刻影响了中国人民的自然观。以儒学为基础而形成的, 由文人组成的士大夫阶层,成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坚力量,并表现了儒 家的理想主义信念,他们将儒家思想注入园林,形成中国古典园林最具典范的性 质。南北朝之后,儒家思想受到冷落,不得志的文人阶层由此开始寄情于山水之 间,以此之后士大夫阶层对个人的个性发展更为重视,这种思想观念奠定了中国 古典园林崇尚自然美的美学基调。在历史之中,我国的哲学观点,经过长期此消 彼长的斗争,儒家与道家成为中国本土文化中的哲学主流,并对中国古典园林设 计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中国历史上的文人多是理想主义者,他们的政治抱负在当时的历史条 件下无异于荒诞无稽的幻想,所以归隐几乎是多数文人的选择。但是他们并不是 真正意义上的“隐士”,这种避世隐居只是表面现象,而内心一直渴望自己的政治 理想得以实现。从园林的题名中我们就可窥其一斑,如“拙政园”、“退思园”、“网 师园”等。退思园之名出自《左传》:“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园林的拥有者以古代圣人自比,借题寓意,寓情于物,以园林寄托了他们强烈的 社会情感。这种社会感情导致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建造设计不是单纯的景观设计, 还蕴含着浓厚的社会意义。中国古典园林乃是深植于儒学之中,儒家思想为园林 的设计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园林所表现出的“出世”、“隐逸”等道家思想,以及 构景手法只是它的表面特征。

    (二)园林意境与隐逸文化东汉中后期开始的归隐之后在魏晋以后的士大夫阶层中,成为一种普 遍的风尚,这也是园林在此时得以迅速发展的基本文化背景。园林这一充满自然 气息的居住场所是士大夫归隐的基本条件,园林艺术的成熟与士大夫隐逸之风气 的盛行是互为表里的。就园林与士大夫文化艺术体系间的关系来说,居住环境就 是士大夫文化艺术活动最主要的场所,同时这一切文化艺术的核心都是对士大夫 独立的人格、精神、情趣的追求,所有这些追求的具体形式无不要在与山水的共 鸣中发现和强化自身存在的意义。

    二、中国古典园林中“儒”的精神 (一)象征意蕴 一方面,儒家思想强调“天、地、人”三者关系,以人为本,重视人与 自然的关系,认为天与人是相通的,这种“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的建立,使得中国 古典园林的自然心境完全融于自然之中,“天人合一”也就成为古典园景观中一条 基本原则。在“天人合一”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典园林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 范围中,模拟创造着自然之美。

    另一方面,园林的主题思想也深受儒家“比德自然”的影响,把审美对 象作为品德美、精神美、人格美的象征。儒家的人生态度不以物质享受为追求, 更为重视事物的意义与内涵,而非纯粹的外向表现形式。以自然中的花草树木象 征人的精神力量,以此来隐喻人的思想情操,将人的精神升华到新的高度,重视 物的意义,以此之作为园林深层精神的表现形式。如梅、兰、竹、菊等植物的种 植,除了美化环境,作为景观的植物配置外,也体现了文人以植物自比的高洁情 操。

    竹子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使用较多的植物配置,一直以来为中国文人所 喜爱,认为它刚正不阿,高洁坚贞,意寓虚心待人的谦谦君子。如袁枚为扬州个 园撰写的楹联:“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霜孕一身花。”从这副楹联可以看出其中 隐含着作者对君子品格的景仰和追求。从竹的人格化来看,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自 然美的各种形式属性本身在审美意识中不占主要地位,而文人更注重从自然景物 的象征意义中感悟物与我、彼与已、自然与人的统一。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文 化表象 由于儒家思想的介入,使得人们对园林的认识从物质享受提高到了精神领域。在园林设计上表现为重视精神上的虚实相涵,如布局多迂回错落,使人 的精神漫游于真实与虚幻的空间之中。

    虽然孔子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之说,但只是以自然界的事物暗 喻社会生活,因此在表象上,儒学对中国皇家园林的影响最为深刻:在混乱中建 立新的秩序。如万寿山、太液池、天坛等在园林建筑中的体现,园林建筑多为对 称,儒学的规范、礼制就此渗透其间,体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气势。

    而就园林自身而言,空间秩序虽然严格,但它的布局仍是自由的,这种空间的布 局方式就是由渗透其中的文化意蕴而确定的。

    三、中国古典园林中“道”的诗意 中国人对自然的审美观,是建立在“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础之上的。无 论儒家、道家在园林设计上,都以“天人合一”为基本思想。如果说儒家以“人为” 即“有为”求得“天人合一”的境界,那么,道家就是以“无为”求得这种“天人合一“的 审美境界。道家思想以“无为”这一哲学,构成了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一种深刻的文 化背景。如果说儒家的“天人合一”是“天”“合”于“人”,主张人定胜天,那么道家 的“天人合一”,则是“人”“合”于“天”,是人的精神意趣融于自然之中的意趣,退 让于人事,返朴于自然,使精神达于自然的无限,将人的精神消融于自然之中, 达到与大自然之美景“共乐”的境界。

    (一)道法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一种基 本理念,也是道家哲学的核心,道家的思想方法和对世界的理解正是建立在这一 观念之上。中国的美学思考一直受到这种基本哲学的影响:主张万物复归其本色 根源,人类社会归于原始状态,才能实现万物和谐的境界,将个人的情感以恰当 的方式表达,在超越世俗的水平上享受自然之美。同时,这一审美方式反映了道 家思想的精髓,对世界与自然界给予应有的尊重。在道家思想中,自然之所以美, 并不在于它的形式,而是在于体现这种无为而无不为之道。中国古典园林所崇尚、 追求的自然美就是园林中以小见大、方寸间见山林,超载世俗享受自然之美。

    “艺术的境界,即使心灵和宇宙深化,使人在超脱的胸襟里体味到宇 宙的深境。”这种深境就是虚实结合,也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平面布局与空间序 列问题,“虚中有实者,或于山穷水尽处,一折而豁然开朗;或轩阁设园处,一开 而可通别院。实中有虚者,开门于不通别院,映以竹石,如有实无也;设矮栏于墙头,如上有月台,而实虚也。”这便是老庄之道,这种“虚”比“实”更真实,并 且是一切“实”的本源。

    四、结语 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中,儒、道思想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于园 林设计。儒道两派在思想上的交织,首先表现在儒道互补:儒家提倡入世,具有 进取精神;道家崇尚出世,消极避退。两者看似互相对立,实则相互补充。儒家 强调“自然的人化”与道家的“人的自然化”,它们在对自然的态度上是基本一致的。

    历史上文人奉行儒家之道,但在审美之中却吸收了道家思想。

    儒学是文人的思想根源,道家则是文人建立审美态度的根源。儒家、 道家在相辅相成的同时,塑造了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文化结构心理、艺术 理想,创造了丰富的中国园林景观。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论文范文] 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论文标题》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