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基本理论论文
  • 成本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市场营销论文
  • 秘书文秘论文
  • 档案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论文
  • 管理其它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管理学 > 行政管理论文 > 思想道德修养论文1500 营销... 正文 2019-09-23 07:35:19

    思想道德修养论文1500 营销思想与营销实践的互动论文

    相关热词搜索:

    营销思想与营销实践的互动论文

    营销思想与营销实践的互动论文 营销思想与营销实践的互动全文如下:
    一、引言 营销,这种以“交换”为核心概念的理论体系及其实践,是伴随着人类 社会商业活动的产生发展应运而生的。它的范畴可以清晰地分为两类:一类把营 销作为经营的哲学,或者思维的方式,即营销作为一种成熟学科的理论体系;另 一类则把营销与生产、财务或人力资源管理等相提并论,指针对某些特定活动的 一类管理职能,即营销的实践过程。营销是商业交换过程的内在因素,但其重要 性却是随着供求关系这个杠杆的变动而发生变化的。

    对营销的历史研究,不仅包括营销思想(包括观点、理论、学派等)的 历史,也包括营销在现实商业活动中实践的历史。这两者既相互独立,彼此又有 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营销思想常常为营销实践所驱动,同时营销实践也不可能是 毫无思想指导的率性行为。本文试图通过对营销思想发展史与营销实践发展史的 回顾与分析,找出二者之间是如何互动的规律性的内涵。

    回顾营销学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这样一个规律:营销理论体系每经 过10年左右的时间,就会产生出一批新的概念和观点,反映或促进实践,引起争 论,并因此把整个理论体系向前推进一大步。因此,在下面的理论回顾中就以10 年作为阶段的划分。

    二、营销思想的发展过程及其实践背景 1.崭露头角的50年代 供求杠杆,在二战结束后因日益显著的供不应求而向有利于消费者的 力量转移,迫使企业将他们的注意力由制造转为销售,从而促使了营销的萌芽和 发展。在10年的时间里,营销学发展作为一种帮助企业家建立和保护市场的思想 体系,并且迅速地在商学院里得到普及。但是,这时的市场上虽然产品开始丰富, 但品种还远远没实现多样化。初期的生产过剩只是在满足消费者同质化需求水平 上的过剩,表现为激烈的无差异的同质竞争。很快,企业迫于这种恶性竞争的压 力而转向在树立品牌和寻求与众不同的细分市场上下工夫。在此期间,使营销由 零散的思想火花发展为系统的思想体系的力量,是下面这四个里程碑式的概念。20世纪50年代初,通用电气公司的约翰。麦克金特立克阐述了所谓“市 场营销概念”的哲学,指出它是公司效率和长期盈利的关键。他认为,当一个组 织脚踏实地从发现顾客需要,然后给予各种有针对性的服务,到最后使顾客得到 满足,它便是以最佳的方式满足了自身的目标。他的这种思想清楚地表明了营销 概念的重点已从“以产定销”转变为“以销定产”,这是营销史上一次质的飞跃,标 志着营销思想正从幼稚走向成熟。

    在同一时间,齐尔。迪安在他的一篇关于有效定价策略的文章中提出 了“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阐述了市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等不同 的市场发展阶段和相应的产品命运。其后,西奥多。莱维特在其著名的论文“利 用产品生命周期”中对此概念加以高度肯定。从那以后,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在 企业进行行业分析、制定发展战略时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55年,西德尼。莱维提出“品牌”形象的概念,这实际上标志着差异 化竞争时代的来临。从此,广告、促销、公关等职能或行业蓬勃发展。并且,随 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这个概念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以至于到了今天, 所有产品的竞争已经集中体现在品牌的竞争上。这个概念的真知灼见已被时间所 充分证明。

    1956年,温德尔。史密斯提出了“市场细分”的概念,将营销实践在企 业运作的过程中提升到战略的高度。每个市场的顾客需求都是有差异的,如果公 司能够对市场进行成功的细分,精确地对顾客未被满足的具有可行性的需求加以 界定,并率先占领这个细分市场,而不是简单地停留在产品差异上,那么,企业 就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自己的生存空间。市场细分的概念和思想在实践中是 如此的有效,以至如今它已成为市场营销理论的基础,复杂多样的营销理论大多 可以在这里找到它的根基。

    2.快速发展的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是经济学的理论开始应用于营销,并促进后者发展的时 代。经济学强调资源配置如何决定生产和消费,而营销所关注的是在特定的资源 分配条件下交换的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可以自由选择从何处购买或卖 往哪里,对于这样一个现实存在的交换,市场营销是一个基本的渠道,它强调消 费者的欲望和需求。这时,又不可避免地从社会学或心理学等人文学科汲取营销 发展可用的营养。如下面将提到的用于实践的4P营销组合就是从30年代罗宾逊和 张伯伦的微观经济学中不完全竞争理论直接延伸而来的。而对“生活方式”的研究兴趣,使营销者能更加灵活深入地探知消费者需要的细微差别,准确地选取细分 市场。经过20世纪50年代市场细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进入60年代后,问题的重 心已经彻底地从企业(产品)转到消费者(需要)上来。因此,这个阶段的理论发展 紧紧围绕着对消费者需求的把握:既有战术层面上对消费者需求的满足(4Ps营销 组合),也有战略层面上对消费者需求的把握(生活方式等),更在此基础上,强调 了以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取代企业的近期生存问题(营销近视症)。这一时期经济 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发展和变化也促使营销开始超越商业领域,向非盈利的政治 或社会团体等范围渗透。营销逐渐扩大它的影响。

    /P 20世纪60年代初,杰罗姆。麦卡锡提出了著名的“市场营销组合”4Ps, 以产品、价格、促销和渠道构成营销过程控制的职能要素。尽管后来随着实践的 发展和营销内容的多样化,营销组合也由最初的4P发展到6P,甚至12P(如增加包 装packaging、报酬payoffs、零卖peddlinh、政治politics、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 等),但其内在的本质并没有变化,都为营销实践指明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操作方 式。

    1961年西奥多。莱维特发表了著名的“营销近视”说。他指出有些行业 在困难期间衰退的原因在于它们重视的是“产品”,而不是“顾客需要”。任何产品 都只是满足一个持久需要的现有手段,一旦有更好的产品出现,就会取代现有产 品。这一理论在当时最具代表性的例证就是计算尺与计算器的不同命运。

    1963年,威廉。莱泽提出了“生活方式”这样一个早已为社会学家所熟 悉的概念,指出它对营销领域可能发生的深刻影响。各种生活方式是洞察形形色 色消费方式的切入点。看到一对衣着入时的夫妇,我们可能猜出他们喜欢吃些什 么或怎样度过休闲时光。厂商们越来越多地按照某种特定的生活方式来设计产品, 锁定一个消费群体。

    在20世纪60年代末,西德尼。莱维和菲利普。科特勒提出“扩大的营 销概念”,认为营销学不仅适用于产品和服务,也适用于非盈利性组织、个人和 意识形态等等。并于70年代以后在这种概念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社会大营销” 的完善理论。当然,最初并非所有学者都欣然接受这种观念,戴维。洛克教授就 攻击了这种观念,认为营销学正在将它的势力恶性膨胀,无孔不入地侵犯着所有 领域。但是,这样的反面意见并没能阻止“大营销”概念的日益被普遍接受,经济 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为这一理论的成熟和完善铺平道路。

    3.运荡不定的70年代进入20世纪70年代,社会问题对经济领域的影响日益加大,使得60 年代开始萌芽的社会营销观念在这个时期得到迅速发展。同时,能源危机成为这 个时代突出的问题,能源的短缺迫使人们重新审视商业发展的目标,醒悟到不能 一味地以销售和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惟一目标。配合社会营销的发展,旨在抑 制过度消费的低营销开始出现。值得一提的是,与低营销相似的反营销也开始与 日益严峻的犯罪率上升等社会问题针锋相对。这一时期,伴随着产品的极大丰富, 服务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反映在营销理论上便是服务营销发展成营销理论体系中 成熟且相对独立的一支。70年代的经济危机促使企业为了在近期竞争中取胜必须 对长期的战略规划做出通盘考虑,使战略营销计划必须先于战术性营销组合的制 订,因为只有在对市场进行研究、细分和定位的战略计划的基础上,战术性的营 销组合才能顺利实施。

    1971年,杰拉尔德。泽尔曼和菲利普。科特勒提出了“社会营销”的概 念,促使人们注意营销学在传播意义重大的社会目标方面可能产生的作用,如环 境保护、计划生育等。在经济和社会变化迅速的20世纪70年代,这一概念很快得 到广泛应用,许多国际组织,如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美国的国际开发署等, 都开始认同这一概念作为传播意义重大的社会目标的最佳方式。

    对短缺的预言,导致了西德尼。莱维和菲利普。科特勒在1971年提出 “低营销”的概念:在某种环境中,必须有选择地或全面地减少需求的水平,而不 是一味地鼓励和刺激需求。这多半是与特定的社会目标联系在一起的。营销学者 们并没有把这个理论停留在仅提出概念的水平上,而是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研究 出如何把不同的营销组合工具用于降低市场需求的具体实用的操作方法。这些在 菲利普。科特勒的著作里有详细的阐述。

    20世纪70年代早期的经济危机,导致了“战略计划”概念的产生,在这 方面成绩卓著的是波士顿咨询公司。它说服企业不能对所有的业务一视同仁,而 应该根据各种业务的市场份额成长的情况,决定取舍。这就是建立在波士顿矩阵 之上的著名的“业务经营组合法”。对营销者而言,营销并不仅仅意味着增加销售 额,而是要通盘考虑“战略营销”的概念。自此,战略性营销和战术性营销的界限 日趋明朗。在实践方面,通用汽车公司已经按这两个概念分设了不同的营销部门。

    在教育界,也开始专设战略营销课程。

    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的服务业得到迅速发展,随即林恩。休 斯塔克在1977年的营销学杂志上阐述了她对服务营销的独到见解。她认为,因为服务性商品和实物性商品在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存在着显著差异,对服务性商品 的营销应该从实物产品营销思路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从此掀起对服务营销学的研 究热潮,使其逐渐发展成营销理论体系中成熟的一支。

    4.全球化的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经济领域最显著的趋势,是跨国公司在全球的迅猛发展, 使得竞争在不同层次上展开。在产品方面,异质产品之间的替代度大大提高,竞 争在同质和异质产品等不同层次展开。在地域方面,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使地方企 业同样不能逃脱国际化的竞争,而跨国公司则面临着地区适应性和全球标准化的 矛盾选择。一方面,规模经济的规律要求忽略地方市场的差异,提供尽可能全球 统一的标准产品;另一方面,当地的零售连锁组织日益增长的势力要求更多的促 销费用和某些特殊的促销活动。在广告方面,大规模受众的传媒效果下降,因而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兴起和大量数据的出现,大块市场又陆续被分割成一个个当地 市场。此外,规模庞大、机构复杂的国际性大公司对组织管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 挑战,在培育企业文化方面,兴起了在全员中实行营销导向的内部营销。在社会 营销方面也遇到了地域壁垒的问题。

    1981年,瑞典的克里斯琴。格罗路斯发表了论述“内部营销”的论文。

    倡导在公司里创造一种营销的氛围,从经理到普通职员全部在本职工作中贯彻营 销观念,营销工作已不再仅仅是营销部门的职责,而是公司全员都必须身体力行 的责任,奉行顾客导向的营销观念。

    1983年,西奥多。莱维特提出另一个堪称里程碑的概念“全球营销”。

    他呼吁跨国公司向全世界提供一种统一的产品,采用统一的沟通手段。他的学说 可以在经济学中找到强力的支撑:过于强调对各个当地市场的适应性,将导致生 产、分销和广告等方面规模经济的损失,使成本增加,而增加的成本最终由消费 者承担,并削弱企业的竞争力。这一观点在营销学界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被尊为 现代营销之父的菲利普。科特勒也对其发难。但事实证明,莱维特的观点在实业 界引起了极大的兴趣,在个别全球化商品中也树立起成功的案例,如可口可乐。

    随即,学术界就有对此观点加以修正的意见提出,如“双枝营销”,倡导本土化营 销与全球标准化营销的并用,巧妙地回避了彻底肯定或否定的激烈争论。

    “直接营销”也在这10年中进入人们的视野,它是指在零售商店外向顾 客销售的一种新方式。它从最初的上门推销和邮售,发展到现在的电话推销、电 视直销和网上销售等。同一时期,查里斯。古德曼又提出“关系营销”的概念,指出“公司不是在创造购买,而是要建立各种关系。”对营销的认识更接近本质。

    1986年,菲利普。科特勒提出了“大营销”的概念,即公司如何打进地 方保护市场的问题。指出当代的营销者越来越需要借助政治技巧和公共关系技巧, 克服各种地方保护主义、政治壁垒和公众舆论方面的障碍等,以便在全球市场有 效地开展工作。

    5.深刻变革的90年代以来 20世纪90年代至今,人类在沟通领域经历了一场革命。大规模沟通工 具的效率和利用率越来越低。交互式的、个性化的沟通方式为营销提供了新的工 具和新的思维方式。伴随着制造业(柔性制造,CAM,CAD)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与4Ps观点相适应的大宗消费市场终于可以实现极限的细分,呼吁更具灵活性和 适应性的营销观点。在战略领域,兼并、收购、剥离等浪潮为全球大企业的分分 合合推波助澜。世界范围内的企业战略联盟使营销网络超出单纯的“营销渠道” 范畴,寻找战略伙伴或同盟者已成趋势。这种营销网络使得一家公司在北美、欧 洲和东亚这样的三地市场同时推出一种新产品成为可能,减少了因为产品进入市 场的时间滞后而被富有进攻性的模仿者夺走市场的风险。

    信息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的蓬勃兴起将营销带进了“定制营销”的时 代。基于信息技术的“营销决策支持系统”使一个公司不仅可以锁定一个细分市场, 还可以为每一个特定的顾客定制产品,以满足其个性化的需求。随着技术的进步, 这种营销方式已不仅仅是展示未来趋势的美好愿望,而是能够在现实中成功地付 诸实践。如DELL电脑的个性化服务使其成长为世界电脑制造领域的领先者。理 论界也由斯坦莱。戴维斯率先出版了主题为“大规模定制化”的专著,近来这方面 的论著日见其丰。

    全球性的竞争催生了“战略营销关系网络”。在营销网络中,公司可以 找到战略性的合作伙伴,以求获得更广泛、更有效的市场占有。这种发起于营销 领域的战略联盟近来逐渐上升到公司整体战略层面,使得竞争和合作在全球范围 内表现得越来越错综复杂。

    世纪之交互联网的发展给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营 销工作也不例外。互联网的交互式、动态性、即时性和全球无障碍等特性使其作 为一种全新的沟通方式成为一个最高效的营销工具。“网络营销”方兴未艾,可以 预期它还将在更深层次上影响着营销实践的方式和方法。正如战略学家魏斯曼所说:一个问题的解决总是依赖与问题相临的更 高的一级,即问题不可能在它出现的那一层面得到解决。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公 司如何建立基于现实、面向未来的营销战略和模式,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仅靠传 统的营销模式能力是有限的,只有突破以往的思维定势,深刻认识现代竞争的本 质,确立基于整体竞争的营销理念,在企业战略的层次上规划核心能力,重整营 销资源,重建营销模式,构建稳定高效的营销网络,进而掌握市场,赢得竞争的 主动,才能获得企业的持久竞争优势。这就是基于整体竞争战略的营销观“深度 营销”,也是营销领域最新的研究和实践趋势。

    三、结语 通过以上对营销思想发展过程及相应的经济背景和营销实践的回顾, 可以看出营销理论与营销实践之间彼此独立、又相互促进的关系。但到底是经济 的发展和营销活动的进步推动了营销理论的发展还是预见性的先进营销理论超 前于营销活动的实践,因而为后者指明了可尝试的方向对这两个问题无法给出断 然肯定或否定的解答。具体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内容的变化促使相应的营销思想萌 发,反之,不断发展完善的营销思想又指导着实践,加速了实践进步的进程。

    正如技术和全球化这两个构成世界的变量,前者有助于人们偏好的确 定,而后者则决定经济现实。技术使全球化成为可能,全球化又推动技术的进一 步发展,并使其更加必要。两者的交融互动使得区分谁因谁果既无必要,也不可 行。但是营销实践与营销思想发展的历史清晰地揭示了这样一个规律:营销本身 应具有适应性、灵活性、国际性和开放性。对这一规律的认识有助于我们从更深 层次上把握营销在未来的发展。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思想道德修养论文1500 营销思想与营销实践的互动论文》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