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基本理论论文
  • 成本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市场营销论文
  • 秘书文秘论文
  • 档案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论文
  • 管理其它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管理学 > 行政管理论文 > [中国经济发展的论文] 正文 2019-11-22 07:37:06

    [中国经济发展的论文]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经济发展的论文

    中国经济发展的论文 中国经济发展的论文篇1 浅谈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 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人口问题是中国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问题,是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始终是中国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 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一、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 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不只是简单的正负关系,人口对经济的影 响具有多面的影响,总的来说人口一方面给经济发展带来阻碍,人口增长影响资 本积累,对资源和技术发展产生压力,另一方面又给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人力 资本给经济发展以巨大的推动力,人口发展带来规模经济等。

    (一)人口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人口压力会导致资本不足,若把资本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来看, 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主要是由于资本不足, 这种由人口压力导致的贫困,会使 经济陷入恶性循环。同时,人口对资源和技术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巨大的人口增 长给资源带来巨大压力,使得投资减少,经济停滞,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人口增 长必然给经济的增长带来巨大的压力。教育投入的增长难以赶上人口的增长速度 使得技术发展会受到很大的限制,经济结构以初级制成品加工为主,发展劳动密 集型产业难以使经济得到持续的发展。

    (二)人口对经济发展的正面推动 人口增长会带来规模经济。从人口经济理论上来看,人口增长可以形 成规模经济,促进劳动分工和技术进步,在经济资源相对充裕的条件下,人口增 长有利于经济增长。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强调人力资本投资对促进经济 发展产生积极地影响,人力资源是各种经济资源中的第一资源, 经济增长的重 要推动力。二、中国人口现状及对经济的影响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实施的同时,开始控制人口增长,从20世纪70 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坚持不懈地在全国范围推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鼓励晚婚晚 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依照法律法规合理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经过 30年的艰苦努力,中国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 把生育水平降到了更替水平以下,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 高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历史性转变,成功地探索 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道路。

    (一)中国人口总量大、结构不合理 中国人口基数大、增量多是中国人口的特点,人口总数的增加给经济 一方面带来大量廉价劳动力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增 长;但是另一方面,劳动力的低工资带来了人口的贫困,低消费、低储蓄的现象。

    是阻碍投资,阻碍经济增长的力量。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人口具有基数大、 增长快、负担重等特点, 这对我国经济发展无疑是一个严峻挑战。其次,在人 口年龄结构上来看,人均寿命不断延长,又由于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 得我国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人口老龄化给 社会带来的不仅是养老的问题还有消费能力下降以及生产力水平降低等一系列 的问题。没有了年轻人的创造,社会经济发展也失去了活力,没有了年强人的消 费,也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再次,人口东西部分布不均和人口城 乡分布不均是中国所面临的特殊的问题。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均衡使得人口东西部 分布极其不均衡,经济发展的地域性差异将进一步影响地区间人口的均衡发展。

    大量农村人口的存在使得我国人口的城乡分布不均,同时使中国经济呈现出二元 结构。人口的东西分布和城乡分布相互影响,要解决人口分布不均必须重视农村 人口的城市化问题,要运用市场机制调节人口流动, 这是优化人口分布、解决 人口分布结构所引发问题的重要内容。

    (二)大量农村人口存在――农村的马尔萨斯陷阱与人口障碍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在我国农村发展中可以得到有效的运用,我国农 业发展缓慢,而农村人口的增长却异常迅速,农业的发展难以适应人口的快速增 长。相对农业发展水平而多出的大量人口陷入了马尔萨斯陷阱,成为潜在的大量 失业人口而存在。这部分人口的素质水平又难以适应经济发展,巨大的人口压力 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人口障碍理论认为:人口增长速度越快,必定要有高投资,但是如果人口增长快于投资增长,就必然会陷入马尔萨斯所说的恶性循环、 制约经济发展的困境:经济增长仅仅只能填饱更多人的肚子却不能使他们摆脱贫 困。我国的农业发展与农村人口的增长便是这种情况,农村经济的增长被人口增 长所侵蚀掉,这使得农村人口增长直接导致了经济贫困。

    三、人口问题与适度人口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埃德温.坎南和威克赛尔创立的经济适度人口理论是分 析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最重要理论之一。阿尔弗雷德索维在他们的基础上发展 了现代经济适度人口理论,丰富和发展了对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创立了 动态适度人口理论,将稳定人口应用于适度增长率的研究中,探讨了人口总量同 经济总量的关系。这给我们确立我国最优人口数量以更加系统化的理论分析思路, 使我们可以通过确定影响经济的变量,加之人口因素来确立最适合我国发展的人 口总量和人口素质水平,在动态发展中不断调整最优人口数量以适应经济的发展。

    人口问题不仅仅是单一问题,需要强调可持续发展理论,确立发展是人口、资源、 环境、经济和社会相协调的发展,发展不能只图一时之利要能够得到持续的、良 性的循环,更加全面的、科学的来看待我国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四、结语 面对复杂的人口问题,我们应该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不断 完善人口政策与方案,用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 同时,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 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的论文篇2 浅析发展中国家国有经济的发展 战后,许多 发展 中国 家通过各种途径,大力扶持本国国有 经济 的 发展,这对于维护其经济独立、推动其 工业 化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国有经济 在 实践中也逐渐暴露也许多弊端。因此,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许多发展中 国家针对本国具体情况,采用各种各样的措施,对国有经济进行整顿和改造,并 取得了很大成效。这之中有许多 经验教训,值得我国 学习 和借鉴。

    一、发展中国家国有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战后,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了振兴民族经济,推动本国工业化,掀起了 两次国有化高潮。第一次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它是紧随民族解放 运动的高涨而出现的,主要矛头对着殖民 企业 和殖民地的经济 管理企业,包 括海关、银行、税务机构,以及原殖民者拥有的足以垄断或操纵国计民生的大企 业。这次国有化高潮实际上是民族解放运动在经济领域的继续。第二次在20世纪 70年代,这是在中东产油国收回石油资源主权的斗争取得胜利的鼓舞下,发展中 国家掀起了收回 自然 资源主权的潮流。在这一潮流中,一些国家把实际操纵本 国经济关键部门的外资企业收归国有,并使一些矿山资源和农渔业资源回到本国 手中。

    除了通过国有化没收、征收、赎买外资企业,使之变为国有企业外, 更主要的,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由政府投资兴建了一大批重点企业和重要基础设施, 并逐渐使其成为国有经济的骨干力量。

    在拉美一些独立比较早、工业化起步也比较早的发展中国家,战前国 有经济就有了一定基础。战后,这些国家再度大力推行国有化政策,使国家资本 的范围和规模进一步扩大。例如,在战后不到10年的时间内,阿根廷工业部门的 国有企业就从466家猛增到1478家。国内资本很快就在 交通 运输、 金融 、战 略物资和基础工业等重要部门占据主导地位。到了20世纪70年代,阿根廷国有企 业的营业额占全国营业总额的比重,钢铁工业为37%,造船业为45%,石油化工 业为82%,电力、煤气、电话为95%。(注:肖海泉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 研 究 .南京大学出版社.1988:61)巴西在独立以后也大力发展国家资本,特别是把国 有经济的经营重点主要放在投资大、建设时间长、收益慢而私人无力经营的重工 业和 农业部门,以及公用事业、交通运输业。据巴西《视野》杂志公布的调查 材料,1984年巴西最大的200家企业中,国有企业为81家,其总资产占200家大企 业全部资产的74.2%,其纯收入占200家大企业全部纯收入的56.3%。

    在亚洲的发展中国家中,印度、韩国的国有经济在工业化过程中的作 用是很突出的。早在印度独立之初,印度国家 计划委员会就提出了一个全国性 的经济计划。该计划认为,在工业化进程中,应强调自力更生和实行以国有经济 占主导地位的混合经济,国家应当拥有和控制所有关键工业、基础设施和其他公 用事业,同时也适当扶植私营经济的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印度政府已垄 断了铁路、航空运输、港口设施、邮电、军工、 保险、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 部门,并在钢铁、有色金属、基础化工、机床、重型 机械银行等部门居于主导 地位。国有资本在全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从60年代初的10.9%,增加到80年代中期的20%以上。“一五”计划期间,印度工业年均增长率为5.6%,“二五” 计划期间为7.1%,“三五”期间为10.2%。(注:肖海泉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 略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88:61)如此递增的工业增长速度,与国有经济部门的不 断发展壮大是分不开的。

    国有经济在韩国工业化的过程中也发挥了关键作用。在韩国,通常把 由政府投资创办并由政府委派官员管理的企业称作公营企业。1960年以前,韩国 的公营企业主要局限于公用事业方面:如盐等基本生活必要品和人参、烟等实行 专卖的高价值消费品以及银行业。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公营 企业不仅数量上增加得很快,而且上述经营界限逐渐消失。政府开始在它认为合 适的任何地区建立公营企业,只要它认为这些企业对拉动韩国经济增长和扩大韩 国出口能力来说是必要的并且不适合私营企业来经营。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时, 韩国只有52家公营企业,但到70年代中期,公营企业的数目增加到116家,在总 投资中的比重也增加到33.7%。(注:[韩]宋丙洛.韩国经济的崛起.商务印书 馆.1994:128)这些企业主要集中于钢铁、石油、化工、汽车、造船、航运等领域。

    战后,许多非洲国家独立并从殖民主义者手中夺回经济自主权后,开 始按照自己的愿望和各国的具体情况,限制外国垄断资本的非法活动,对受国外 资本控制的部门和企业有步骤地实行国有化,其中阿尔及利亚、埃及等国家做得 尤为突出。阿尔及利亚独立之初就将某些外资企业收归国有,20世纪60年代中期 布迈丁上台后,加快了国有化进程,多次将外资企业收归国有。与此同时,还创 办了不少国有企业。到1974年底,在工业生产中,国有企业已控制了水电的96%、 采矿的93%、碳化氢的78%,加工制造业的69%(其中冶金、机械工业82.7%,建 材工业87.4%,化工57.9%,食品工业75.6%,木材和造纸工业64.3%,纺织工业 34.1%,皮革制品32.4%)。(注:谈世中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国际经济 新秩序.经济 科学 出版社.1987:34) 埃及从1953年起,开始对原有较大的工业企业、商业企业、银行、运 输企业和进出口贸易实行国有化;1956年对苏伊士运河公司实行国有化;同年10月 对英、法资产实行冻结;1961年对棉花出口公司全部实行国有化,对私人资本和 外国资本实行限制政策;1962年政府已控制了95%的工业、全部银行和保险业以及 重要的矿业、贸易运输和公用事业。不过,在许多非洲国家主要通过对外资实行 国有化的办法来建立和发展本国国有经济的情况下,也有一些国家如科特迪瓦为 避免中断同西方国家特别是同原宗主国法国的 联系,失去销售市场和资金来源, 没有对外资实行国有化,而是通过政府投资的办法来发展国有经济。政府投资主要集中于和国计民生紧密相关的部门和企业,以及发展国民经济必需的基础设施 部门,如交通运输、港口、码头、电力、水利、公用设施等,国有企业掌握着国 家的经济命脉。同时,政府还通过掌握多数大中型企业的一部分股份,引导这些 企业围绕着政府制定的发展战略进行投资和生产。

    二、国有经济所发挥的作用 从战后半个多世纪的实践看,各,对于促进这些国家的工业化以及振 兴、发展它们的民族经济起了巨大作用。

    首先,发展中国家国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适应了发展中国家维护国家 主权、争取经济独立的愿望。发展中国家独立之时,外国垄断资本尽管有所削弱, 但仍控制着其经济命脉,严重阻碍发展中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中国家无 论是落后的封建地主经济和分散的小农经济,还是软弱的私人民族资本,都不是 外国垄断资本的对手。如果还是按照早期市场经济的原则,听任它们去和外国垄 断资本开展自由竞争,无异于开门揖盗,自招祸患。因此,必须依靠国家政权的 力量,剥夺外国资本的特权,收回被外国公司控制的国民经济重要部门和重点企 业,同时大力扶植和发展国有企业,才能为争取经济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创造良 好的前提条件。

    其次,发展国有经济有利于奠定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建立较完整的 国民经济体系。战前,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下, 社会 基础设施 落后,经济结构极不合理。因此,要发展民族经济就需要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 行资本积累,把数量有限且分散在个人手中的资金集中起来,由国家按照经济发 展战略的要求,有重点、有规划地进行国家投资。特别是交通运输、电力、电讯、 公用事业等基础设施及关键性的经济部门,耗资大,建设周期长,资金回收慢, 力量单薄的私人资本无力也无兴趣问津,但这些部门又是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 所必须的,只有依靠国家的力量,由政府投资兴办,才能逐步建立起来,从而为 工业化奠定物质技术基础。例如,拉美国家几乎所有的铁路、邮电、水运、航空 都由国家经营;90%以上的电力企业由国家投资建设和经营。可见,国有经济成了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自立和经济起飞的基础。

    第三,国有经济的发展为整个社会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 条件,带动了其他经济成分的发展。由于国有经济的建立提供了交通运输、通讯、 动力等基础设施,增强了原材料等基础工业,填补了国内一些关键性经济部门, 特别是建立了那些耗资多、收益慢但为其他部门的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工程项目,从而大大改善了整个国家的供给结构和供给能力,排除了其他经济成分在工业化 过程中所遇到的“瓶颈”,改善了整个国家的投资 环境和条件,为私人企业的发 展提供了可靠保障和有力支持;另一方面,国家投资也创造了大量的社会需求, 扩大了国内市场,刺激了私人资本的扩大再生产,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第四,国有企业是推动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主力军。技术进步是使 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得以生存的活力之源,也是促进民族工业独立自主、自力 更生地发展,摆脱对工业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依赖,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得 以蓬勃发展的根本力量之所在。从战后各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来看,国有企 业在推动技术进步方面往往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国有企业一般拥 有比较充裕的资金、比较广泛的与政府部门及科研单位的联系,便于 组织、协 调各方面力量,开展大型、重点科研项目的攻关活动。许多新技术的发明、新产 品的开发,往往是由国有企业作为先导,取得突破后,再向全社会推广。所以, 发展中国家的国有企业在推动技术进步,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方面往往扮演着生 力军的作用。

    第五,国有经济在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发展中 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尤其是一些发展中的大国,区域差异往往很大。由于落 后地区投资环境差,投资风险大,私人资本大多不愿前往。在这种情况下,许多 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通过有计划、有重点地在落后地区投资创办国有企业的办法, 来促进这些地区的工业发展,以达到改善工业布局,使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目的。

    如巴西政府为了开发落后地区,除了采取 财政、 税收政策,给落后地区以财力 支持外,还根据落后地区的资源状况及原工业基础,有计划地投资建立新的工业 基地。如1974~1979年的第二个全国发展计划规定在东北部投资近1000亿克鲁塞 罗,建立石油化工中心、化肥中心、五金机械和电器机械联合企业,还加强了传 统工业的纺织、成衣、皮革、制鞋等企业,使东北部的工业迅速发展起来,被称 为“东北部的圣保罗”。(注:程极明.大国经济发展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1997:161) 第六,国有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克服市场机制的缺陷,维护社会经济的 正常运行。战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实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在这种经济 制度下,经济运行主要是依靠市场机制发挥调节作用。不过,市场机制虽然具有 合理配置资源、自发调节供求以及激励竞争的功效,但如果完全听凭市场机制的 自发作用,即使这种市场机制已相当完善,也无法达到发展中国家所选择的经济 发展战略目标。因为,在市场自发过程中所实现的储蓄率和投资率往往偏低,不 能保证整个经济发展达到社会所希望的速度;市场机制主要依赖于价格、利率、汇率等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但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它只反 映私人利益、私人成本,而难以全面反映社会的利益;市场机制在强调效率的同 时往往忽视收入分配的公正性,这在发展中国家一方面会造成收入分配的更大不 均等,另一方面又会导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严重畸形化。正是由于市场机制 存在着上述缺陷和不足,客观上要求国家对经济运行进行必要的干预和调控。但 是,要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控,国家就必须掌握一定的经济实力,并能对一些关 键性的重大经济活动作出直接的决策。显然,要作到这一点,必须在一定领域中 建立和发展一定规模的国有经济。

    三、国有经济的主要弊端 国有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虽然在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发挥了积极 作用,但是,实践证明,国有经济也有许多局限性。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 随着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和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国有经济的弊端日益明显,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高度垄断,限制市场竞争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政府通过国有经济实现对整个经济生活的干预, 国家资本往往控制着国家经济命脉或重要的经济部门。因而,国有经济具有高度 的垄断性。这种垄断性在反对外国垄断资本、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的斗争中,以及 在保障社会经济的稳定运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另一方面,这种垄断性 也产生了许多负作用:第一,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只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才能作到优胜劣汰,才能促进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可是,由于国有经济的垄断,限制了私人企业和国营企业之间的自由竞争。尽管 国家主观上企图推动私人资本发展,实际上却限制了私人资本的发展。第二,在 社会经济的运行中,国家最重要的职能是宏观调控职能,即制定市场游戏规则, 调节社会总供求,引导投资方向,调整产业结构等等。可是,国家行政机关直接 掌管生产资料,垄断许多关键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然引起国家宏观管理职能 的畸变,使其不能很好地去履行其应该履行的职能。

    2.产权不清,腐败之风盛行 国有资产的产权归属,虽然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宪法上被宣布为全体 国民所有,可是,这一原则却无法在经济运行过程的各个环节加以贯彻。这是因 为,尽管具有公民身份的社会成员在名义上都是社会财产的所有者,但在实际上,由于全民财产不可分割和在传统体制下不可交易、 转让的属性,使得任何一个 社会成员都不可能拥有一份可以明确辨认、并通过支配或出卖等方式实现的所有 权。所以,在一些国家官僚主义严重的场合,名为“全体国民所有”的资产,实际 上变成“谁都不所有”的资产,成为越来越疏远人民群众、甚至成为凌驾于人民群 众监督之上的一种物质力量。原来意义上的产权以及它所反映的经济关系在这里 已经非常淡化了,这就是经济学上常讲到的“产权虚置”现象。由于产权虚置,再 加上发展中国家资产阶级民主和法制不健全,因而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国有企业 中贪污腐败、营私舞弊之风盛行也就不足为怪了。

    3.政企不分, 企业 经营目标重叠 国家作为政权机构和 经济 社会 组织,是由一系列具有不同性格的、 有多元的 政治 经济目标的组织所构成的复合体。作为全体国民的资产的所有权 代表,国家负有管理全部国有资产的职能;作为政权机构,国家负有组织整个社 会生活的职能;而作为宏观经济的管理者,国家又具有控制和调节全社会经济运 转的职能。此外,国家作为全民族利益的代表还负有国防、外交等方面的职能。

    在实行国家所有制的情况下,由于政企不分,国家作为一个政治经济实体所具有 的上述多项功能必然通过各种不同渠道和多个组织机构去控制、 影响 国有企业 的经营活动以实现上述功能,从而形成多元化的企业经营目标。例如,国家的劳 动就业部门可能把增加就业看作是国有企业的一个重要任务,因而在产业的配置 上,更倾向于多 发展 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财政部门则把上缴尽可能多的税收作 为国有企业的主要任务;而负责社会福利和协调地区经济发展的部门则可能把稳 定物价、收入再分配和援助落后地区看作是国有企业的主要功能。此外,还有些 发展 中国 家从政治角度考虑其他一些政治目标,如摆脱外国制约以实现经济独 立和赶超战略等。

    由于政企不分所造成的上述企业经营目标的重叠,势必严重影响到国 有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力不从心,无所适从。

    4.管理混乱,企业经营效益低下 许多发展中国家对国家资本控股的企业采取国有国营的制度。在这种 管理制度下,各级经济管理组织之间,以及各级经济领导者和管理者之间没有明 确、具体的责、权、利的界定,对他们缺乏经济、行政、 法律 等方面的硬约束, 领导者作出错误的经济决策或管理失职而给经济带来损失,都可以不负任何责任, 照旧做领导工作,甚至还能担任更高一级的领导职务;而工作做出了很大成绩,经济取得了很大效益,也缺乏必要的经济利益方面的奖励。另一方面,许多发展 中国家在实行国有化以及创办和经营国有企业的过程中,缺乏具备一定素质的经 济领导者和管理者。被委派去管理国有企业的官员,或者根本不懂经济工作,不 懂经济发展 规律 ,缺乏必要的经济管理知识和生产技能,或者官僚思想严重, 办事作风浮夸,不深入实际,不调查 研究 ,动辄就轻率地作出某种决策。可想 而知,这种决策很少有不失误的。所以,国有企业管理不善,亏损严重,在发展 中国家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并成为其越来越沉重的财政负担。例如,1979 年,印度的145个国营企业中,有1/3是亏损的。土耳其公共企业在1977~1979年 期间平均净亏损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3.9%,经过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才使 1981年的利润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0.1%。墨西哥国营企业(国家石油公司除 外)1970年所获利润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0.3%,1980年的净亏损为国内生产总 值的1.2%。塞内加尔的国营企业在70年代中期尚有赢利,但在1977~1978年出现 了赤字,1979~1980年亏损企业达42家(1980年共有国营企业68家)。坦桑尼亚412 个国营企业中,赢利者仅9个。据世界银行测算,如果发展中国家国营企业的收 益提高5%,成本降低5%,由此产生的财富,在土耳其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的 2%或年税收的10%;在坦桑尼亚约等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5%,或全部卫生经费;
    在马里等于国内生产总值的2.2%,或2/3的 教育 经费。(注:世界银行.1983年世 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3:75) 四、对国有经济的整顿和改造 面对国有经济的严峻形势,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一些发展中国 家着手对国有企业进行整顿和私有化改造。智利首开发展中国家私有化之先河。

    1973皮诺切特就任总统后,根本改变了阿连德政府的国有化政策,将国有企业有 计划地出售给私人。1974~1980年间,智利出售了130家企业,价值超过5亿美元。

    到80年代末,除大铜矿外,智利其他国有企业已基本上实现私有化。这些政策的 实施,调动了私人经济的积极性,使企业的经营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劳动生产 率得到显著提高。在智利的带领和影响下,其他拉美国家也先后对国有企业实行 私有化。70年代后期,阿根廷政府在《阿根廷经济复兴与发展规划》中提出,要 把部分国有企业的“私有化”作为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属于基础设施、 基础 工业 等重要部门的某些国有企业,如国家煤气公司、国家电力公司、邮政、 电讯等实行“外围私有化”,即部分私有化,而将属于非关键部门的国有企业全部 转让给私人经营。

    如果说,在20世纪70年代,实行私有化的还限于智利、阿根廷等少数拉美国家的话,那么,到了80年代,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国有企业的经营亏损状 况进一步加重,国家财政收支进一步恶化,国有企业的改造 问题 不得不尖锐地 被摆上政府的议事日程。这一时期,一些发展中国家外债负担沉重,也成为促使 这些国家推行私有化政策的主要因素。因为外债中的相当部分是国有企业所欠的, 有的国有企业欠外债达几十亿美元之多。将这些企业出售给外国公司,不仅可连 债务一起摆脱掉,而且出售企业的收入还可用作政府的其他开支。另外,世界银 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的私有化也起到了诱导和促进的作用。特别 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对各国经济调整方案的建议中,提出1981~1987年期间直 接贷款的1/4和政策性贷款的1/10用于扶持和促进有竞争力和效率高的私营部门 的发展,对私有化表现出明显的鼓励倾向。

    正是在上述因素的促使下,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了一股席卷整个发 展中世界的私有化浪潮。1981~1989年间,巴西政府宣布,通过拍卖和合并等方 式对84家中小国营企业实行私有化。1991年付诸实施的全国非国有化计划,又将 钢铁、石化、电力、银行及铁路等65家企业列入私有化名单,其中包括巴西最大 的钢铁企业——国家钢铁公司。这些企业的拍卖收入达170亿美元之多,明显改 善了国家财政收支状况。(注:卢韦等.走向21世纪的发展中国家经济.世界知识出 版社.1995:81)阿根廷在私有化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于1991年进一步宣布国营 企业全盘私有化,其中包括两个电视台的私有化,并批准出售电话公司、国际航 空公司、国家石油公司的某些部分。

    在亚洲,除东亚地区的私有化取得较大进展外,原先仿效苏联模式, 国有经济规模较大、发展较快的南亚各国的私有化也进展很快。1991年,印度拉 奥政府上台后,相继推出减少公营垄断企业、提高私营企业资本的最高限额、提 高合资企业中外资股份比例等措施。巴基斯坦的谢里夫于1990年执政后,制定了 一系列鼓励私营企业发展的措施,将100家国有工业企业列入私有化计划,这些 企业涉及化工、工程、汽车制造和食品饮料等。斯里兰卡也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 先后完成了对国有电信公司、石油公司、轮胎及橡胶公司、公共汽车公司的股份 制改造。1992年政府用于国有企业结构调整、股份制改造的资金为7.5亿卢比, 而出售国有企业股份的收入则达32亿卢比,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注:卢韦等. 走向21世纪的发展中国家经济.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82) 在非洲,原先相当一部分推行非资本主义道路和大力提倡国有化运动 的国家如埃及、阿尔及利亚、加纳、坦桑尼亚等,也纷纷加入非国有化和促进私 营经济发展的行列。坦桑尼亚、刚果于20世纪80年代初全面整顿和改造国有企业,将其关、停、并、转,逐渐减少补贴,实行自负盈亏。扎伊尔在保持国家对能源、 交通 、水电等关键性企业的控制权的同时,将其他国营工商企业转为公私合营 或完全私营。多哥从1983年开始实行私有化计划,截至1987年底,已出售5家国 有企业,并出售另外2家企业的大部股份,此外政府还关闭了11家国有企业。

    20年纪80年代起席卷发展中国家的这股“非国有化”浪潮,是国有经济 自身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事实也证明,许多国家实施的非国有化措施确实收到 了一定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发展中国家在整顿、改造国有企业时走极端, 把“私有化”当作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一些本该由政府经营的关键性的部门被私 有化了,甚至一些不该让外资控制的企业也被出售给了外国公司。如上所述,国 有企业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正是这些局限性,妨碍了其经营效率的提高。

    但是,决定一个企业效率高低的因素很多,不仅仅在于其公有还是私有。私营企 业由于管理不善而效率低下,最终导致破产的事例屡见不鲜;而国有企业由于制 度合理,管理 科学 ,从而成为经营典范的也并非一家。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列昂 惕夫指出,不可能所有部门都由私人经营,有些部门改为私营只会降低效率。例 如, 台湾 早年发展钢铁工业,原希望民间企业家来办钢铁厂,但没有人愿意办 或有能力办。后来,不得不由政府来办,建立了台湾人至今还引以为骄傲的“中 国钢铁公司”。

    因此,在整顿和改造国有经济成分时,出路不只是私有化,更重要的 是理顺产权关系,改革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从各国的经验来看,凡投资巨 大、回收期长、有一定风险,且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些垄断性部门如供电、供水、 电讯、铁路等以及钢铁、石油化工等基础工业部门,宜由国家投资兴办,以支撑、 引导和带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并在实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中发挥重要作用;
    至于一般竞争性行业和领域,国有经济应适当退出,为私营经济的发展开拓空间。

    同时,应重视改革和完善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如:建立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部 门,变多头分散行使所有权为集中统一行使所有权;建立国有企业自我调节、自 我约束的机制,如通过国有民营以及承包制、租赁制等形式,将经营者的物质利 益与国有资产的增值联系起来;建立公平和效率相统一的收入分配机制,等等。

    事实证明,发展中国家只要通过努力,将上述几方面关系处理好了,就可以提高 国有经济的效率,使其在工业化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

    当前,我国正按照十五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 整。长期以来,我国尽管实行计划经济,然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我国与 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国有经济的发展方面有着大致相同的经历,也面临着许多相似的问题,比如,国有经济分布过宽、布局不合理,以及国有企业整体素质不高等 等。因此,认真 学习 、借鉴其他发展中国家整顿、改造国有经济的经验,对于 搞好我国国有经济的结构调整、促进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 理论 意 义和现实意义。

    【 参考 文献 】 1.阿瑟·刘易斯.二元经济论.北京经济出版社.1989 2.约翰·科迪等.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发展政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 3.巫宁耕.战后发展中国家经济.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4.肖海泉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南京大学出版社.1988 5.卢韦等.走向21世纪的发展中国家经济.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 6.谈世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国际经济新秩序.经济科学出 版社.1987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中国经济发展的论文] 》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