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基本理论论文
  • 成本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市场营销论文
  • 秘书文秘论文
  • 档案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论文
  • 管理其它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管理学 > 行政管理论文 > 课堂教学中的设问应有『度』... 正文 2019-10-07 07:27:36

    课堂教学中的设问应有『度』 国外课堂设问现状

    相关热词搜索:

    课堂教学中的设问应有『度』

    课堂教学中的设问应有『度』 课堂教学重在引导,而引导之法贵在善问。课堂设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 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时,应从角度、难度、 跨度、梯度、广度和密度等方面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活动逐渐由已知导 向未知,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飞跃。

    问题的设置应该注意角度,选择最佳的切入点。角度选得好,教学效果就 好。

    首先,问题的设置应注意角度新颖,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例如:在 讲“我国的国家性质”时,我是这样设问的:我国国徽的含义是什么?国徽,大家 都常见,却未必清楚它的构成及象征的意义。这么一问,立刻就引起了同学们的 浓厚兴趣,我便紧紧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十分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其次,问题的设置要从富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教学目 的的实现这一角度出发。例如:为了让学生加深对“一国两制”伟大意义的理解, 我设计了这么一个问题:南非宣布将于1997年底前与台湾断交,并与中华人 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这与香港的回归有何关系?这个问题的设置切合学生关 心时事、渴望了解时事的求知心理,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思维,有力地说明了香港 回归祖国的重大意义,较好地实现了教学任务。

    设疑、解惑的目的是使学生实现能力和知识的迁移。因此,设置问题应有 适当的难度,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通过努力达到“跳一跳,摘 桃子”的目的。

    首先,设置的问题要有难度。设置的问题如果太容易,则引不起学生的积 极思考,起不到思维训练的作用。所以,设置有些问题需要变换角度,增加难度, 以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例如:在讲我国的国家职能部分“关于加强国家机关建 设的必要性”时,如果就问题设问:我国的国家职能活动的主体是什么?学生会 笼统地回答:国家机关。如果换个角度: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认真学习党的十四 大精神的号召,这是不是在履行国家职能?由于变换了角度,这个问题的难度显 然加大了。那么,要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知道执行国家职能的只能是国家 机关,而不是党的机关,使学生对国家职能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

    其次,设置的问题要难易适中。设置的问题如果太难,学生回答不出,就会挫伤他们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所以,问题的设置应该具体一些,难易要适中。

    例如:在学习“我国的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这一知识点时,如果 这样设问:如何理解“一定范围”?这就太笼统、太抽象了,学生感到无从下手。

    我将这个问题具体化为如下几问:①能不能说阶级斗争有的领域有,有的领域 无?②能不能说事事都有阶级斗争?③能不能说阶级斗争有时有,有时无?④能 不能说处处有阶级斗争?这四问难度适中,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后能够回答得上来, 通过四个否定性的设问,学生明白了所谓“一定范围”是指阶级斗争已不是我国现 阶段普遍存在的现象,也不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较好地实现了知识迁移的 目的。

    从纵向上说,问题的设置要具备一定的难度,那么,从横向上看,问题的 设置应具备一定的跨度,即紧扣教学内容的中心环节,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前 后衔接。这样,问题不仅具有一定的“点”上的信息量(难度),同时也具有一定 的“面”上的信息量(跨度)。如果问题设置的跨度太小,则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 积极性、主动性。反之,如果跨度太大,由于学生不可能立即想起许多有关知识 而难以作答,反而会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

    一般来说,在新授课中设置问题的跨度宜小,而在复习课中设置问题的跨 度宜大。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有相当一部分题目的跨度较大,综合性比较 强,要求我们必须注意这方面的训练。例如:在对高三年级进行政治课总复习时, 可设这么一问:管得越少的越是好政府吗?(见1994年高考题),本题需以 历史的阶级的观点,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及政府的职能范围等方面去考虑,将高 一与高三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充分显示了 政治学科综合性强的特点。

    问题的设置应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 未知,步步推进,层层深入,逐渐接近问题的本质。例如:在学习“我国剥削阶 级已被消灭”这一知识点时,我设计了如下几问:①什么是阶级?如何划分阶级? ②什么是剥削阶级?剥削阶级靠什么剥削?③怎样才能消灭剥削阶级?这几问 的难度呈梯度增加,学生每做对一步都为解答下一步打下了基础,每做对一步都 会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起钻研和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同时也教给学生一种 解决复杂问题的思考方法。

    课堂教学中设置的问题,应注意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能让大部分学 生经过分析思考后得以回答。在某些情况下,可通过适当增加问题的梯度来增加 问题的广度;
    也可变更问题的角度,使其具有更广泛的思维空间,从而增加问题的广度。例如: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大多 数同学对此问题回答得不准确、不全面。为了增加此问题的广度,我将其转化成 如下几问: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②单位商品的价值 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③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使用价值量的关系?④个别 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关系?⑤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的关 系?⑥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的关系?很明 显,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问题,降低了难度,增加了广度,也拓展了该题的 内涵,使更多的同学能够参与思考,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一节课不能提问不断,也不能没有提问。同时, 在每一个问题提出后,要有一定的停顿时间,以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 让大多数学生参与思考,也使学生对问题考虑得更全面。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及 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众“度”,精心设计好每一个问题。设问有“度”,才能使“问” 真正起到牵线、搭桥和引路的功效,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提高。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课堂教学中的设问应有『度』 国外课堂设问现状》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